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课堂”,今年夏天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传统这样潮”实践团奔赴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传统纹样潮流转译五步路径”为方法论,通过实地调研评估已落地的时尚系列产品市场反馈与文化接受度,进一步验证传统纹样转译路径的实际效能。该团队由田玉晶老师、周琬琦老师指导,涵盖本科生一年级到硕士研究生二年级6个年级13名产品设计专业硕士生、本科生。项目基于第十九届“挑战杯”上海市赛特等奖项目已取得的成果,通过赋能基层创新、推广数字化工具及构建社会认同等路径,开展苗族、佤族等传统纹样转译案例实效性调研。寻找痛点:传统创新转译方向何在实践团瞄准水族非遗传承断层与创新不足的痛点问题,旨在实现“三重目的”:一是筑牢文化根基,通过田野调查,建立水族非遗的数字资源库;二是激活年轻化传承,以数字化体验打破代际认知壁垒,注入新时代活力;三是系统开发三都水族文化元素的数字化交互时尚产品
详细内容近期申城连续高温,延安路校区学生宿舍集中修缮改造工程有序推进。近日,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项延训先后到工程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查看了解工程进度,慰问坚守一线的施工人员、学校工程管理人员和“党员先锋队”队员。副校长阎林平以及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基建处、后勤服务中心、保卫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参加。校领导一行实地察看了修缮改造的学生宿舍楼宇、学生行李存放点、工人宿舍生活区等,现场听取工程进展情况汇报,详细询问施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延安路校区学生宿舍集中修缮改造是学校抢抓高等教育领域“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工作,工期紧、任务重。校领导要求,学校工作专班、相关职能部处要全力协作、勇于担当,严格按照工程总要求、总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要督促施工单位在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既要抢抓工期,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党员先锋队”要充分发挥作用,助力保障工程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当前正值暑期高温,要落实落细各项防暑降温措施,关心关怀一线工作人员,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详细内容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东华大学外语学院组织青年师生,联合环境、服装、计算机等学院的学生组建社会实践团奔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青年师生秉承“探寻两山智慧,共育绿色未来”的实践理念,开展“两山”理念实地调研和生态治理国际传播课堂等系列活动,深入中国生态文明治理智慧的源头,以脚步丈量绿色发展之路,以知识浇灌乡村未来,在安吉的翠竹青山间谱写属于东华青年的绿色篇章。实地寻访:串联“中国式绿色密码”与全球生态共识实践团成员从一开始便锚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下简称SDGs)的核心议题作为实践切入点,前期调研准备工作聚焦力行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上海金山水库村。在考察水库村独特的生态振兴路径之时,实践团成员们切身感受到“水”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智慧,为理解“两山”理念的在地化应用提供了鲜活样本。实践团成员在金山水库村开展调研访谈在前期大量资料调研的基础之上,实践团成员肩负着融通“两山”理念与SDGs的青年使命走进安吉的阡陌田野。“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两条腿走路,正是现代农业转型的必修课。”安吉县垅坝村后备干部叶秀芝在展示村庄现代化农业转型成果时表示。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摩以中美合作金伯利农场为代
详细内容8月14日,在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攀岩女子速度个人赛决赛中,中国选手、我校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邓丽娟以6秒40的优异成绩力压对手,夺得金牌。这是中国队在成都世运会赛场上获得的第24枚金牌。决赛上演了一场高水平的“中国德比”,邓丽娟与国家队队友覃于妹、周娅菲同场竞技。经过激烈角逐,邓丽娟凭借精准的技术动作和出色的爆发力,以6秒40的成绩率先触顶。覃于妹以0.01秒的微弱差距(6秒41)获得银牌,周娅菲摘得铜牌。三位中国选手包揽该项目奖牌,展现了我国在女子攀岩速度项目上的强大实力与人才厚度。在稍早进行的预赛中,邓丽娟发挥稳定,以第四名的成绩顺利晋级淘汰赛。在随后的淘汰赛阶段,她延续了良好的竞技状态,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挺进决赛。作为中国攀岩队女子速度项目的核心成员,邓丽娟战绩显赫。她不仅是巴黎奥运会该项目的银牌得主,更在国际攀联(IFSC)攀岩世界杯系列赛上多次斩获分站赛冠军,是该项目世界顶尖选手之一。此次成都世运会夺冠,再次证明了她稳定的高水平发挥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据悉,学校长期致力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为他们在追求竞技梦想的同时提供优质的学业保障。邓丽娟不仅在运动赛场上成绩斐然,
详细内容近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第二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获奖名单,纺织学院黄晨教授负责的《非织造学》荣获自然科学组特等奖,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卞向阳教授负责的《中国服饰史研究》研究生课程荣获研究生教育综合专业组一等奖,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田苗副教授负责的《女装结构设计(1)》荣获自然科学组一等奖,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的花蕊副教授负责的《广告学》荣获继续教育综合专业组二等奖。这彰显了我校教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匠心智慧,也是我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非织造学》紧密围绕专业核心知识,深入挖掘并融入工程伦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职业素养、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丝丝入扣传授专业知识、润物无声坚定初心和培育匠心。课程思政的内容并重总体设计与个体挖掘,团队在前期负责编写了《纺织类专业课程思政指南》中的“第七章 非织造学”的基础上,搭建了由“专业知识-思政元素-思政目标-融入策略”组成的总体设计逻辑框架,并结合时政热点和日常生活挖掘出32个思政案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情景、交互、对比等多元教学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共振。除本次获奖
详细内容江苏安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东华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研究生卢同学正调试新型电解工艺参数。企业导师站在身后,指着实时数据屏欣慰地说:“这套工艺参数优化方案,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一大行业痛点。”这生动的一幕,正是东华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推行“100%入企实践、100%项目制培养”育人理念的缩影。2024级研究生自入学起便全员扎根企业一线,在“一生一案”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下,以真问题锤炼真本领,努力把学生培养为驱动产业创新的新生力量。(学生在企业研发室调试工艺参数)产教深度融合,论文在生产线“开花结果”学院突破传统培养框架,构建“企业出题-师生解题-成果转化”闭环机制。学生们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嵌入企业核心研发链条,直面产业最棘手的痛点。(学生在生产一线调试设备)“实验室成功≠产线可行,设备、原材料等变量倒逼我重构知识体系。”在先进材料领域,徐同学在黄山加佳荧光材料公司攻关PMMA空心微球合成工艺。通过优化反应釜设计参数,成功实现从小试到中试放大,并参与2项专利研发和自主申请合成专利。(学生与科研成果合影)在智能制造领域,孙同学在上海机床厂参与国家重大专项“精密数控磨床”的闭式缝隙节流
详细内容由东华大学王璐教授、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罗伯特·奇顿(Robert Guidoin)教授及张泽(Ze Zhang)教授联合主撰的学术专著《Cardiovascular Explants: Biofunctionality, Biodurability and Biocompatibility》(心血管移出物:生物功能性,生物耐久性,与生物相容性)由Springer正式出版。该书是全球首部聚焦纺织心血管器械体内失效分析的专著,为心血管植入器械研发与临床评估树立了新标杆。该部专著凝聚了东华大学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长达25年的国际合作研究成果,汇集了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等8个国家的62位专家学者。编撰团队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色,涵盖临床医学、生物材料、纺织工程及病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东华大学生物医用纺织研究团队的王璐、王富军、林婧等7位教师及1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深度参与了研究编撰工作。全书共11章,通过440余幅图像、30余张数据分析表和1400余篇参考文献,首次系统构建了心血管植入物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专著最具开创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3Bs理论框架,即生物功能性(Biofunctionalit
详细内容目送最后一位学生走出校门,东华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李洪达、机械工程学院王一琳、人文学院刘家诚、化学与化工学院秦睿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孙佳文正式结束支教服务的最后一班岗。在贵州省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校园里,他们是一群特殊的老师。从浦江之滨到黔北山区,他们用一年时间,在700多个孩子心里种下次第花开的春天。1200课时的板书里,藏着“因材施教”的密码遵义市第三十五中学是一所易地扶贫搬迁子弟学校,研支团承担了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心理健康3门课程教学,覆盖2个年级13个班级700余名学生,一年累计教学超过1200课时。面对学生知识基础差异,“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口号。研支团成员自发组织集体备课,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他们对每个孩子的殷切期待。与此同时,研支团成员将教书育人融入每一次谈心、每一堂课程、每一个活动。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们跟着“控辍保学”的队伍踏遍山路;运动会的哨声里、清明踏青的笑声中,总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最让我骄傲的是,孩子们打心底里爱上了我教的这门学科!”研支团成员孙佳文谈到。(东华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授课)课堂之外,他们给孩子搭了一座“星光舞
详细内容近日,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储玲玲团队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Bruce A. Arndtsen团队在对映选择性羰基化偶联反应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我校博士生李玲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东华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过渡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偶联反应在合成用于药物研发、天然产物合成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功能分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利用烷基卤化物与亲核试剂的不对称羰基化偶联反应来构建药物分子中常见的α-羰基手性结构,至今仍难以实现。这主要归因于一氧化碳与过渡金属镍的的强配位作用:它既阻碍了C(sp3)-卤化物的有效活化,又制约了手性配体在对映选择性调控中的效率。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光氧化还原催化与手性镍催化相结合的策略,成功实现了首例苄基及相关C(sp³)-卤化物与胺的不对称羰基化偶联反应,能够以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一系列手性酰胺。研究团队通过光催化和镍催化体系分别调控反应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中一氧化碳对烷基卤化物氧化加成的抑制难题。同时,通过对手性配体及反应条件的精细
详细内容近日,东华大学团委调研中心“银发康养陇南行:青春赓续‘红药香’”社会实践团在甘肃省陇南市开展深度调研期间,与陇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柏贞尧交流座谈。校团委书记柴煜、校团委副教授、带队老师封华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交流。北京供行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陇南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百,北京供行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甘肃善美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涛,北京供行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宕昌县羌藏文化研究会会长,宕昌宝极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昱东,甘肃善美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新媒体部门经理王龙等当地政企代表共同与会。柏贞尧副市长充分肯定我校师生深入基层的实践精神,在听取汇报后,结合现场调研与实践思考,提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柏贞尧副市长建议实践团要深入挖掘“抵达逻辑”,即系统分析现有游客如何知晓陇南、为何选择陇南。通过对这些关键因素的剖析,能够精准定位潜在客源,为后续的精准引流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与方向指引,从而有效提升陇南在旅游市场中的曝光度与吸引力。其次,柏贞尧副市长指出,不同年龄段的旅游动机存在显著差异:青年群体充满朝气与活力,向往名山大川,追求自由、体面的旅行体验,在旅途中注重个性化
详细内容用脚步丈量航空工业发展东华青年“零距离”体悟新型工业化在国产大飞机C919安全运营两周年之际,机械工程学院19名师生赴四川成都开展“行走的新型工业化思政课”,通过专业实践、校友探访、文化创意、科普传播等形式,“零距离”体悟航空工业发展历程,讲好“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在一线研学中感悟航空工业发展脉络“希望同学们深耕专业,为中国航空事业贡献青春力量!”7月初,一架国产C919客机载着机械工程学院实践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航空研学之旅。机组人员讲述C919从图纸跃入苍穹,从武汉-上海的首航到如今的稳健载客的生动故事,也将航空报国的种子悄然播撒进青春土壤。(机组人员与实践团)机械工程学院师生实践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专职党务干部、团委书记、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年教师代表带队,以“云端思政+实地研学+校友对话”的立体化实践模式,先后走访中国商飞四川分公司、成都航空、中电科航电、商飞软件、中国航发成发、成飞工业等企业,打造贯穿“空中到地面”“理论到实践”的多场域、一线式、多角度思政研学模式。(校友向实践团讲述企业发展历程)参观企业文化展厅、体验C919全真模拟训练舱、走
详细内容8月1日上午,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张峰一行来我校调研座谈。校长项延训,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英,校长办公室主任兼法治办公室主任杨旭东,校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座谈会。市委统战部知工处二级调研员张平等陪同调研。(会议现场)项延训代表学校对市委统战部领导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充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围绕新时代发展要求,学校将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党外知识分子服务机制,构建精准服务体系。学校将依托专家服务站平台,强化校地联动,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力量。张峰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三专”工作(专家服务团、专家服务站、专家服务日)中的贡献。他强调,“三专”工作是市委统战部推动党外知识分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探索。当前,上海正全力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家服务站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要使命。此次调研聚焦智力供给端,旨在结合东华大学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强化供需匹配机制,推动服务站建设提质增效,为上海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支
详细内容8月3日,西安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殷永建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发展规划与科研管理工作,我校副校长张清华出席交流座谈会,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部门相关工作负责人参加会议。张清华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承上启下的一年,两校作为以纺织服装等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在学科专业结构、发展路径等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希望两校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互相交流学习学校中长期规划编制实施、科研管理效能提升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力争在新一轮事业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殷永建介绍了西安工程大学的整体情况,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交流,共同探索新形势下行业特色型大学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历史机遇,围绕国家、区域和行业需求,科学制定切合学校实际、务实管用的发展规划,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激发学院活力与内生动力,加快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我国教育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更大贡献。会上,双方围绕两校“十四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应对举措、“十五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未来发展理念思路、科研工作管理经验等进行了充分交流。
详细内容十二国青年师生走进浙江安吉以艺术共创描绘中国生态故事从竹编技艺的现代转化,到茶道美学的国际表达…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20余名国际师生和来自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人文学院的30余名中外师生,组成暑期实践团队走进安吉余村,开展生态时尚全球合伙人工作营,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体验、创意设计等形式,以可持续时尚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全球视域下可持续设计的中国方案。艺术共创溯源“两山”实践在安吉余村,中外师生走进游客服务中心、两山石碑、未来乡村展厅,沉浸式学习当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的生动实践,开启探寻“两山”理念与艺术创新融合的深度之旅。在浙江峰晖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车间,同学们驻足观看竹编灯具的制作,从竹材剖丝、编织成型到灯具组装,每一道工序都展现着“以竹代塑” 的智慧。(实践团队调研竹制品加工企业)(中外学生团队制作的竹编作品)工作营的中外学生基于前期扎实的调研积累,以艺术共创的形式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故事。“我们小组的设计灵感源于《孟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哲学思想,通过竹竿和竹丝编织的经纬结构形成视觉联结,寓意全球协作的纽带。”上海国际时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