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至20日,尚坤塬•2018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在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盛大开幕。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新锐设计师金奖得主吴子涵同学获得第23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获得2018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崔玉梅老师获得2018中国时装设计“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奖现场)近年来,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结合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卓越设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工作以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而设立“东华新锐设计师”培优支持计划。配合该计划,学院还开展各种交叉或革新课程,将“国际合作、校企联袂、新锐培优”贯穿于本科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积极联合社会各界资源为学生搭建了各种与社会接轨、走出校门走向国际的交流平台。该计划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先后在国际和国内各种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扩大了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据悉,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是中国大学生时装设计最大规模盛事,新人奖也是中国大学生时装设计最高荣誉,此次时装周有来自国内外的54所知名时装艺术高等院校上千位毕业生参加,吴子涵同学获得“新人奖”正是“东华新锐设计师”培优计划的成果体现,亦是学校时尚创意人才培养理念的集中展现。
详细内容“泱泱中华巍巍五千载,栉风沐雨饱经沧桑。从古老的长安到繁华的西域,从万商云集的泉州到岛屿星罗棋布的南太平洋。那日,我们在丝路上,袅袅琴曲、灿灿乐舞;今日,我们在丝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18年5月22日晚,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全年演出活动的重头戏——“艺术与我·2018”《琴筝雅裳·在丝路上等你》东华大学学生艺术团民乐团民乐专场演出在我校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金海燕、校相关职能部处领导、兄弟院校艺术团代表与我校学生一同观看了演出。一首《敦煌》以低音竹笛沉稳又略带苍凉的声音拉开整场晚会序幕,将听众的思绪引入了敦煌大漠无垠的景色之中。随后琵琶、葫芦丝、打击乐以及竹笛等分别以独奏重奏合奏的形式演奏了《十面埋伏》、《竹林深处》、《风如松》以及《跑旱船》等著名乐曲;中西合璧的长笛、钢琴和古筝的三重奏《渔舟唱晚》及钢琴与古筝合奏《云岭音画》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为民乐晚会注入了全新的意境;民乐合奏《夜深沉之随想》是艺术教育中心委约著名作曲家徐坚强量身订作的一首新作品,旋律铿锵激昂又抒情诙谐,气势恢宏且又妙趣横生。以新民乐形式出现的《中外民歌联奏》中融合了江南民歌《茉莉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以及肯尼亚民歌《jambo》,熟悉的旋律让在场的观众陶醉不已。整场晚会在艺术教育中心龚铭夏老师的独唱声中圆满落幕。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在丝路上等你》民乐专场以“改革开放”、“一带一路”为精神核心;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的形式展示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力量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以多种器乐演奏结合多媒体表现手段,营造古典与现代合一的艺术氛围,为大家呈现了一台气势恢宏的的专场晚会。整场演出既有黄土风情的热烈质朴,亦有中西合璧的海派印象;既有少数民族的旖旎与奔放,亦有非洲风土的诙谐与活力,生动表现莘莘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创崭新天地的远大理想而努力
详细内容古人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阅读可以增智、可以明目、可以清心。为增进师生阅读兴趣,回归经典阅读,丰富校园文化氛围,根据教育部社科司印发的关于开展“大学悦读·阅读大学”系列活动的指导意见,同时借第23个“世界读书日”契机,党委宣传部、图书馆和校团委联合举办了以“悦读当下,逐梦未来”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包含主题书展、读书节专题讲座、“东华朗读者,为爱发声”经典诵读大赛、“善其事利其器——图书馆使用常识竞赛”、“穿越时空,听名家说话,与名句交锋——佳句赏析竞猜”、“善学爱学立德立身——总结表彰”以及东华大学2017年度“阅读之星”、“入馆达人”评选颁奖等丰富多彩的活动。5月22日,进行了系列活动颁奖典礼暨总结表彰大会。副校长邱高以及来自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校团委书记沈洁、外语学院院长赵晓临、图书馆馆长方建安、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施敏俊、副馆长陈惠兰、毛莉等相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出席大会,并为参与系列活动的获奖学生颁奖。邱高副校长为大会致辞并与大家分享了对读书的感悟。他对此次“世界读书日”系列主题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学校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他说,书籍记载着人类进步经验的总结,是获得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之一。阅读就是与智者交流,可以增长个人智慧,丰富自身的情感与精神,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表示:多年来自己在各种身份的转换中,最珍惜和珍爱的还是读书人的身份。“诗书传家”正应了那句“忠孝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古话。他特别强调阅读和行走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行走则是为了实践,读书行路,终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最后,他希望同学们都能以读书人的身份而自豪,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珍惜读书时光,学会善思明辨,有态度地阅读、有态度地生活,为个人梦、家族梦及中国梦逐梦未来。表彰会现场,图书馆副馆长毛莉总结回顾了读书日系列活动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月22日,学生处、党委组织部主办以“学习时代新思想,助力祖国新发展”为主题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园宣讲比赛暨学生网络宣讲团选拔赛,比赛于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会议室举办。人文学院教授秦德君、学生处处长廖丽金、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佳耀,教务处副处长杨旭东、团委副书记邵楠担任评委。本次宣讲比赛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青年、新要求、新使命”;“理解十九大决策部署,感受时代新气息”;“大学生的个人奋斗梦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思想论述”五个方面,来自13个学院的22名选手结合自身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自行确定主题进行限时宣讲。旨在考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理解和宣讲能力。参赛选手们从历史新起点、理论新建树、时代新课题、矛盾新变化、建设新方略,结合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社会实践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精彩展示,紧扣主题要求,旁征博引、逻辑严谨、思想丰富、仪态大方,充满正能量。宣讲结束后,秦德君对参赛选手的宣讲内容、语言表达、情感融入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点评。他对同学们在本次比赛中呈现的极高的参与度与专业度表示肯定。他指出,此次比赛选手们采用专题类、散文类和自我结合类等多种宣讲方式,充分展示了青年学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准确掌握。此外,他也一一指出了选手们在宣讲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改进意见。比赛现场宣布结果,人文学院穆莉、纺织学院乔悦荣获一等奖;人文学院谢奕莹、机械学院徐少东、纺织学院赵泽阳荣获二等奖;信息学院刘志勇、外语学院陈雅漫、外语学院高若冰、马克思学院郭智健、材料学院曾煜荣获三等奖;理学院蔡奇涛、环境学院李泽、化工生物学院张辰、计算机学院伍强生、计算机学院段刘卿、服装学院钟
详细内容5月22日,2018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华大学选拔赛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由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团队带来的《防晒霜的新衣--低毒、高SPF、肤感好的微胶囊防晒霜》和《一种新型智能甲醛吸附滤芯》两个项目荣获此次大赛特等奖,并将代表学校参加2018溢达全国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东华大学副校长舒慧生出席并致词。他对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代表学校对溢达集团一直以来承担社会责任资助大学生以及深入的校企合作表示感谢,他提到创新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着力点,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科学成果广泛运用于国家发展的各方面,创意大赛激发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溢达集团中国北区人力资源副总监姚云芳对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进行了点评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东华大学学生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对未来与东华大学开展更为深入的校企合作表示期待。本次大赛由溢达集团主办,东华大学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承办,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协办。大赛自4月份开赛以来,通过校园网、微信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共有来自全校10个学院的190支团队踊跃报名。经专家评审团综合评审,最终10支队伍入围校决赛。校决赛由来自学院、学校职能部处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联合评审团,从项目创新性、实践结果、演示技巧和答辩表现四个方面对各参赛团队的答辩进行现场评分,共评选出特等奖2组,一等奖3组,二等奖10组,三等奖20组,优胜奖20组。大赛以“科技创新•智能自动•环保再生”为主题,其中《防晒霜的新衣--低毒、高SPF、肤感好的微胶囊防晒霜》、《一种新型智能甲醛吸附滤芯》、《海藻酸钠/石墨烯仿生假发的研究与应用》、《炸毛机器人》、《纤维状“动作捕捉”传感器》、以其实用性、创新性、可开拓性获得现场评审的一致认可,分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在溢达集团、校方专家的支持以及同学们的热情与创意中,本次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
详细内容5月14日至15日,第六届日本汽车复合材料国际论坛暨第二届中日复合材料性能与低成本制备研讨会在我校松江校区召开。本届会议由(日本)汽车复合材料学会、(日本)Vent注塑成型技术学会和我校纺织学院共同主办,旨在提供技术交流平台,强化以中日为基础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共同发展。来自中日双方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我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着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展开学术交流。(与会人员合影)我校副校长陈南梁和日本汽车复合材料学会前会长长冈猛博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陈南梁代表学校欢迎参会的中日高校和企业专家学者,他表示此次会议是促进学科交流发展的良好平台,期待与会专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互动中开拓学术视野、寻找更多研究合作点。(会议现场)会上,来自上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北汽集团、长冈国际技术士事务所、(株)栗本铁工所、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等中日企业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纤维增强热塑树脂复合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树脂浸渍工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车辆轻量化领域的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应用及趋势等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作学术报告。其中,我校材料学院讲师董杰、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教授魏毅、纺织学院副教授姚澜分别围绕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及聚酰亚胺新型材料、车辆轻量化快速固化环氧树脂体系、基于三维机织结构的复合材料圆极化及双频共形天线的力电性能展开介绍,同参会者分享研究的最新进展。(交流与讨论)会后,部分参会者分赴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新区)、蔚来汽车公司(上海嘉定区)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借此增强对碳纤维制品的理解与认识,与企业深度接触。日方参会者还参观了常州市阳光药业有限公司和神鹰碳塑复合材料公司,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企业在复合材料方面的生产现状,并互相探讨了目前的困境和交换了发展意见。此次学术论坛为中日高校与
详细内容纤维作为最重要材料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月27日,第一届“钱宝钧纤维材料奖”颁奖大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该奖项分设“钱宝钧纤维材料杰出贡献奖”及“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分别用于表彰奖励在纤维材料领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创造性突出贡献的国内外学者,以及在该领域有初期成就和发展潜力的国内外青年学者。(颁奖大会现场)(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菲比·索瑞教授获“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浙江大学高超教授获“钱宝钧纤维材料青年学者奖”)(原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皮特·雷姆斯特教授获得“钱宝钧纤维材料杰出贡献奖”)“钱宝钧纤维材料奖是国内学术界首个聚焦纤维研究领域的科学奖项,当前我国正在从纤维大国迈向纤维强国,这一奖项的设立旨在打造国际纤维领域权威的科学奖励,进一步鼓励国内外专家学者潜心开展纤维材料相关的卓越学术研究。”钱宝钧纤维材料奖执行委员会主任、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告诉记者。高性能纤维中的“特种兵”一根看似普通的纤维绳,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是同样粗细钢丝绳的8倍。如果用一把不锈钢剪刀剪它,在连续剪一分钟后刀口会钝化。它就是高性能纤维中的特种兵,作为比强度最高的高性能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碳纤维、芳纶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此次“钱宝钧纤维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就是这个纤维的缔造者,1978年皮特·雷姆斯特教授和鲍尔·史密斯发明并申请了采用冻胶纺丝法—超倍热拉伸技术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第一个专利。它的问世,打开了聚乙烯在高性能纤维领域应用的大门。“我非常自豪能见证和参与聚乙烯纤维从无到有再到广泛应用的这个过程,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纤维改变我们的生活。”皮特·雷姆斯特教授在颁奖大会上说道。在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展示厅里,陈列着由该纤维制造的防弹衣、防
详细内容5月16日下午,东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十六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在松江校区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按照中央精神和教育部党组“五个牢牢把握”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学校思政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为全面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目标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力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委书记、校思政工作委员会主任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校思政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副校长邱高出席。会议由刘淑慧主持。(党委书记朱民在会上讲话)朱民代表学校党委高度肯定了一年多来学校思政工作取得的成绩,向获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对学校思政工作全体同志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朱民指出,思政工作关乎办学治校的道路旗帜,做好思政工作,要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自觉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坚守目标取向、坚持问题导向,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的要求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思政工作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引向深入。朱民强调,要牢牢把握质量提升这个工作主线,按照教育部党组和上海市统一部署,深入实施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要进一步巩固巡视整改和督查整改成果,深化“三个转向”,推动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融合,促进思政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要深化“三
详细内容5月18日,校长蒋昌俊调研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党委副书记刘淑慧、校办、教务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职能部处负责人一同前往。蒋昌俊一行来到位于机械学院一楼、四楼和六楼的创客工坊——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关切询问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情况,对机械学院重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在德国红点奖、国家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车大赛等重要赛事中屡获佳绩给予充分肯定。在参观学生创新创业作品时,蒋昌俊强调要重视学科交叉,将机械学院的工业设计与服装学院的产品设计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展示东华教育特色。(蒋昌俊一行调研机械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随后,蒋昌俊一行来到信息学院科创未来·智能实验室,与在场的同学进行亲切交流。他希望广大学子再接再厉,加强学科交叉,扩大学院间的交流与合作,把创新创业项目做得更完备,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蒋昌俊一行调研信息学院科创未来·智能实验室)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党建共建为载体,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5月17日,机械学院党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松江校区签署协议,合作开展“党建联动共建”行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治东,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张千里以及两院师生代表参会。(签约仪式现场)张千里与王治东代表双方学院签署“党建联动共建”行动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院将以党建联建共建为载体,按照“组织共建、活动共办、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原则,共同探索新时代下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如共同开展“党建示范点”创建、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共享师资资源和阵地资源、丰富课程资源等,借此促进和发展共建联合体模式,推动两学院资源进行有效统筹、双向融入,形成学院优势互补、支部工作共建、党员素质能力共同提高、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张千里和王治东代表学院签约)签约仪式后,王治东作了题为“课程思政及《锦绣中国》课程建设”的专题辅导报告。她从课程思政的背景、内涵及重要意义、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和《锦绣中国》课程思政实践经验等方面,讲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打造思政教育同心圆。(两院与会教师代表合影)
详细内容5月15日,2018东华大学运动会暨第40届体育节开幕式在松江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朱民出席并宣布开幕,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副校长舒慧生出席开幕式,各学院、部处师生代表,松江大学城体育中心及兄弟高校体育部负责人与会。开幕式由舒慧生主持。(朱民书记宣布2018东华大学运动会暨第40届体育节开幕式开幕)开幕式上,刘淑慧宣读2017年度东华大学群众体育工作表彰名单。机关、纺织学院、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后勤集团、羽毛球协会、瑜伽协会、篮球协会、网球协会等8个集体获评“教职工先进集体”,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Fire-step步之火舞街舞社、Vigour羽毛球社、旱地冰球队等9个集体获评“学生先进集体”,纺织学院张瑞云、孔康男等68位师生分别获评“教职工先进个人”和“学生先进个人”。金海燕致开幕辞,代表学校向运动会的召开和体育节的开幕表示祝贺,向各位工作人员、裁判员、运动员表示感谢。他指出,青年人的体质与健康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一直重视体育教育,有着良好的体育氛围和体育传统。校运会是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盛事,是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师生精神风貌和校园文明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希望全体运动员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顽强拼搏,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体育部教师许阳、校超级组男足队长穆忱分别代表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开幕式上还进行了教工太极剑总决赛暨展演、学生团体旗操表演以及校园体育文化展示等精彩的文体表演。开幕式后,随着一声发令枪响,环东华校园2公里健康跑开跑,近百名师生完成全程并在终点签到板上签名留念。(与会校领导领跑健康跑活动)除本次校运会上进行的趣味、田径两大类竞赛项目之外,在体育节期间还有包括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
详细内容5月15日,我校第十四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开班,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开班式并讲话,第十四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参会。开班式由党校副校长、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玥主持。崔运花首先结合“为什么要办青干班?青年骨干们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等几个问题与学员们展开交流。她指出,青年骨干是学校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骨干的培养,举办青干班既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年骨干个人成长的需要。希望青年骨干们立足新时代,在党校这个“理论学习的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中学深悟透,同时重点在如何做“一名称职教师、一名合格干部、一名优秀青年”上下功夫:一是要扎实开展理论学习,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学习新时代教师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学习中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以学立身、以学立德、以学立业”;二是要在实践中学习,要主动的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主人翁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三是要在交流中学习,要利用好青干班这个平台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继而相互支持和合作,增强团结协作精神,以协同破瓶颈、以协同求创新、以协同求发展。最后,她勉励青年骨干坚定追求卓越的价值取向,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青年骨干,为全面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徐玥介绍了培训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安排。本期培训班共有45名来自学院教学科研、专职辅导员及机关和业务部门管理岗位的青年骨干,培训班立足“服务学校发展大局、服务青年骨干成长”,坚持“短期教育培训和长期实践锻炼相结合、理想信念宗旨教育与提高专业素质相结合、能力锻炼展示与推动学校发展相结合”的理念,共设“理论学习与
详细内容5月9日,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公寓物业管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全市47所高校及6个为学校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公司,共27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邱高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并向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长期以来对我校后勤工作的指导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多年以来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在全国教育后勤改革发展和教育治理创新中一直发挥着排头兵的重要作用,协会以为学校后勤服务为宗旨,积极发挥政府有关部门与学校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深化学校后勤改革作出了卓越贡献。我校在多年的后勤服务改革实践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服务至上、规范管理、和谐发展”的方针,扎实推进后勤管理与服务改革,逐步完善后勤保障体系,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时俱进地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的指导帮助下,我校后勤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自2015年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推进公寓“六T”评比活动以来,我校积极参加公寓“六T”创建达标活动。学校各部门以“六T”创建标准为准则,不断完善和改进我校学生公寓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经过三年“六T”的创建,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后勤、学工、保卫三部门“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机制的推行,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了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顺畅,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和服务规范流程的制度落实,使各项服务更加规范化,寝室文化建设使公寓更具有人文色彩。三年多的公寓“六T”创建活动使我校公寓的面貌焕然一新。邱高表示,这次会议在东华大学召开,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上海各兄弟高校后勤服务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的难得机会,希望大家能对东华大学后勤服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今后我校在学生公寓建设中,将牢牢抓住“后勤育人”的基本指导原则,真正将学生公寓建设成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第二课堂和重要阵地。会议对荣获2017年度上海学生公寓“六T”
详细内容5月5日,东华大学—西塘钮扣产业研究中心在钮扣产业西塘国际高峰论坛上揭牌成立。信息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及相关职能部处师生与会。(东华大学—西塘钮扣产业研究中心揭牌)我校副校长陈南梁与嘉善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陆春浩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此次峰会以“钮动升级、扣享未来”为主题,特别邀请了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任委员、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教授卞向阳,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沈蕾,上海嘉定全通金融谷董事长林振雄,台湾亚洲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副院长林青玫教授围绕钮扣这一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分别作专题报告。会议还针对西塘钮扣行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话题,采用圆桌论坛的形式,展开交流研讨。(钮扣产业西塘国际高峰论坛现场)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