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长征精神、学习伟大长征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这个暑假,纺织学院“重走长征路”实践团深入江西瑞金、于都,湖南通道,贵州遵义等地,开展了一场专业社会服务融合红色基因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在感悟长征精神的同时,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重走红色征途从红色故都瑞金出发,途经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转兵西进通道县,再到伟大转折之城遵义。在为期十天的实践中,实践团创新实施“明日指挥官”轮值计划,由学生轮流担任每日队长,通过实战锻炼学生骨干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团队凝聚力。每位队员都有机会全面负责一天的行程规划、任务分配、对外联络和总结汇报工作,践行“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的成长路径。团队成员不畏艰苦,主动“自讨苦吃”,让长征精神从书本中“活”起来,让理想信念在心底扎根。(实践团抵达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实践团在瑞金朱坊村——中国医科大学前身所在地,实地体悟“文化聚心凝星火,产业赋能焕新颜”的乡村振兴图景,深切感悟革命先烈艰苦创业、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完成思想与精神的双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副校长陈革在沪会见英国爱丁堡大学校长马斐森爵士(Sir Peter Mathieson),双方就深化两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进行建设性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陈革表示,东华大学与爱丁堡大学合作基础坚实,共建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已有11年,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在教育、科研与文化等领域成果显著。他希望双方继续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培养规模和模式,在跨学科人才联合培养、前沿科学研究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马斐森校长对此深表赞同,并介绍了爱丁堡大学最新发展战略与全球合作愿景。他指出,两校创新理念与学科优势高度契合,合作潜力巨大,期待两校强强联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中英高等教育交流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详细内容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缅怀先烈、传承抗战精神,这个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联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建上海红色城市精神青年友好型传播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人物访谈、成果创作等形式,沉浸式挖掘上海红色底蕴,以青年脚步丈量上海这座光荣之城,传承城市精神。实地寻访,在历史地标中感悟抗战精神实践团沿着历史脉络,先后走进多处红色地标与文化遗址。在三十七民众夜校,同学们认真学习抗日女英雄万忆琴以课堂为阵地传播爱国思想、最终英勇牺牲的事迹,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热血担当;在刘长胜故居,复原的秘密电台、暗语本等场景,还原了地下工作者隐于市、藏于心的斗争历程;驻足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布满430余个弹孔的英雄墙前,八百壮士坚守淞沪的壮烈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团队成员被中国不会亡的民族气节深深震撼。(参观四行仓库)团队还探访了南京东路四大公司旧址,从先施、永安等百货的历史兴衰中,读懂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创新与坚守;在人民英雄纪念塔前缅怀先烈,沿苏州河老桥追溯城市变迁;在五四广场诵读《八连颂》,传承“霓虹灯下哨兵”的优良作风。每一处地标都成为青年与历史对话的窗口,促进了团队成员
详细内容近日,东华大学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张国军研究员(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文中研究员团队,在挠曲电催化方向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提出“磁性调控助推挠曲电催化”的新策略,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来调控LaCrO3的本征磁性,将其由顺磁(PM)调至反铁磁(AFM)有序,显著增强了挠曲电响应,并将过氧化氢(H2O2)产率提升了约90%。机理研究表明,AFM自旋有序削弱了表面对氧的吸附并限制电子转移,抑制过度活性中间体生成,使反应更倾向两电子氧还原(2e-ORR)路径,兼顾反应选择性与效率。该“磁性—挠曲电—化学”耦合思路为挠曲电催化制备H2O2提供了全新的调控途径。该成果以题为“Enhancing Flexoelectric Catalytic Performance by Modulating the Intrinsic Magnetism of LaCrO3”的研究论文,于2025年7月22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5, e12272.)。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上海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的重要要求,更加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党的支部建设100周年新起点上继续大抓支部建设,抓实牵引性抓手,以点带面推动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市委组织部决定命名一批党组织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经逐级推荐评选,我校管理学院互联网+供应链研究中心党支部获批命名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互联网+供应链研究中心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11月1日,是管理学院建立在科学研究前沿的创新型师生联合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7人(教授5人、博导4人),学生党员16人。党支部以“一融双高”为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重点,以全员联动、组织联动、校企联动实现“三线联动”,着力打造“政治引领为基、育人实效为本、重大战略为先、服务社会为要”四维赋能的特色党建工作品牌,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铸魂育人、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等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东华大学“党建工作示范党支部”创建;党支部书记获“共产党员先锋岗”“优秀党务工作者”;累计获国家级、市级项目、课题、人才计划
详细内容9月3日,“抗战烽火·织就丰碑——致敬抗战中的东华人”主题展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长廊开幕。党委书记刘承功为主题展揭幕,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出席。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展览现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精心策划主题展览,聚焦温仰春、许基等一批抗战时期的东华人,通过讲述一个个身边的鲜活革命故事,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师生可感可知的红色记忆,打造沉浸式红色思政大课堂。(“抗战烽火·织就丰碑”主题展)主题展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华明化身“讲解员”,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将师生带入历史现场。投身革命斗争和红色政权建设、为党培养干部人才的老校长温仰春;刚刚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许基;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奔赴前线的刘洁;14岁参加革命、转战南北的殷毅;在日军扫荡中幸存、继承烈士遗志抗战到底的王玉春;为革命改名、机智周旋守护红旗不倒的周欣;积极动员群众、支援前线与政权建设的董思浩;家乡沦陷后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最终选择加入新四军,投身于抗日洪流中的于振文;一边务农一边组织民兵、农救会与抗联的都烈信;以女工身
详细内容今年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链”接安全・“智”惠民生实践团的14名师生,化身用药安全摆渡人,先后走进松江区药检所、药企车间和社区街巷,把专业的ADR(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知识,变成老人能听懂、孩子能记住的大课堂,政、校、企、社区四方联动,打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最后一公里。联合社会实践破难题,文献里揪出风险点实践团聚焦药品上市后监测滞后、企业预警缺位、公众知识不足三大核心问题,通过大量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制定研究计划;积极联合区药检所、相关药企搭建协同治理框架,把企业敞开的生产线、开放运输链打造成行走的实景大课堂。同学雷佳烨说:药检所全程为我们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那些实验室里的理论变成了能走进社区的实用科普内容。(学院与松江区药检所、相关药企联合共建)对标体系学规范,摸清ADR上报全流程在松江区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实践团开启了校准学习模式,把课堂上学的用药安全知识、收集的调研数据,和国家现行风险管控体系逐一对照。区药检所的蔡老师拿出历年用药安全大数据,带着大家翻阅五年不良反应记录,从报告收集、关联性评价到分级上报,一步步拆解流程,还教大家从单个案例里找共性风险。在这里,同学们不仅摸清
详细内容9月3日清晨,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我校在松江校区国旗广场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和集体观看纪念大会、“九三阅兵”直播活动。校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项延训及在校校领导、机关部门党员干部、青年师生200余人在第二报告厅集体收看直播。通过庄严的仪式教育与震撼的现场观礼,师生们共同回顾峥嵘岁月,凝聚奋进力量。升国旗,传承红色基因上午8时20分,国旗广场上师生代表肃立致敬。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迎风升起,全场齐唱国歌,歌声激昂嘹亮。在隆重热烈的氛围中,师生一同深情回顾了80年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胜利的壮阔历史,全体青年学子凝结起以抗战先辈为榜样,传承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的信念。看阅兵,激扬民族自豪升旗仪式结束后,师生代表移步第二报告厅,通过大屏幕同步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及阅兵式直播。阅兵现场,三军列阵、铁流滚滚,新型装备方阵彰显国家硬实力;全场师生多次自发鼓掌,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献出青春与生命的英雄致以崇高敬意。直播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共鸣,师生们认真记录,深刻领悟“伟大抗战精神是
详细内容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干部师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积极收看阅兵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反响热烈。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人民武装部部长秦泽峰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式场面宏大,震撼人心,参阅部队的装备、体制、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定向领航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阅兵式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定位和重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追求和维护和平的决心,表达了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铿锵有力的讲话振奋了军心,鼓舞了民心。身处教育战线,我们在倍感荣耀的同时,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抗战历史和精神融入学生思政的育人全过程,用伟大抗战精神滋养“强国一代”,持续推动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共同发展,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推动“奋进东华”建设再上
详细内容9月1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纺织服装和鞋业产业发展小组组长徐华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信局、市政府驻沪联络处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陪同来访。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及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出席交流座谈会。(座谈会现场)刘承功代表学校对徐华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东华大学与泉州市拥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在产业需求与学科特色上高度契合。学校将紧密对接泉州市产业发展需求,在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以及企业实用性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务实合作,同时加强对接联系,不断拓展合作形式,细化合作内容,加快合作推进落地,努力与泉州市共同打造校地合作典范,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徐华对东华大学长期以来给予泉州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东华大学与泉州市合作空间广阔,希望双方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多层次合作,聚焦纺织、材料、印染整、资源回收、时尚设计等领域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融合,加强校企互学互访,推进人才培养和企业实用性人才培训合作,实现双方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深化校地合作、对接产业需求、加强人才培养、推进企业人才培训、加强学生实习实践
详细内容8月29日至30日,学校以“全面总结学校‘十四五’发展,深化综合改革,系统谋划‘十五五’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主题,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校领导班子务虚会。全体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各职能部处和业务部门正职、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院长(主任)等列席会议。(刘承功讲话)党委书记刘承功聚焦“在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上定好位起好步”作讲话。他结合国内外形势环境,对比兄弟高校发展,深入剖析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存在的优势与短板,并就“十五五”期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重点工作提出思路举措。刘承功指出,学校正处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和教育强国建设要求,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底层逻辑和内在机理,不断增强战略主动,结合制定“十五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他强调,要坚持以服务新型工业化为主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打造科技攻关创新高地和新质生产力前沿阵地。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数智赋能,依托科教融汇和产学研体系,着力培养面向新型工业化的研究型、创新型
详细内容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治东一行赴老干部许基家中,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送至抗战时加入革命的许基同志家属手中,向离休干部许基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与诚挚的感谢。(许基同志家人接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1942年,未满16岁的许基同志投身革命,在江苏、华中、淮南等地参加伏击战,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赴山东海阳参加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任职于华东局医务所、上海市委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中纺部等单位。1960年调入华东纺织工学院,曾任机关总支部书记,1983年离休。2025年7月离世,享年99岁。鉴往事,知来者。许基同志曾在学校离休党总支、老干部办公室发起的《难忘岁月》征文中回忆了自己参与革命时的珍贵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她的故事,学习并传承老一辈的宝贵精神品质。惊心动魄的1943年元旦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熠熠生辉1942年冬季,日伪军用3个师团的兵力对新四军军部进行大包围,妄图歼灭新四军于黄海之滨。为保存实力,许基所在的印钞厂随军部撤离阜宁。12月31
详细内容8月26日至27日,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决赛于同济大学衷和楼成功举办。本次竞赛设命题类、自选类和讲课类三个赛道,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初赛吸引了来自全市20所高校的124支队伍、共674人参与,最终38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决赛。我校选派10支队伍参加初赛,其中4支队伍成功入围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学子最终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并有1项作品获得直通全国决赛的资格。命题类一等奖和国赛决赛直通资格获奖团队队长张兴如(左五)讲课类一等奖获奖团队队长应欣雪(左一)东华大学参赛团队获奖名单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由上海市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市物理学会高校物理教学委员会以及上海市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赛执委会联合主办。该赛事为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设立了国赛直通通道。决赛阶段分为实物类作品现场展示与答辩、非实物类作品15分钟汇报与答辩,以及讲课类作品25分钟讲课与答辩三种形式。决赛参赛师生自2020年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以来,我校已累计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团队,
详细内容8月28日,东华-安踏自研科技面料创新峰会暨安踏膜无氟技术发布会在我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俞建勇,东华大学副校长张清华,安踏品牌CEO徐阳等领导受邀出席本次峰会。此外,科学技术研究院、纺织科技创新中心等相关负责人,安踏集团代表及技术专家参会。俞建勇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由科研团队深度参与开发的高性能无氟防水透湿纺织材料,为纺织产业链向环境友好、健康安全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纺织行业发展进程中,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深化校企协同合作,积极构建完善纺织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国纺织科技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张清华指出,东华-安踏联合创新研究院充分发挥我校在材料、纺织、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优势,紧密围绕生物基材料、低碳技术、先进功能性面料等关键方向开展系统性科研攻关,与安踏集团合力攻坚运动鞋服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通过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生态,助推中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徐阳充分肯定与我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并对学校多年来鼎力支持表示诚挚感谢。他提到,无氟安踏膜这一创新成果能够快速落地,离不开稳固的校企协同、成熟的生产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