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离不开纺织品,纺织品研发离不开时尚流行趋势,8月18日,在第七届亚欧时装周上,东华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艺工交叉团队首次发布“亚欧(中国新疆)时尚纺织品流行趋势”。这支团队由我校援疆干部(援疆期间任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副院长)、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沈沉教授率领,本次趋势发布以及机制模式的构建,预示着吹响了新疆时尚创意经济新号角,也是跨学科跨专业助推纺织服装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想新实践,趋势发布得到疆内疆外多家机构支持。当天,在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N4馆内,在5.5米宽22米长的巨型圆弧LED屏幕前,新疆大学大学艺工交叉团队给时装周带来了以“东西互鉴”为中心主题,“传统经典”、“自然而然”、“潮流巴扎”、“未来即来”四大分支主题的“亚欧(中国新疆)时尚流行趋势”,报告一百多块面料以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亚欧文明互鉴为灵感源泉,兼容并蓄地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审美结合。在具体依据方面遵循行业、专业等大家的学术与产业研究成果以及自治区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趋势报告的中心主题“东西互鉴”是通过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各个文明可以互相借鉴、学习和汲取更多的
详细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2023届毕业生就业进展,全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学校于8月22日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并讲话,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严军、副主任李静、各学院党组织副书记及部分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崔运花表示,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到了最后冲刺阶段,希望大家能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冲刺周工作。她指出,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从政治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做好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二是要进一步坚持目标导向,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冲刺周工作的紧迫性。三是要进一步坚持以学生为本,保持工作干劲和韧劲,多措并举,合力、精准做好冲刺周各项工作。会上,严军分析了目前学校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提出了冲刺周开展就业工作的建议。各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学院就业进展情况、难点及主要工作举措。据悉,这是继7月10日学校暑期轮休第一天召开2023年暑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交流会之后,又一次就业促进会。暑假期间,学校举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4家企业提供1709个岗位;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访企拓
详细内容近日,第十一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广东佛山举行。佛山市高明区政府、各相关高校、溢达集团及各子公司等政校企相关负责人及参赛学生100余人共同参与。我校环境学院学生团队的《印染废水污泥1h快速干化剂及资源化利用》项目荣获一等奖并获得最具创业潜力奖,纺织学院学生团队的《基于PEARLTEX®抗菌珍珠纤维开发的府绸珍珠印花面料及高档男士衬衣》项目荣获三等奖。(师生比赛现场合影)本次大赛围绕“智能供应链、产品创新、低碳环保、品牌营销”为主题,鼓励大学生运用科技创新,探索新可能,并积极践行创意,利用所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经过全国各赛区选拔,共有10支团队从20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我校有2个项目入围。经过选手现场依次展示、评审团现场打分,我校学生团队分获一等奖、三等奖及最具创业潜力奖,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我校环境学院学生进行项目展示)(我校纺织学院学生进行项目展示)(师生调研溢达公司)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静、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景亮带领学生团队参加比赛。总决赛间隙,各校师生调研溢达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前沿创新项目等,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情况。我校与公
详细内容书中“主人公”到场互动、“00后”娓娓讲述劳模故事、书迷上演“大型追星现场”……8月17日,《踏遍青山人未老——“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黄宝妹》新书发布会暨作者座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此次活动由我校出版社携手上海市虹口区发明协会共同主办,这也是2023上海书展的特别活动之一。(新书发布会暨作者座谈会现场)今年92岁的黄宝妹,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首批劳动模范、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也是我校1960级校友。新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她为实现“全国人民穿好衣”的梦想,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业绩,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积极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故事。“虽然我退休了,但是党员不退休,劳模不退休”“青年人要刻苦学习、爱岗敬业、深入群众,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 ……在新书发布会上,书中“主角”黄宝妹“空降”现场,与作者团队围绕新书编写、对青年人的希望等话题和读者面对面互动交流,一句句质朴、真诚的话语,让读者倍感温暖和鼓舞。(黄宝妹在校庆70周年与母校师生座谈)上世纪60年代,已快30岁的黄宝妹被保送到新中国首所纺织高等学府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读书深造,基础知识薄弱的她凭着那股子劳
详细内容时至盛夏,辽阔的新疆大地,夏蚕吐丝结茧,棉田绿浪翻涌,罗布麻花开正艳。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以下简称援疆团)第十一次如约来到新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用专业知识助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建设美好新疆贡献青年人的智慧与力量。(援疆团成员走访罗布麻生产基地)化身讲师企业授课一线调研梳理难题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海文清正在为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的员工们讲授《纤维纱线及其产品开发》,课程从棉花检测标准、评价体系、纱线在线和离线检测技术等方面展开,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在内的200余人参加培训。“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援疆团的课程,关于棉纺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让我印象很深,希望可以在日后将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企业研发中心主任助理齐智在参加完培训课程后很有感触。援疆团每年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课程,今年共有20门,以菜单式供企业自主选择,内容涵盖形势政策、专业技术知识、行业发展趋势等。团队成员集体备课,化身青年讲师,为当地纺织服装企业送去内容详尽形式丰富的“知识大餐”。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入选202
详细内容8月3日,以“创新共生·智造未来”为主题的东华大学-圣山莫林集团战略合作签约暨联合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四川圣山莫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锦花,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邹涛,四川省科技厅高新处一级调研游晓峰,龙泉驿区政府副区长杨亚锋,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陈星明,东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季诚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党委书记李佳耀,五粮液股份公司总工程师、食品安全总监杨韵霞,五粮液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普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文春,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杨淑琼出席见证。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覃小红与圣山莫林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余旭东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俞建勇在仪式上致辞,他表示,东华大学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也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 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五粮液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生态环境最佳”和“最有价值品牌”特大型现代企业,圣山莫林集团作为五粮液集团多元板块子集团,深耕纺织服装行业,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此次东华大学与圣山莫林集团合作设立
详细内容针对癌症早期精准诊断和高效治疗面临的重大难题,李静超特聘研究员团队潜心科研,近期开发了一系列可激活型纳米药物递送体系用于癌症精准诊疗,取得了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期,相关系列成果分别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Materials、NANO Letter以及NANO Toda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免疫疗法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一种主流方式,但单一的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仅受益于一部分患者,主要是由于肿瘤低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目前,免疫治疗主要依赖于全身性注射免疫药物(如单克隆抗体),但这种方式会通过诱导激活自身抗原反应性T细胞引起“脱靶”副作用。针对上述问题,团队开发了近红外光和超声激活型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实现不同肿瘤精准免疫治疗效应。通过将免疫药物(NLG919)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Q)装载到响应型共轭聚合物纳米载体。此外,团队还构建了一种近红外光激活型共轭聚合物纳米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生单线态氧,用于光动力治疗以及NLG919和CQ的特异性释放,并通过抑制色氨酸代谢和自噬,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实现肿瘤的有效治疗(Na
详细内容近日,由国家级示范中心联席会物理学科组、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研究会、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实验专委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在广东省举行。本届竞赛由中山大学承办,分设广州和珠海赛区,两个赛区独立命题,独立评比,每个赛区各有2道基础题和2道综合题。由我校物理实验中心指导的理学院4位学生在广州赛区获得优异成绩:仝萌获“基础实验A组”一等奖、王思哲和薛航获“综合实验C组”二等奖、于新民获“基础实验B组”三等奖。【仝萌获一等奖(右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是教育部认可的57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一项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高水平物理学科竞赛。赛事分为教学赛和创新赛,其中教学赛采用邀请参赛方式,今年共有来自全国120所高校的429位同学参加本次竞赛。因连续两年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获得一等奖,东华大学今年首次受邀参赛。教学赛采用命题实验,现场限时作答方式进行,即学生现场抽取实验题目,在4小时的竞赛时间内利用实验台上提供的器材完成实验题目。赛题涵盖理论分析、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重点考查大学生在物理实验方面的创新意识、知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主题教育中提升党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的实效。8月3月,党委书记刘承功带队走访调研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核工院”),上海核工院党委书记叶元伟及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待了我校一行,党委副书记项延训、副校长李炜、相关学院和职能部处负责人参加调研。刘承功代表学校感谢上海核工院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他指出,上海核工院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双融双促,做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很有借鉴意义。他强调,学校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党建联建共建为抓手,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协同平台和创新载体,不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能级。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交流为新的起点,加强党建引领,进一步找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对接点、增长点和发力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机制模式,拓宽政产学研合作的渠道、拓展服务国家战略新的空间;进一步加强战略谋划,聚焦重点领域,更加系统地组织运作,更加精准地服务发展,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把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共同为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详细内容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改革举措。外语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紧扣培养心怀“国之大者”的国际传播时代新人目标,将学科优势充分融入社区“课堂”,围绕青年、关照青年、服务青年,逐步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力量下沉、特色赋能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把思想教育、行为指导、学业支持、文化浸润、生活服务、安全防范等功能覆盖学生社区,为学生提供“安全、温暖、有意义”的和美成长家园,倡导并引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党建引领聚力,让新思想绽放在学生社区青年学生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哪里。外语学院通过学生党建引领、专业特色融入、主题党课打造、红色活动嵌入等举措,探索实践“生态赋能型”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矩阵,让“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党建领航的前沿阵地。线下以社区楼宇为单位,建立“红色堡垒”党建空间,设置党员活动室,划定“党建文化墙”“读书角”等区域;充分发挥“一支部一品牌”效应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下沉东华附校开发合作
详细内容“3年援疆,我在新疆大学和东华大学后援团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些工作,有挑战更有收获,这会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近日,59岁的东华大学援疆干部陈英教授从39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返回上海,结束了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3年来,她兢兢业业,为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发展打基础、谋长远,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爱戴,获评自治区“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新疆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一缕春风,提振师生精气神陈英,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教书育人37年,2020年10月,主动请缨踏上援疆路,作为第十批对口援疆干部,担任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副院长一职,2021年12月,担纲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没想到我会被推选为院长。”当时,纺织与服装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基础较薄弱。面对压力,陈英老师勇挑重任,从提振学院师生精气神入手推进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做事,不甘落后,主动为所在专业、学科和学院工作操心谋划”是陈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3年来,她几乎与学院每一位老师促膝谈心,谈改革、话发展、问冷暖……创造机会鼓励大家积极作为。与此同时,她大力营造浓厚
详细内容“真是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7月5日晚9点,市民候先生将一面印有 “救火不分昼夜,助人真正精神”的锦旗送到延安西路校区中山西路门岗,对安保队员不惧危险奋勇救火表示感谢。“开的好好的,没想到会突然起火……”回忆起当晚汽车起火的情景,候先生仍然心有余悸。7月5日晚9点,侯先生驾驶一辆沪牌奥迪车辆,从中山西路由南向北行驶,经过延安西路校区中山西路大门时,发动机突然起火火势凶猛,侯先生立即下车进行呼救并拨打了119报警电话。就在这时,中山西路门岗队员万泉正当执勤,第一时间携带灭火器赶到现场。在110和119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前,车辆发动机的火焰被成功扑灭,及时控制了火源,未造成人员受伤。锦旗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鼓励,学校安保队员履行职责,热情服务,勇于奉献。切实保障了学校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贡献一份东华安保人的力量。
详细内容“今天,历久弥新的‘晋江经验’仍具有指导意义,‘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和发扬。”“‘晋江经验’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这与我们开展科研工作是一样的,需要结合实际,以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产业发展。”在晋江经验馆参观现场,材料学院博士生科技服务实践团成员、退伍大学生士兵周昕亮和程贞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沉浸式微课。(博士生科技服务实践团讲述沉浸式微课)今年暑假,材料学院组建由全员博士生构成的科技服务实践团,前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晋江、石狮等地开展“‘智’纺未来:创新材料赋能产业升级”社会实践,在学习领会“晋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研行业一线企业生产和科研发展状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开展科技服务,推动校企合作科技创新,为城市及企业发展带来新活力。学院为实践团配备了“专业+思政”导师团队,由研究员侯成义和专职辅导员吴佳共同担任指导教师,实现了专业实践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团赴企业开展社会实践)从纤维到服装,让智造看得见、摸得着“中国的纤维制造业到底有多牛?目前的服装到底有多少功能?”带着这样的疑问,实践团先后前往安踏体育、百川彩纺、海天材料、百宏聚纤、禾伦织
详细内容近期,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张坤研究员S.M.A.R.T.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怀周研究员、李国栋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张挺研究员以及美国西北大学G. Jeffrey Snyder教授在柔性无机半导体基热电织物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可规模化制造且可裁剪和回收的耐久型热电织物--Scalable manufacturing of a durable, tailorable and recyclable multifunctional woven thermoelectric textile system”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18级博士生景媛媛为第一作者,张坤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怀周研究员、李国栋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张挺研究员为联合通讯作者。织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热电原理与纺织技术相结合,得到兼具柔软,三维共形,透气透湿,温度调节和能量收集的热电织物,在人体体表温度调控和热能收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课题组近年来致力于开发可穿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