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粘合剂因在水下涂层、水下驱动器和外科手术等各种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得较大关注,然而水下粘附材料在高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当前大力发展的超分子粘合剂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的聚合物粘附材料而言,具备更优异的浸润性,有利于在不同材料的表面铺展;同时在外部响应的刺激下可实现可逆粘合,进一步可充分发挥其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近日,东华大学武培怡/刘凯团队将尾端含有羟基的离子液体(ILs)通过氟化和支化改性后直接作为水下粘合剂。这些ILs的后续自组装促进了疏水超分子聚合物网络的形成,从而有效地驱动所得粘合剂的高内聚能及水下界面粘附性能。以上研究成果以《通过氟化离子液体实现强力水下超分子粘合剂》(Strong Underwater Supramolecular Adhesives via Fluorinated Ionic Liquids)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刘凯博士和武培怡教授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东华大学2022级硕士生胡银霞。这一设计策略的核心包括两部分:首先通过氟化
详细内容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公布企业经营管理“头雁人才”培养计划合作机构入选目录。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经过自主申报、综合考察、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成功入选首批合作机构。同期入选的还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等58所单位。下一步,继续教育学院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与研究优势,研发有效赋能企业经营管理“头雁人才”的课程产品,推动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发展同步提升,助力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 据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市场活力,引领新时代人才强国新格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面向社会公开遴选2025年度企业经营管理“头雁人才”培养计划合作机构。遴选对象需在全国或区域内具有竞争优势、理工科背景强的高等院校,以及在行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等。
详细内容4月1日,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暨上海高校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我校延安路校区召开。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主持会议。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王珏,上海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市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李霞,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张艳萍出席会议。(会议现场)会议回顾总结了2024年高校统战工作的成效,部署了2025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指出,市教卫工作党委和各高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统战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引导、凝聚共识,建设“教卫同心”工作品牌矩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支持统战成员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加强培养、注重使用,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统筹、促进交流,建立工作联动协作机制;夯实基础,提质增效,持续做好民族团结进步、统一战线研究等工作。会议强调,高校党委(党组)要把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高校统战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承担主体责任,落实各项任务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政策,加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积极防范非法
详细内容3月31日,校领导班子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学习研讨,本次研讨聚焦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相关主题,深入交流学习体会。学习会由校长项延训主持。项延训总体领学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他指出,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持续深化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学习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优良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要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要义,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决纠治“四风”、锤炼党性修养,夯实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思想根基;要聚焦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与风险隐患,坚持以上率下,加强调查研究,贯彻群众路线,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守牢工作底线红线,确保学校事业发展行稳致远。学习会上,党委副书记李成龙、王治东围绕改进调查研究,副校长刘淑慧,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朱英围绕密切联系群众,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他们表示,要带头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
详细内容研究背景:背景介绍和仍然存在的困难1.肌肉疲劳通常指肌肉最大自主收缩力或功率的下降状态,对肌肉疲劳状态进行连续监测是康复医学与运动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对优化康复训练方案、提升运动表现评估及并预防肌肉劳损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监测技术主要分为侵入式电生理检测、心肺代谢评估以及非侵入式的可穿戴传感等,其中可穿戴设备因适用性高和对活动干扰低更受到测试者的青睐。技术上,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主流检测手段,表面肌电信号时频域特征(如均方根RMS、中值频率MDF)可以反映当前肌肉的活动状态。近年来在机器学习的加持下,疲劳识别和检测技术得到进一步强化。例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可基于sEMG时频域信息,实现了95%以上的分类准确率。但sEMG信号易受环境噪声、电极位置和动态收缩非线性影响,导致低频段信号稳定性不足;基于EMG的疲劳指标(如RMS、MDF)在动态等张收缩中可靠性受限。机器学习模型虽表现尚可,但依赖同质化实验数据(如仅男性参与者),缺乏群体泛化能力等。不足和展望2.当前基于可穿戴传感的疲劳识别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面对一些挑战:单模态信息有限、关键特征仍较
详细内容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入选名单,我校“以‘三位一体’学生理论宣讲体系铸魂育人”、“以美丽中国生动故事固本铸魂”、“同题共答,打造强联动的大中小思政教育新格局”、魏冰网络文化工作室4个项目入选,这是继2019年、2022年、2024年三次入选该项目后,学校再次取得新突破,展现了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发展取得的积极建设成效。(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挺膺担当新使命 传承奋进东华人”主题宣讲)“以‘三位一体’学生理论宣讲体系铸魂育人”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项目基于前期良好工作基础和成效,坚持把学生理论宣讲作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和有效性传播的重要载体,持续打造集“课堂+宣讲”的“靶向式”宣讲、“实践+宣讲”的“辐射型”宣讲、“网络+宣讲”的“灵活性”宣讲“三位一体”的理论宣讲体系,健全“五维联动”学生理论宣讲工作机制,深化“圈层嵌套”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学生理论宣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体系”。(学校把“美丽中国”融入思政育人实践 教师带领学生在乡村做毕业设计)“以美丽中国生动故事固本铸魂”入选新时代伟大变
详细内容压电材料因其独特的电-机械转换特性,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神经细胞的方向性生长调控方面,压电材料能够提供非侵入式的电刺激,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然而,目前的天然压电生物材料,如丝素蛋白,普遍缺少周期性压电畴结构,导致其电场分布不均匀,难以精准引导神经突的生长方向。此外,传统压电聚合物的电场分布难以可视化,使得研究人员无法实时观察其对神经细胞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张耀鹏、范苏娜团队,通过光化学策略成功在丝素薄膜中构建可视化的周期性压电结构。通过在丝素薄膜内原位合成银纳米颗粒形成了微米级可区分的周期性压电畴结构。这些银纳米颗粒充当显影剂,并调控丝素薄膜的压电电荷(d33)和电压(g33)系数。通过压电力、静电力和调幅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PFM,EFM和AM-KPFM)证实周期性压电畴的存在和周期性电场分布。在超声刺激下,丝素压电器件的最大均方根电流、能量密度和电压分别达到5.1 mA、6.7 W m−2和529.5 mV。证实了所构建的周期性压电结构能够显著调控PC12细胞的神经突的生长方向、长度和基因表达,并通过显微镜实时观察到电场对神经突生长的影响。该研究以题为“
详细内容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好人才培养攻坚战,3月28日,学校召开本科生通识教育改革学院对接研讨会,对不同专业培养方案通识课程设置进行分类研讨,推动通识教育全面改革落地落实。 副校长陈革在会上提到,在AI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本科通识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实现学校对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是2025级本科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在通识教育改革中应该充分关注技术赋能,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阶能力培养、教师角色转变、教育评价改革等多角度出发,重构通识课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各通识课项目改革负责人分别介绍了高等数学类、大学物理类、大学外语类、公共计算机类、基础化学类、大学语文类、文化素质类和荣誉课程类等8大类通识课的重点改革方案,并在现场与专业负责人进行对接讨论,以夯实基础、AI智慧教学、强化写作、五育融合、分类培养为重点,构建“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的通识课程培养方案。教务处处长杨旭东在会上通报了近年来学校在通识教育改革方面做的调研分
详细内容3月26日,学校在延安路校区召开新学年工作情况老干部通报会。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项延训、党委副书记王治东、副校长阎林平出席会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参会,部分局级退休干部、离休干部代表与会。会议由王治东主持。刘承功代表学校党委向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并向老领导、老干部们汇报了新学年学校党委重点工作。刘承功结合教育强国规划纲要建设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分析了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力科技自强自立、加快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通报了2025年的工作思路。项延训代表学校向老领导、老干部们为东华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崇高敬意。他向老领导、老干部们通报了学校2024年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针对2025年学校重点工作,项延训就学科整体的发展谋划,空间拓展,资源集聚,学科布局、队伍建设等方面向老干部们作了汇报。会上,阎林平向老干部通报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情况。与会老领导、老干部们感谢学校一直以来对老同志的关爱,对学校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结合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对学校的
详细内容3月25日下午,东华大学首期“青年学术骨干校内实践锻炼工程”总结暨第二期“青年学术骨干校内实践锻炼工程”启动会召开。校党委副书记王治东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罗薇娜主持。相关挂职接收单位的负责人、首期和第二期参与挂职的青年学术骨干,以及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王治东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挂职任务的首期青年学术骨干和即将走上挂职岗位的第二期青年学术骨干表示祝贺。她指出,过去一年,来自不同学科的青年学术骨干发挥自身优势,扎根岗位,为推动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她强调,实施“青年学术骨干校内实践锻炼工程”,是立足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一体谋划推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优秀年轻学术干部骨干培养的重要举措。希望挂职干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全方位学习,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对标学校发展重点难点,锻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努力成为推进“奋进东华”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重要力量。组织部门和挂职接收单位要加强培养和关心关爱,提供必要保障,为青年骨干提供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舞台。会上,罗薇娜宣读了第二期青年学术骨干校内挂职锻炼的通知,共有
详细内容上海时装周精彩进行中来自东华大学的年轻时尚力量今日精彩亮相第十届“新锐东华”再度在上海时装周“THE NEXT新势力”院校毕业作品发布平台闪耀登场,伴随上海“设计之都”“时尚之都”的建设共同成长。作为上海时装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锐东华2025”不仅是一场毕业设计的展演,更是一次关于未来时尚的宣言。10位来自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新锐设计师以灵感为燃料,以创新为画布,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勾勒出对未来时尚的畅想与诠释。2025“新锐东华”以“自由生长”为主题,这一灵感源于对当下变革时代的敏锐洞察。作品中,有聚焦环保与可持续时尚,通过旧衣改造、零废弃设计以及数字虚拟服装辅助技术,探索绿色时尚的未来路径,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新思路。有的作品则大胆挑战服装的构成逻辑,借助人工智能生成前所未有的创意形态,让科技与艺术交融出令人惊艳的火花。还有的设计师深入材料创新与新科技领域,将智能纤维、3D打印等尖端技术融入服装设计,赋予作品未来感十足的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不乏将在地文化与非遗元素融入设计的作品,设计师巧妙结合传统工艺与未来科技风,将东方美学与全球化视野相融合,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时尚语言
详细内容“我们要学习她(黄宝妹)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黄宝妹很爱国!”“这部话剧让大家深刻感受到这位时代楷模的质朴善良与爱国情怀”……演出现场,中小学生朴实而率真的观演感受,让参演师生的心里涌上一阵暖热。3月21日、27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党的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东华大学1960级杰出校友黄宝妹为原型的原创话剧《黄宝妹》再度登台,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昆山分校和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的13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两场精彩的“校园行”演出。(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演出现场)该剧讲述了黄宝妹从一名普通纺织工人成长为行业楷模的奋斗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勇于创新,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2023级的同学们用饱含情感和青春张力的演技,生动表现了黄宝妹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演绎了劳动人民在艰苦环境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演出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演师生。(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的学生们认真观看演出)此次“校园行”展演受到了三所学校师生的欢迎,师生们表示,《黄宝妹》剧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劳模精神持久的伟大力量,也更加理解
详细内容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我校共18位学者入选,他们分别是:蔡再生、丁彬、冯浩、顾伯洪、刘燕平、莫秀梅、覃小红、邱夷平、沈滨、沈波、石建军、史向阳、王先锋、武培怡、谢孔良、俞丹、张国军、张彦中(按姓名首字母排序)。姓名二级单位学科领域研究领域蔡再生化学与化工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丁彬纺织科技创新中心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冯浩纺织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顾伯洪纺织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刘燕平纺织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莫秀梅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工学覃小红纺织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邱夷平纺织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沈滨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沈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石建军理学院物理学理学史向阳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工学王先锋纺织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武培怡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理学谢孔良化学与化工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俞丹化学与化工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工学张国军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张彦中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化学理学据
详细内容为加强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3月26日,学校与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以下简称“评估院”)举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冯晖、副院长刘苹苹、陈滔宏,我校原副校长、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舒慧生、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谢峰、学院党委副书记景亮等出席签约仪式,双方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师生代表与会。冯晖对东华大学师生一行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评估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他表示,评估院与学校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希望借助学校数学学科力量,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服务评估院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增强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俞昊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学位点建设与发展情况。他表示要通过评估院与学校的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服务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学校乃至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更多力量。谢峰介绍了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学院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紧密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拓展研究生的培养路径,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冯晖、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高教所所长冯修猛、俞昊、谢峰分别代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