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评指标
  • 创建动态
  • 文明聚焦
  • 媒体东华
  • 校园文化
  • 志愿公益
  • 组织机构
  • 基本指标
    强化思想引领 培育时代新人
    坚持党的领导 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教育教学 提升办学质量
    丰富校园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优化校园环境 加强后勤保障
    强化责任担当 校社共建共享
  • 特色指标
    文明成果获奖
    文明成果辐射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
    文明创建特色成果
文明成果获奖

东华大学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深走实,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思政教学名师2人;1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1人获上海市2020年度“阳光计划”项目立项;9项目获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学校专家学者在光明日报、思想理论教育等主流媒体和重要理论刊物上发表30余篇理论文章。编发《东华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简报》23期,特色举措被教育部、上海市委及市教卫工作党委采用近20次,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予以报道近140篇次。紧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一主题,深入抓好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项重大工作,全校全年共组织21次校级中心组学习,校院两级中心组全年累计组织学习120余次;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600余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相关活动1100余次,解决师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0余个;各级领导班子以及党组织正副书记讲党课近600次,推出“6+6”和“40+41”重点发展和重点民生项目,4个项目入选市教卫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项目,增强了历史自信,坚定了接续奋斗的信心。

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机械工程学院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获2021年松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项目立项资助,参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组织’”;服装学院校园剧作品《握手》在“‘一心跟党走、共筑中国梦’2021年松江片区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短剧展演活动”中获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校园实体书店——文绮书店建设有序推进,获“2021年上海高校实体书店特色内涵建设项目”支持;1人获评2021年“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相关短片《向美而行》入围“第七届上海公益微电影节”微电影组评选; 2篇稿件入选上海市教卫党委策划的《为中华之崛起:中国共产党与上海高等教育的100个故事》。

学校师生发扬“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精神,在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体育、志愿服务、艺术等众多领域砥砺奋斗,连续多年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1人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1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人获得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 1个社团入选上海市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4个社团入选团市委“百团知百年”上海大中学生党史宣讲活动成员单位、2个社团荣获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第十七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学校获优胜杯。第七届上海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7项、优胜奖1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2项。第十八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1项。在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获优秀团队和优秀品牌项目,在“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在学校师生中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明成果辐射

东华大学关注并深入挖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一线勤奋工作学习、踏实做人做事的师生员工典型,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动人故事。

围绕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十四五”开局等重点热点,迎新毕业季、教师节、科技奖颁奖、进博会等固定宣传节点,在选题策划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切口新、素材实、内涵深,宣传报道更具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推出“奋进2021”“我和我的大学”“奋勇争先”“奋进扬帆十四五”四个专栏,发布深度采写稿102篇,刊载评论员文章7篇。聚焦标志性成果和突破,“东华‘智造’织就空天强国梦”“为制造强国贡献高校智慧”“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发布”“花博这个场馆出自东华设计”“‘超小’纤维铸就‘最强’防护”等亮出“东华品牌”。关注师生典型事迹,从“老校长温仰春”“瓦纳纪念奖章获得者严灏景”“纺织界首位女院士周翔”到“开启‘乡村振兴2.0’的东华扶贫干部”“向美而行的‘为人为师为学’典型张瑞云”再到“走到10年的援疆团师生”,一代代东华人传承“东华精神”。

与光明网新华网合作招生迎新大直播,协助中央电视台“全面建小康”纪录片拍摄、上海电视台中秋晚会、上海教育电视台“百年青春潮”等节目录制。《人民日报》显著位置报道我校在自然光驱动催化剂、人工智能助力新材料研发等研究成果;东华大学俄罗斯博士小伙直播帮村民带货登上《新华每日电讯》;东华学子去攀登追求更高人生高度的事例登上了《光明日报》头版。

时值70周年校庆,视频短片《我在东华遇见未来》、校庆形象片《华光·未央》、2021年校歌MV、2021年中英文学校宣传片等,全方位展现“奋进东华”。校庆专文、评论等5篇重量级文章刊发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学校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

东华大学作为中非“20+20合作计划”成员之一,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强与非洲高校的交流合作,莫伊大学孔子学院是东华大学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共建的全球第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孔子学院。由东华大学和莫伊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服装设计展”在肯尼亚埃尔多雷特举办,在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莫伊孔院积极探索“汉语+”模式下纺织服装特色发展之路。作为推动澜湄六国纺织服装业产能合作系列项目之一的澜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和中非纺织服饰论坛暨人文交流论坛在校举办。与行业协会和东方国际、江苏阳光等集团携手,促进纺织行业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开展纺织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与埃塞俄比亚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开展高水平科研合作,为推动纺织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深化我校中非教育合作。

近年来,我校立足教育扶贫,举全校之力,发挥办学优势,汇聚各方资源,与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地心手相牵,为实现云南盐津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助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助力上海援藏工作、推进云贵少数民族特困地区非遗文化传承和民族产业振兴亮出了东华担当。持续巩固云南省盐津县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助力盐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产品研发基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搭建职业教育平台等,超额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整合校内资源,持续做好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等支援工作。积极参与教育部“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选派退休教师赴喀什大学、塔里木大学支教。稳步推进援建阿拉尔大学城(教育园区)工作。

一直以来,东华大学充分发挥纺织、服装、设计等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发挥创新智慧和体现文化传播使命的“溢出效应”,更好地助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国际科创中心、国际时尚之都的建设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文明创建特色成果

东华大学依托设计学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服务城市发展,与长宁区等共建“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集“品牌活动+特色展演+海派旗袍”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展示模式,连续十余年承办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服装论坛和环东华时尚周,以海派论坛、海派博览、海派秀场、海派众创四大板块,撬动高校学科、人才等优势促进海派文化创新发展。以时尚周为平台,坚持开放合作主基调,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围绕中心服务国家和上海建设大局中进一步提升学校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上海“五个中心”“四个品牌”以及国际时尚之都和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东华大学注重发挥好文化载体作用,把中外高等教育合作的人文桥梁搭好搭牢,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将传统、时尚、科技融为一体,打造海派商务旗袍、海派时尚旗袍、海派科技旗袍,连续四年登陆英国爱丁堡艺术节进行展演,让全世界观众在中西交汇、古今融贯的海派文化情境下,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独有魅力、当下国人的时尚态度和科技进展,开启了人文交流与文明对话的窗口。

我校作为教育部在服装领域唯一直属院校,被文化部列为该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57所参与院校之一。截至目前,学校共开设了8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培养170余名非遗传承人及非遗师资,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工艺设计制作水平,促进现代设计融入传统刺绣工艺,更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非遗研修师生结对的设计作品多次在上海市非遗优秀成果展、北京恭王府、英国曼切斯特中国文化中心、斐济国际时装周展出或展演。

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相关教学实践当中。在人文素养课程体系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比重,目前学校已开设的 30 余门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同时要加强高校教学师资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教育。挖掘专业课、通识课、思政课等传统文化元素,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开设一批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育需求相吻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锦绣中国》获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建设课程立项。

校园原创大师剧《钱宝钧》成为新进教师和新生入职入学教育“必修课”和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连续十一年组织大学生赴新疆开展主题社会实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为育人载体,130名志愿者参与到第十届花博会志愿服务中,10名志愿者获评优秀志愿者,锦绣志愿者服务队获评优秀志愿者集体;123名会期正式志愿者参与第四届进博会志愿服务,服务于新闻中心、防疫宣传等岗位;组织招募500余名志愿者参与校庆志愿服务,在奉献中增强爱校荣校意识。 “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连续26年开展志愿服务,吸纳志愿者9500多人,服务超30万小时,参加第五届“中国志交会”,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赛银奖、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集体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小甜橙”春运志愿者连续10年服务春运旅客,传播慈善文化,弘扬“友善互助”的志愿精神。

上一页 ···
··· 共 64 页 跳转到第 确认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