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东华大学2025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会议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召开。副校长张清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瑞教授受邀作专题讲座。教学科研单位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系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责任人、资产管理处相关人员共70余人参会。会议由资产管理处处长于光主持。张清华对刘瑞教授来校指导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表示感谢。他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取得的进步和成效,同时表示要对标先进找差距,并对进一步推进工作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责任根基。各教学科研单位要深刻认识开放共享工作对于提高设备利用率、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意义。二是要优化配置使用,提升资产效益。深入挖掘对外服务潜力,进一步提升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和效能。三是要深化数字赋能,促进规范管理。面对“AI+”带来的科技活动重大变化,寻找共性规律,以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校院两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紧跟时代变革。四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激发共享活力。今后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推进学校大型仪器
详细内容4月11日,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我校校长项延训会见丁世忠一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孙以泽出席交流会。纺织科技创新中心、材料学院、服装学院、机械学院相关教师与会,交流会由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副主任斯阳主持。(校长项延训会见丁世忠一行)项延训代表学校对丁世忠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将充分发挥学校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结合材料、纺织、设计等优势学科特色,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产业上中下游全链条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为我国高端材料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破解产业行业关键共性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俞建勇在交流中指出,校企合作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关键途径,安踏集团的产业需求与东华的科研优势相结合,已产出多项国际领先成果,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协同,助力中国运动科技的全球竞争力提升。丁世忠对东华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表示,与东华大学的合作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将协同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以科技赋能全民健康,推动中国智造走向世界。会上,俞建勇与丁世忠共同为联合创新研究院下属的“东华-安踏先进纤维材料实验室”揭牌。该实
详细内容4月14日,学校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校领导班子读书班暨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重点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关于加强出访管理、厉行勤俭节约、改进新闻报道相关主题开展学习研讨。学习会由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刘承功指出,要进一步规范出访活动,建立干部因公出国(境)管理长效机制,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要进一步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领导干部带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要进一步改进新闻报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切实增强传播效果。他强调,要进一步吃透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对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问题清单、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清单,边学习边检视边整改,结合工作实际一体推进学查改,以优良作风建设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习会上,副校长陈革、张清华,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分别围绕加强出访管理、厉行勤俭节约、改进新闻报道,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他们表示,要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激发干事创业新作为。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成员列席学习会。
详细内容当“白大褂”遇上“实验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15日,华东医院党委副书记邵志民带领青年医生骨干团队走进东华大学,一场聚焦医教协同与青年担当的沙龙让双方直呼“来值了”!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出席并致辞,华东医院青年医生和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代表等近30人参加交流座谈,团委书记柴煜主持此次活动。李成龙表示,期待通过与华东医院的深度合作,实现校-院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医教协同”“医工融合”的创新生态,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邵志民表示,期待此次交流能够促进华东医院与东华大学共建青年思想引领的高台、学术交流的讲台、才华展示的舞台、情感联结的平台与信息共享的站台,打造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青年交流新范式。座谈会上,以华东医院青年医生和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为代表的两群“硬核”青年面对面,聊科研、破痛点、谋合作,会场秒变“技术控”大型头脑风暴现场。华东医院骨科青年医生黄候深入解析了延迟性肌肉酸痛机制,提出分阶段干预及个性化运动建议;胸外科青年医生李政则介绍了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应用,无管化微创手术及CTC检测技术等开展情况。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高兴宇、丁玲、张善雨、孙婷婷则分别聚焦
详细内容4月10日,东华大学与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揭牌联合实验室——“星空实验室”。该实验室将聚焦王刚研究员在半导体纤维领域的核心技术转化,结合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叠加整个愉悦集团在材料、纺织与健康产业链的规模化实力,构建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创新平台。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滨州市科技局局长李朝晖、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国清等领导及嘉宾出席活动,会议由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斌荣主持。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刚研究员与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国清代表双方现场签约。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产学研合作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滨州市高新区、欣悦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愉悦集团将对联合实验室将进行长周期、高强度的研发支持,重点攻关半导体纤维、智能穿戴系统等核心技术,开发在智能交互、高端装备、主动健康等领域应用,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未来,“星空实验室”将在项目联合申报、成果快速转化、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详细内容4月11日,《先进纤维材料(英文)》(Advanced Fiber Materials)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松江召开。四川大学王琪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邢孟秋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院士等专家出席会议。我校副校长张清华、期刊主编朱美芳院士、执行副主编陈志钢、副主编陶光明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编委、青年编委、编辑及我校青年学者共百余人参会。会议由期刊编委张耀鹏主持,陶光明主持交流讨论环节。(会议现场)开幕式上,张清华代表东华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各位嘉宾的与会表示欢迎。上海市委宣传部传媒监管处处长陈琳琳和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葛朝晖高度评价期刊发展成就,表示将通过政策、资金、资源配置等多方协同机制,持续支持国产期刊国际化发展,助力其打造学术高地。朱美芳在讲话中表示,期刊致力于搭建国际纤维材料领域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并高度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目前青年编委已增至120人。期刊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产业联系、推进科普传播,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顾问编委聘任仪式)会上举行了顾问编委聘任仪式,王琪、冷劲松、邢孟秋、陶肖明四位院士受聘为顾
详细内容为全面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对标“政治站位高、组织基础牢、联系服务实、作用发挥强、规范建设好”的选树标准,近日,团市委公布2024年度上海市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结果,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团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2022级3班团支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信类2022级8班团支部、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晓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高展、旭日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2022级3班团支部书记林依鸣、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信类2022级8班团支部书记曾晨希获2024年度上海市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通报表扬。机械工程学院团委积极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以“学科思政”“导学思政”“协同育人”“五育互促”为着力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工作原则,立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构建“四力合一,五育互促,协同育人”的“4+5+N”团委工作体系,以主题团日为核心点,以“团改基金”评比、“一团一品”展示等为支点,以系列微团课讲演、优秀团支部展播为手段,构建“一点多链”基层团组织架构,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及实践育人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详细内容塑料再加工是实现高效循环利用的便捷方式,其中水塑加工作为一种便捷的低能耗再加工方式,为塑料的可持续加工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有研究通过水分子塑化作用成功实现了塑料室温成型,然而考虑到水塑加工过程中聚合物-聚合物、聚合物-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竞争平衡,现有水塑性体系仍存在优异机械性能和便捷再加工性的制约关系,从而限制了相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东华大学武培怡/侯磊研究团队近期提出了一种水介导相分离演化策略,通过不同水合状态下材料机械性能与再加工特性的解耦,成功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与室温可任意加工特性的水塑性塑料。具体而言,在低水合状态下,材料呈现海-岛相分离结构,形成具有优异机械强度的玻璃态塑料。在完全水合状态下,水诱导的海-岛向双连续相分离转变促使该塑料转化为黏弹性面团态,便于重塑为任意形状,实现室温再加工(图1)。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拉伸成型工艺使塑料展现出高达211.2 MPa的断裂应力和5.6 GPa的杨氏模量。该策略为实际承重场景下高性能可持续塑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图1.兼具高机械性能和可室温再加工的聚合物材料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水介导相分离演化制备兼具高机械强度与室温可再加工性
详细内容2025年4月12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生命健康与创新材料交叉平台成立仪式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周敏,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朱美芳,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常务副会长、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国际合作处处长赵明炜,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副会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建平等出席。会议由纺织学院研究员、生命健康与创新材料交叉平台主任毛吉富主持。党委统战部相关人员、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东华大学分会成员、校内外青年学者代表等参加。(会议现场)周敏代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祝贺平台成立。她希望平台充分发挥东华大学的一流学科优势和欧美同学会的国际化资源优势,聚焦先进纤维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方向,锚定前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厚植情怀,以平台为依托,培养更多“懂科技、通国际、有担当”的领军人才,为长三角协同创新和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朱美芳指出,平台要以培养兼具深厚科技素养与广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核心任务,通过强化 “传帮带” 机制,筑牢人才根基;传承好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精神,切
详细内容4月11日,河南工程学院副校长张巧玲率后勤、基建、创新创业等部门来我校调研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阎林平出席,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唐俊峰、基建处副处长(正处级)朱卫东、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春雁、发展联络处处长沈洁参加座谈交流。阎林平对张巧玲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张巧玲校友回到母校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落实落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有关部署,以学校师生为中心,科学把握和运用系统观念,将基建、后勤、创新创业、校区管理、校友发展等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校区治理现代化,提升各项工作的思政引领力、民生保障力和社会协同力。张巧玲对东华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她简要介绍了河南工程学院的情况,并提及当前学校正面临学科专业调整的严峻挑战,与此相适应,后勤、基建等各项工作也需要主动融汇、转型发展。她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深入学习东华大学的宝贵经验、先进理念与创新做法,为河南工程学院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座谈期间,双方围绕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校区管理、基础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校友发展服务等方面的管理
详细内容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三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5年4月12日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等14位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了会议,东华大学陆卫兵副校长到会致辞。出席会议的还有东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程璐军、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斌荣,以及高性能纤维及制品领域的教授及青年学者。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孙晋良院士和委员王华平教授、孙宝忠教授主持。(陆卫兵副校长致欢迎辞)会上,陆卫兵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向到会委员和专家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向专家们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实验室在2017年和2023年两次教育部评估中获评良好,并在2024年获得了诸多科研成果,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积极借鉴专家建议,搭建校企交流新桥梁,汇聚前沿科研力量,共同推动实验室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随后,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华平教授从历史沿革与总体定位、研究进展、学科发展、运行管理等方面对实验室2024年度工作进行了汇报。与会学术委员充分认可实验室的总体工作,尤其肯定了实验
详细内容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也是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黔服务5周年。为深入总结过去5年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并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路径,4月9日至11日期间,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一行赴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看望慰问正在开展支教服务的第五届东华大学研支团成员,并与共青团遵义市委员会、中共遵义市汇川区委、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等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东华附校、发展联络处、校团委负责人参与调研交流。两地三校共话育人新篇10日上午,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五周年慰问座谈会在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举行。李成龙代表学校对遵义市、汇川区以及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表达诚挚感谢。他寄语研支团志愿者们,要在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这个“大学校”“大课堂”里扎根祖国需要成长成才,在红色之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传递教育薪火,服务好县域教育综合改革,以实际行动回答“教育强国,青年何为”的时代之问。(东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五周年慰问座谈会)在座谈会上,第五届研支团队长李洪达汇报了研支团志愿服务情况,研支团成员刘家诚、秦睿遥、孙佳文、王一琳等分享志愿服务体会。研支团服务地项目办主管部门共青团汇川区委员
详细内容4月12日,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第十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服装设计类)大赛决赛在逸夫楼表演厅举行,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四级调研员孔莹莹,学校教务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活动。本届大赛以“U+”为主题,深度契合上海“设计之都”建设战略,通过贯通“创意表现-设计草图-成衣作品”的转化路径,有效推动高校创意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生态,为上海建设全球时尚创新策源地注入新动能。“汇创青春”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权威性的高校创意设计综合平台,本次服装类大赛共收到来自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17所高校的154份参赛作品,投稿量同比增长10%,涵盖服饰设计、服装工程、影视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等九大专业领域。经权威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最终50组作品入围决赛。参赛作品立足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文化复兴的深度融合,通过3D打印、激光切割等智能制造技术活化非遗技艺,创新运用可降解面料与回收再造工艺,充分彰显青年设计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传
详细内容7所上海高校服饰文化育人联盟院校加盟,15个尚创汇青年校友创业孵化品牌助力,40余个创意特色摊位各具风格,24组学生系列AI作品成果展惊艳亮相……4月11日,第十六届“智汇时尚+创新未来∞”创意市集在东华大学踏春“开市”啦!、第十六届“智汇时尚+创新未来∞”创意市集现场在草坪音乐会的乐动潮燃中,本届“智汇时尚+创新未来∞”创意市集盛大开幕。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事业发展处处长杨晶、上海高校服饰文化育人联盟院校、相关区县、合作企业,以及我校相关职能部门、兄弟学院、校友代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师生等五百余人参与活动。创意市集开幕启动现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刘慧教授、“兆禾moment”尚创汇学生创业品牌合伙人韩奕雯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发言。她们表示,创意市集既是学生创意的孵化地,也是创意价值的试金石。在这里,非遗传承人、设计新锐、商业导师、高校师生等多元角色相遇、碰撞、共生,共同将“校园创意”转化为推动文化传播、时尚消费升级的鲜活动能。教师代表发言摊主代表发言同时,活动为创意市集“师生共创”摊位指导教师颁发聘书,并向本届摊主代表授予创意市集专属IP徽章,以此激励师生在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