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东华大学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结业典礼暨教师教学大赛颁奖仪式在松江校区举行。副校长李炜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处长、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杨旭东主持会议,新教师培训学员、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院教学院长、校督导代表、教学委员会代表及教务处老师参加活动。 李炜强调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育人的主渠道。要求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持续做好“培、赛、引”三个层面工作,全力打造包括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个别教师教学诊断的的分层次培训模式,并以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同时以本科教学示范岗建设及优秀育人奖等荣誉成就的示范引领,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着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她以“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鼓励教师们注重积累、不断进取。 活动分回顾、交流展示、颁奖和教学学术报告两大环节。第一环节由优秀新教师代表纺织科创中心代子荐老师和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环境学院徐晨烨老师作教学展示,本科示范岗教师李康妹老师作点评;生物学院教学副院长陈婷作教学感悟分享。第二环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姚卫新教授以《从历史走向未来---专业认证的
详细内容1月11日,学校举行首届博柏利专创融合课程教学创新大赛决赛。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阮平章、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教授翟庆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创新创业部副部长潘国祥、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严军、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晓艳、教务处副处长李响出席并担任评审专家。来自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机械、信息、材料、环境、生工学院9位教师参加决赛。 (关国平老师比赛情况)纺织学院关国平获大赛一等奖。关老师从课程概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特色创新及教学成效等方面,以典型产品为例,对如何把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与方法融合开展教学进行说课,得到评委一致好评。纺织学院马颜雪、材料学院江晓泽获二等奖;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方方、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张云龙、机械学院刘志辉获三等奖。(陈革为关国平颁奖)陈革对赛事举办和参赛老师的表现给予高度认可。他提出,一是要以大赛为契机,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希望教师积极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鼓励教师把创新方法和创新思维融入专业课堂,引导学生发展批判式思维,增强创新
详细内容1月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俞建勇为广大同学带来本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收官之讲。课上,俞建勇深入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三个问题为导向开展授课。他讲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显著的性质定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深入剖析“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后,并结合东华大学踊跃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具体实践,俞建勇勉励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敢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在课堂实践汇报环节,围绕“广大青年学生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主题,三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实践汇报。俞建勇对同学们的汇报展示做了高度评价,希望同学们能够把握好当下,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详细内容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响应“奋进东华”高质量发展行动号召,1月10日,由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提议举办的“党建引领报国志向,创新提升学术志趣——2024年东华大学首届生物与医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举行。党委副书记李成龙,松江区人才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和学院领导嘉宾出席会议。(李成龙讲话)李成龙指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使命。活动以“党建引领报国志向,创新提升学术志趣”为主题,为全面培养研究生的报国志向、学术志趣,激发研究生内在的创新潜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希望青年学生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积极投身科学研究,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刘晓艳向研究生代表颁发EveryTalk“一起讲”标识牌)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晓艳向研究生代表颁发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品牌EveryTalk“一起讲”标识牌。松江区人才中心公共服务科人才专员步瀛莹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政策为与会学生介绍了松江区的相关人才政策。会议邀请了来自中科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硅酸盐研究所、浙江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同仁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沪教委高〔2024〕2号),我校《审计学》等15门课程荣获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学校长期重视课程建设,依托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坚持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每年定期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育人理念,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创新与改革,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 2020至2023四个年度,我校共有63门课程荣获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把课程建设作为一流本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对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提高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以课程建设赋能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我校15门课程获2023年度上海高校市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序号学院名称课程名称负责人1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审计学唐松莲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李登新3人文学院传播学概论杨桃莲4化学与化工学院纤维化学与物理葛凤燕、蔡
详细内容近年来,有机发光共晶在智能光电材料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单组分有机固体材料相比,它们表现出更丰富的光物理性质和便捷的制备过程。研究表明,溶剂可以显著影响有机发光共晶体的光物理性质。然而,大多数溶剂(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等)往往会造成环境污染,不适于实际的材料应用。因此,开发水合发光共晶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另外,水的引入可能使共晶具有刺激响应的发光性质,因其在加热后可使水分子从晶体中逃逸出去,而在湿度高的环境中水又可以进入共晶系统;而水分子已被发现对染料分子的发光性质产生较大影响,可以猝灭或者促进发光,因此含水的共晶可被用来构建刺激响应材料。而由单组分分子构成的材料其发光性质往往难以调控,且由于拥挤的空间结构而对水的吸收能力比较弱,因而很难构建具有优异性能的刺激响应发光材料。基于此,开发使用给体、受体与水分子形成含水的共晶则可能产生能够更快、更强地结合水分子的材料,同时又具有刺激响应的发光性质。图1 共晶体系及其发光机理示意图近日,东华大学吴宏伟研究员和易涛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选用一种亲水性的吡啶基苯并咪唑衍生物作为供体,其含有多个氮原子,能够和水分子及受体同时形成
详细内容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认定65家单位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我校成功入选。推广基地是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语言文字咨政研究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工作特色,能够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的重要平台,是新时代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分为综合研究、传承推广、教育培训三个类型,我校获批“传承推广”类基地。 2023年3月在校语委领导下学校启动申报工作,得到了相关职能部处、院系的大力支持,校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等单位精心准备迎接专家进校考察,经过上海市选拔推荐,教育部专家评审、现场实地考察、综合评议等环节,最终成功入选。65家单位中上海4家,我校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及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同时入选。专家组入校考察听取陈革副校长现场汇报 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建章立制早,1995年成立东华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围绕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开展系列工作,基础扎实。2007年获“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称号。2020年获批上海市首批“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以基地为依托开展少数民族预科生普通
详细内容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2024年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获资助项目名单。我校新申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设计学科学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个项目通过评审获得立项资助,另有3项继续执行项目也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立项资助。这是我校连续8年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同时也是我校首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实现了我校留学基金委项目新的突破。由计算机学院申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聚焦培养创新型、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才,开展跨国科研合作与硕博学生联合指导,搭建高水平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学科优势互补,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进而促进我校在“双一流”建设学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学科、计算机学科等方面的发展。由机械工程学院申报的“设计学科学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加强设计学学科建设,探索设计学交叉融合,培养专业素质高、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学科交叉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艺术人
详细内容1月5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海赛区)暨2024年上海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成长赛道总决赛在我校顺利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浩,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活动,本市各高校参赛观赛师生近500人。来自上海市各高校90名选手同台竞技,我校参赛学生经过个人展示、评委提问及“天降offer”环节的激烈角逐,突出重围,获1金2银。计算机学院王哲摘得高教组金奖季军,机械学院张书赫、古欣桐获高教组银奖。在前不久结束的就业赛道总决赛中,纺织学院徐帅摘得高教组金奖季军,管理学院马仕杰获高教组银奖。我校以2金3银的成绩在高教组中名列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之后,综合排名第三,学校获优秀组织奖。(王浩讲话)王浩在大赛讲话中指出,本次大赛是切实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就业指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大赛的成果,并对新时期做好上海高校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提出要求。王浩强调,各高校要以职规大赛为载体,促进生涯体系建设;以实践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舆论宣传为载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业的大
详细内容2024年1月5日,2023年度上海高校生命教育实践工作研讨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上海市学校德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李正云、解放日报主任记者徐瑞哲等出席会议。(插入图片1.大合影)会上,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代表学校对参会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欢迎。与会专家针对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策略与路径开展研讨。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副处长杨长亮围绕生命教育开展的背景及未来生命教育的拓展思路进行交流,他强调,生命教育应不仅局限于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还需融入学校育人理念和培养体系的整体设计,引导学生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上海市学校德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戎就生命教育如何破题提出了思考,她指出,需要界定好生命教育与相关概念的联系,明晰目标导向,突破路径依赖的惯性,从本质出发探索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上海建桥学院心理中心顾问张海燕教授细致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她指出,要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间的联结,在点滴行动中拓展生命宽度。解放日报主任记者徐瑞哲指出,大学生群体缺乏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关爱,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详细内容1月2日,学校党委举行2023年度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教育部党建工作联络员刘建中,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组织干部处干部冯榉,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党委副书记俞建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党委副书记项延训、李成龙,副校长陈革、李炜、赵震、阎林平,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英,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项延训主持。会上,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党委、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理学院党委、外语学院党委、联合学院党委、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党委、东华镜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总支等7位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述职,既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一融双高”,服务“国之大者”,科学谋划工作、客观总结成绩和亮点,又针对履职尽责抓基层党建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了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和举措。党委书记刘承功逐一点评并讲话,对全校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对标“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狠抓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在学校党委“党建引领、创新制胜”发展方略引领下形成的攻坚克难、守正创新、主动担当、团结奋进的氛围和成效给予充分
详细内容1月3日,我校学工队伍召开主题为“强融合、强协同、强贯通,一体化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工作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研讨会并讲话,教务处、研究生院、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干部参加。研讨会由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林惠英主持。(研讨会现场)李成龙首先从政治性、战略性、思想性和实践性四个特点和维度,系统深入地解读了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重要精神。他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学校“大思政”格局下的相关部门和学院应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制胜,主动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助力“奋进东华”高质量发展行动。要把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转化成贯彻落实工作的实践推动力,聚焦落实育人本职工作,把握和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一体化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要把人才培养聚焦到时代之需、国家之需、和民族之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研讨会上,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教务处副处长丁可结
详细内容为推动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为师资队伍建设储备人才,2023年12月27日-29日,东华大学第九届国际青年学者尚实论坛于松江校区顺利举行。校党委书记刘承功、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人才工作处处长王庆宇、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副处长徐慧及分论坛代表同志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赵震主持。(刘承功讲话)刘承功代表学校向海内外专家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他指出,东华大学作为高等教育 “国家队”,近年来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以及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先导、重点产业布局,积极拓展提升基础学科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创意设计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的成果。他强调,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相继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育计划和制度,形成了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局面,2023年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他表示,东华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了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大目标和发展蓝图,将打好“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攻坚战”,热诚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东华大学,共创未来。(王庆宇致辞)王庆宇在致辞中从引才机制、育才机制、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三个
详细内容近日,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及侨联青委会“未来创意”专委会团队设计作品亮相上海陆家嘴商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的“陆家嘴公共艺术季”。本次产学研合作实践,不仅是艺术与产业之间的创意碰撞,更是一次对艺术教育与商业实践的探索与创新。在本次公共艺术季中,吴春茂等老师带领陈利利、王轩、陈丹丹、付燚翁、胡均瑶、冉佳丽、王星雨团队深度解析陆家嘴1885广场的独特空间特色,以主题“链接”为设计切入点,巧妙地将创意融入到陆家嘴1885公共艺术作品设计中。通过公共艺术展品的独特艺术表现、公共艺术装置的视觉冲击力与互动性,以及信件共创活动的情感交流,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共艺术为海派都市创作出更活泼、更有温度的时尚生活空间。如群龙出水,写意灵动。如万物向上发展,给予观者信心。水池中央与廊柱的灯光随时间而扭转,交相呼应,形成一场极具韵律的共振之舞,时而迅疾如雷霆,时而缓慢如春风。作品以包容的扭转姿态展现着开放的状态,不同颜色在作品中相互链接与交融,致敬海派精神的开放与进步。动态的流转,打造因链接而生的无限活力,每一次共振都是一次奇迹的诞生。象征着城市中闲适的生活方式。这个装置以云朵为灵感,通过轻盈的形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