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为传播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大爱无疆,源于微行”的文化理念,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扶贫助困公益事业的发展,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学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织·愿”暖冬行动,旨在将爱心落细落实,激发向上向善正能量,以青春之力践行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次活动受到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松江区仓桥学校、松江区爱心助困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总计募捐衣物达3000余件,募捐所得衣物寄送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贺州市等当地救助站、中小学。11月初,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指导老师朱毅萌陆续走访松江区的中小学,与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政教处主任汪海鲸,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政教处主任凌姝珺、大队辅导员李俊杰,松江区仓桥学校副校长姚建中洽谈合作事宜,最终确定本次暖冬行动的具体安排。11月23日,纺织学院宣蕊老师、朱毅萌老师和志愿者们于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中学进行国旗下的号召,动员师生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为广西的同龄人献出一份爱心。11月末,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志愿者分别前往各学校进行衣物募捐、打包、装箱、寄送工作。据悉,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满载爱心的包裹已陆续寄送至广西,本次暖冬行动受到当地师生的热烈欢迎,社会反响较好,同时也唤起了更多的人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公益的路上只有汇聚每个人的奉献,才能铸就爱的暖流。大爱无疆,源于微行,同心同行、共织温暖,奉献你我微不足道的爱心,为远方送去一个暖冬。纺织学院阳光服务队将继续以爱心和知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与千千万万志愿者在一起传播守望相助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好风尚。
详细内容12月3日,由我校主办的第四届“王善元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教育奖励基金”(简称“王善元优博基金”)颁奖会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副校长俞建勇、李永智,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基金设立人、纺织学院王善元教授出席。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上海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及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相关专业院校的70余位纺织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俞建勇代表学校对获得第四届“王善元优博基金”奖励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表示祝贺,他指出,纺织教育关系未来纺织行业发展,要通过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支撑行业新一轮发展,为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贡献力量。倪阳生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王善元优博基金”在推动纺织服装学科创新研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用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纺织服装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同行专家评议、专家审定会审定及基金委公示,我校马丕波博士学位论文《机织针织混编结构复合材料冲击拉伸性能与破坏机理》(指导教师:顾伯洪)、林金友博士学位论文《静电纺微纳米多级结构纤维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指导教师:俞建勇)、金利民博士学位论文《三维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三点弯曲疲劳性能与结构效应》(指导教师:顾伯洪)、黄晨博士学位论文《静电纺管状支架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指导教师:柯勤飞)等8篇优秀博士论文获本届“王善元优博基金”奖励。颁奖会现场重点介绍了获奖博士的科研经历及成果、学位论文的创新点。据悉,“王善元优博基金”旨在奖励纺织服装学科博士论文创新研究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博士研究生,促进中国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博士论文质量提高。该基金自2009年开始筹建,目前已有25位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获得奖励。王善元教授表示,现代纺织已不仅是穿衣织布,更在
详细内容11月24日,“纺织之光”2015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兼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高勇,副会长孙瑞哲、杨纪朝,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人事部主任王久新,顾问陈树津、张延恺等领导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东华大学获奖代表一行在俞建勇副校长的带领下到会领奖。本年度我校共有8个项目获奖,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其中东华大学牵头、材料学院张清华教授主持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陈南梁、程隆棣、李毓陵、朱美芳4位教授分别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项目也获得一等奖。附:东华大学获科技进步奖项目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归属学院负责人获奖等级单位排名1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材料学院张清华一等12功能性篷盖材料制造技术及产业化纺织学院陈南梁一等23新型高档苎麻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纺织学院程隆棣一等24纯棉超细高密弹力色织面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纺织学院李毓陵一等25高品质聚酰胺6纤维高效率低能耗智能生产关键技术材料学院朱美芳一等26高品质纯壳聚糖纤维与复合非织造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材料学院陈龙一等27有色间位芳纶短纤维工业化材料学院胡祖明二等18高保形弹性聚酯基复合纤维植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材料学院王华平二等3
详细内容在2015年11月18日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被授予“2015年度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同时中心老师的工作也获得了大会的肯定,本中心宋海娟老师获得“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自开办以来,连续3年蝉联上海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2014年12月曹宁宁老师主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获评“2014年上海高校市级体育和健康教育精品课程”;2015年《东华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得2015年“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东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5月,曹宁宁老师被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青年优秀工作者”;宋海娟、曹宁宁、周林撰写的论文《基于J.C.Covne压力过程理论的研究生心理压力管理策略》获得中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论文评比二等奖。这一系列的成绩与各方的努力密不可分,首先,学校各方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心理三级网络队伍建设,建立起成熟的学生关怀机制;其次,中心老师立足根本,不忘初心,兢兢业业,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大力推广和普及心理健康工作,使得中心的工作能够真正覆盖并服务到东华学生;最后,各学院奋斗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认真做好新生入学的普测约谈工作,建立危机干预预警机制;扎实做好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不断加强规范,实行值班心理咨询师预检,开通APP咨询预约服务,确保每一个需要咨询的同学得到妥善地安置;我们定期开展高质量的辅导员培训,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我们有很多学生都是经由辅导员推荐,他们使得中心的工作更高效,更具有针对性;中心还与松江大学城其他兄弟院校“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分工合作共同举办了“青
详细内容近日,从2015年上海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上传来喜讯,我校团委荣获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最佳组织奖”(全市17个),服装学院“探寻民族宝库,活化绚丽文明——赴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艺术视觉符号调研实践团”荣获“最佳项目奖”(全市17项)、纺织学院“一带一路经纬韵,万水千山援疆情——第五期暑期援疆实践团”、环境学院“聚焦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共创生态绿色上饶——研究生赴江西省上饶市美丽中国实践团”、化工生物学院“聚焦毛纺技术壁垒,共普绿色发展新篇——赴内蒙古实践团”、人文学院“缤纷洋溢阿拉善传统民族文化,同心共铸一带一路富强桥梁——赴内蒙古实践团”等11个项目荣获“优秀项目奖”,管理学院许阳、纺织学院达薇等8位同学荣获“先进个人”,校团委董晓光、纺织学院张强、服装学院何路3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据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团市委和市学联于今年暑期组织全市大中学生开展了以“铭记历史使命,投身改革创新”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服务上海、服务全国的过程中体现上海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全市60余所高校共计7378支实践团队、13.6万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成果展示会上,共计评选出17家“最佳组织奖”、17家“优秀组织奖”,17项“最佳项目奖”、252项“优秀项目奖”,207名“先进个人”以及94名“优秀指导教师”。
详细内容12月3日,在第三十个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区校共建创益松江爱满申城——松江大学园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展示活动”在东华大学锦绣会堂举行。本次展示活动由上海市文明办、松江区文明委、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姜鸣、松江区委副书记黄冲、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楚武、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及松江其他八所高校的领导出席活动。与会嘉宾与青年志愿者代表、市民代表1000余人观看了音乐报道剧《青春之歌》,体现了松江大学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感人点滴,重温了最美的青春奉献。东华大学学生志愿者们所参与“科学商店”科普服务、“杏林义工”导医服务、“爱心衣救”旧物改造等志愿服务项目均融入剧中,呈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爱的韵律,青春的风采,弘扬了志愿服务文化。市文明办副主任、市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姜鸣、松江区委副书记黄冲为9校的青年志愿者代表授旗,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吴楚武为松江大学园区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代表赠送志愿服务纪念册。松江区委副书记黄冲参加活动并致辞。另外,“区校共建创益松江爱满申城——松江大学园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事迹展在锦绣会堂前广场进行展览。东华大学志愿服务工作着眼于新常态建设,积极创建“1+N+X”型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即1个志愿服务中心,N个校内志愿服务组织或社团,X个校外合作基地或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区校联动、地校联动、共建共享,从服务内容上打造了东华大学志愿服务“精品六大系列”,成为青年学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本次展示活动是对10余年来大学城学生志愿服务的一次总结和回顾,并将鼓励更多的东华大学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奉献社会、增长才干。
详细内容[人民网]梵高主题艺术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在东华大学拉开帷幕今天,东华大学举办的梵高主题艺术创新实践系列活动迎来收官大戏——“心中的梵高”学生手绘作品与展现梵高艺术人生的舞剧联合展演,艺术跨界为学生们的时尚设计之路带来新的启迪。多元文化碰撞是创意之源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给予学生寻找创意的方法无疑是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他们就不是一般的设计师,而是时尚产业的领军人才了,因为他们有了授人以“渔”的能力。画家,东华大学教师胡伟达与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国际工业设计大师TapaniHyvonen携手出现在“心中的梵高”SelfPortrait(自画像)工作坊里,和中外学生一起分享梵高作品中表现出的现代画家的气质与抱负,解读作品背后的美术史和文化史,同时为同学们讲解现代绘画表达技法,帮助同学把心中所想用画笔表现出来。中外留学生创作“心中的梵高”SelfPortrait“好的艺术要和人的情感结合,梵高作品中蕴含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宽厚的人文关怀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胡伟达特别强调,“艺术要接地气儿,作品要体现创作者对当下生活的切实感悟”。中外学生们在工作坊里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心中的梵高”。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留学生SHAEON的作品并没有拘泥于自画像,而是尝试融合梵高绘画中最经典的圆圈和曲线元素,和象征蓬勃向上生命力量的橙色、黄色的交错叠加,再现梵高的经典作品《向日葵》。艺术跨界激发创意灵感梵高把东方的版画和西方印象画派结合,不故步自封地照搬传统和照实地描摹自然,开创了后表现主义先河。“一个成熟的艺术一定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荷兰舞蹈编导许村松说来自荷兰的舞剧《我的路》将电影投影和专业舞者互动,创造艺术跨界形式的独特表演艺术来表现梵高的艺术经历和生活,希望能对青年学生设计师们有所启迪。舞蹈剧“MYWAY”展现梵高艺术人生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
详细内容2015年12月2日下午学校召开做好2015年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暨2015年第三次安全工作会议。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副校长陈招应参加会议并讲话。陈招应就做好今冬明春火灾防控专项工作作具体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组织领导、强调重点任务、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表示学校在各单位自查自纠基础上欲请专业机构和专家来校协助评估检测检查,坚决清除隐患。罗仪华在肯定近期系列安全防范工作基础上,指出今天专门开会强调冬春火灾防控专项工作,一是冬春是火灾高发季节,务必做好火灾防控工作;二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项政治任务。因此要求大家回去立即行动,根据东华大学《关于做好2015年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层层动员,贯彻落实,明确责任,措施有力,检查到位,把好各自一方安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会议由保卫处处长汤跃宁主持,各二级单位分管领导及安全员六十余人与会。
详细内容为贯彻落实《关于在大中学生中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精神,推动实施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选树一批可亲可敬可学的团支部和团支书典型,示范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进一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重要要求,团中央学校部于2015年5月——11月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创建和“百佳团支书”寻访活动。经团支部自主申报和学院分团委推荐,校团委初选并推荐11个基层团支部参与评选活动,其中信息学院国旗班团支部、人文学院法学13级联合团支部经过申报、评审从全国1500个优秀团支部中脱颖而出,入选最终投票环节。国旗班团支部自2004年11月起,在全校基层自治组织中率先建立起团支部。不断深入探索和挖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凝练出“爱国、奉献、责任、自强”的支部特色文化,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载体,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使爱国主义教育有形化、可视化、具体化,实行有针对性的“1+2”模式,即以仪式教育为根本立足点,将其打造为东华大学独有的校园文化标识和爱国文化符号,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作用,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团支部主题教育精品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积极通过易班、微博、微信等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线互动,引领和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法学13级联合团支部坚持以党建带团建,形成了以“法律周周讲”为支部中心,以志愿普法活动、模拟法庭辩论、法学竞赛为三个外延的支部建设思路。连续两年荣获“五星级主题团日活动”,在校级“一团一品”评比中获评“五星级团支部”,正积极创建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专业学习与团组织建设有效结合。支部团日活动“法律周周讲”项目获评上海市高校法治教育特色精品项目。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获三等奖和特别荣誉奖;与上海市司法局及
详细内容11月2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决策仿真实践大赛”颁奖典礼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管理学院旭日楼400演讲厅隆重召开。参加此次颁奖会的是来自上海市28所高校105个获奖团队的240多名参赛获奖学生选手代表和20多位优秀指导老师代表。莅临颁奖会的嘉宾有:东华华大学副校长邱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赵丽霞、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姚卫新、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林文伟、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赵婉莹、上海开放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沈艳、上海商学院产学研中心夏欢龙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助理徐世猛、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科静、东华大学信息管理系王素芬教授、大赛工作组组长宋福根教授、大赛工作组副组长晏爱敏。颁奖典礼由大赛工作组副组长董平军主持。此次赛事自10月8日启动,在上海市教委、东华大学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和各个参赛高校领导、教师的积极支持下,经过在线报名、试做培训、初赛、复赛、决赛等五个阶段,于11月18日顺利完成全部赛事。报名并实际参加此次大赛的上海市高校参赛队分别来自上海市35所大专院校合计共500支、共2003人。最终28所大专院校的105支参赛队,合计471人获得奖项。本届大赛共评出特等奖5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35项和三等奖40项。东华大学在此大赛中共获得10个奖项(2个特等奖、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大赛依托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宋福根教授团队所研发的“国家级管理决策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整个赛程、评分、排名与遴选的自动化管理,保证了大赛全程的公正、公平、透明。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经营决策环境,融合了分散在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管理会计、统计、运筹等课程中的管理决策理论,使得参与者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参赛学生通过在短短的一个月
详细内容为了进一步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芭蕾艺术鉴赏能力,普及芭蕾知识,将芭蕾舞的美带给每一位学生,由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组织发起的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辽宁芭蕾舞团《中外芭蕾精品晚会》于11月27日在我校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举行。辽宁芭蕾舞团是中国著名的芭蕾舞团之一,本次演出既有芭蕾舞中的经典片段,如女子独舞的“天鹅之死”、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也有改变排演的现代舞,如现代女子群舞“茉莉花”、现代双人舞“线”等。在欣赏舞蹈演员专业舞姿的同时,更感受到了各有特色的中外民族风情,以及演员们在舞蹈事业上放射的激情与汗水。以现代女子群舞“茉莉花”为例,开场扇子打开成茉莉花形状的时候观众赞叹着它的形象与生动,赞美民族舞蹈的特色与美丽。虽然芭蕾舞是外国舞种,却与中国文化巧妙结合,使其能雅俗共赏,着实妙哉。又比如说双人舞“海盗”,生动地刻画了一群加勒比海盗分离与封建殖民者抗争的侠骨柔肠,当中段音乐风格转换时,男演员的旋转跳跃以及女演员连续地旋转使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节奏变得特别欢快,展现了活力与激情。据悉,校团委、艺术教育中心一直致力于丰富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年都组织高水平的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来我校演出,近两年,分别邀请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ILOVEU》和中国京剧院的京剧普及演出等。近期,带领学生骨干进行高雅艺术赏析,如歌剧、昆曲演出等;此外,在周周讲中开设艺术大讲堂,邀请知名艺术家做客校园讲坛,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近日,从2014年度上海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中传来喜讯,本报刊发的4件新闻作品获评上海高校校报好新闻。其中,朱玥桦撰写的《大学教授第一是应该做好老师——我校校友程正迪荣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荣获消息类一等奖;陈前撰写的《大学生当兵值不值?》获通讯类三等奖;张晓冬撰写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获评论类三等奖;向娟编辑的《东华大学报第350期版面》获版面类三等奖。此外,我校校报刊发的5件新闻作品获评2014年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今年我校共有9新闻作品获评全国、上海市高校校报好新闻,其中四件作品获评全国、上海市校报好新闻一等奖,获奖新闻质量和数量均创历史最好成绩。近年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校报新闻宣传工作积极服务学校学校中心工作与发展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优秀新闻作品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校报编辑部不断提高报纸质量和新闻采编水平,紧扣热点,实时回应师生关切,每年参与全国与上海高校校报好新闻评选活动均有多项作品获奖,内容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明文化等多方面,立体化、多角度地展示宣传了学校的建设成果。
详细内容我校第十一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围绕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的后备干部队伍的目标,坚持理论教育、党性培养与提高综合素质相结合,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于11月27日顺利结业。党委书记朱民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各党总支书记、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及第十一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与会。结业典礼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崔运花主持。朱民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对本期培训班学员完成培训顺利结业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向青年骨干分析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和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建设高水平大学,显著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新格局下谋划学校发展。学校要优化战略布局,加强与地方及行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支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朱民指出,目前学校正处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更加清醒、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办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着力破除“两大障碍”、“两大瓶颈”和“两大难题”。贯彻落实好《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一流学科建设支撑带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抓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强化办学特色,提高质量水平。朱民指出,未来一段时间,是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学校的重点改革发展任务中,构建起人才强校核心战略、特色发展战略、文化引领战略、协同发展战略和开放发展战略,努力在“提高质量”、“特色发展”、“激发活力”上下工夫,落实好学校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编制并启动“十三五”规划,扎实推进世
详细内容11月30日,东华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松江校区第二会议室召开2015年度会议。图书馆工作委员主任委员、副校长邱高教授,副主任委员、图书馆馆长张怡教授,委员陈惠兰研究馆员及来自学院、各职能部处的委员们出席了本次会议。图书馆工作委员主任委员、副校长邱高教授主持会议。为了确保图书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开展,东华大学于2014年恢复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人员构成涵盖了各学院、职能部门相关及工作负责人、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了高校图书馆不同用户类型,以便图书馆最大程度了解和倾听不同类型用户利用图书馆的需求,推动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副校长邱高教授首先对图书馆工作委员会成员一年来对图书馆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随后简略介绍了图书馆近几年的工作思路和实践成效,希望大家从各自信息利用需求出发,为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建言献策,使我校图书馆在新信息环境下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优化用户应用体验。图书馆馆长张怡教授向与会者汇报了图书馆2015年的工作,张怡教授从拓展空间、物理环境、知识发现三个维度介绍了图书馆的建设思路,多维立体化建设体现了互联网+风口上图书馆服务创新理念和具体实践,其中拓展空间以“书香东华”项目的建设为标志;物理环境以前期的RFID图书馆自动借还书应用为基础,完成了图书馆创意空间的建设;知识发现是从海量信息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满足利用者需求的知识信息的过程,知识发现的利用将提高教学科研的知识利用和创新效率。2015年图书馆实现了中文知识发现,我们将通过中文发现系统的应用,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发现系统建设的要求和产生的作用,为今后英文发现系统的建设总结可参照样本。互联网+下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创新密切相关,我们将跟踪世界图书馆服务与技术的前沿动态,使我校的图书馆成为智慧校园和纺织服务特色信息服务的重要节点,将图书馆服务融入渗透到用户的教学科研环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