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勉励他们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期望。6月30日,东华大学党委积极组织全校党(团)员、干部,通过《新闻联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重要回信精神,大家反响热烈。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表示,《共产党宣言》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之源,陈望道翻译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写照,而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青年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故事则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宣言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的生动表现。建党99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高校广大党员师生的极大鼓励,又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加出色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红色基因”和“宣言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结合当前
详细内容6月30日,申城华灯初上,黄浦江畔灯光璀璨,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外滩之窗”再次为东华学子送上毕业祝福,“廿廿不忘,毕有回想”“奋斗的我,奋进东华”“想见你,东华人”“东华有你,未来可期”“乘风破浪,我们来了”“我与东华,未完待续”……一条条2020届毕业生创作的毕业寄语相继出现在屏幕之上,诉说着离别的不舍,道出了未来的期冀。在这个特殊的毕业季,毕业生们云端相聚,在弹幕中道一声“想见你”。与此同时,以“想见你”为主题的2020届毕业晚会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呈现,超2万人次在线观看。因为疫情,今年的毕业晚会在节目编排和人员设置上都与往年有所不同,师生同台演绎、毕业生积极参与。宿管阿姨、保安大叔、食堂阿姨纷纷走上舞台,以别样的姿态向毕业生道别;更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美芳对话毕业生,为彷徨的同学指点迷津。《旗舞东华》集合15幅绚丽“画卷”,希望同学们在毕业之际“爱校荣校”,铭记“崇德博学、砺志尚实”校训,不忘东华人的使命;“爱在心中,看长江万里心潮仍激动”,《樱花又飞时》是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缩影,东华33名师生同台演绎这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无数人把“泪目”“中国加油”打在公屏上;《东华带货直播间
详细内容6月30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结合“四史”学习教育,举行系列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落实学院“四史”教育实施方案,学院各级党组织书记近期纷纷为学院师生党员讲授“四史”专题党课。6月30日,学院党委书记孙莉以《幸运四十载、亲历改革潮》为题,分享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亲身经历的星光璀璨的东华40年、由弱到强的化纤40年、日新月异的上海40年和快速发展的高教40年,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人物,让40年历史鲜活在每位聆听者的眼前;孙莉以《抗击疫情,师生同行》为题,向参加党课的教师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院上下协同联动,在做好线上教学、社区服务等多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战“疫”先锋,孙老师通过分享“这就是中国”节目,简述了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展现的生命至上、团结精神、责任心、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五大价值观,孙老师认为我们未来的改革和发展,应继续向着天下为公的方向努力,追求中华民族的大同梦想和伟大复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系教工党支部及其他支部教工党员代表聆听了党课。(学院为师生党员讲授“四史”专题党课)在“学习强国”学习先进、消费扶贫先进表彰会
详细内容我校获批两个上海市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根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关于公布2020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名单的通知》(沪学位[2020]6号),我校申报的“艺工融合的纺织品设计专业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和“环管融合双学士学位创新领导力复合人才培养项目”获批上海市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的通知》(学位〔2019〕20号)文件精神,上海市试行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通过高考招收学生,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考核、实习实践等环节,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性、高质量人才。双学士学位只发放一本学位证书,所授两个学位在证书中予以注明。 近年来,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上加强交叉融合,打破原有以固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破解学科之间、学院之间的围墙,积极探索多学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选拔组建了“民用航空复合材料”、“知识产权”、“人工智能”、“智能
详细内容6月28日,学校庆祝离退休老同志入党50、60、70周年座谈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会议,学校入党50、60、70周年老党员代表和离退休工作相关负责人与会。会议由退休党委书记曹春城主持。刘承功代表学校党委向入党50、60、70周年老党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对离退休老同志为学校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在认真听取老党员代表发言后,刘承功指出,老同志们见证和参与新中国和学校不同时期建设发展的经历,是学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宝贵资源。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老同志们表现出高度的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弘扬。他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关键之年,明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和建校70周年,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需要更加珍惜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积淀的宝贵经验、形成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中国特色“双一流”和“奋进东华”而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学校也将继续发扬尊重和爱护老同志的传统,在政治上尊重老同志,在思想上关心老同志,在生活上照顾老同志,不断提升服务老同志
详细内容“崇德博学,海纳天下才俊精英;砺志尚实,铸就辉煌东华前景……”伴随着《东华之歌》的悠扬歌声,6月24日下午,党委书记刘承功来到所联系的机械学院,参加“奋斗的我,奋进东华”2020届学生毕业大课。刘承功对毕业大课的形式和内容给予肯定,并寄语毕业生们要不忘初心、传承梦想,结合“四史”学习教育,永葆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自觉把青春的梦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要感恩时代、坚定自信,结合党领导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深刻认识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勇敢担当起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要满怀激情、砺志奋斗,用奋斗来筑牢人生基石,让奋斗成为青春的底色,在新时代的接力跑中,以先锋者的担当和作为,努力跑出加速度、跑出好成绩。刘承功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毕业之际,将在母校习得的学识、才干、能力,尤其是要将在东华树立起的价值观和意志品质,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砥砺前行,在祖国辽阔大地上创造出绚烂无悔的青春华章。本次毕业大课以“奋斗的我,奋进东华”为主题,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史”教育,分为“机械成才志:在锤炼匠心中培养奋斗担当”、“‘ 四史’青年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凝心铸魂”、“战
详细内容6月28日上午,校长俞建勇一行来到向阳院长者公寓,为退休教授陈人哲先生庆祝百岁生日。校办主任周婉婉、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千里、退管办主任宋敏、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九三学社委员会副主委宋晖等教师代表一同参加。(俞建勇与陈人哲夫妇亲切交谈)俞建勇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对陈人哲先生百岁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并送上鲜花和美好祝福。他高度评价了陈先生在开创中国纺织机械专业、撰写中国纺织机械教材、培养新中国纺织机械人才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对陈人哲先生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大师风范表示赞赏。他详细询问陈先生平时的生活习惯及家庭情况,希望陈先生好好保重身体,安享幸福晚年。(合影)陈人哲先生感谢学校的亲切关怀和慰问,回顾了自己在建国初期从海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和在东华大学工作的美好往事。大家与陈先生愉快交流,在温馨快乐的氛围中送上生日蛋糕,一同为陈先生庆祝百岁生日。作为一位百岁老人,陈人哲先生历经百年沧桑巨变,既是“四史”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陈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出生,1947年赴英留学,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纺织系,主攻棉纺。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蒋政府。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
详细内容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研究生党员培养,在组织部、研究生工作部共同指导下,东华大学研究生党员管理中心深入推进研究生党员“十个一”品牌教育,贯穿于党员培养发展,落实到日常教育培训,进一步激发学校基层党支部活力,向建党99周年献礼。学校以“十个一”品牌教育为抓手,抓实抓深研究生党员教育,聚焦组织规范建设、聚焦深化理论学习、聚焦党员实践教育、聚焦红色网络阵地,积极创新方式载体,多措推进学习内容,在全力打造“十个一”研究生党员教育中不断凝聚起坚定前行的磅礴力量。聚焦组织规范建设,注入体系升级“强心剂”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是新时代赋予党的建设的要求,是党建工作制度化的重要形式。学校各支部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在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计算机第三实验室基地学生党支部建立和完善了《第三实验室学生党支部工作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以党员个体和支部整体分别制定条目式学习计划,做到一支队伍22人22份计划。为健全党建工作的协调组织机构,材料192硕党支部内部形成了“支委带头,党员紧跟”党日活动
详细内容6月28日,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名家谈马克思主义”系列讲座在线上举行。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带来“再创中国之治奇迹 ”首讲,复旦大学教授、东华大学特聘教授陈学明作点评专家。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130余位师生在线上共同聆听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治东主持。刘淑慧在致辞中对参加讲座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热烈地欢迎。她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她指出,学校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院成立以来,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为导向,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积极为广大师生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和成绩。希望通过邀请国内一流学术专家的讲座,激发师生学术兴趣,开阔学术视野,不断推进学科建设。讲座中,韩庆祥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为出发点,探讨在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致力于再创“中国之治”的奇迹。他从历史的逻辑入手结合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之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他强
详细内容6月23日,我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会。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俞建勇宣读学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工程创新示范点名单,刘淑慧、崔运花、邱高、陈南梁、舒慧生、李炜等在校领导出席会议并为创新示范点授牌,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主持。会议强调,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全面推动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并切实贯穿落实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双一流”和“奋进东华”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刘承功在讲话中对各级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注重加强对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成效经验的总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持续推进中不断深化创新,为提升学校党建质量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抓党建、促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干事创业的良好风貌和改革创新的崭新业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就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工作质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创新发展,刘承
详细内容6月22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第五轮学科评估迎评工作启动会。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副校长邱高、卿凤翎、陈南梁、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会议现场)刘承功在讲话中指出,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中心工作,学科评估是今年学校面临的一次“大考”。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特别是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主动对标对表,切实以一流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创新发展。要认准目标、全力以赴,在总结学校学科建设成效与特色的基础上,既坚定信心又增强忧患意识,通过加强学校层面的组织统筹,有效凝聚校内外各方面资源力量,切实推动领先学科持续巩固、优势学科不断拓展、学校学科建设整体水平稳步提升。要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在组织、人员及资源保障等方面做好调配布局,明确职能部门责任分工,强化学院主体作用,确保工作职责落地落细落实。要对标对表、凝练特色,结合评估指标体系新变化,做好政策研究、宣传和工作指导,加强学科优势和特色亮点的凝练,确保各项指标对应任务落实到位。要关注动态、及时应对,针对评估工作推进中的进展动态、政策调
详细内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为进一步推进落实精准扶贫,6月17日至20日,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带队赴云南省盐津县开展调研推进工作,深入当地一线,围绕教育、科技、产业、消费、就业、党建等方面,考察上半年扶贫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成效,做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教育扶贫质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俞建勇一行先后走访了多所小学,调研学校对接帮扶的落实情况。水田新区第二小学立足教育信息化,学校捐赠和引进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及“云智能”教学系统,让当地学生共享电子教学资源和智能大数据教学服务。调研现场,俞建勇语重心长地指出,同学们要抓住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增强体魄,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调研组走进水田新区第二小学课堂)学校援建的流场小学,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10余年没有上体育课的状况,流场小学校长满怀激情地表达“有了东华大学的爱心捐助,我们的孩子终于可以上体育课了”。(调研组考察东华大学援建的流场小学操场)在黄草小学,学生们热情地为俞建勇一行佩戴红领巾,以表达感恩之情
详细内容近期,我校纺织学院许福军副教授课题组基于仿生原理对碳纳米管纱线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调控,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以“Bioinspired microstructure-reorganized behavior ofcarbon nanotube yarn induced by cyclic stretching training(循环拉伸训练诱导碳纳米管纱线的仿生结构重组行为)”和“Bioinspired Super elastic Electroconductive Fiberfor Wearable Electronics(用于可穿戴电子器件的仿生结构超拉伸导电纤维)”为题,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分别发表于材料领域著名期刊J Mater. Chem. C(材料化学杂志C)和ACS Appl. Mater. Inter.(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上,论文的第一作者分别为纺织学院本科毕业生吴建花和王志勇,通讯作者为纺织学院教师许福军。碳纳米管纱线是一种多层级结构的纯碳纳米管线状集合体。目前纺丝得到的碳纳米管纱线内部结构松散,相互作用较弱,导致碳纳米管各项优异性能不能在宏观尺度上有效进行传
详细内容“天佑征衣朝汉水,西南黄鹤寄衷心”,近日我校民盟盟员、化工生物学院教师程若男收到了来自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武汉心理卫生医院联名寄来的“武汉心战役”纪念杯和纪念证书,感谢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保卫战中挺身而出,加入武汉市心理卫生中心心理救援志愿者团队,为广大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救援工作。(程若男获得的志愿服务纪念杯和证书)2020年伊始,在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负责的心心语心理热线紧急招募150余名心理咨询人员,全天24小时为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及医务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帮助。程若男老师在看到公告的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通过选拔并系统接受相关专业培训后,于2月8号起第一次开始热线接听工作,在两个多月的志愿服务中,累计服务时长30个小时,心理干预援助50个案例。“一根小小的电话线连接你我他,如果声音可以穿越黑暗,点亮心灯,我愿是那个秉烛夜行者。”谈起这次志愿服务经历,程若男认为自己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疫情是一场考验,天地无情,人间却自有大爱,疫情隔断了人和人的相聚,却隔不断心和心的相连。打来求助电话的有在疫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