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至4日,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徐骏捷、李思思、田永军、李佳宁四位同学开发的作品《保卫象牙塔之东华思旅》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荣获自主研发类全国二等奖。(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徐骏捷现场答辩)《保卫象牙塔之东华思旅》是一款基于“场景、互动、收集”的思政学习类应用。该应用以走地图学习闯关模式为核心,针对大学生个性化性格特点,刻画出“追求新鲜的冒险者”“狂热的元素收集者”“争强好胜的竞争者”“广泛交友的社交者”“充满创新的搭建者”等人物画像,加入“盲盒”“等级榜”“分享”“自主创建”等众多功能设计,旨在实现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轻应用介绍)据悉,为持续提升全国各共建高校易班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易班指导教师及学生骨干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集中展示共建高校技术创新成果,全国易班中心每年举办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创新大会。今年,有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250余位易班指导老师及学生技术骨干齐聚一堂,共享高校技术和创意盛宴,最终两类型作品每类共评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10个。近年来,东华大学持续深耕网络育人工作,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利用自身所长参加网络创新大赛,
详细内容近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复赛(华东赛区)比赛在江西省南昌市落下帷幕,我校理学院青年教师姜萌作为上海赛区第一名的选手参赛并获一等奖。这是最近十年来,我校物理基础课青年教师在复赛(华东赛区)再次斩获奖项。该项赛事分为理论讲课比赛和实验讲课比赛,隔年交替进行,本年度比赛为理论讲课竞赛。近年来,东华大学物理教学团队及物理实验中心十分重视青年教师讲课和实验指导水平的提高,以东华大学大学生光电竞赛基地、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基地为依托,定期开展理论和实践研讨会,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近三年青年教师在各类讲课竞赛、指导大学生实验竞赛中成绩突出。姜萌老师201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器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员工作,2013年加入东华大学理学院以来,一直从事物理基础课程和光电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2014年获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资助。曾获东华大学“青年岗位先锋”、“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共产党
详细内容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突出政治统领、聚焦中心发力,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科研教学平台联合党委书记甘学辉及党委委员、相关科研中心骨干教师等一行于6月2日赴张江集团、张江产业工程院开展产学研校企合作专题调研。张江产业工程院理事会执行主席、院长张爱平、张江集团党办主任黄维以及相关负责人参与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现场) 张爱平对东华大学科研教学平台党委来访表示欢迎。他表示,张江产业工程院是一个服务于源头创新的开放性平台,在海内外优质产学研资源的链接、工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成果的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创新的前瞻性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东华大学、张江产业工程院可以发挥双方优势,促进在多层次人才培养、科研能力创新、技术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创新资源转化释能。 甘学辉对张江集团、张江产业工程院的接待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此次调研背景和目的,以及学校及平台的特色和优势。他表示,张江集团是科技园区开发企业转型发展的领跑者,在上海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希望双方推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面的对话交流与协同创新
详细内容5月31日,党委书记刘承功带队赴上海齐鲁制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走访,与山东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及9家山东企业共同谋划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山东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主持工作)陈金秀,山东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社会工作服务处处长、山东省人才工作站(上海)站长李峰,上海齐鲁制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常务副总朱屹东等相关负责人接待了我校一行。东华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罗薇娜、纺织学院党委书记李佳耀、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嵘、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树、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志刚、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严军与纺织学院、管理学院、环境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现场)刘承功对山东企业为我校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表达感谢。近三年,山东省企业单位累计吸纳东华毕业生256名,在越来越多的东华学子心中,山东是“有发展”“有未来”的好去处。他指出,学校把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新世纪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31项,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在支撑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彰显了东华智慧和
详细内容为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6月6日,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路和内涵特色”为主题,带领人文学院尚实先锋党支部的师生党员一同探讨学习,开展了一堂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党课伊始,王云骏首先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主要问题作为先导,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案例分析,着重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路”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特色”三个主题。通过对比西方式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差异,阐述了西方式现代化是由资本逻辑主导的少数人的片面的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伟大创造。从而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为人类求解放的必由之路,是真正的人间正道”。他勉励全体党员同学,要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我们自己国家鲜明特色的国情来着手,从而科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详细内容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6月1日,副校长李炜带队赴上海交通大学调研交流。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罗鹏、副处长郭亮、陈科等接待我校一行。我校国际合作处处长赵明炜、副处长杨升元等陪同调研。徐学敏对李炜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两校之间深化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罗鹏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发展历程、国际化工作的主要举措与成效,以及未来国际化发展战略等。李炜介绍了我校国际合作交流概况,提到两校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希望以此调研为契机,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为我校国际化发展谋划新思路、探索新路径。会上,双方进一步围绕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工作绩效考核、外事活动中的安全防范工作、教育国际化对策与思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详细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东华大学必将奋力担当作为。在一代代东华人接续奋斗的征途上,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种子,深深扎根、蓬勃生长。“顶天立地,追求卓越!”这八个字铿锵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近日在他主编的《智能制造导论》扉页写下这句寄语,送给东华大学全体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也是我国新老科学家代代传承的生动写照。(启动仪式现场)今天,一张“红色行走地图”在东华大学2023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活动启动仪式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现场被一一点亮。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即将分赴全国多个红色基地和改革前沿地,开启国情考察和行业调研之旅,在红色行走中感悟科研探索的价值真谛,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结合。(李召岭)“‘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爱国’是东华青年不变的底色,回想近几年的成长,我觉得最大的底气就是东华开放多元的土壤、团队浓厚的创新氛围和一代代东华人传承的精神力量。” 东华大学第一期“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研学者、纺织学院的“85后”青年教师、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李召岭现场分享到。“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青椒’
详细内容为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6月1日,我校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作“中国式现代化”专题辅导报告。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党委副书记项延训,副校长陈革、赵震等在校领导,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党委常委朱英、任晓杰参加学习。刘承功主持学习会。(陆铭教授作报告)会上,陆铭以“‘向心城市’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从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市场和政府作用发挥的经济学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并着眼统一大市场、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深度解读“向心城市”的发展规律,展望了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前景,为我校领导干部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道路,更好助力上海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习现场)刘承功在学习会上指出,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找准学校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发力点、创新点;要深刻理解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
详细内容6月2日上午,学校召开“教育部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银龄教师座谈会,邀请本学期在岗银龄教师就援派期间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开展座谈。校退管会第一副主任、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暨老教授协会理事长邱高,银龄教师徐明教授、马承愚教授、曾桂生教授、毛立民教授,援派院系及相关部处领导,退教协代表,退休党支部代表,学生代表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主持。 徐明介绍了他前往塔里木大学工作以来的感受,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当地自然环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荒屯边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对该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做法和成效表示十分赞同,自己也愿意为该校的教师培养、学科建设、学生社团等工作多发挥作用,多做一些贡献。 马承愚讲述了他多年来积极参与援疆工作的情况,他曾在我们对口支援的喀什大学和塔里木大学两所高校都工作过,早已视新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对少数民族学生充满了感情,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了课堂教学、实验室建设上,他还在课堂之外对少数民族学生额外加强辅导。他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援疆指挥部的联系,更好对接当地的需求,更好组织好对口支援工作。 毛立民谈了他在塔里
详细内容5月31日,我校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增智”重要要求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校领导刘承功、俞建勇、崔运花、王云骏、项延训、陈革、赵震,党委常委朱英、任晓杰参加学习。教育部直属高校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副组长谢守成、组员王超列席会议。(学习现场)刘承功主持会议,在会上传达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深刻领悟以学增智重要要求 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通知》和《关于在主题教育中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通知》精神并带头作学习交流。他指出,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优良学风,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开展主题教育以来的新气象新作为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成效;要深入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科技人才优势,聚焦产业发展、基础教育、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久久为功做好定点帮扶和乡村振兴工作。他强调,二级单位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要跟进学习两个文件精神,把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同增强党性锻炼、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锚定目标任务,以
详细内容5月30日下午,“乐行雅集·声动锦绣”民乐艺术展演暨长宁区“文化和遗产日”活动在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活动现场东华大学民乐团应邀带来“艺术与我”民乐艺术展演专场音乐会。民乐团师生现场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秋夜思》、《彝族舞曲》等著名古筝作品以及《霸王卸甲》、《天山之春》等经典琵琶作品,还带来了《渔岛月夜》《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著名扬琴曲目。此外,竹笛、扬琴合奏《水乡船歌》描绘了炊烟雾气下江南的娉婷之美;由弹布尔、都塔尔和中东鼓等合奏《心灵之曲》,以轻快、愉悦的曲调激发人们内心向善向美的力量。音乐会现场“讲演”结合,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周纪来结合演奏技艺现场解说曲目,引导听众走进民乐背后的故事。《春江花月夜》筝合奏;演奏者:沈凰、刘子怡、张诗语、王未然、张警月、陈婷、陈冬迩、范明、艾书扬除了民乐团专场演出,上海戏剧学院扬琴重奏团应邀联袂合奏扬琴曲《雨后庭院》,特邀嘉宾、著名琵琶表演艺术家王锡澄先生与民乐团琵琶队带来合奏《阳春白雪》。全场音乐会以“古筝”“琵琶”“扬琴”等代表性传统乐器演绎经典民乐曲目,营造了浓郁的非遗民乐文化研习的场域。《心灵之旅》弹布尔、都塔尔、吉
详细内容5 月29-30 日,由教育部纺织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纺织学院主办的全国纺织类高校课程思政高端论坛暨虚拟教研室启动会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副校长陈革、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执行会长倪阳生、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郁崇文、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张尚勇、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郭建生、教务处处长杨旭东,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纺织学院党政班子以及来自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青岛大学、南通大学等全国17家单位的50多位纺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参会。陈革指出,学校立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全面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学校以“平台为基、改革为要、本研贯通、辐射推广”为建设理念,在探索中积累经验,课程思政育人体系逐步完善,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他希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继续发挥引领和集成作用,积极推动以课程思政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长效机制建设。倪阳生在讲话中指出,纺织类课程思政建设要依托国际领先的纺织产业,深入挖掘行业和学科资源,切实把
详细内容“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外语学院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活动月”系列活动,创新推动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党建领航 思政铸魂外语学院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党建+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科优势特色,加强顶层设计、统筹部署安排、落实组织保障、凝聚团队合力、扩大工作覆盖。教师党支部及党员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体“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参与“一融双高·奋进有我·书记说”系列微党课建设,围绕“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全球视野·培育时代新人”讲述新征程上外语人的使命与担当。充分利用身边红色资源和实践场景探索打造外语特色“行走的课程思政”,在历史场景、改革情景、奋进前景中学思践悟。师生党支部共同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双语研读活动,把对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深刻认识转化为主题教育的生动素材,培养造就更多能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新人。学院还
详细内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坚持“谋”字当先,“学”字贯穿,“实”字为要,三位一体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谋”字当先,协同推进,注重紧跟步伐与凸显特色相结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院党委第一时间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的各项工作,全面系统掌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为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分类推进,凸显特色。学院党委认真把握原则要求,确保“规定动作”做到位,积极开拓思路,创新“特色动作”,打造多部门资源贯通融合的“特色方案”。教工党支部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院十四五规划和课程思政月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学生党支部重点聚焦习近平关于青年的重要讲话精神、《这十年》、寻访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的重要足迹;师生联合党支部耕读研学《习近平在上海》、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自强的相关论述、讲好中国故事等重要讲话精神。“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前往上海图书馆东馆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