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分别带队实地检查松江和延安路校区重点场所,做好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陈革、赵震一同检查。在松江校区,刘承功一行来到文汇路300弄门口、学生宿舍、食堂,仔细了解校门管理、宿舍安排、餐饮服务等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叮嘱大家要更加细致周密地做好各项工作,切实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在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刘承功认真查看教学设备、借阅服务、体育活动场地等准备情况,指出要坚持以师生为本,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更加优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刘承功还深入电工技术实验室、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复相陶瓷实验室,仔细检查实验室安全,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安全意识,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实验室安全规范管理,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学生公寓大楼和现代纺织创新大楼在建工地,刘承功认真察看工地建设情况,了解项目实施进度,指出要抓好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刘承功深入了解学院人才培养等情况,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树立崇高志向和科研兴趣,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以崭新的
详细内容近日,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作品赛)第一轮评审工作在西南交通大学圆满落幕。经竞赛组委会评审,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448支代表队共产生一等奖96项,二等奖133项,三等奖219项。理学院学子在钟平、伍滨和、钟方川、李博、薛绍林、吴华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8项赛题的角逐,8个学生团队分获一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参赛题目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奖项米壶铃王思哲、刘宇轩、薛航、于新民、高焱伍滨和、李博一等奖分形手指薛航、王思哲、杨相瑞、王涛、于新民薛绍林、吴华一等奖磁机械振荡器于新民、杨相瑞、薛航、仝萌、王思哲钟方川、钟平一等奖射流折射王涛、薛航、仝萌、杨相瑞、于新民钟平、李博一等奖振荡球仝萌、王思哲、王涛、薛航、王瑞青伍滨和、钟方川一等奖旋转煎饼仝萌、谢天成、杨相瑞、余亦凡、钱古月钟方川、伍滨和一等奖汽笛余亦凡、仝萌、王涛、于新民、王瑞青钟平、李博三等奖欧拉摆刘宇轩、谢天成、王思哲、杨相瑞、薛航薛绍林、吴华三等奖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是中国高校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创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是全国物理类学科的重要竞赛之一。参赛学生就实际物理问题的基本知识、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结果
详细内容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评选结果公布,我校选送的《师与远方》等系列视频获入围作品奖。2018年至今,我校共获评3项优胜作品、5项入围作品,今年征集选送的所有短视频作品均获奖。学校连续六年推出“青椒说”系列宣传作品,在广大师生中反响热烈。2023年全新推出“青椒”形象片《师与远方》,该片由教师工作部策划与摄制,展现在教学科研、思政育人、管理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风采。该片于五四青年节当日在学校各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全网视频点击量超万人次。同时获得入围作品奖的还有理学院拍摄的《与理相遇》《科学的边界》两部作品,讲述学院物理系、数学系教师引领学生探索宇宙、开拓人生,打破未知、建构未来的故事。本次活动是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征集活动。在全国5000余部作品中,共遴选出40部优胜作品、100部入围作品。获奖作品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内容真实、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创意新颖、感染力强,展现了广大教师崇德修身、潜心教书育人的光辉形象,反映了新时代人民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的精神风貌。我校获奖短视频
详细内容仰望星空,宇宙无垠,蕴藏着人类探索科技与未来的无限憧憬。国家航天局近日发布消息,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大型环形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已成功展开,卫星正式“上岗工作”。东华智慧再次护航卫星飞天,由我校纺织学院陈南梁教授团队创新开发的“极细金属单丝网状织物‘特里科’编织技术”,为卫星大型可展开天线“编织”新型超轻反射面材料,东华科研和实力又一次成功服务国家航天事业。 (陆地探测四号01星进入工作轨道) 作为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SAR卫星,陆地探测四号01星“站得高、看得广”,卫星单次成像覆盖面积近1/6个中国,并且兼顾普查模式和精细模式,除了看得广、看得细、盯着看,还能做到看得快,分辨率更高,看得“小而精”,统筹兼顾多地灾情,其应急模式可以支撑多地灾害同时发生情况下的监测需求。这颗卫星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能够对我国本土及周边区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服务防灾减灾与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察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是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未来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丰富我国
详细内容8月31日,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李希代表党中央致词。会议宣读了各项表彰决定,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侨联关于表彰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东华大学侨联获评“全国侨联系统先进组织”。大会选举产生中国侨联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朱利民教授顺利当选,自第八届起连续四次担任中国侨联委员。(朱利民参与大会照片)
详细内容她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也是2022年上海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老师,今天一起认识她!魏冰,副教授,曾先后担任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专职辅导员,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东华大学辅导员协会会长,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等。15年来,她怀着一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迎来送往了从80后到00后,专业横跨经济管理到艺术设计的200余名学生。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指导学生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30余项。她深刻把握网络育人规律,将短视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成为上海高校中最早开始思政微课探索与研究的辅导员之一。她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次次与学生共度危机,成为学生信任的“守护者”。她说,每一次学生带着困惑向她走来,又带着梦想奔赴未来,点点星光汇聚成了辅导员职业生涯的星辰大海。(魏冰与sunshine微课工作室学生负责人研讨)将学生成长规律与融媒体结合,成为网络育人的行家里手魏冰带过的2000余名学生横跨80后、90后和00后,伴随着学生特点的不断变化,她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不断进行解构思考与实践创新。敏锐捕捉网络新像,从博文到微
详细内容近日,由东华大学鲍诗度教授团队主持制定的《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家具 术语》GB/T 42873-2023、《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家具 系统建设指南》GB/T 42874-2023、《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家具 分类》GB/T 42875-2023、《城市公共设施服务 城市家具 系统建设实施评价规范》GB/T 42876-2023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城市家具“国家标准”,它的发布填补了相关城市家具国家标准的空白。发布的四项标准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支撑城市家具统筹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和方法标准。《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 术语》GB/T 42873-2023构建了城市家具及关联术语的概念体系,统一了城市家具领域内的工作语言,为专业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 分类》GB/T 42875-2023梳理了城市家具应涵盖的设施范畴和内容,确立了城市家具的分类原则,并结合现状应用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了城市家具分类体系;《城市公共设施城市家具 系统建设指南》GB/T 42874-2023以建设高质量城市环境与高品质城市文化为目标,提出城市家具系统建设原则、体系构成、
详细内容近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承办的2023年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决赛结果揭晓!共有全国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400余名专家学者、指导老师、参赛选手和企业界代表参与了竞赛活动全过程。我校共获得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同时东华大学获得优秀组织奖!这也是我校学生连续三年闯入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决赛并取得佳绩!(获奖名单)大赛以“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发展”为特色,旨在聚焦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前沿和热点,引导大学生开展等离子体科技创新活动。本届竞赛共吸引了全国9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50多件参赛作品,经过严格的网络评审,共遴选出140件作品进入决赛。竞赛最终成绩将由网络评审、现场评审和答辩评审三个环节的综合评价决定。(东华大学代表队参加决赛)近年来,在校级学科竞赛基地的支持下,理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等离子体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奖项10余项,通过竞赛引导学生开展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学科交叉意识与创新能力。
详细内容“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海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大赛决赛于8月28日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我校“学习进行时”学生理论宣讲团作为唯一上海高校代表晋级上海市20强并参加决赛展演,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宣讲实力充分展现了学校以理论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的生动风采,凝聚了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最终获得比赛三等奖。(现场颁奖)决赛现场,20组选手从百年党史、经济成就、文化自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不同视角,讲述了上海各行各业奋进新征程的动人故事,传递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声音”。我校“学习进行时”学生理论宣讲团师生代表以《跨越时空,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主题,通过情景剧的形式与“钱宝钧老校长”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述了七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东华师生围绕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科技报国、接续奋斗、建功立业的生动实践,号召广大青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立志民族复兴,追逐青春梦想,争做时代新人。(决赛现场)第一排:左1: 理学院专职辅导员孙奉天,左2:纺织学院周稚荃,中:服装学院于世源,右2:党委学(研)工部杨柳,右1:机械学院刘正好第
详细内容日前,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校孙胜童和缪月娥两位老师喜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孙胜童,我校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员,长期从事高分子导电弹性体的凝聚态结构设计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dv. Mater.、Sci.Adv.、Nat. Commun.、Angew. Chem.Int. Ed.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德国洪堡学者等人才计划,先后两次组织中德双边研讨会。孙胜童研究员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通过弹性/导电网络的多尺度凝聚态复合结构设计,实现了高分子导电弹性体的功能解耦及协同强化:运用二维相关光谱关键表征技术,阐明了聚电解质黏弹网络动态传感背后的微观分子机制,发展多尺度复合结构策略,开发了高力学耐受的离子导电弹性体材料;通过高分子相分离导电路径的取向调控,同步实现了离子和电子导电弹性体的电阻随拉伸不敏感响应,制备了可用于稳定信号传输的高性能可拉伸导电纤维材料。相关工作丰富了高分子导电弹性体的研究方法和材料类型,推动了其力学和电学性能的持续优化提升。缪月娥
详细内容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集中接收申请项目的评审结果,我校首次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全国仅资助59项,资助直接经费160万),项目负责人为我校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德国籍外国专家。至此,我校在同类高校中率先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研究基金三个层次项目的全覆盖(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此前,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新加坡籍长聘外专获批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优秀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当年资助50项,资助直接经费80万),此外有多名来自伊朗、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青年博士后获批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在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旨在支持自愿来华开展研究工作的外籍优秀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在中国内地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促进外国学者与中国学者之间开展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在项目征集期间,国际合作处和科学技术研究院通力协作开展项目申报工作,项目获批也是由引智项目孵化培育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成果,后续两个部门将
详细内容8月27日,学校领导班子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教育部直属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赵忠,副组长谢守成,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刘建中,巡回指导组王超、吴峰、马俊出席会议。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加,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刘承功主持。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学校党委从严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开成一次高质量、新气象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奠定坚实基础。班子成员进行专门集中学习,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全面梳理检视问题,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指导组审阅了学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逐一进行了谈话,审核了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和个人发言提纲,并查阅了去年民主生活会有关材料。会前,指导组同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和校长俞建勇就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交换了意见。会议首先由刘承功领学了中央关于开好民主生活会的文件要求。会议通报了2022年度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和学校主题教育检视整改落实情况。刘承功代表校领导班子作对照检查,重点从理论学习、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
详细内容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强调,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激励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坚持“四个面向”,坚定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坚守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学术规范,担当作为、求实创新、潜心研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践中建功立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和智慧。《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结合实际需求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落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等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选派科研能力强、拥有创新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兼职创新、长期派驻、短期合作等方式,到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
详细内容7月31日-8月25日,2023年盐津县年轻干部项目工作专题培训班在我校延安路校区顺利举行,本次研修班共有32名学员参加。副校长赵震及盐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道平出席了研修班结业典礼并讲话,校长办公室、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了本次结业典礼。赵震在结业仪式上讲话。他表示,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我校切实承担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使命。多年来,学校以“教育”的初心,秉承“志智双扶”的理念,为盐津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他强调,学校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帮扶工作,认真分析研判盐津乡村振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发挥学校教育、科研、人才等优势,围绕盐津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不断加大定点帮扶工作力度,继续为盐津县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东华力量,努力为盐津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副校长赵震讲话)为进一步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加大项目工作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盐津县各级干部项目策划包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我校继续教育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服装学院、环境学院、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