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预备会议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作《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党委副书记项延训主持会议。(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预备会议现场)(刘承功作《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刘承功在报告中指出,根据党章和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有关规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从2023年3月开始筹备,其中包括:一是成立党代会筹备小组、党委报告起草小组、纪委工作报告起草小组、代表资格审查小组,确定党代会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主要议程;二是选举产生党代会代表,形成代表资格审查报告,完成代表团组团工作;三是产生新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四是完成党委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起草工作,并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得到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充分肯定;五是切实做好党代会筹备工作中的政治引领、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刘承功表示,相信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大会各项议程和任务一定会顺利圆满完成。会上,项延训作《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公布,我校秦德君教授、王治东教授的研究成果荣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秦德君教授的专著《公共城市的地平线:超大型城市治理的问题、特性与逻辑》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该专著立足于超大型城市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城市治理的新探索展开研究。注重对超大型城市内在问题的研究,如分析超大型体量与公共治理之间的动态关系,城市、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人在城市中的位置等。在城市概念、文化观念、治理理念以及如何构建具有远见卓识的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等方面,有诸多新的探索和思考。该专著也是东华大学人文社科出版基金资助培育的成果。(秦德君教授获奖专著)王治东教授的论文《马克思物化理论的三重意蕴及其当代启示》荣获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该论文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章认为理解物化不能仅作概念的浅层分析,需要进行整体性研究。马克思物化理论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因为物化理论是有层次结构的。因此,在研究物化问题时也需要分层次。该研究在当代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根据马克思物化理论的三重内涵,我们应警惕“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日开幕,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今天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教育对外开放篇《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多维度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对外开放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是回应国家战略发展的神圣使命,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委在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拓展深度:优化全球合作布局,创新国际合作模式为实现综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积极拓展多样化、高层次的合作交流。目前,学校已与全球150余所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覆盖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英国拉夫堡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科学研究篇《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东华力量”。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组织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取得“千吨级干喷湿纺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高性能编织物特种编织技术与装备及其产业化”“航天器用玻璃纤维网格基板材料”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三阶段航天员在轨任务服装和地面任务服装全系列装备研发,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17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
详细内容11月28日下午,“学思践悟二十大,扬帆奋进建新功”研究生党员知识竞赛决赛在松江校区举办。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相关老师出席活动并担任评委,相关学院指导老师及各研究生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活动。本次知识竞赛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党史、校史、研究生科学素养等元素设置题目,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答题环节,参赛支部团结协作、实力比拼,充分展示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及敏锐的应变能力。展演环节,参赛支部结合专业和学科特色,通过情景剧、演讲、朗诵等形式精彩呈现微党课,将“研”途故事娓娓道来,充分展示了新时代研究生党员蓬勃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答题现场)(支部展演)评委嘉宾紧扣党的二十大学习教育主线,聚焦题目设置、表达形式、活动效果等方面进行点评,对于参赛支部的表现给予肯定,同时激励广大研究生党员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秉持求真精神,深挖党史、校史内核,进一步转识成技、转识成能、转识成智,努力担当新时代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孔祥成点评)(研究生院副院长丁明利点评)本次比赛包括初赛及复赛环节,共计67个党支部、207名研究生党员参加初赛。经过激烈角逐,6个党支部晋级决赛
详细内容11月24日,上海西南五校“名校名企优才”秋季大型联合招聘会在东华大学举行。该招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西南片五所高校联合主办,自1998年以来每年连续举办,迄今已是第27届。 本次招聘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福建、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580余家单位参会,提供17806个招聘岗位,涵盖机械制造、建筑、房地产、能源、化工、互联网IT、集成电路、物流、汽车、商贸、消费品、金融、文化传媒、教育培训、生物医药、法律等十多个行业领域。其中国有企业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53家,中国500强企业62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还有长宁、宝山等市内人社部门和张家港、临沂、阜阳等外省市人社部门参与,为毕业生提供了多行业、多领域、多类型的就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近3000人参加此次招聘会,用人单位累计收到15000余份简历。 在招聘会现场,来自上海西南五校和本市其他各高校的毕业生向招聘单位咨询岗位详情、投递简历,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期待与自己心仪的单位实现“双向奔赴”。一名2024届毕业生表示,这次从闵行校区来,向一些心
详细内容11月22日至26日,第18届中国好创意大赛72小时计时赛(第1次)在江西新余举行,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China CreativeChallenges Contest,简称3C大赛)是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已经连续举办了18届,是我国数字艺术设计创意及数字技术创新领域各专业综合类规模大、参与院校多、影响广泛的权威赛事。此次72小时计时赛为国赛直通车赛道,采用计时赛的方式进行,参赛学生需要在72小时的时间内完成组委会规定的设计题目,颇具挑战性。全国76所院校共派出700余名参赛选手,SCF学院与北京电影学院共6名学生联合组队,完成静态组和动态组两个赛道4组作品,最终2组作品从近550组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静态类一等奖、动态类二等奖。大赛的成绩验证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立足中国、借鉴国外”,引入国际化产出导向教育理念(OBE)和项目研究型教学体系,根据专业的知识技能图谱,在技能教学和产教融合方面将中方课程与英方课程联动,构建UC(Umbrella Curriculum)课程组
详细内容11月24日上午,松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何劲峰,区政协副主席、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金冬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强、徐慧,人文松江活动中心主任彭烨峰等一行来校交流调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副部长虞晨洁陪同调研。调研会上,何劲峰结合区文化和旅游局中心工作,希望以获国家级奖项的区“万千百”文化配送工程为契机,与大学优秀文化项目形成双向互动交流机制,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享优秀文艺文化成果,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探索与大学城交流合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努力让优秀的松江本土文化走出去、传播好。金冬云介绍了松江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他从上海之根谈起,回顾了松江文旅发展的四个阶段,介绍了松江“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的特色文化资源。希望结合松江文旅融合的新阶段新特点,加强交流合作,实现大学文化和松江文旅的双向赋能。任晓杰对区文化和旅游局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从文化符号、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传播等角度介绍了学校的文化成效,指出文化工作要做“有心”的事儿。并结合学校的特色,就今后双方合作进行了展望,期待双方同题共答,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文化建设篇《以文化之力,为东华蓄势赋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大学的灵魂。校园文化是每位东华人参与共建的大事业,是凝聚师生的无声力量。东华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文化引领战略,秉承“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精神,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奋力开创学校文化建设新局面,为推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利文化条件。2016-2023年,全体东华人以文化之力擘画新画卷!思深益远:系统谋划推进文化建设体系化布局,以文铸魂。自第十次党代会以来,东华大学不断加强党对学校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持续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
详细内容11月28日,为迎接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学校2023年二级创业指导站开放月启动仪式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在2号学院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启动仪式。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双创服务部部长姚栋华、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严军、信息学院党委书记王直杰、校团委书记秦泽峰、教务处副处长牛莉莉、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及各学院双创工作相关负责人等出席活动。仪式由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海洋主持。(启动仪式现场)李成龙、姚栋华、严军、王直杰、秦泽峰和牛莉莉为启动仪式剪彩。与会嘉宾饶有兴趣地参观体验学生的作品,并与学生亲切交流互动。(与会人员参观信息学院科创基地)王直杰表示,信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加强思维教育为引导,构建思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将创新创业核心素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具有信息特色的”思政+”创新创业实践大课堂;加强专业赋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加强资源整合,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纺织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学院等学院创业指导站开放月活动同步启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参与活动。(纺织学院创业指导站现场活动)(机
详细内容11月20日下午,东华大学与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举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恒天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金永传出席签约仪式。副校长赵震、恒天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李晓红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东华大学科研院、研究生院、纺织科技创新中心、机械学院、纺织学院、材料学院,恒天集团经纬纺机、恒天重工、恒天立信、中纺对外公司、宏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活动。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彬主持。俞建勇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他指出,学校历来关注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开放办学的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产教融合的道路,不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东华大学与恒天集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激发新的科技动能,共同推动行业发展。金永传对学校一直以来对恒天集团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双方正式开启战略合作意义重大,期待与东华大学一起共铺产学研之路,提升产业链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纺机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夯实扩大我国纺织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携手构建共建共赢新格局,打造校企合作新典范,为推动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做
详细内容11月25日,由我校和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科技人文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论坛”在松江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全国的60余位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东华校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共探外语教育现代化建设新路径。论坛开幕式由外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曦主持。李成龙代表学校对此次论坛在我校举办表示祝贺,向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科技人文创新融合的专家学者们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就文化兴国、教育强国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东华大学长期以来重视人文教育,结合学校优势特色,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和行业的重大战略需求,不仅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也为提升国家文化传播战略能力贡献了东华智慧与力量。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以语言为媒,聚合科技价值、融合人文思想;以创新之力,畅通多元文明对话发展的新渠道、展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新未来。论坛主旨发言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名誉会长潘文国,广东省普
详细内容11月25日、26日,由东华大学主办的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路演和颁奖典礼在杭州建德市举行。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4所高校踊跃参与,收集到全国近15559名研究生征集的6000多份(套)参赛作品,所征集的作品总体情况来看,质量高、数量多、创意强!(首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现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中共建德市委、建德市人民政府、东华大学等单位领导、嘉宾出席大赛,来自全国的学界专家、行业专家、参赛选手、领队教师等也出席了大赛现场。(东华大学学生团队介绍作品《龙氲》)在11月25日的决赛开幕式上,中共建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莫锋介绍了建德的发展情况和相关人才政策,他表示建德创造一流的环境助力人才干事创业,秉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着装成长”的爱才之心,诚邀各位人才关注建德、融入建德、发展建德。(中共建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才办主任莫锋 致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司综合处处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统一战线篇《同心同向同行,东华统战跑出“加速度”》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完善工作格局中下功夫,在强化政治引领中出真招,在建强队伍上求实效。广大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始终与党同行,在协商议政中彰显责任,在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工作中彰显作为。学校现有民主党派组织7个、统战团体4个;在职教职工党外知识分子744名,占比32.1%;民主党派成员611名,其中在职305名;无党派人士53名,在职45名;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10名;归侨34名,少数民族教职工89名、学生1709名。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完善学校大统战工作格局成立东华大学统一战线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