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云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学院纺织品设计与产业经济系主任,纺织行业纺织品设计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硕士点负责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特聘专家。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地方及企业项目60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件,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0项。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重点宣传先进典型、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纺织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
研究方向:
1、 新型纤维、高品质及功能面料设计与开发;
2、 天然纤维深度加工技术;
3、 数字化纺织技术(纺织品CAD、颜色数字化、图像检测与表征、深度学习)。
4、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荣誉及获奖情况:
2023年: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士
2023年:入选上海市巾帼创新领军人物
2021年: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2021年:荣获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重点宣传先进典型
2023年: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22年: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2020年:入选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学术带头人
2019年:纺织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
2018年:纺织服装行业纱线与面料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2)
2017年: 色织产业颜色数字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2018年: 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5)
2016年:大褶裥大提花机织面料喷气整体织造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
2015年:纯棉超细高密弹力色织面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8)
2022年: 莱赛尔纤维高支、高强化赛络纺包芯纱及织物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
2022年: 色纺短流程染色与柔性纺纱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5)
2021年:再生聚酯纤维高品质纱线高效制造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
2021年:细旦再生纤维素纤维超高支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
2020年:色纺纱与色织面料颜色数字化系统,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 特等奖(负责人)
2020年:一种快速反应的色织面料设计生产方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利奖 金奖(排名1)
2020年:第五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数字经济行业现场赛一等奖
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2017-2021,高品质热湿舒适纺织品制备关键技术,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
2、 2016-2020,再生聚酯纤维高效制备技术,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题负责人
3、 2018-2020,纺织全流程绿色设计平台及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平台,技术负责人
4、 2021-2024,功能、结构差异化纱线及面料开发技术,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5、 2022-2026,东华大学-乔丹体育科技研发中心,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6、 2021-2025,牛仔产品加工和创新技术体系研究,浙江金梭纺织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7、 2017-2018,大麻纤维生化组合脱胶技术研究,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8、 2022-2023,蚕丝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开发基础研究,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9、 2023-2025,运动面料热湿舒适性能评价与产品开发,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0、2023-2024,改性功能涤纶纤维织物评价与产品开发,浙江斐帛灏丽纺织品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1、2018-2020,纱线与面料色彩数字化技术研究,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
12、2014-2017,基于多层级细观结构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数值表征、性能预测与仿真模型,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著、专利:
论文
1. Study of color reproduction in pigment digital printing,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3(11-12): 2718-2737
2. Study on color ink diffusion in fabrics and color reproduction of digital inkjet printing,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2(19-20):3733-3749
3. Analysis of thermal and wet comfort properties of hygroscopic and exothermic knitted fabrics,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92(13-14):2327-2339
4. Earthworm-Inspired Ultradurable Superhydrophobic Fabrics from Adaptive Wrinkled Ski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3(5):6758–6766
5. Evaluation of recycling degumming and solvent recovery of ramie with high-boiling glycol solvent,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159:113056
6. Fabrication of fluorine-free, comfortable and wearable superhydrophobic fabrics via capacitance coupled plasma with methyl side-chain lauryl methacrylate coatings,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146:105727
7. High-efficiency and recyclability of ramie degumming catalyzed by FeCl3 in organic solvent,Carbohydrate Polymers 239(4):116250
8. High-efficiency organosolv degumming of ramie fiber by autocatalysis of high-boiling alcohols: An evaluation study of solvents,Cellulose27:4271-4285
9. Water Absorption and Hygrothermal Aging Behavior of Wood-Polypropylene Composites,Polymers 12(4):782
1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osic fibers from ramie using organosolv degumming process,Cellulose27:1225-1237 24
11. Study on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Hygroscopic Exothermic Fibers and Related Interactions with Water Molecules,Polymers 12(1):98
12.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n the Flexural Behavior of Wood-Polypropylene Composites,Materials 12(23):3987
13. Fabr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cotton fabric by low-pressure 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89(10):1853-1862
14. The optimization of color-prediction models for colored cotton fiber yarns,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89(19-20):4007-4014
15. Effect of NaClO dosage on the structure of degummed hemp fibers by 2,2,6, 6-tetramethyl-1-piperidinyloxy-laccase degumming,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89(1):76-86
专利
1、 一种纤维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ZL201510315562.X
2、 一种针织圆机在线疵点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ZL201510504042.3
3、 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双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 ZL201510458510.8
4、 一种集聚赛络纺专用单缝式集聚气体导流装置, ZL201510458508.0
5、 一种色纺纱计算机测配色方法,ZL201710653770.X
6、 一种快速反应的色织面料设计生产方法,ZL201710822263.4
7、 一种制作错位锡林金属针布的装置及方法,ZL201810044501.8
8、 集聚式细纱超大牵伸装置及纺纱工艺,ZL201710505183.6
9、 一种纺纱装置及采用该纺纱装置的平行纺纱方法,ZL201810044961.0
10、一种对大麻纤维进行生物和化学联合一次脱胶的方法,ZL201810223768.3
11、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测试方法,ZL201810883095.4
12、一种包芯火草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ZL202010995459.5
13、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色织面料快速生产方法,ZL201811335616.9
14、一种吸湿凉爽双层面料及制备方法,ZL202010048902.8
15、一种吸湿匀发热保暖结构的舒适性面料及其织造方法,ZL202010134039.8
16、一种吸湿快干双层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ZL202010049643.0
17、一种用原麻经有机溶剂脱胶制备纺织用纤维的方法,ZL201811462170.6
18、一种改性丝胶蛋白接枝共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 ZL 202310462331.6
19、一种火草纤维收集装置,ZL202110464032.7
20、一种牛仔经纱的上浆处理工艺,ZL202210241437.9
21、一种靛蓝非还原渗染法上染棉纱的方法,ZL202211381989.6
22、一种丝胶接枝共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方法, ZL202310462115.1
23、一种兼具凉感与透气功能的机织面料, ZL202110454481.3
24、一种非氨纶单孔长丝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ZL202210104869.5
25、一种生物分子基螯合成膜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ZL202210808571.2
主要学术兼职:
1、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服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3、 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色织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4、 中国纺织工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5、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会员
6、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7、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
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4-2006: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博士后
2005: 赴南卡参加美国纤维学会会议
2008: 赴香港参加86th世界纺织大会
2011: 受邀赴泰国King Mongkut’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honburi 讲学
2015: 赴台湾参加两岸三地纺织学术会议
2016: 赴法国参加纤维学会会议
2017: 赴日本北海道大学参加材料力学会议
2019:赴日本京都参加YKD会议
联系电话: 021-67792781 E-MAIL:ryzhang@d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