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妇联公布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名单。该项荣誉是全国妇联授予优秀女性的最高荣誉。上海仅有10人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覃小红获此殊荣。
一根小小的纱线,一头连着国家强盛,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从扎根纺织科研教学的那一天起,覃小红就深知纺织学科发展和产业化,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走进覃小红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桌上的一叠专业书籍,《纺纱学》《机织学》《纺纱概论》《染整概论》……只要一有空,覃小红就会抽出时间来给自己“补补课”,纺织最新的专业书、相关的基础课教材她都会购置两套,放在办公室和家中,经常翻一翻。
覃小红(左二)指导学生实验。受访对象供图
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一,领跑世界。作为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覃小红教授对纺织学科“爱得深沉”,也深感“责任使命重大”。她说,大家对纺织的“刻板印象”是古老而传统,其实现代纺织不再是传统的穿衣织布,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纺织是一个很前沿的学科,它涉及材料、信息、数学、力学、化学、机械等各个学科,越深入研究会越热爱!
“我喜欢挑战‘不可能’!”在科研攻关上,覃小红一向都是自信而从容。早在2001年,当纳米这个科研热词在国内科学界逐步被关注时,覃小红就迸发出一个想法,发挥小尺度效应,把纤维降到纳米级会产生什么科学火花?纳米纤维是防疫防护、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材料,当时国际上仅有少数国家掌握这项制备工艺,且国际上每小时的产量仅有0.5克。胆大心细的覃小红毫不犹豫地就瞄准了这个方向。
近20年的蛰伏,上千次地反复试验,2021年11月3日,覃小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捧回了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她用实际行动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攻克难关实现微纳米纤维纺织材料的国产化之梦,创建了高品质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从纺丝、铺网到成型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如今,该团队的成果已实现推广应用,全国纺织企业已建成微纳米非织造材料生产线数条,开创了非织造材料微纳米化新格局,引领我国非织造产业高品质化革新。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最紧急的关头,覃小红团队利用微纳米非织造滤材和独创的高曲率静电纺丝技术,打造了“最强”防护口罩和防护服,纳米级微孔结构形成的一道道致密“防护墙”,还能将病毒牢牢“吸附”,哪怕是经过酒精消毒和水洗,也不会影响防护和透气效果。
近年来,覃小红再次“归零”,致力于探索“微纳米纤维跨尺度镶嵌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这位敢闯科研无人区的女勇士,在“驯服”了纳米纤维之后,开始探索如何将纳米纤维与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融合起来,把粗细相差近100倍,韧性也不一致的纤维编织在一起,胆大心细的覃小红又开始挑战下一个不可能。覃小红说,科技创新需要想象力,预计未来的纺织面料会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功能性、科技感、智能化纺织时代即将到来。
一束纤维、一根纱线、一匹布……看似柔软的柔性体,却在纤维提炼、制备工艺、加工成型等一道道纺织科研的工序中,变成了能上天入地下海服务国计民生的高精尖纺织品。覃小红说,女性也是如此,看似柔弱实则坚韧,做科研和教书育人恰恰需要这种坚韧……(时间:2024-03-0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朱一超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