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东华
媒体东华

解放日报:杨幂带火小众原创汉服后,下一个爆款设计在哪里

“清明景和”“牵云弄巧”“蛰金醒时”……2025世界设计之都大会高峰论坛现场,一场特别的汉服秀让台下听众频频举起手机拍摄。

模特们身着的汉服都是第二届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获奖作品。此次赛事以“我们的节日与节气”为主题,从获奖成衣和纹样的名字里就能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意蕴。比如成衣组金奖作品“清明景和”,以明制汉服为基底,天青缎面立领为衣,衣身以苏绣勾勒淡紫泡桐垂枝,马面裙取天青、柳绿与薄暮紫三色渐变,整体以传统色谱重构清明山水画卷;而银奖作品“蛰金醒时”则融合明代女将军戎装的立领、金属护甲元素,诠释现代女性的刚柔之力,廓形上解构传统马面裙为不对称斜裁,层叠黑纱叠合金箔压印提花,飒爽十足。

第二届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获奖作品走秀

这是连续第四届在沪举办的汉服创意与汉服版权论坛。“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审美体验”,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卞向阳谈到,从汉服到改良汉服到新汉服,二十余年间,消费者经历了对承载永恒之美的制式汉服的追求,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经历了接受之美、身体之美,随着选择越来越多,体验之美是汉服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以审美体验驱动汉服产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今年7月,演员杨幂参加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时,身穿的一件汉服上衣在网络走红,短短几天内,销量从最初的几十件到突破4万件。“杨幂同款汉服卖爆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这一汉服圈的事件,也成为卞向阳分享的案例之一。交流平台、营销和传播对汉服的下一步发展十分重要,在掌握“话语权”的群体中,除了服装行业常规类型之外,明星、学者、主播等的话语权、影响力更大。

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

杨幂带火原创汉服案例

由上海汉服中心编撰的《中国汉服产业报告(2024版)》勾勒出“中国汉服产业地图”,涉及14个省、直辖市,各地汉服市场超过7200个。汉服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137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34亿元。在卞向阳看来,设计赋能是撬动千亿级“新汉服”产业的关键杠杆,汉服正从“文化自觉”走向“时尚创新”,在汉服产业链的整合过程中,以文化价值链为导向、以情绪价值链为目标的全产业链涉及,包括研究、产品、生产、品牌、渠道、传播,特别是要注重基于文化体验的情境设计,比如结合虚拟店铺、直播间的虚拟场景设计,结合节庆活动、打卡点的实体情境设计,通过形象、图片、周边产品开发,实现虚实结合的设计。

汉服成为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别样风景。施晨露摄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名誉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倪阳生提出,汉服要“活”起来,关键在人才、难点在标准、突破在版权。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陈绍玲聚焦“版权边界”,强调只有图案、纹样等可分离的独创性表达才能受保护,形制、简单元素与古制本身不落入著作权范围。资深汉服爱好者曹懿蓉从“活态传承”角度分享,当汉服遇见昆曲,可借戏曲衣箱、身段与古词吟唱,把“穿在身上的历史”演成可体验、可沉浸的当代生活美学。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陈绍玲

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指导,黄浦区政府大力支持下,上海汉服版权中心与上海音乐出版社联手打造的全媒体产品“乐见汉服”在论坛上正式发布亮相。该作品遴选中国代表性艺术品与画卷为视觉母题,以历代复原服饰为实体载体,植入古典乐舞音轨,让静默的衣冠“开口歌唱”、平面的古乐“立体可穿”。

全媒体产品“乐见汉服”发布

东华大学副校长阎林平介绍,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通过四年深耕,已形成产业报告、汉服地图、高校设计群英会等IP矩阵,未来将持续深化“版权+汉服”生态,依托东华大学学科优势,打造集“研究、确权、交易、转化”于一体的汉服版权高地,助力中国设计、中国故事、中国之美走向世界舞台,助力汉服成为“穿在身上的中国故事”和上海链接全球的文化新名片。(时间:2025-09-28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关于东华大学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不断开拓奋进,
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