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东华
媒体东华

解放日报:“U35”计划聚焦青年设计师,让硬科技诠释设计新内涵 在上海,不断拓宽设计边界


■“跨界创新”是“U35”计划的一大亮点。一位入选设计师说:“在这里,‘设计’的概念比我以前所了解的更包容。我期待未来能有更深入的沟通,参与到上海更多样的设计需求中。”

惟新求新是设计的灵魂。青年时期是创意灵感迸发的高峰期,青年创意设计人才是上海建设“设计之都”的宝贵资源。

根据上海市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总体部署,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首次推出“U35”青年设计人才计划,发掘扶持一批35周岁以下的青年创意设计人才。中国先锋服装设计师王逢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徐烨等知名设计师均入选首批“U35”青年设计人才名单。

与大家对“设计师”的固有印象不同,此次入选“U35”计划的设计人才分别来自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时尚设计、数字设计、服务设计以及创意管理等多个领域,背景十分多元。他们大都已跻身行业中坚,或已荣获专业大奖。他们拥有出色的设计理念,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设计对推动各类产业升级、促进跨界创新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为激发青年的创新创业活力,大会组织“U35”青年设计人才项目路演。路演现场,记者见到了不少富有才华的年轻人。33岁的郭圆圆,是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深海装备的技术经理。2017年她从上海交大毕业,8年里,她与团队一起为机器人铸造“深海盔甲”,推动深海作业技术从“进口”迈向“原产”。

相较于陆地上的设备,海底机器人需要面对极端恶劣的作业环境,作业成本高,对设计的可靠性要求也非常高。郭圆圆与团队开发的深海作业机器人ROV,攻克了高压强生态下的阀控、电控、密封、油压补偿等难题,实现了从部件到系统的系列化、标准化设计。虽然技术突破并非易事,但郭圆圆笑称,自己所从事的是“蛮有意思的一个行业”。

之所以觉得“有意思”,是因为这些设计课题都是行业尚未解决的难题,也是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瓶颈。“以往这种工程的大部分领域都需要潜水员。人类最大潜水深度是饱和潜水300米,我们的设备最深可以达到6000米,可以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郭圆圆介绍,现在他们使用的深海装备基本上能实现95%的国产化自制,包括软件的源代码等。

和郭圆圆的目标类似,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务助理、系副主任苏云在设计职业服装时,也要考虑特殊场景的应用难点。

苏云介绍,职业服装要实现专业化,难点其实非常多。就拿消防服来说,它对功能的要求很多元,既要能够面对危险,也要兼顾日常穿着。服装的舒适度、活动便捷度和防火功能性如何平衡,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好的设计还是得从人的需求出发,这是最主要的。其次就是要结合使用场景,去理解人、服装、环境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他说。

谈起对未来青年设计师互动交流的期待,苏云提到了“跨界创新”,这也正是“U35”计划的一大亮点。一位入选设计师说:“这是蛮好的机会和平台。我刚在这里听到很多不同行业的交叉研究,有做机器人的、做机械的、做建筑的,‘设计’的概念比我以前所了解的更包容。我期待的是,未来能有更深入的沟通,参与到上海更多样的设计需求中。”

据了解,对于入选“U35”计划的人才,上海将出台一批支持政策:如择优推荐参评国家和上海市各类人才计划项目;成为上海市青年创意人才协会会员,通过协会为入选人才提供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平台;设计作品择优推荐参评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上海设计100+”全球竞赛等。

“U35”计划如同一座桥梁,连接起不同领域的智慧,让硬科技与软实力交会,让工程逻辑与人文关怀对话。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心怀创意、脚踏实地的青年,将成为上海建设“设计之都”最富活力的源泉,不断拓宽未来设计的边界。(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丹璐/吴恺沄 日期:2025-09-27)

关于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
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