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化工学院

吴宏伟研究员




1984年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2007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0年在陕西科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7年在上海交大获得博士学位,2017-202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加入东华大学任特聘研究员;其长期致力于开发刺激响应发光及光敏材料,通过构建不同分子和组装体系,实现了不同染料在自由基和磷光等多种发光模式下对光和热等的刺激响应,获得了高效率和多态发光材料及新型光敏材料,并揭示了其发光和光敏机理,在分子和超分子水平建立了结构与性质的内在关系,获得的材料在生物成像、疾病治疗和传感等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37 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 论文18 篇,包括J. Am. Chem. Soc.1 篇),Angew. Chem. Int. Ed.7 篇),Adv. Funct. Mater. (1 篇)等,论文总引用次数28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基金和多项企业项目,并且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和浦江人才计划。


研究方向:

1、  有机及高分子共轭材料开发

2、  刺激响应材料研究

 

荣誉及获奖情况:

1、  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2、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基于静电作用和聚合物环境调控原位光激活有机自由基发光性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024-202750万。

2、  温敏型聚合物类超长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1-202520万。

3、  无溶剂型EB固化FEVE树脂开发研究;企业项目;30万。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著、专利:

论文

1、     L. Gao, G. Baryshnikov, A. Ali, A. Kuklin, C. Qian, X. Zhang, F. Chen, T. Yi*, H. Wu*. 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318497.

2、     Y. R. Li, G. Baryshnikov, C. G. Xu, H. Ågren, L. L. Zhu, T. Yi, Y. L. Zhao*, H. Wu*. 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3842-23848.

3、     W. Zheng, X. Li, G. V. Baryshnikov, X. Shan, F. Siddique, C. Qian, S. Zhao. H. Wu*. Angew. Chem. Int. Ed. 2023, 135, e202305925.

4、     X. Shan, W. Chi, H. Jiang, Z. Luo, C. Qian, H. Wu*, Y.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23, 135, e202215652.

5、     Y. Li, G. Baryshnikov, P. Wei, H. Wu*, T. Yi*. Angew. Chem. Int. Ed. 2022, 134, e202213051.

6、     J. Liu, H. Yu, F. Siddique, G. Baryshnikov*, H. Wu*.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15, 5888858896.

7、     H. Wu, Z. Chen, W. Chi, A. Bindra, L. Gu, C. Qian, B. Wu, B. Yue, G. Liu, G. Yang, L. Zhu, Y.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11419-11423.


主要学术兼职:

1、    多个国际英文期刊审稿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瑞典林平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合作研究。

 

联系电话:13524389732                   

E-MAILwuhongwei@dhu.edu.cn

 



关于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
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