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7日上午,理学院校友会特别活动—东华大学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简称斯大)国际教育合作十周年庆祝活动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斯大理学院副院长NigelLangford博士,斯大数学与统计系教授、教育部海外名师、我校校友毛学荣教授,我校人事处处长李炜教授,教务处处长姚卫新教授和方宝红老师,国际合作处张晓雪老师,理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张菁教授,学生处副处长兼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宋珺老师,理学院十多位师生代表,以及参加该国际交流项目的三十余位校友代表共同参加了庆祝活动。活动由理学院副院长胡良剑教授主持。张菁书记致欢迎辞。她向专程来参加庆祝活动的英国老师和校友代表表示欢迎,向多年来支持关心理学院国际交流项目的国际合作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的领导老师表示感谢。对毛学荣教授十年来兢兢业业推动该项目的开展表达了敬意。对理学院老师为此项目的辛勤付出表示了感激之情。正是这些努力和付出才使得东华-斯大的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升平台,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Langford博士高度赞赏了东华学生的素质,对东华学生在斯大的出色表现印象深刻。他说参加该项目的东华学生非常勇敢地挑战了自己,并且很好地融入了斯大,很多同学毕业后进入了英国最顶尖的高校继续深造,他们既是东华的骄傲也是斯大的骄傲。Langford博士期待下一个十年,东华和斯大的国际合作更加精彩。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和执行者,胡良剑副院长通过图片的形式分享了十多年来该项目的心路历程。2006年两校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2007年理学院向斯大送出了第一批交换生,2010年获得“中国-苏格兰教育合作项目”的资助,2013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两校教师在学分转换、学费减免和奖学金提供上作了大量工作,以使得更多学生受益。该项目已为东华理学院75位本科生、5位研究生和6位教师提供了交流学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研究部署我校2018年学生工作,近日,我校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东华大学2018年学生工作部署会”。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就业服务中心、校团委等部门正副职及学工干部、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全体专职辅导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学生处副处长林惠英主持。会上,刘淑慧传达了教育部2018年思政工作部署会精神,并对我校新一年的学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刘淑慧强调,学生工作队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稳中求进,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的构建,开创新一年学生工作新局面。刘淑慧指出,新一年的学生工作要从“把方向、抓团队、创机制、明责任、保稳定、出成效”六个方面精准发力,充分对接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充分对接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需要,把握学生工作自身的发展规律,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刘淑慧强调,“把方向”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为主轴,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任务。“抓团队”要重点抓好辅导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学生工作队伍培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创机制”,教育部推出了拓展思政队伍建设研修中心、培育思政工作精品项目等六项举措,我们要抓住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动工作创新,做好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同时要进一步学习各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不断创新思政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明责任”是层层落实、层层压实学生工作的相
详细内容3月15日,2018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在我校举行开班仪式,来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埃塞俄比亚、苏丹、伊朗、肯尼亚等1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3名纺织企业高管、相关机构高级工程师、高校专业教师在我校将进行为期三周的交流学习,并重点围绕纺织行业发展前沿和国际合作形势、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与展望等内容深入研讨。哈萨克斯坦驻沪总领事克拉把叶夫·佐齐汉、柬埔寨驻沪总领事田温楠、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贸易与国际化事业部总经理金丹燕,我校副校长刘春红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出席开班仪式。中国新闻社、ICS外语频道、ChinaDaily上海日报等媒体记者现场采访报道。2013年以来,我国政府和“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发挥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刘春红在开班致辞中表示,我校十分重视“一带一路”教育科技合作推进工作,已经与非洲、中亚、东南亚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将依托纺织、服装、材料等特色学科优势,积极行动,与“走出去”的中国优秀纺织企业携手,推动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纺织行业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刘春红代表学校欢迎高级研修班的各位学员,希望学员们刻苦学习,多了解中国,成为“一带一路”纺织产业合作的先锋。(开班仪式现场)根据计划,本届研修班课程将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纺织领域的前沿动态、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一流纺织服装企业调研、交流互动等5个模块组织教学活动,并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市教委、上海纺织集团、江苏阳光集团、浙江安泰集团等大力支持。研修班学员代表、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轻工业大学的纳璧伊娃·伊柔妲(NABIYEVAIRODA)表示,“中国经
详细内容3月15日晚,东华大学《锦绣中国》新学期首课在松江校区开启“双声道”,中英文版课程同时开讲。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外学生全覆盖。【声道一】《锦绣中国》中文版是东华选课系统里的“常客”,新学期中文版重磅加推——正在千里之外新疆教育学院挂职的我校副校长陈革专程返沪,不顾劳累走上讲台,与大学生们分享“人生成长与家国情怀”。“什么是家国情怀”“人生成长中应该要树立什么样的家国情怀”“如何培养家国情怀”,陈革副校长从自己的援疆经历讲起,饱蘸情感的话语,引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陈革副校长与大学生畅谈家国情怀)(《锦绣中国》中文版课堂)【声道二】原以为是留学生的汉语课,老师却在课堂上说着流利的英文。金发碧眼的学生边听边点头,非洲小伙忙着划重点,还有些兴奋地交流起来。没错,这就是专门面向留学生量身定制的《锦绣中国》全英文版课程,选修人数120+,留学生国别50+,有法国、肯尼亚、伊朗等。纺织学院海归教授邱夷平主讲首课,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及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前景》,他自如变换着中国教授、留美学生的视角,不失风趣地讲述他眼中的中国故事。(邱夷平教授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故事)(听得入神的留学生们)What’sit?下面就一起快速了解下《锦绣中国》2.0全英文版。细分受众,国际传播和“Pardon”说再见“两会”、“一带一路”、纺织业发展的中国经验……一下课,巴基斯坦留学生帅明谈起言犹在耳的话题,毫无违和感。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英文版的通识选修课,让帅明耳目一新,听CHINA故事再说“Pardon?”,还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先进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超赞又超值。《锦绣中国》全英文版搭载纺织、材料、设计等东华大学特色学科资源,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优越性”“中国与世界各国纺织科技发展”等主题。课程集聚了多元化高层次师资,有特色学科的学术大咖、专注时尚的跨界教授,也有孔子学院院长经历的资
详细内容日前,从团中央学校部传来消息,我校人文学院法学1501团支部,在团中央学校部于2017年秋季学期开展的高校“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活动中,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荣誉称号。人文学院法学1501团支部在校团委、人文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紧密围绕校院两级团组织的中心工作,以“格物致公以为廌,厚德载物以为仁”为支部建设品牌,秉持务实高效的学风及创新团结的姿态,发挥成员们的主动性,在合作交流、整合资源中不断进取提升。一方面,法学1501团支注重“一团一品”建设,在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上,从学科和专业出发,定期开展模拟法庭、公益普法等品牌主题团日活动;另一方面,支部积极发展线上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易班和微信公众号,加强“青年之声”建设,以增强支部影响力与感召力。与“易班”东华大学法律加油坊平台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支部微信公众号分享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同时,支部以“创新普法·志愿弘道”为品牌,与上海市松江片区多所小学构建志愿公益普法合作关系,自2013年来不断积累普法经验、拓宽普法范围、探索普法深度。5年来,累计开展主题志愿活动30余次,服务工时60小时,参与人数达900余人,覆盖受益学生5000人次,在校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支部曾先后获得东华大学五星级主题团日活动、东华大学“一团一品”终期展示“特色团支部”、东华大学“五四”优秀团支部等基层团建荣誉。成员参加中国第十五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2017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获得不俗成绩。据悉,为贯彻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团中央学校部于2017年秋季学期开展高校“活力团支部”创建遴选活动。活动面向全国各高校(含高职院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的学生团支部(总支),包括班级、社团、活动项目、实验室、宿
详细内容在2月26日在米兰举行的全球皮草设计大赛(2018REMIX)国际总决赛中,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中日合作班2017级毕业生刘春辰,获大赛金奖和最佳创意奖两项奖项,是大赛开办以来亚洲选手首次获得金奖。(颁奖现场)全球皮草设计大赛开办于2004年,它是国际毛皮协会为了支持新一代设计师创新和探索皮草新设计而创办,这项比赛提供了给世界各地富有才华的设计新秀一个绝佳的机会,这些选手可以在极具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名人面前展现他们的新颖设计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自大赛开办以来,共有25个国家的上千位学生和年轻设计师参加了这项竞赛,培养出了多位世界知名的时装设计师。本次大赛由时尚人才(VOGUETALENT)赞助,获奖者作品将在《时尚(意大利版)》(VogueItalia)和《时尚人才》(vogue.it)杂志上刊登。刘春辰此前在2017年11月举行的全球皮草设计大赛(亚洲)比赛中获得女装组大奖,并获得进入国际总决赛的资格。本次大赛以“源于自然(Fromnaturetonature)”为主题,要求选手通过设计探索皮草设计与自然的联系。刘春辰设计作品主题为“雪峰”,灵感来源于雪山和登山运动,意在表现人类从自然中学习并勇于探索的自然精神。这一系列设计不仅通过不同种类的毛皮的质感对比和廓形分割线的设计表现雪山的质感和形态,而且三套设计分别来源于户外运动装备:冲锋衣,登山背包,皮肤风衣和睡袋,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模仿,通过结构设计,每套服装都可以拆卸或者变形,具有户外装备的功能。这一系列还大胆使用了杜邦纸,网眼,防水尼龙等机能材料和牛仔脱色技术与毛皮材料结合,增强质感层次的同时也增强了机能时尚感。这个创意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设计灵感图)(现场展示)(作品细节)
详细内容3月13日,刘春红副校长在延安路校区会见来华进行工作访问的埃塞俄比亚工业部国务部长BogaleFeleke和纺织工业发展研究院院长SileshiLemma。国际合作处、发展联络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会见。刘春红副校长对远道而来的客人来校参访表示欢迎,她表示,我校自2010年加入“20+20”中非合作计划以来,已经在肯尼亚合作设立首个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孔子学院,具有较大影响的“中非纺织服装论坛”也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我校于2016年与埃塞俄比亚巴赫大学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学校期待与埃塞俄比亚的更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扩大交流,在学生培养、学术研究、产学合作深入合作。BogaleFeleke部长表示,纺织工业是埃塞俄比亚最优先发展的经济领域,埃塞俄比亚是我国纺织产业“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近年来,已有江苏苏美达、上海纺织、江苏阳光、浙江安泰集团等国内知名纺织企业前往投资发展。此次访华,希望能与中国的纺织行业的各领域进行交流探讨,更好地做好中国纺织企业赴埃塞俄比亚投资发展的相关工作。也盼望东华大学与埃塞俄比亚的更多机构进行合作,为两国的纺织业合作提供人才支持。
详细内容3月1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徐迎新副会长率队来校调研我校国际合作情况,深入了解我校“一带一路”领域的工作进展并进行交流。我校刘春红副校长出席调研会,国际合作处、教务处、科研处、发展联络处、纺织服饰博物馆、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和纺织学院、服装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国际合作处处长、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顾伯洪主持会议。刘春红副校长对徐迎新副会长来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她详细介绍了我校十三五规划和教育对外开放情况,特别近年来我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人才培养、纺织行业发展研究、时尚流行趋势、校企合作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她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学校开设的纺织服装产业“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表示,我校将进一步服务纺织企业“一带一路”境外投资发展的人才需求,探索境外办学,为沿线纺织服装院校的协作发展等方面做出应用的贡献,并希望得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进一步指导。徐迎新副会长指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和东华大学可以在行业发展研究、“一带一路”热点区域专题研究、国际化人才培训、世界纺织教育大会、中非论坛等领域相互合作,争取国家对纺织行业的“一带一路”发展的更大支持,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急需要培养出大批满足“一带一路”发展的中外人才。东华大学是中国纺织业的黄埔军校,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中外人才,希望东华大学服务国家使命,为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发展合作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国际贸易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介绍了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概况,他说,我国纺织产能世界第一,面临着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是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越南、缅甸等国已经成为产能国际合作的重要国家。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在交
详细内容近日,从教育部获悉,在部属高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理工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相关行业协(学)会择优推荐的基础上,经通讯评议及专家组评议,认定612个项目为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我校纺织学院郭建生教授负责的《主动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纺织类专业的升级改造与实践》项目及郁崇文教授负责的《纺织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工科”概念自2016年提出后,在2017年2月、4月和6月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教育部多次组织高校进行深入研讨,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新工科”不是局部考量,而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今后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维、新方式。“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新工科研究和实践项目主要围绕不断变化背景下的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开展,以满足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和未来变化的卓越工程人才的需要。纺织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纺织工程专业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曾牵头起草纺织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纺织行业标准中的纺织工程专业标准等。我校纺织工程专业于2016年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纺织学院长期遵循“坚持特色、适应发展、依托优势、充实内涵”的原则,持续进行纺织类专
详细内容波兰克拉科夫是一座历史深厚的文化名城,同时又是“新波希米亚风潮中心”的时尚之都。每年三月的克拉科夫时装周创办于2010年,由克拉科夫市政府举办,是一个新潮、创意设计汇集的盛会,包括新锐设计师时装大赛、时装摄影展、珠宝设计创意展、再造时装秀等活动,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服饰专业人士、媒体和时尚爱好者。2018年3月10日,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陈彬教授带领东华学子参加2018克拉科夫时装周(CracowFashionWeek),并担任新锐设计师时装大赛评委,大赛评委还有来自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国的设计师、造型师。陈彬教授担任新锐设计师时装大赛评委陈彬教授和克拉科夫时装周组委会克拉科夫艺术与时装设计学院院长合影本届时装周主题是“时尚与生态”,高速更新的时尚产业呼唤更多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时装周的开幕式上,获奖的新锐设计师和来自全球的优秀设计师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设计服装,展示了充满创意的作品,掀起生态环保的新风尚,表现出当下年轻人的时尚。东华大学王洁菲和侯文文应邀参加开幕秀,她们的作品受到评委的一直好评,获得组委会颁发的荣誉证书,这也是亚洲设计师首次获得此殊荣。王洁菲的作品《平行空间》灵感来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视觉艺术家MicheleDurazzi的一组3D数码艺术作品《WasItMetaphysic?》。通过超现实主义和极简主义风格营造的超静谧氛围给人传递出一种真实与虚幻交错的视觉效果,引人遐想与思考。结合对简洁流畅形态的建筑风的塑造,系列服装造型简约清晰,几何形态的排列组合在有序中有变化,在变化中又不显杂乱,色彩以中性色为主,点缀明快的色彩打破沉闷,同时通过不同质感的面料对比来表现真实与虚无,总体彰显简约干净明快的时尚感。王洁菲作品《平行空间》侯文文的作品《外星人祝你新年好》设计灵感主要来源于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春节”,这个日子有非常多的象征吉祥意义的元素
详细内容3月8日,校长蒋昌俊主持召开“一带一路”、环东华建设专题调研会,对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环东华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副校长刘春红出席会议,来自纺织、服装、材料、管理、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国际文化交流等学院及校办、发展规划处、党委宣传部、科研处、教务处、国际合作处、发展联络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上海时尚促进中心、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与会。本次会议是继“双一流”和新增学位点建设专题调研会后,由蒋昌俊校长主持召开的第二场专题调研会。开学短短两周,蒋昌俊校长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环东华时尚创意集聚区建设方面展开调研,对新学期的重点工作展开布局。蒋昌俊在会上指出,2018年,随着《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公布,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已步入全面落实阶段,学校“十三五”规划进入贯彻落实的第三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内涵式发展要贵在谋划、重在落实。要加强对学校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以“一盘棋”的全局思维谋划工作,结合学校改革发展目标定方向、抓机遇、促发展,把重点放在抓落实、见实效上来。蒋昌俊强调,国家“双一流”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我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能,全校要齐心协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抓住机遇,担当使命,有所作为,要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主线,按照“12345”内涵建设和“12211”外延拓展思路,将建设任务落实落细,形成契合本学院部门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施工图”“路线图”。在融入“一带一路”和环东华时尚创意集聚区建设过程中,要瞄准国家特需和时尚创意两个制高点,,进一步发挥学校在纺织、服装、材料、设计等学科领域的特色优势,加强协同,构筑命运共同体,以科技创新与时尚创意的有机融合与跨学科协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产业、教育以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做好相关服务。蒋昌俊最后强调,“环东华”以文创和科创
详细内容3月9日,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民一行7人到访我校,就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交流调研。校党委书记朱民会见了来访客人。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出席座谈会,部分纪委委员参加会议。会上,金海燕对浙江大学纪委领导到访表示热烈欢迎,结合调研提纲,重点介绍了我校在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过程中,落实“三同机制”和“四责协同”机制的举措,以及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方法,充分发挥纪委委员会议、纪委委员作用的途径。结合参加驻教育部纪检组问题线索核查工作,就加强纪律审查、运用调查手段和获取证据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叶民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校内巡察工作的运行机制、开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以及浙江大学在巡视整改过程中,以可持续性整改措施促进中长期整改的落实。会上,双方就关心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表示要创造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相互借鉴各自工作中的先进理念、成熟经验和创新作法,相互促进和提高。
详细内容近日,接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2018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项目的通知》(沪学位办[2018]1号),我校新获批六项2017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项目,其中研究生暑期学校1项、研究生学术论坛1项、研究生课程建设1项、实习实践基地1项、深化专业学位综合改革项目2项。项目承担单位分布在纺织、马院、服装、化生和管理等五个学院。此外,还有六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项目继续获批资金支持。从2015年开始,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更新为上海市研究生教育项目,作为上海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评审更加规范、严格,项目也更为体现学校深化内涵建设需要。至今,2015年新获批项目6个,2016年新获批项目5个,2017年新获批项目8个。2018年项目始于去年6月,在项目申报中,研究生部着眼于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做好宣传、辅导、服务和管理。按照申报要求,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现状,积极争取市级教育资源。积极落实学校“一体两翼”学科建设思路,助推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助力相关学院进一步凝练办学目标和思路,重点推进传统和经典的“暑期学校和学术论坛”项目,以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综合改革,本次新建化学工程广东德美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实践基地,会计硕士开展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艺术硕士加强课程建设,以我校为牵头单位、继续推进上海艺术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建设、以推进上海12所高校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提升等,均是深化专业学位教育的具体举措和有力抓手。上海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自2006年实施以来,为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先后设立十余类项目,秉承“公平公正、突出创新、坚持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开展遴选,我校获批项目类型基本能够涵盖其中的80%左右,累计获批60余项,获资助金额2200余万元,项目承
详细内容新闻稿.docx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