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认知、行为障碍等症状。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病协会(ADI)发布的《世界阿尔兹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00万的痴呆患者,到2050年预计将达到1.52亿,其中约60%–70%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因此,阿尔兹海默症成为当前老龄化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迄今为止,科学家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机制仍在进行深入研究,因而早期筛查在AD治疗和管理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疾病发展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会更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目前,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方式多为检测脑脊液或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或通过影像学进行早期检测。脑脊液检测需要进行腰椎穿刺,侵入性强,血液需要进行微创,而影像学检测价格昂贵且对设备要求高。因此,寻找一种无创、快捷、操作简便且价格经济的阿尔兹海默症早筛检测方法尤为迫切。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张云龙、陈婷师生团队长期从事心血管和神经性疾病诊断与预防产品的研发工作。针对阿尔兹海默症早期筛查和预后监测的问题,该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了一系列针对神经丝蛋白(Alzheim
详细内容近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评审结果于青梨派平台公示。我校推荐作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做新征程的追梦人》荣获“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三等奖(本科组),充分展现了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做新征程的追梦人》公开课由“学习进行时”学生理论宣讲团成员、机械工程学院吴再奕同学主讲,课程聚焦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斗争精神,结合鲜活的先进人物事迹,诠释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斗争精神的本质及内涵,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号召新时代广大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用青年担当谱写新时代斗争精神新篇章。(《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做新征程的追梦人》公开课)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由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承办,大学生思政课自主学习平台“青梨派”协办。活动包括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及微电影展示活动两类赛事,是落实教育部党组“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的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防范化解校园安全风险,筑牢学校安全防线,全面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寒假期间校园安全稳定,近日学校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2月5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席张艳萍一行到我校松江校区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市教卫工作党委统战处处长张隽、统战处干部许涛等随行。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阎林平陪同检查。张艳萍一行先后来到学生宿舍楼、纺织学院实验室、纺织创新大楼工地、第二食堂等场所,详细了解宿舍日常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校园工地重点场所管理、食品安全及保供稳价管理等方面工作情况。张艳萍对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表示肯定,她指出学校各部门要落实安全教育、服务和管理各项举措,同时做好留校师生关心关爱,确保校园的安全平稳运行。2月2日,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带队分组进行校园安全工作检查,副校长阎林平一同参加检查。刘承功一行先后来到松江校区学生宿舍楼、食堂、体育馆、学生公寓在建工地、材料学院实验室、现代纺织创新大楼在建工地等,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进行排查,向坚守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和感谢。刘承功强调,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加强实验室、食堂、宿舍、工地等重点区域的安全
详细内容近日,团市委公布了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突击队通报表扬名单,东华大学锦绣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作为学校系统青年集体典型入选并获通报表扬。东华大学锦绣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成立于2006年,以“常规+特色”为方向,构建起多元化、多层级、规范化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支在关键时刻“拉得出来”、“冲得上去”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东华大学锦绣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开展各式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青年志愿者精神培育和高校志愿服务文化的营造,逐步形成“科技服务、文化传播、文明场馆、关爱弱势群体、大型赛事活动、校园实事工程”等六大精品系列志愿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参与世界大学生攀岩锦标赛、进博会、花博会、武术世锦赛等提供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以2023年为例,锦绣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对接14支分队开展各项活动,2万余人次参与其中,全年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团队曾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花博会优秀志愿者集体、中共一大纪念馆优秀团队、进博会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等多项荣誉,所负责项目获“奉献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未来,东华大学锦绣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将积极融入学校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创新机制,加
详细内容玉兔欢歌辞旧岁,金龙腾跃庆新春。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我校延安路校区悬灯结彩,一派欢乐祥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副校长陈革、李炜、赵震、阎林平,各机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同300余师生一起喜迎甲辰龙年。刘承功、俞建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发放新春慰问礼包。俞建勇向全体师生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感谢大家为学校发展做出的辛勤努力。他表示,2023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学校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在人才队伍、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国际合作交流、校园文化、治理体系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024年,是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希望全体东华人继续努力奋斗、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墨香四溢的春联、年味十足的家宴、饱含深情的祝福……现场红红火火,温情满满。大家在浓浓的年味儿中,共迎新春佳节的到来!许愿墙前,人头攒动,大家忙着挑选“六级550分”“获得奖学金”“恭贺新春”“发3篇SCI”等接地气的心愿牌,争相留念。气势磅礴的鼓奏,洪亮清脆的唢呐,悠扬悦耳的长号,来自学校艺术团的同学们献
详细内容近日,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 颁奖典礼举行。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桂银以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战略工作,入选 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名单!徐桂银,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先进纤维材料研究所技术咨询委员,东华-纳琳威功能膜研发中心副主任,Nano 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客座编辑,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Nano Research Energy青年编委。主要致力于功能纤维膜在绿色能源与环境修复中应用,近年来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被引用10000余次,H因子47;获首届工信部创新创业奖、江苏省自然科学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自2021年加入东华大学后,以东华大学唯一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 Water、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获2023年国际竹产业创新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2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评选结果,我校2021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郑豪强的学位论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对唯物史观的贡献研究》入选“2022年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论文指导老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治东教授。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两次获此殊荣。“登峰计划”是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为推动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促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着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人才的重要举措,旨在有效提高学校及学科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登峰计划”每年评选一次,本次全市共有4篇博士论文和5篇硕士论文入选。近几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用“分阶段”、“抓两头”的方式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管理,强化研究生教育培养。从学位论文选题、开题、写作到答辩,抓每个阶段,循序渐进。同时抓好“导师群”和学生群。积极实施研究生“五大引航计划”,构建“读悟讲研践”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机制,不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基于这样的培养机制,
详细内容压电材料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自供电系统中的能量收集和人机交互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平衡力学和压电响应性能方面长期存在挑战。 对此,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微相分离和中间层界面结构的离子压电弹性体。通过硬相间的应力集中促进电荷分离,同时利用连接异质相的中间相促进离子电荷的高流动性。图1. 离子压电弹性体含有中间相的微相分离结构设计该离子压电弹性体的主要设计原则为:(1)微相分离结构:利用 IPC 与聚合物网络之间相容性差的特点,建立微相分离结构。(2)中间相工程:设计具有共用阴离子的 IL 和 IPC,确保 IL 和 IPC 之间的相容性,从而设计出一种可连接异质微相的中间相。(3)增强阳离子-阴离子迁移率差异:通过阳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将阳离子束缚在聚合物网络上,从而突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在压力下的迁移率差异。这种方法有利于释放更多的游离的阴离子。这一创新策略有望在离子分布中产生显著的梯度,最终提高压电效应。图2. 离子压电弹性体优异的压电性能离子压电弹性体表现出优异的压电性能,同时产生高压电电压( 90 mV)和高压电电流(92 nA),最大压电系数约为6.0 mV k
详细内容日前,教育部公布2023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评选结果,我校党委宣传部制作选送的视频作品《初心如焗,温暖如春——缅怀老校长温仰春》(作者:杨玉璋)入选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红色家园”视频展览遴选名单。该视频作品通过回顾温仰春老校长的生平故事,学习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不怕艰难困苦、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高尚品格,以及他们坚持党性、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优秀品质。温仰春同志是我校前身华东纺织工学院的第三任院长,1904年出生于广东大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曾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秘书长、中共赣东北特委组织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华东纺织工学院院长。2024年是温仰春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校将进一步梳理温仰春老校长的生平事迹,弘扬其优秀的精神品格,更好庚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以此为契机,深度挖掘学校校史中的红色资源,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弘扬红色文化,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思想引领、厚植爱国情怀,更好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
详细内容1月29日,我校2024年老同志迎新春报告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邱高出席报告会。会议由副校长赵震主持。报告会上,刘承功代表学校向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事业是一代又一代“东华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过去一年,学校成功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愿景和“奋进东华”高质量发展行动,使学校事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老同志们在教书育人、督学督导、支援西部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年青老师树立了榜样。他希望老同志继续关心支持学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学校各部门也将“用心、用情、用力”继续为老同志们服务。刘承功还代表学校向老领导、老同志们提前拜年,祝福龙年吉祥。俞建勇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老领导、老同志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随后就学校九方面工作做了重点介绍:成功召开第十一次党代会、科学编制并实施“十四五”规划、成功举办70周年校庆、“双一流”建设稳步提升、高层次人才切实增强、人才培养扎实有效、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改革不断深化的进展,介绍了学校过去几年
详细内容1月29日,《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南》等2项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会在我校召开,这是继去年我校主持的4项城市家具国家标准发布之后,就新批准立项2项国家标准组织召开的编制工作启动会。副校长李炜,全国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田川,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市容专办督查部部长曾浙一,闵行区七宝镇刘钧副镇长,及企业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通过现场和线上形式出席了本次启动会。启动会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俞建勇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李炜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发展作为职责使命,充分发挥设计等学科优势,聚焦立时尚设计前沿,服务城乡环境发展,在环境设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东华特色和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家具俨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下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节点所在。学校将以此次国家标准编制启动为契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精神,加强标准化工作,持续支持
详细内容1月27日,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一行赴上海南站慰问我校奋战在2024年春运现场的“小甜橙”志愿者。上海南站副站长郝颖、车间党总支书记王凌致、校团委书记秦泽峰、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乔松等参加慰问。(李成龙一行慰问春运“小甜橙”志愿者)李成龙一行先后来到第一售票处、客运值班室、心尚服务台、第二售票处等志愿服务岗位,与坚守在岗位上的志愿者交流。他详细询问了每位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和内容,对志愿者利用寒假时间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给予肯定,并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表示,春运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希望同学们秉持“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严格遵守学校和车站的纪律要求,在志愿服务中磨练意志,展现担当,温暖广大旅客的回家路,为上海春运服务工作贡献青春力量。最后,他代表学校为志愿者送上慰问品,并叮嘱大家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健康和安全。慰问结束后,我校“小甜橙”志愿服务队队长李忠胜说到:“学校对春运‘小甜橙’志愿者给予了非常多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一定会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为返乡旅客送去关怀,保障顺利出行。” 据悉,我校2024年春运“小甜橙”志愿活动由校团委牵头,理学
详细内容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1月24日补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刘宣勇教授当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宣勇简历: 刘宣勇,男,教授,现任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生物材料学会表界面工程分会主任委员,首届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士。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入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Fellow),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与界面,长期从事医用钛合金、医用镁合金、医用聚醚醚酮等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迄今共发表SCI论文30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多项,编著和主编专著5部,获授权专利50余项。
详细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1月22日、1月23日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东华大学2名市人大代表、4名市政协委员围绕上海发展大事大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部分参会代表和委员)(上海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参加小组讨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化布局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对高校提出了新的使命要求。聚焦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俞建勇建议将专业化培养和全面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人才培育方面作出贡献。同时,俞建勇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新动能的需求更加迫切,更需要科技创新同国家战略需要、经济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快推动重大科研成果转变为先进生产力。俞建勇建议建立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积极促进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导向的“揭榜攻关”机制,形成企业提出研发需求,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