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滕建勇一行来校实地了解并调研寒假疫情防控及学生留校情况。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陈南梁出席,教卫工作党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我校相关部处负责人参加座谈会。会议由俞建勇主持。(会议现场)滕建勇对我校在寒假疫情防控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为留校学生所提供的服务保障表示肯定。他表示,市教委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尤为关注,校园作为人群集聚度较高的场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寒假疫情防控工作。他指出,面对冬季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学校要以更加严密的措施做好人员防护工作,重点排摸清楚教职工和学生的人员信息,既要及时掌握情况,又要引导师生寒假减少流动,为后续返校做好准备。他强调,针对寒假校园疫情防控,要思想上绝不放松,把好校门“入口关”,严控外来人员、车辆进校,重点做好食堂、宿舍、图书馆和实验室等重要场所的安全防范和消毒工作。要做好应急方案,强化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发挥,及时排查和更新储备物资,加强春节期间值班值守,为留校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保障与服务,并提前做好后续的师生返校和复学工作预案,确保春季开学平稳有序。俞建勇代表学校对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表示
详细内容可穿戴电子器件在生命体征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发展迅猛,同时对材料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可拉伸、弹性的导电材料成为其中磅礴兴起的热点方向。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有限,它们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损坏并丧失功能,成为电子垃圾。随着可穿戴电子器件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亟待解决。据此,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游正伟教授团队研制了基于Diels-Alder协同反应的新型可重塑、可降解的动态交联弹性高分子,进而通过纳米复合,构筑了具有良好韧性和拉伸性的导电弹性体,其可3D打印便捷定制可穿戴电子器件,特别是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直接高效回收和同步加工再利用,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问题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相关研究工作近期以《可降解完全可回收动态热固性弹性体用于3D打印可穿戴电子器件》(Degradable and Fully Recyclable Dynamic Thermoset Elastomer for 3D-Printed Wearable Electronics)为题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Functional Material
详细内容1月28日,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长宁区区委常委、副区长钟晓敏、长宁区科委主任詹镭一行调研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校长陈南梁、产业联合党总支书记刘春雁、上海东华镜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东华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李俊等相关同志陪同参加调研。(参观调研科技园建设情况)陈南梁对陆敏、钟晓敏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东华大学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规划与任务目标。他谈到,学校非常重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近年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接下来将进一步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区域产业导向进行布局,加快实现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陆敏、钟晓敏一行实地调研了园区在孵企业,与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同志、孵化企业代表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转化企业上海慧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座谈交流。钟晓敏表示,长宁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大学科技园对接,探索区校合作模式,推动学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创新资源紧密结合,在大学载体资源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功能性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通过引入各类创新要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等创新服务活动,共同提升大学科技园在区域科技创新生态中的辐射带动作
详细内容1月29日下午,校长、校友会会长俞建勇,副校长、校友会执行会长陈革一行赴明园集团有限公司拜访了我校校董、电自80级校友凌菲菲总经理,并出席了在明园集团举办的“情怀聚首 共谋发展”东华大学校友新春交流座谈会。科学技术研究院、校长办公室和发展联络处等相关部处负责人与会。校董凌菲菲、吴林,基金会理事谭杰锋、孟诚、罗清篮等十余位校友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发展联络处副处长、校友会秘书长吴保根主持。座谈会上,俞建勇向与会校友介绍了学校“十四五”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举措以及2021年70周年校庆、校董换届以及设立永续型投资与发展基金等重点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困难,并代表学校呼吁包括与会校友在内的海内外校友行动起来,积极为母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实现高水平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与会校友相继踊跃发言,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凌菲菲校董毕业后一直关注并支持着学校的发展,对母校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她结合自身从事的专业从时尚视角畅谈了对延安路校区校园布局的建议,并再次表态愿意继续用实际行动支持母校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举措。吴林校董也是学校培养的二十余万学子中对母校颇有情怀的代表人物,此次受邀专门从深圳赶来参加座谈会,
详细内容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通知,由我校参与编制的《立体仓库货架系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GB/T39681-2020正式获批发布。该标准依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14〕67号文,计划编号为20140861-T-604),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9)提出,并由该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仓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99)归口,标准研制工作得到上海市创新行动计划项目(标准专项:15DZ0500400)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ZR1400600)资助。《立体仓库货架系统设计规范GB/T39681-2020》标准的制定将进一步规范或完善立体仓库货架名词术语,引导企业规范化设计、规模化生产,同时也为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质检、工商等相关机构提供了统一的交付验收规范。该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水平和能力,对于完善国内智能工厂数字化物流领域标准体系,有效加强我校在仓储物流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有着重要作用,是学校服务国家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详细内容1月27日,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带队赴两校区开展寒假期间疫情防控及安全工作检查,看望慰问假期留校师生员工。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陈革、陈南梁、李炜陪同检查,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刘承功检查防疫物资储存仓库)(俞建勇检查实验室安全)校领导一行实地走访材料学院、化工生物学院、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校医院、武装部、监控室、防疫物资储存仓库、东大招待所(留观点)、教师之家(留观点)、校门口、后勤员工宿舍等重点区域,检查校园疫情防控、实验室安全、学生假期留校、人员值班安排、食堂卫生、消防应急等方面工作。(校领导一行向后勤人员了解留校学生情况)刘承功指出,在校园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背景下,要结合全国及上海疫情防控新要求,及时有效调整工作预案,统筹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最大程度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尤其要把好校门“入口关”,严控外来人员、车辆进校,做实做细校内流动人员进出信息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要加强留校学生管理,详细了解该类学生基本情况,抓实每日健康打卡,妥善安排慰问走访,并进一步做好学生宿舍安全防范和消毒工作,为留校学生提供温馨细致的服务。
详细内容1月25日,学校在延安路校区召开2021年党委工作部门重点工作研讨会,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出席会议。党委各部主要负责人与会。刘承功在会上指出,2021年大事盛事多,党委各项工作要前瞻布局、创新推进,既筑牢基础又着力抬升底板,既增强实效又加强典型引领,坚持想在前头、干在前沿、走在前列,自觉树立更高质量标准,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紧紧抓住庆祝建党100周年、筹备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校庆70周年等重点工作的窗口期,整合各方面工作资源和力量,切实形成工作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要围绕中心、统筹推进,聚焦“十四五”规划开局、“双一流”建设等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要政治引领、全面推进,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着力强化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干部班子政治能力,营造干事创业政治生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以党的建设新成效向建党100周年和校庆70周年献礼
详细内容2021年1月29日,由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与商科毕业生协会(AMBABGA)举办的全球商学院卓越奖云颁奖仪式落下帷幕。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MBA项目参与申报了卓越奖颁奖环节的评选,并最终荣获了全球最佳社会责任奖银奖,这是东华大学首次荣获AMBABGA卓越奖。据悉,2021年度AMBABGA卓越奖共设11项卓越奖项,国内四所大学榜上有名,其中江南大学获得最佳商学院伙伴奖铜奖,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汕头大学分别获得最佳创新战略奖提名奖和最佳社会责任奖提名奖。 AMBABGA最佳社会责任奖旨在表彰AMBA和BGA认可的商学院在商业教育中展现的社会责任教育质量和成就,提倡商学院教育并鼓励学生利用商业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是世界知名的以时尚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商学院,其MBA项目在教育全球时尚领域管理领袖的同时,提供公正、友善和富有创造力的教育资源,为时尚经济管理的传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推动学院与社会组织、企业建立以社会责任为导向的合作关系。(图为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荣获AMBABGA全球最佳社会责任奖银奖) 东华大学于1996年成为我国第三批MBA试点院校
详细内容近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型项目”)获资助名单。我校的“纺织生物材料交叉学科前沿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为覃小红教授)、“健康诊疗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项目负责人为史向阳教授)及“先进纺织品制造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为覃小红教授)3个项目成功入选,项目资助期限为三年(2021-2023年)。每年我校将通过这三个项目选派18名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配位化学研究所、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艺学院、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莱布尼茨材料研究所、荷兰埃因霍恩理工大学等国外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攻读学位、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由国家留学基金委于2014年设立,旨在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型、紧缺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项目重点资助国内高校和国外教育科研机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开展国际合作。本次评选全国高校共有206个项目参与申报,约50项获批。东
详细内容2021年1月21日,由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和苏宁艺术馆联合举办的“江南迎春国风音乐会”暨“江南苏宁艺术馆馆藏山水人文特展”在苏宁艺术馆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东华大学拓展大学生美育实践形式的一次新的尝试,更是传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新的探索。此次活动也是为响应上海市委推动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传播“江南文化,促进“苏河水岸”文化而推出的一项公益活动。音乐会由东华大学民乐团师生倾情演出。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陈革,副校长李炜出席观摩了此次音乐会和画展。(图为东华大学大学生美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下午15点30分,国风音乐会以一曲琵琶、古筝、二胡合奏的《春江花月夜》拉开序幕,曲境深远,乐音悠长,富有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图为演出现场)一曲方罢,古筝独奏《渔舟唱晚》又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夕阳余晖,万顷碧波,渔船随波渐远的画面。此音此景,令人陶醉。江南丝竹是江南水土孕育而出的一种特有的表演形式,一曲《云庆》,把我们带入了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的水乡意境。笛子独奏《姑苏行》和琵琶合奏《阳春白雪》,将民乐乐器中的笛子和琵琶的声线展现得淋漓尽致,与艺术馆山水画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专题工作备课会,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全程参加并作重要讲话。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向娟、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向义教授、曾瑞明教授以及学院教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出席参加了备课会。备课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主持。刘淑慧指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及时有效向学生传达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她指出,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势头良好,人才短板逐渐补齐,正处于继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阶段,全体思政课教师应铭记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把立德树人视为思政课教学发展的根本,全体教师应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备课会上,陈向义教授、曾瑞明教授分别介绍了本科生思政课教学和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关于“三进”工作的开展情况。教授代表与青年教师代表围绕五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结合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特点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教育部关工委2020年以“全面小康,奋斗有我”为主题,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经逐级遴选推荐和专家评审,教育部近日公布评审结果,我校关工委荣获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奖,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琴奏华章,助力中国圆梦太空》获最佳征文和优秀微视频,纺织学院《架科研攻关之桥,筑紧急“防疫之盾”》获优秀征文。自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把“读懂中国”活动列为重点工作任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指导推进;学校关工委把“读懂中国”作为助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并充分发挥各学院关工委的力量,与亲身经历重大事件的“五老”进行深入交流;多个学生党支部、教师党支部在“读懂中国”活动中与“五老”结对,深入挖掘、记录、整理“五老”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参与抗疫斗争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累计采访“五老”31人,征集优秀征文31篇、微视频8个、短视频2个、舞台剧2个,活动相关宣传覆盖学生8000余人,有效拓展了“读懂中国
详细内容1月20日,中国致公党东华大学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延安路校区隆重召开。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张恩迪,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书记刘承功,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马进,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崔运花等出席会议。致公党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东华大学委员会统战部有关领导、东华大学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代表应邀出席。(会议现场)张恩迪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感谢东华大学党委的大力支持,对致公党东华大学委员会圆满完成换届工作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致公党东华大学第一届委员会5年来秉承“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及学术研究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并对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提出几点希望:一是进一步做好政治交接,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共识。在今后的党务工作开展中,进一步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把致公党员的政治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进一步加强组织发展,班子建设和制度建设。三是聚焦创新发展,提升履职能力。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详细内容1月19日,学校召开2021年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情况,统筹谋划2021年工作任务。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崔运花,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全体讲师团成员、特邀党建组织员,各二级学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等参会。会议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玥主持。(东华大学2021年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现场)浦解明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国关工委30周年大会、教育部视频会议、市教育系统关工委25周年大会精神。全面回顾了学校关工委2020年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在全方位全过程参与育人工作、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化特色品牌建设、推进“读懂中国”“院士回母校”“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支持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呈现的新特色。 崔运花对过去一年学校关工委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同时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国关工委大会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头等大事,要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从“两个大局”、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形势任务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的使命要求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