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海赛区赛暨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数学竞赛颁奖大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我校参赛同学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奖比例和质量均创新高。58位参赛同学共有22位同学获奖,获奖比例达到37.93%,其中参加非数学专业组竞赛的39位同学中,获得全国一等奖3名,全国二等奖2名,全国三等奖9名,上海市三等奖4名;参加数学专业组竞赛的19位同学中,获得全国三等奖3名,上海市三等奖1名。(颁奖现场左一、左二、左三为一等奖获得者覃飞、王欢、周晨豪)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由中国数学会创办于2009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较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竞赛目的在于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本届竞赛全市共有23所高校参加,报名参赛学生人数达到1942人。(我校同学在华东理工大学竞赛现场)我校对本次竞赛非常重视,通过校数学竞赛选拔参赛学生,由理学院应用数学系组织教师对参赛同学进行赛前培训,组织学生集体参加竞赛。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理学院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本次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我校非数学专业组竞赛获奖学生名单如下:姓名参赛类型全国竞赛上海赛区获奖等级上海市获奖周晨豪非专业一等奖一等奖覃飞非专业一等奖一等奖王欢非专业一等奖一等奖明彬彬非专业二等奖二等奖郑贻纹非专业二等奖二等奖汤明俊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肖海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磨静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丁永康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杨佶懿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吕方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张轶轩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王紫东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王浩洋非专业三等奖三等奖曾凯强非专业三等奖王星辰非专业三等奖范珀宁非专业三等奖徐欣悦非专业三等奖我校非数学专业组竞赛获奖学生名单如下:姓名参赛类型全国竞赛上海赛区获奖等级上海市获奖戴德豪专业
详细内容12月26日上午,卿凤翎副校长在松江校区会见了东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羽田正(HANEDA,Masashi)教授,卿凤翎副校长对羽田教授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校概况、学生对外交流及人才培养等情况。会见结束后举行了顾问教授证书颁发仪式。此次来访是应外语学院邀请,作为国家外国专家局“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的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当晚羽田教授还为面向全校的日语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亚洲服饰语言与文化”课程作了题为“新世界史构想”的学术报告,受到了来自各学院160多名师生的热烈欢迎。顾问教授证书颁发仪式羽田教授曾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东京大学理事、副校长、国际高等研究所所长,日本内阁府21世纪构想恳谈会委员等,并作为杰出人文学者获紫绶褒章,是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
详细内容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举行2017年深圳市政府重大调研课题结项答辩会,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领衔的《深圳城市品牌研究》以优异成绩通过终审答辩。今年5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12项重大调研课题,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全国180多家高校、智库和研究单位参与了申报。经评审,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领衔的《深圳城市品牌研究》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在半年多时间里,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分析中国一线城市的社会地理、社群生态和城市发展结构基础上,通过中外诸多城市的比较,全面评估深圳城市治理、城镇体系、城乡关系、世界影响力和辐射力,分析深圳的城市特性、文化身份、政治资源和城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营建面向全球的城市品牌的目标设定、坐标体系和战略重点。并结合上海城市治理实践,召开“卓越的全球城市与建构新型领导力”专家研讨会,分析一线城市北上广深错位竞争的品牌建设目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对此作了专题报道。除了形成《深圳城市品牌研究总结报告》外,课题组还提交了五份专题《成果要报》;并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全球城市》(《文汇报》2017年5月11日)、《新的城市治理命题中的地方领导力研究》(《党政研究》2017年第3期)、《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要注重价值理性》(《深圳特区报》2017年7月18日理论版)、《推进“放管服”是深化改革的灵魂》(《深圳特区报》2017年10月10日理论版)、《推进“治理型”“创新型”社会建设》(《深圳特区报》2017年6月20日理论版)、《重视城市品牌的营建》(《决策》2017年第6期)等,为新时代深圳深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能级,构建面向全球的城市品牌,提供了可操作的资政参考。(撰稿:科研处)
详细内容12月22日,2017“寻找求职之星”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落下帷幕,我校管理学院学生刘静静从上海33所高校9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一等奖。决赛包括自我介绍、情境问答和评委自由提问三个环节。刘静静同学求职意向为品牌建设与发展,目标清晰明确,结合本专业市场营销与个人求学实践经历,表现出了极强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获得场上评委和观众一致好评。(颁奖现场,右一为刘静静)据悉,这是该赛事举办两年来我校选手第二次夺得一等奖,展现了东华学子良好的求职素养和扎实的基础。学校学生就业工作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生涯指导。
详细内容12月19日,我校第十届教代会暨第十八届工代会第四次会议(以下简称为“双代会”)在松江校区闭幕。校党委书记朱民,校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刘淑慧,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刘春红、邱高等出席会议,代表、列席代表等200余人与会。闭幕会由刘淑慧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校行政工作报告和2016年度财务状况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东华大学工会章程(试行)》和大会决议(草案)。会上,理学院代表团和体育部代表团进行交流发言。(朱民讲话)朱民代表学校对大会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向为学校改革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感谢。朱民指出,此次“双代会”是在学校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胜利召开,增进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内涵式发展,全面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朱民强调,要立足内涵式发展新实践,建设具有更高水平的大学。他指出,学校近年来虽然各项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绩,但内涵式发展还不够平衡不够充分,全面实现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奋斗目标还要拿出“爬坡过坎”的勇气、毅力和智慧。重点要围绕五个关键狠抓落实:一是更高水平的学科体系,要尽快把修改完善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步骤,明确具体目标和“路线图”“施工图”,发动全校干部师生撸起袖子加油干。二是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要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潜心育人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全面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三是更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要研究制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详细内容我校“尚创汇”众创空间入选科技部2017年国家级众创空间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我国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专业孵化服务能力,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17年10月-11月对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等37个省、市、地区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上报的众创空间进行审核,对审定合格的众创空间予以备案,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上海市共192家众创空间,最终有35家入选2017年国家级众创空间,现已于2017年12月8日至12月12日公示完毕。我校上海新因子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尚创汇”众创空间成功入选。筑梦引航,助力创业企业成长“尚创汇”是以培育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宗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物理空间,创业指导、咨询、服务及资金支持的创业服务平台。一直以来,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等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下,“尚创汇”积极对接国家与上海发展战略需求和上海时尚之都建设,围绕“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彰显东华大学特色的时尚创意创新创业集聚地,已成为东华大学培育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凝聚大学生创业者、引领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自2016年4月正式启用以来,“尚创汇”累计举办14场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入驻路演,受理71个创业项目和46家创业企业申请入驻,经答辩评审,累计入驻创业企业共计38家,缴纳社保148人,提供实习岗位82个,已成功毕业退出10家,在孵企业28家,累计入驻创业项目共计52个,其中39个已注册成立企业,已毕业退出39个,在孵项目13个。朱民书记一行调研走访孵化基地尚创汇启用仪式现场蒋昌俊校长在尚创汇启用仪式上讲话“尚创汇”积极挖掘和优化创业导
详细内容12月15日,纺织学院在松江校区召开会议,启动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纺织学院部分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处相关部处负责人,以及纺织学院师生代表参会。据悉,纺织学院决定对大一年级全体学生实施全程导师制,即一个学生一个导师,导师将在本科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导向性和指导性服务,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据纺织学院副院长郭建生介绍,该制度的实施是学院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学分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巩固专业思想的重要措施,不仅着眼于通过制度切实提高本科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希望借此进一步凸显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强学院全员育人。导师代表、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纺织学院高技术纺织品系主任孙宝忠教授作了题为“大学必修课——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的交流发言,表达了导师们进一步关爱、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愿望,并分享了自身经历,提醒同学们珍惜时光,把握现在,“做好人,做成事,做足学问”。会上,学院还对2017年学风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据了解,2017年纺织学院通过典礼育人、各系师生面对面、科技类社团和课外科技竞赛引领等举措,多方式多维度,分层分类,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打造了“爱学在纺院”学风建设品牌,接下来还将每年度发布《纺织学院学风建设白皮书》。会议还对本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东华大学奖学金、各类奖学金、东华大学优秀班集体、东华大学优秀学生、学习型寝室等各类荣誉的学生个人和集体进行了表彰。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在会上交流了获奖体会,分享了在科研创新、专业学习、班级建设、学习型寝室建设等方面的所得所思。会议召开正值期末各类考试来临之际,为了营造良好学风考风,杜绝舞弊行为,净化考场环境,同时为了维护学术诚信,净化学术环境,全体与会学生还进行了诚信做人、诚信考试的现场承诺宣誓。(会议对本年度获得各项荣誉学生进行表
详细内容2017年12月13日上午,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隆重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教授,上海市科协副主席蔡永莲女士,东华大学副校长卿凤翎教授,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博明教授等相关领导和近百余名会员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卫平研究员主持。蔡永莲对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的发展表示了肯定,也对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继续在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中发挥作用表示了期待;卿凤翎介绍了东华大学复合材料发展情况,对致力于上海复合材料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表示了感谢,对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与学会的互动发展提出了建议;张博明教授则代表中国复合材料学会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会议听取并审议了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收支报告、换届筹备工作说明及章程修改说明,并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之后,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常务理事及学会负责人的办法》,选举并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理事长和理事长,审议了第五届理事会副秘书长人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俞建勇教授当选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并发表讲话。俞建勇首先感谢了前四届理事会在上海市科协、上海市社团局和上海复合材料学会的帮助指导下,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上海市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为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针对今后工作,俞建勇理事长提出了十点设想,表明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应当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当前的机遇挑战,脚踏实地,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凝聚力、扩大覆盖力、加强传播力、提升创新力、提高服务力,不断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不断把学会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
详细内容近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首席信息官联盟、上海首席信息官联盟大时尚科创产业分会主办,上海纺织集团、上海服装集团、东华大学、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上海纺织协会、雅各布专栏等协办的“科技驱动时尚”——2017年大时尚科技创新峰会在我校管理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峰会邀请各纺织、时尚行业CIO,各大品牌企业代表,200余人嘉宾与会。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秘书长马平春、上海纺织协会副秘书长袁炜、大时尚科创产业分会会长袁炜、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主任韩哲宇共同为“上海CIO联盟大时尚科创产业分会”启动揭幕仪式并为峰会开幕寄语。该分会成立于9月29日,由来自学术、国企、民企、自媒体领域的精英人才发起并成立。(大时尚科技创新峰会开幕)本次峰会以“科技驱动时尚”为主题,主要围绕行业趋势、创新材料应用、全新业务生态体系、时尚趋势流行等话题展开讨论。雅各布专栏创始人、大时尚科创产业分会副会长诸刚强先生以“时尚科技驱动的新零售新变革”为主题做了精彩分享。我校纺织学院院长陈南梁教授认为时尚与科技密不可分,纺织是时尚和科技结合的典型产业,智能可穿戴、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纳米科技等时尚产业都离不开纺织科技的贡献;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峻教授分享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方法是时尚品牌产品创新的关键要素,并介绍我校与美国VF集团成功应用感性工学设计方法成功开发LEE品牌“JADEFUSION”创新精玉透凉牛仔系列的案例。(雅各布专栏创始人、大时尚科创产业分会副会长诸刚强)(我校纺织学院院长陈南梁)(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峻)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冯宪先生作了题为“重启C2M的新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服装定制模式创新”的分享。未来,通过与“互联网+”对接,不断提高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群体性服装定制将更加精准,个体化服装定制将更加便捷,而高级服装定制的手段会呈现出多元化
详细内容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必由之路。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召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与此同时,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聚焦短板弱项,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高校思政工作态势不断向好“祭奠30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让我们在铭记历史和缅怀先烈的思考中坚定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社长李秋实带领社团成员郑重宣誓。同日,南京大学学工系统专题研讨“如何结合院系专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广大学工干部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一周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工作措施针对性不断增强,全社会关心关注高校思政工作的态势不断向好。教育部科学谋划、整体推进,扎实推动会议精神落地生根。目前,梳理形成的9大类108项任务清单中,《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等文件已相继印发。同时啃下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三块硬骨头”,组织200名知名专家旁听思政课3000堂,遴选培训1000名优秀辅导员开展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巡讲和网络巡礼,推动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全覆盖。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领会
详细内容12月15日,计算机学院在松江校区举行“十九大精神我来讲”微党课比赛。学院党委书记孙莉、院长刘国华、副院长李锋、学院全体党委委员、关工委老教授、全体党员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李华婷主持。(活动现场)微党课比赛中,3名教师党员和6名学生党员分别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理”为例阐述了自己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李锋老师在微党课《新时代、新矛盾、新举措》中说,新时代面临新矛盾、新使命,新时代需要新举措、新作为,我们全体教师应当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教工党员更应该争当“四个意识”的坚守者、争当“两学一做”的引领者、争当“四讲四有”的践行者,争当爱岗敬业的排头兵。平行专业毕业班学生党支部党员朱宸同学以《新党章修改了哪些?我们一起圈重点》为题,从新党章的修改要点、党章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推进对新党章的学习以及应该如何学习党章入手,结合视频学习资料,让同学充分认识了党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对更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修改的党章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帮助作用。卓越专业学生党支部党员伍强生同学以《美丽的青春献给新时代》为题,从担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协会会长的经历出发,阐述了青年学子的个人发展应当与祖国共奋进,用美丽的青春献给新时代。计算机学院专职党务工作者李晓霞以《你好,我是中国;Hello,China》为题,分享了工作中对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感触,通过学院留学生的视角展示了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闪光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她号召学生与身边的留学生们多交朋友,为响应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携手共进!每一堂微党课都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生活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并让我们对党领导下的美好未来充满希望!经过评选,李锋老师和朱宸同学获得微党课比赛一等奖;来自计算机院办、实验室联合党支部的李晓霞老师、第二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党支部的
详细内容12月19日,第二十一届研究生“经纬韵”科技文化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音为梦响”研究生歌手大赛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活动,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沪上多所兄弟高校的研究生代表及我校研究生参加活动。刘淑慧在讲话中指出,研究生“经纬韵”科技文化节已成为我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本届科技文化节从学术、生活、文体、合作四个主题板块开展组织相关活动,活动内容新颖,切合时代主题,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刘淑慧希望广大研究生学子用青春与智慧、激情与活力,勇于挑战,善于创新,提高综合素质,为东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留下属于自己的青春印记。(闭幕式开场节目《青春的报告》)闭幕式上,2017年“成长之路”系列记录片正式发布上线,继续践行“互联网+”思维,以网络视频的形式分别发布4位榜样人物的成长故事,学生处处长廖丽金为他们颁发纪念证书。研究生部副主任俞昊、校团委书记张晓冬为第五届东华大学研究生“学术之星”10位获奖个人颁奖,其中包括累计发表论文20篇的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14级博士生苏云、荣获2017年上海市女性创业大赛最有创意十佳方案的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15级硕士生杨慧琴等,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2017年研究生“体育节”举办院级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赛事,各学院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体育部直属党支部书记陆湘群为获奖个人和团队代表颁奖。第五届高校时尚达人街拍大赛历时2个月,共计收到全国范围内数十所高校共计1500余幅作品投稿,并组织专业拍摄团队为校内青年师生拍摄作品,助力时尚校园文化建设。教务处副处长陆嵘为获奖个人代表颁奖。(第五届高校时尚达人街拍大赛部分获奖作品)第五届“音为梦响”研究生歌手大赛决赛作为“经纬韵”闭幕式的谢幕演出,经过3轮激烈角逐,5位评委老师和全场大众评委综合评分,最终来自环境学院的田诗娟获得冠军。(第五届“音为梦响”
详细内容编者按:12月20日《文汇报》第5版“文汇时评”专栏刊发我校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文章认为,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体系,是激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现将全文转载如下:“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时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继承发扬上海的光荣革命传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建设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红船精神”是治国理政的宝贵思想资源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力量。“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体系,是激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行的精神资源和强大动力。“红船精神”是新时代推进治国理政的宝贵思想资源。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为实现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要把弘扬“红船精神”与在新时代推进各项改革发展事业结合起来。要把弘扬“红船精神”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实践,它最大限度地传承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只有让“红船精神”在新时代春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校和云南盐津县定点扶贫工作,在校长办公室、校党校、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的组织联络下,由我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师团成员、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和管理学院徐明教授、刘峰涛副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赴盐津县,为当地干部能力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集中授课。学校派驻盐津县副县长卢洪伟、盐津县庙坝镇黄草社区第一书记张强陪同学习调研。授课中,秦德君、徐明和刘峰涛围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分别以《学习十九大:新时代加快改革开放和推进国家治理的战略蓝图》《面向新时代的上海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组织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风口翱翔:电子商务片论》等主题,为盐津县县直单位科级以上干部、乡镇分管领导、各村(社区)支书、集体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大学生村官等400余人进行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采取专题辅导和互动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反响热烈。除专题授课外,专家组成员还深入盐津县牛寨乡牛塘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新希望牧业、盐津工业园区等进行实地调研和咨询指导,详细了解盐津县当前产业扶贫、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和发展规划,仔细询问农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的运作情况及存在困难,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指导性对策。学校自2015年在云南省盐津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充分发挥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探索“培训+”扶贫工作新模式,助力盐津精准脱贫。学校领导、专家教授、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生实践团队等先后多次赴盐津开展专题调研,努力为盐津脱贫攻坚搭建平台、精准把脉、贡献智慧。通过集中讲授、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当地300多名各级干部、70余名中小学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400多名中小微企业家进行多层次培训,取得良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