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既喜欢电子、又不想放弃计算机、对自动化也有兴趣……一些考生对专业了解之后,往往难于作出报考决定。因填报专业数量的限制,考生有时不得不舍弃自己喜爱的一些专业。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让考生不必一进大学,就拴死专业方向,而是可以先学某一类学科的基础课,待基础打好后,再在后几年确定专业方向。这就是“按大类招生”政策。按大类招生以后,同一类的几个专业被“浓缩”到一个学科大类里,考生选择一个类,就等于选择了几个专业,相当于增加了对不同专业的选择机会。
目前,包括北大、清华、人大等部属院校,都纷纷实行了按大类招生的政策。在昨日的高招咨询会上,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市属高校,也开始引入按大类招生政策。按大类招生的学校正在逐渐增加,从过去的部属院校扩至市属院校,按大类招生的专业以理工科专业居多。
北京印刷学院今年有6个专业实行大类招生,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3个专业归入“电子信息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3个专业归入“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入学2年后根据学习成绩和兴趣,再分专业。
以纺织工程类见长的东华大学,大部分专业都按大类招生。另外,北京物资、北邮、北航、中国农大等学校,今年也都有按大类招生的专业。
■ 专家点评
扩大专业选择范围
“在选择志愿时,多数人难免对专业的了解和选择相对盲目,未必清楚专业真正的发展前景,甚至连自己是否对这个专业感兴趣都不清楚。”东华大学招生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称,高招咨询中,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就是“咱们大学能转专业吗?”事实上,这也正是不少考生升入大学后面对的问题。由于专业选择不适合自己,大学提出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但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能够完成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
按大类填报志愿被录取后,前一两年的学习主要是对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有一个认识,基础学习后,再根据自己的成绩以及事业规划,选择更有兴趣的专业方向。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 200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