•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人民网等]全球时尚朋友圈聚会东华 文化+科技+教育撬动时尚未来

  [人民网]全球时尚朋友圈聚会东华 文化+科技+教育撬动时尚未来

  可感知、可降解、可穿戴……各种“黑科技”成为时尚版热词,而同时,oversize西装裤、大V领……各种复古元素也频现时尚周舞台。潮流时尚往左走还是往右走?今天,2018年第二十届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年会在东华大学举办,来自全球24个国家60所时装院校和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从文化、科技和教育不同角度,全面解读时尚未来。

  “此次年会正值联盟创建20周年,彰显了国际服装教育界对中国服装教育、服装产业的关注与期待,肯定了我校在时尚教育交流中的引领作用,”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希望联盟会员借助本次年会交流平台,为时尚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致辞

  没有艺术,时尚就失去了灵魂和统领,技术与材料创新则是时尚多元转变的强大驱动力。围绕集成和开发设计、技术与材料创新、商业与产业发现、文化传承与发展及教育多元化五大议题,年会最终收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21所院校的45篇论文。

  对于文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吴海燕坚持,“文化艺术因为凝聚了人类对社会事物发展的极度敏感和最高审美,是创意的原始基因,因此是时尚无可替代的根基和内涵。”

科技对时尚的驱动作用,上海之禾时尚实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东华大学校友叶寿增有切身体会。借助物联网实现制造过程全自动化,只做天然棉毛丝麻服装……在环保理念和最新科技支撑下,叶寿增走出了一条服装绿色智能制造路,带领本土原创品牌直通欧洲市场。

  创意人才决定时尚产业的未来,多元开放的时尚教育环境有益于灵感碰撞迸发,是人才成长最好的孵化器。年会首次设置九个教育与研究沉浸式研讨会(workshop)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各主题工作室进行,向全球与会者展示了东华设计学科向多元开放发展的最新成果。

 专家研讨

  其中,在东华大学-施华洛世奇研究中心等国际产学研合作教学workshop里,专家们赞赏中心多年坚持国际化校企合作,让先后上万名学生从中受益。东华-施华洛世奇设计大赛金奖获得者段炼就是其中代表,“去施华洛世奇奥地利总部考察学习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2009年毕业后段炼带领同门成立了服装定制工作室,获创业基金免息贷款支持。迄今为止,东华已与包括世界五大时尚之都著名服装院校在内的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展开多种合作。

  采用时下最热门的3D技术塑造出夸张和前卫的造型,使用防污耐燃高科技布料……年会国际学生设计比赛,通过融合东西方思想和审美,融合传统元素和现代技术实现设计创新。本次大赛国际学生的参与度和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25所设计院校近300份设计参赛作品,最终47位选手作品进入总决赛。

  在这样大规模的国际舞台上与来自全世界的设计师们同场竞技,东华大学的学生们并不陌生。“东华新锐设计师”培优支持计划架设了“环东华时尚周”“上海时装周”“伦敦毕业生时装周”三级进阶通路,让东华设计新锐力量可以走出课堂,经由校园T台走向国际秀场。

 年会国际学生设计大赛作品静态展

  优秀师生的示范作用和校友资源也是学校扶持时尚创意人才的关键。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陈闻,受邀回到母校举办个人展,与大学生们面对面分享经营文化创意产业的心得感悟,“母校培养了我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所应具备的观察力、想象力与执行力。”王一扬的“素然”、王巍的“Wangwei Gallery”、王汁的“Uma Wang”、牛冬梅的“纳薇”、叶寿增的“之禾”、徐燕辉的“火柴盒”、张峰的“Where What Who”、黄悄然的“Babychost”等东华校友的原创品牌在国内外时尚领域引人注目。

  (来源:人民网 2018年4月11日 记者: 唐小丽 轩召强 段然)


  (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媒体同步报道)



发布者:人民网等 发布时间:2018-11-08
校方微信订阅号
校方微博
东华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