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下午,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FISU世界学术大会在成都闭幕。在大会闭幕式上,举行了“健康校园”认证颁奖仪式,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代表学校上台获颁认证。此次获认证的还有北京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这也是国内高校首批获颁认证。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为学校颁发证书据了解,“健康校园”项目是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FISU)牵头的国际项目,其作为一项领航计划,旨在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国际交流,凸显综合性大学的体育育人功能。东华大学高度重视健康校园建设,于2021年3月注册加入,在体育部牵头组织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围绕健康校园管理,身体活动和体育运动,营养,疾病预防,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风险行为,环境、可持续、社会责任等7个领域建设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最终成功完成认证工作,获得FISU“健康校园”官方认证。一直以来,东华大学遵循“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国内高校中较早提出并积极践行“以体育人”的校园体育发展理念。学校以体育项目为依托,努力将“每一片操场、
详细内容7月29日,信阳市政协副主席梁超一行来访。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出席座谈会。(会议现场)俞建勇代表学校向梁超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概括和事业发展情况。他表示,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纺织特色学科优势,助力地区产业升级,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紧密对接,切实将合作落到实处,为信阳市的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东华力量。梁超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信阳市的基本情况,希望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和资源,推进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校地资源共享、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紧密对接、友好合作,共促高校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信阳市罗山县县委书记余国芳简要介绍了罗山县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信阳市政府、信阳市市投资促进中心、上海市信阳商会、信阳市罗山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我校校长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纺织学院相关负责人与会。双方围绕校地合作展开交流。
详细内容7月28日,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正江一行来我校调研。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赵震出席调研座谈会。会议由赵震主持。(会议现场)刘承功代表学校对刘正江一行表示欢迎,对学校选派的援疆干部表示敬意,对新疆大学给予援疆干部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东华大学高度重视对口援疆工作,将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全力支持新疆大学建设,努力为新疆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学科支持和人才支撑。他希望两校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拓展学科合作领域,推动科研联合攻关,在深化对口支援工作中继续交出出色答卷。刘正江对东华大学长期以来支持和帮助新疆大学发展表示感谢,对学校选派的援疆干部作出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当前新疆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希望与东华大学积极探索拓展支援合作空间,在学科发展规划、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协作交流,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智赋能。赵震在会上介绍了我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的基本情况。我校援疆干部陈英(援疆期间任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沈沉(援疆期间任新疆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副院长)等围绕援疆工作进行交流。两校
详细内容盛夏的魔都,ChinaJoy2023现场火爆异常,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然而“衣袂飘飘”带来了阵阵清凉……由上海市版权局设立在东华大学的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携首届中国高校原创时尚汉服设计群英会的精选作品亮相2023年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悠悠古风与科技感拉满的综合性国际数字娱乐产业盛会又将展开怎样的梦幻联动?腾讯研究院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游戏领域的转化与创新》报告称,国风游戏市场已超300亿元,累计2300多款游戏作品,用户超过3亿人,是中国游戏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潮流的兴起,无形中影响着数字娱乐行业的发展。汉服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游戏产业相融合,不仅在于其代表的文化符号,更因其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想这次发布主打一个‘打破次元壁’的创意。一方面将原本停留在设计图上的汉服变得触手可得,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知可感;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一契机,将来自全国百余所专业高校汉服设计新锐的创意以数码娱乐的形式还原进入屏幕之中,实现虚拟与现实的互动与转换,对于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在青年人群中的影响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上海汉服版权中
详细内容人文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按照一体推进、协同联动的思路,着力强化系统设计、党建引领、文化浸润,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促进学生社区育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强化系统设计,提升育人效力 力求组织领导有力度,成立人文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工作小组,谋划部署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确保工作目标明确、措辞有力、效果显著。力求制度设计有高度,制定《人文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建设,完善学生社区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发挥社区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力求工作推进有强度,推动学院班子成员、各系部主任、学科带头人、班导师、青年教师等进驻社区,定期与学生面对面,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思政、专业学习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学校相关部门、优秀校友、企业精英、社会各类代表到学生社区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力求考核评价有尺度,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时代新人铸魂育人的重要方面,作为学院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
详细内容7月17日-7月21日,来自全国216所高校的327支队伍,1000余名师生在线参加的第16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数据应用/国际生赛项”两个方向决赛在东华大学圆满收官。大赛开幕式嘉宾与评审专家合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一批面向本科生的赛事。大赛采用二级分赛区制,目前在全国设六个决赛区,东华大学是上海决赛区的负责单位,承担“大数据应用/国际生赛项”两个项目,今年组织并具体承办了决赛阶段的工作。7月18日上午,大赛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第三报告厅举行了开幕式,全程线上直播。东华大学陈革副校长致开幕词,东华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旭东、计算机学院院长方志军、副院长石秀金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上海决赛区负责人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杜明主持。大赛得到了组委会和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的鼎力支持。上海市教委高教处赵丽霞副处长,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组委会顾问卢湘鸿教授、组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教授、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评审委员会顾问龚沛曾教授、上海巿计算机基础教育协会理事
详细内容近日,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委派专家组对我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情况开展了现场审核,并就2022年8月以来学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彻执行国家标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1-2016)情况进行监审。经过审查,专家组对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表示一致认可,“贯标”认证资格继续有效。本次监审主要包括首次会议、现场审核和末次会议,此次监审对象为:管理层、科研院、校办(法治办)、资产管理处、采招中心、研究生院、图书馆、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环境学院和低维中心。中知(北京)认证有限公司的专家对我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体系和过程策划、资源管理、知识产权获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等过程进行现场审核,肯定我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出相关了建议。据悉,我校2022年8月取得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不断完善和优化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推动形成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和转移转化相融合的产学研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
详细内容环境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思政工作头等大事,通过党建护航、优化空间、下沉师资、激发主体,打通“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关键一环,积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党建护航、浸润培养,打通社区思政育人的“关键一环”环境学院党委牢牢把握“学生在哪,育人阵地就建在哪”的方针,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生社区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学院不断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党建功能,设立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的纵向党支部,紧紧围绕“学术成长和科研凝聚”主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同专业方向实验室为工作阵地,开展极具专业特色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学习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学习科研齐头并进,引导学生承担环保责任和使命;依托学生社区环院党漾多功能室设立党员先锋岗,学生党员轮流执勤,服务于学生社区的日常管理。学生党员主动承担迎新志愿服务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党建阵地的思想浸润作用,学院邀请优秀毕业生、抗疫先锋、参军入伍、先进志愿者等党员同志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学生社区中。为外延“一站式”社区育人阵地,目前学院党委
详细内容7月24日下午,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带队赴武警上海总队走访交流,慰问武警官兵,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陈革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参加。武警上海总队司令员陈源等部队领导出席座谈交流。刘承功代表东华大学全体师生,向武警上海总队全体官兵致以节日问候和衷心感谢。他表示,武警上海总队二十余年来持续选派优秀武警官兵进校承担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任务,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特别是今年暑期,武警官兵克服高温、梅雨等多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体现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优良素质,希望双方持续推进军校合作,将部队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带进校园,学校要常态化开展学生国防教育,不断深化军训工作成效,做好征兵、拥军优属等工作,为部队建设继续多做贡献,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强国强军的责任担当。陈源代表武警上海总队对刘承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介绍了武警上海总队的革命历史和使命任务。他表示,学校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为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部队将与学校继续深入合作,全力落实好军训任务,认真做好人员选择、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确保军训工作高质量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研究决定命名全市26个单位为2022-2024年度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我校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共建的“家在上海·融在华阳(华阳街道·东华大学)”获得命名。“家在上海·融在华阳(华阳街道·东华大学)”起源于1995年东华大学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共同建设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品牌项目——家在华阳。1995年,东华大学藏族大学生永桑与她的同学们一起来到华阳路街道挂职锻炼,街道干部夏菁棣与永桑结对的故事被上海电视台“寻常人家”栏目拍摄制作成节目——“永桑在上海”。永桑的故事得到了市、区民宗委的关注,“家在华阳”从此拉开了序幕。近30年来,区校双方积极发挥地校联动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开展“家在华阳”系列活动,社区居民与东华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结对交流,通过迎新、毕业生欢送、走进社区学习考察、共同欢度节日等,少数民族学生切身感受来自街道和社区居民的关心关爱关怀,在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迄今为止,“家在华阳”系列活动已开展100余场,6000余人次参与,已成为校地联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坚实载体,也成为新时代“
详细内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活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对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展示。近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校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其中本科教学成果奖2项、研究生教学成果奖3项。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奖项1以衣载道,以文化人:融合中国服饰文化传承创新的设计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卞向阳,刘瑜,周方,周洪雷,李甍,陈彬,马晨曲,王治东,李苏琴,王乐,崔玉梅,刘慧,张顺爱,王晶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本科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十年再铸剑:服务纺织强国战略的研究生培养改革与实践舒慧生,俞昊,丁明利,徐效丽,刘晓艳,覃小红,赵涛,张翔,查琳,张慧芬,孙增耀,单丹,陈晓双,郭琪,田顺利东华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机制驱动,协同发展:上海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索与实践冯信群,刘晓东,丁明利,张鑫,黄更,周武忠,徐江,江滨,李光安,陈庆军,魏劭农,陈青,丁伟,张展,王梦琦东华大学,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学科交叉催化 产学研用聚合 服
详细内容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课堂进教材是前提、是基础,进头脑是根本、是关键。学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作为铸魂育人的核心,紧贴学生思想实际,在创造性落实进课堂、进教材工作要求的同时,将进学生头脑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重中之重,推动铸魂育人务求实效。一、紧贴学生思想实际精准“拔节孕穗”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为此,学校把紧贴学生需求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首要发力点,注重联系青年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开展育人实践,做到精准“拔节孕穗”。承担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2021年度重大项目“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特征和变化趋向研究”子项目“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以重大科研项目成果有力指导反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于学生成长需要“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开设《美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大学生逻辑学》等思政选修课,让关键课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
详细内容近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王璐教授、李超婧副教授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暨“疝和腹壁外科疾病治疗与培训中心”在腹壁修复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具有生物力学与补片/组织界面双重顺应的疝修补片用于无瘢痕腹壁重建》(Hernia Mesh with Biomechanical and Mesh–Tissue Interface Dual Compliance for Scarless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为题,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级博士生焦勇杰为第一作者,东华大学李超婧副教授、王璐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主任医师李绍杰为通讯作者。疝气手术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每年大约发生2000万例。然而,目前常用的聚丙烯(PP)补片的机械性能仍无法与组织匹配。当PP补片受到拉伸时,表现出过高的模量,导致在体内产生应力屏蔽,从而导致组织退化和萎缩,甚至复发。且目前固定方式主要为使用侵入性锚定,包括缝线、栓钉等,会在穿刺点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瘢痕形成。因此,有必要设计与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落实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7月20日至22日,我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带队赴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调研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盐津县委副书记耿礼俊,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吴道平,学校挂职盐津县副县长朱卫东,团委书记秦泽峰等陪同调研。盐津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我校在盐津开展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等参加调研。(调研座谈会现场)崔运花在调研座谈会上讲话。她对盐津县近年来在社会面貌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祝贺,回顾了学校与盐津之间深厚情谊,代表学校向盐津县一直以来对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指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盐津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取得了显著成绩。今年,学校有7支“环盐津”专项社会实践团在当地开展实践活动,希望青年学生通过沉浸式实践深入了解盐津的发展历史、体验盐津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亲身感受盐津县新时代以来的建设成效、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从而更深刻地的理解我们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学习盐津县人民的革命建设精神,在实践中厚植爱国情怀、站稳人民立场,进一步坚定“四个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