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朱绍中来到材料学院教授中间,聆听一线教学科研工作者对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材料学院未来发展战略。学院28位教授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学院总支书记何雅主持。
座谈会上,院长朱美芳教授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评估指标谈起,详细分析了学院在努力申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方面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又比照国内外相关高校的数据和发展状况,分析学科发展趋势和建设规律,找出差距,设立标杆,介绍了学院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设想。
与会教授积极发言,为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献计献策。江莞教授认为无机材料需要发展,需要宣传,并且指出获奖是多年的沉淀,希望十二五规划后,缺什么补什么;余木火教授指出学科特色要坚持,需花2/3以上的力量在原来的优势学科上,同时需要布局新的增长点,集中1/3的力量在新的方向上,并且着重指出要注重基础研究,引进人才方面要注重平衡工程和基础研究的分布;张瑜教授从老一辈在干湿纺、熔纺等工程上的重大成果中总结出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才有工程研究的全面开花;陈彦模教授认为学科建设中凝练方向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可能一劳永逸,但一定要坚持不懈做好这篇文章,设定好真正的学科方向,使得人尽其才,此外还希望教师之间发挥联合作用;胡俊青教授指出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只要静下心来,坚持一个方向,一直做下去,肯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成就。黄象安教授对学院纤维传统特色表示担忧,最主要的危机在于人才结构中有丰富工程经验和紧密产业联系的教师越来越少,希望能够引进企业界人士来发扬纤维传统特色;李光教授在肯定教授治学的同时也呼吁在重大项目组织、重要团队建设中要很好地发挥党政协调支撑的作用。王宏志教授认为目前材料学院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直接制约了科研经费的可持续增长和学科方向的合理化布局,必须下决心引进和培养人才,坚持特色,拓宽领域,争取更大更多的资源;徐洪耀教授认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申报很重要,直接决定了未来国家和社会的资源配置,此外,关于教授数量问题,前提首先要解决好方向问题,教授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没有合适的位置,这时数量越多越有麻烦,希望教授们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学科方向,但方向不是说出来的,要体现在积极争取各种项目中。
针对大家的踊跃发言,朱绍中书记充分肯定了各位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在肯定材料学院近几年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着重从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和机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希望和要求。关于学科建设,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团队,健全考核体系。在学科布局上需要作好判断,考虑前沿性、可发展性和包容性。在凝练方向上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但同时也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坚韧,这样才能真正出成果。在团队建设上需要把人才放在适当的岗位上,同时教授自身要尽职尽责,争做骨干,注重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最根本的是学术思想的交流,一个真正的教授是知道国际同行在做什么,国际同行也知道你在做什么。在考核体系的制定上要坚持把教授放在学科方向上进行考核,这样所说的学科布局、凝练方向和团队建设就不会落空。关于教学工作,朱书记着重谈了两点,一是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能本末倒置。一个好的教师,第一要讲清楚原理,第二要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最多的信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学术道德的敬畏。二是要建设好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关于机制改革,朱书记鼓励学院和教授自身大胆探索,目的是要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在科研合作上在注重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合作,一方面使现有成果能够走出去,另一方面借市场机制催生大的科研成果。
座谈会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结束,教授们纷纷表示受到鼓舞和激励。
座谈会上,院长朱美芳教授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评估指标谈起,详细分析了学院在努力申报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方面的优势和差距。同时又比照国内外相关高校的数据和发展状况,分析学科发展趋势和建设规律,找出差距,设立标杆,介绍了学院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设想。
与会教授积极发言,为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献计献策。江莞教授认为无机材料需要发展,需要宣传,并且指出获奖是多年的沉淀,希望十二五规划后,缺什么补什么;余木火教授指出学科特色要坚持,需花2/3以上的力量在原来的优势学科上,同时需要布局新的增长点,集中1/3的力量在新的方向上,并且着重指出要注重基础研究,引进人才方面要注重平衡工程和基础研究的分布;张瑜教授从老一辈在干湿纺、熔纺等工程上的重大成果中总结出正是由于基础研究的突破,才有工程研究的全面开花;陈彦模教授认为学科建设中凝练方向的问题一直存在,不可能一劳永逸,但一定要坚持不懈做好这篇文章,设定好真正的学科方向,使得人尽其才,此外还希望教师之间发挥联合作用;胡俊青教授指出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只要静下心来,坚持一个方向,一直做下去,肯定会有所发现,有所成就。黄象安教授对学院纤维传统特色表示担忧,最主要的危机在于人才结构中有丰富工程经验和紧密产业联系的教师越来越少,希望能够引进企业界人士来发扬纤维传统特色;李光教授在肯定教授治学的同时也呼吁在重大项目组织、重要团队建设中要很好地发挥党政协调支撑的作用。王宏志教授认为目前材料学院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直接制约了科研经费的可持续增长和学科方向的合理化布局,必须下决心引进和培养人才,坚持特色,拓宽领域,争取更大更多的资源;徐洪耀教授认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申报很重要,直接决定了未来国家和社会的资源配置,此外,关于教授数量问题,前提首先要解决好方向问题,教授没有明确的方向,就没有合适的位置,这时数量越多越有麻烦,希望教授们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学科方向,但方向不是说出来的,要体现在积极争取各种项目中。
针对大家的踊跃发言,朱绍中书记充分肯定了各位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在肯定材料学院近几年发展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着重从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和机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希望和要求。关于学科建设,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团队,健全考核体系。在学科布局上需要作好判断,考虑前沿性、可发展性和包容性。在凝练方向上需要与时俱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但同时也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坚韧,这样才能真正出成果。在团队建设上需要把人才放在适当的岗位上,同时教授自身要尽职尽责,争做骨干,注重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最根本的是学术思想的交流,一个真正的教授是知道国际同行在做什么,国际同行也知道你在做什么。在考核体系的制定上要坚持把教授放在学科方向上进行考核,这样所说的学科布局、凝练方向和团队建设就不会落空。关于教学工作,朱书记着重谈了两点,一是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能本末倒置。一个好的教师,第一要讲清楚原理,第二要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最多的信息,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学术道德的敬畏。二是要建设好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关于机制改革,朱书记鼓励学院和教授自身大胆探索,目的是要能够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特别是在科研合作上在注重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合作,一方面使现有成果能够走出去,另一方面借市场机制催生大的科研成果。
座谈会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结束,教授们纷纷表示受到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