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思政课上师生热议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连日来,有关四中全会的议题成为思政课上师生讨论的热点,大家一致认为,依法治国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沙国华说,依法治国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党提出建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回顾党的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过程,这个决策过程非常清晰,合乎中国国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今后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将成为法治建设的里程碑,表明我国的依法治国蓝图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贺善侃教授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关键在于依法治国、依法改革。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怎样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等六方面阐述依法治国,这对我国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意义重大。
马扬扬同学说,审视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历程,法治化是最鲜明突出的特点,其本身即是依规治党、依法治国的重大实践。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是党中央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扎紧制度的笼子,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体现。
葛建东同学认为,大学生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大学生党支部开展法治教育,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
我校各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掀起了学习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师生们通过交流座谈会、小组讨论、视频观看学习以及网络平台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有的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法治”微型座谈会,并开通全会公报学习微信平台,利用微信线上讨论的方式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有的学院师生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直播、开展座谈会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启发师生思考本届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聚焦点的意义;有的学院入党积极分子们组成了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和宣讲小组,通过关键词对全会公报进行解读,帮助学院师生全面了解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其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