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材料学院党委举行以“薪火相传初心依旧 砥砺奋进 使命在肩”为主题的“四史”学习教育示范党课,通过四个篇章的生动讲述,充分挖掘学院发展历程中的红色基因,将“四史”学习教育与回顾材料学科发展史、与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史紧密结合,激励党员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为建设纤维纺织强国贡献力量。(党课现场)学院党委书记戴蓉在导课中表示,建党99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践行“五爱精神”和“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为党建工作思想基础;围绕“夯实思想根基、牢记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理念;创新“一个统领、双融双促、三全育人”工作模式;落实落细“五个到位”,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有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出成效、见实效,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学院党委书记戴蓉作导课)筚路蓝缕 初心启航由学院党委委员、全国样板支部高材系党支部书记江晓泽老师等主讲,通过华
详细内容彩色纤维作为织物和服装的基本构成单元,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工业上通过染整技术连续化制备上千米的彩色纤维,从而实现彩色纤维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近些年,随着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和智能服装概念的兴起,开发智能变色纤维,并将其应用在可穿戴显示、视觉传感和自适应伪装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现有染整工艺中,染色后的纤维颜色无法可控地改变,导致智能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难度极大,也因此限制了彩色纤维的应用。电致变色具有可控性高、能耗低、材料种类和颜色变化丰富等优点,因此为实现智能变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是,将电致变色纤维器件进一步推向产业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首先,由于复杂的器件结构和不成熟的连续加工技术,电致变色纤维只能在实验室手工制作,这导致纤维长度有限(约10cm),无法满足工业需求。其次,随着电致变色纤维长度的增加,电子转移/离子扩散距离增加,变色时间增长,难于保证均匀的颜色变化。第三,电致变色纤维中的电解质和其他活性层缺乏有效的保护,不利于长期的实际使用。因此开发普适的制备方法,构建基于不同电致变色材料的电致变色纤维,实现丰富的颜色变化,仍然是极具挑战的工作。鉴于此,东华大
详细内容6月23日,首期“新使者”国际学生校友讲坛在松江校区图文中心第二报告厅开讲,在校的国际学生和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同时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过6000人。纺织工程专业优秀博士毕业生宏博(叙利亚)就如何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如何规划在东华的留学生活,做了《信念、梦想、奋斗——我的东华留学生活》的主题演讲。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姚卫新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我校是全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建校69年来共培养了4万多名留学生。5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留学生回信,习主席说,中国将继续为所有在华外国留学生提供各种帮助,中国欢迎各国优秀青年来华学习深造,也希望大家多了解中国、多向世界讲讲你们所看到的中国,多同中国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国青年一道,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我们开设“新使者”讲坛,就是希望我们的东华留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带来世界各国文化,促进东华校园的跨文化交流,毕业后成为“知华、友华”的中外友谊新使者,把友谊的种子带到全球的角角落落,为新时代的中外人文交流贡献我们的智慧。纺织学院院长顾伯洪教授为宏博颁发了“新使者”证书。
详细内容6月23日下午,由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联合主办的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新疆段卷》新书首发式暨“丝绸之路纺织文化传播与交流”研讨会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举行。副校长陈南梁出席活动并讲话。来自东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我校相关部处负责人与会。(活动现场)陈南梁首先致辞。他表示,东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新疆段卷》一书,对于丝绸之路的丝绸发展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纺织服饰美术史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我校在丝路文化研究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学校将继续发挥纺织、服装、材料、设计等学科优势,助力上海文化品牌建设,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方面着力,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家和上海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活动中,陈南梁与该书的作者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王乐共同为《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新疆段卷》首发式揭幕。(首发式现场)《丝绸之路织染绣服饰研究 • 新疆段卷》于2015年被列入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项目。书中收罗并系统梳理了丝绸之路新疆
详细内容6月23日上午,山东中康国创先进印染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琳一行来校访问,推进“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事宜。校长俞建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关学院(中心)负责人等出席推进会。会议由副校长陈南梁主持。(推进会现场情况) 俞建勇校长代表学校对刘琳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回顾了双方的合作历程。他对由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和东华大学双牵头创建的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表示祝贺。他表示,创新中心的建设与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相契合,学校将集纺织、材料、机械、环境、信息、计算机等学科之力,全力支持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俞建勇还对创新中心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希望创新中心在凝聚各方力量、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开放与共享,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俞建勇校长致辞) 刘琳董事长对东华大学,尤其是俞建勇校长,多年来为双方合作以及创新中心建设获批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并对创新中心的定位和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创新中心定位为国家级大科学平台,立足混合
详细内容6月16日,我校在松江校区召开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十八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俞建勇宣读年会表彰名单,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和副校长邱高、卿凤翎、陈南梁、舒慧生、李炜为获表彰的先进个人和集体颁奖。会议由刘淑慧主持。会议围绕“立足五育并举 加快构建具有东华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主题,肯定了过去一年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五育”并举,加快构建具有东华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松江校区主会场)刘承功在讲话中结合台账式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要提高站位、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当前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从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高度增强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尤其要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加快构建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立德树人合力。刘承功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要坚持
详细内容6月17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昆明会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一行,对东华大学多年来给予云南脱贫攻坚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双方围绕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在智力支持、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就学就业、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助力云南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云南省领导刘慧晏、陈舜,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参加会见。
详细内容6月22日,在“七一”建党节即将来临之际,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广富林街道党工委,立足“红色长廊”平台,共同筹划举办《新中国史人物篇——从瑞金走出的开国元勋》主题展。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周景春、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伟强、党工委委员、人大工委副主任马文辉等出席开展启动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治东主持仪式。党委副书记刘淑慧致辞刘淑慧在仪式上致辞,她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自身师资、学科和平台,加强区域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广富林街道成功开展多项区域化建设合作。自2019年伊始,学院的“红色长廊”已先后推出4期主题展览,值此“七一”建党节即将来临之际,学院再次携手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广富林街道,立足“红色长廊”这个载体平台,共同筹划举办《新中国史人物篇——从瑞金走出的开国元勋》主题展,创新打造“四史”学习教育资源,对于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她指出瑞金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要加强与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合作,推动建立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强调
详细内容一个叫Molly的小女孩盲盒玩具让95后、00后如痴如醉,短短数年间火速“出圈”并形成了一个千亿级市场的“盲盒经济”。盲盒就是外包装相同,但内装各异玩偶的玩具。今年毕业季,东华大学的几位应届本科毕业生也从盲盒发烧友成功升级成了盲盒设计师。她们凭借充满想象力和艺术感的原创潮玩设计,尚未毕业就已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异兽形象也能萌萌哒?《山海经》异兽盲盒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里的异兽形象恐怖吗?不,它们也可以变得萌萌哒!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大四学生彭京荣依此设计了“浮生灵钥”系列——一套6个《山海经》异兽盲盒3D卡通玩偶,引来多家文创企业,希望能够与她合作。圆圆的小脸,微闭的双眼,三撮可爱的小刘海,齐耳的短发,还有竖起的小脚板,各种萌萌的元素组成了这套盲盒的基础形象“小灵”。在此之上,彭京荣按照各个异兽的特征,加上了不同的纹饰。如龙龟,她参照忍者神龟的形象,给它加了个眼罩,立刻有了“国际范”;再如“窫窳”(音“亚宇”),有长了四个角的牛头和马蹄,浑身通红,原本是个爱吃人的恐怖异兽,彭京荣给它画上了奶牛的纹路,配上个铃铛,形象顿时亲和起来。彭京荣说,这一项目是中国传
详细内容书非借亦可读也,读者轻点“瀑布流”屏上的“四史”书封,即可获得书籍简介,扫码进入线上阅览模式。《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史》等“四史”书籍集体“亮相”借阅大厅,校史老照片婉婉诉说着光阴里东华的故事,“四史”讲堂静待开讲……6月15日,一场“四史”学习教育的视听盛宴在松江校区图书馆拉开帷幕。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出席“四史”学习教育共享平台建设启动仪式,仪式由崔运花主持。刘承功在讲话中指出,学习“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共享平台的学习载体作用,在读史、听史、观史中体悟初心、传承精神、汲取力量,并转化为建设“双一流”、建设“奋进东华”的强大动力。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性,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锤炼组织力、提升凝聚力、增强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突出“实”“活”“融”的工作要求,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要加强协调联动,不仅在校内形成工作合力,更要积极拓展与地
详细内容6月12日,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董事长吴海君一行来校交流座谈。校长俞建勇出席会议,我校校长办公室、科研处、材料学院、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相关负责人与会。(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俞建勇代表学校对吴海君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表示学校正努力拓展学科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布局新兴领域。他希望与上海石化在产学研、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提升能级,理顺机制,通过搭建联合平台,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为服务上海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吴海君对东华大学长期以来与上海石化开展的友好合作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上海石化基本情况。他表示,东华大学在高性能纤维研发等领域有着较强的学科特色优势及历史积淀,上海石化高度重视、重点布局碳纤维重大攻关项目,希望校企双方集聚力量和资源,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框架性全面合作,科学布局,长期规划,推动碳纤维从基础性研究到产业发展的转化,共同努力打造国内领先
详细内容6月10日,学校在松江校区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延安路校区设视频分会场,邀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周文教授作辅导报告,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报告会。(周文作辅导报告)报告中,周文从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性,确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的重大意义以及全面把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在理论层面彰显的重要特征等方面,对全会精神进行了系统解读,着重阐述要进一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自觉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松江校区学习现场)刘承功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当前学校正处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深、悟透、践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干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学习内容。要深刻领会坚持和完善中
详细内容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展翅飞。亲身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毕业生,料想对于世事艰舛已有洞彻体悟,对于人生航向已有全新考量,对于家国情怀已有切肤感受。前行的路上,不一定全是繁花似锦。有些道阻且长需要勇敢面对,愿你们披荆斩棘,磨练成为自己的榜样。 疫情之下,经济规模一缩,毕业人数一扩,使得今年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对于当下正处于求职迷茫期的毕业生而言,困惑和挣扎自不待言,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一段青春。所寻工作听起来没那么高大上,甚至还在觅职途中仆仆奔驰,这并非人生至暗时刻。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接受现实,悦纳自己,便是人生“最优解”。别鄙薄俗世观念下那些所谓“低配”的工作,骑驴找马总比干等好。更何况,高处有高处的风光,低处有低处的景致。通向美好未来的路不只有那几条,只要你无惧外界的纷纷扰扰,燃烧心中的一团火,甘于从事“地平线”下的工作,定能在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业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空。诚如一首网络流行的小诗《走在自己的时区里》所言,“放轻松,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咬咬牙,坚持住,每一颗熬过冬天的种子,必会迎来花繁叶茂。人生旅途上,委屈如影随形
详细内容近日,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张彦中教授课题组在纤维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PHBV改性的PLLA电纺纤维膜的形状记忆和成骨能力》为题,在线发表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TERM)领域国际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上。论文第一作者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王先流。这是我校首次在该刊上以第一单位(也是唯一单位)发表研究论文。聚乳酸,如左旋聚乳酸(PLLA),是一类常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构建的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通过适当的编程处理,可使PLLA具有形状记忆特性,该特性赋予了材料许多新的功能(如微创植入、原位施加力学刺激等),从而增强其植入后对缺损骨组织的再生性修复功效。但是,PLLA存在相转变温度高、回复效率低、且材料自身相对较脆等缺陷。目前,领域内研究者主要通过共聚、共混和掺杂无机纳米粒子等方式,对PLLA形状记忆等相关性能进行改进,虽然有一定成效,但在力学强度和相转变温度的协同调控上不尽人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PLLA基形状记忆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潜力。针对以上问题,张彦中教授课题组从仿生天然骨组织的超细纤维基质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