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上海科技报]纺织产业“绿色转身”——东华大学多项创新技术亮相工博会

6月6日,我校2014年第二次安全工作会议在松江校区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副校长陈招应出席会议,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与会。

[上海科技报]纺织产业“绿色转身”——东华大学多项创新技术亮相工博会

实现纺织产业清洁生产的催化剂、可再生可循环的优质生态纺织材料、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及低成本回用技术、用微生物合成纤维生产的绿色环保服装……201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东华大学展示了绿色、智能、时尚的纺织产业新画卷。


绿色工艺节能节水


传统纺织品印染前处理过程的退浆、精练和漂白等环节,需要在高温强碱条件下进行,是纺织产业链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最主要环节之一,排放的废水和COD占印染行业总排放量的55%(“化学需氧量”COD是评定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综合指标,COD越高则表明水体污染越严重)。东华大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毛志平教授团队重点设计、合成金属配合物仿酶催化剂,并系统研究其合成工艺条件,实现了仿酶催化剂的批量生产。所合成的催化剂可将漂白温度从常规的100℃降低至60℃80℃,显著降低了能耗。学校又与青岛蔚蓝生物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究开发纺织品精练用液体碱性果胶酶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国外同类商品相比,活力相当,但成本只有其三分之一。

项目组以仿酶催化剂和液体果胶酶为核心助剂,开发了系列低温、少碱、快速的纺织品前处理工艺,创新实现了低耗低排的绿色生产目标。参与该项目的东华大学研究生秦新波向记者报出了一连串数据:“与国家清洁生产一级标准相比,该项目技术单位产品平均可节能35%,节水10%,工业碱用量减少90%之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在华纺股份等7家纺织龙头企业推广3年来,新增产值3.9亿元。”


环保装备零排放


当前的纺织产业迫切需要提升整个行业产品档次,尤其急需在纺织材料改性加工技术方面实现创新。目前织物改性多采用浓碱的膨润作用来增强纤维的相关性能,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对环境污染很大。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孙以泽教授团队因此创造性地提出了多流体总线、多改性釜并发运行理论,运用液氨等介质及特定牵伸运动综合作用对棉麻纤维纱线进行晶变改性的技术,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成套装备与工艺。

棉麻纤维、纱线晶变改性加工成套装备属原始创新装备,能为创造优质的差别化天然纤维、纱线新纺材提供保障。该装备是无水改性装备,其主要介质液氨可回收利用,无废液、无废气,可实现零排放,无环境污染,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该环保装备可对纺织领域最重要的纤维类别——棉花、麻类以及粘胶类纤维、纱线进行改性加工,处理后的织物更具超级柔软、耐久膨松、防缩抗皱、哑光光泽、染色均匀等优势,由此可带动我国纺织品实现高档、高质、高性能生产,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来源:上海科技报
20131108日 作者:陶婷婷 段然 邱登梅)

发布者:陶婷婷 段然 邱登梅 发布时间:2014-12-30
校方微信订阅号
校方微博
东华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