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7日,东华大学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建的“建行金融创新人才实验班”(简称建行班)在我校举行开班仪式。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李朝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邹林,机构业务部(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闵雪松,数据管理部(数字化建设办公室)总经理史唯白,金融科技部总经理潘国慧,长宁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吴韦,以及我校副校长陈革,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陆嵘,财务处副处长宋德军,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张翔,计算机学院负责人、部分教师及建行班全体同学出席了本次会议。建行班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是我校与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深入开展银校合作、协同培养金融创新人才的初步探索,旨在联合培养具备一定理工方面专业能力特长,掌握最新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经济金融知识、金融数字化经营理念等知识,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副校长陈革在致辞时指出,建立建行班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新举措,不仅有利于实现银校联合培养金融创新人才的目标,也为高校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建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李朝阳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东华大学的办学成果
详细内容一次观点交融的盛会、一场视觉展映的盛宴、一个面向未来的新起点……11月18日-19日,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第十三届年会在东华大学举行。(大会现场)本次年会为推进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建设与跨学科实践,加强学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东华大学联合举办,以“新时代·新视野·新影像”为主题。来自全国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的200余位人类学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探讨影视和人类文化的紧密联系。此次会议也是影视人类学分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年会。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赵卫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荣书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阎林平等出席会议。刘承功对影视人类学年会在东华大学举行表示祝贺,并指出近年来学校着力探索艺术设计和人文学科融合发展,今后将继续发挥设计、艺术、服饰、人文、传播等学科特色优势,积极拓展推动相关新兴学科方向的研究合作与数字创新,深化加强同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与中国民族
详细内容11月17日,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上海市科委主任骆大进一行来校考察调研。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陪同考察,党委副书记项延训、副校长赵震参加交流研讨。研讨会由刘承功主持。徐枫感谢东华大学多年来对上海科技创新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她表示要从四个方面继续深化与东华大学战略合作,共同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一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以及美好生活创造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强化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强相关重点领域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四是深化科普合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骆大进谈到,东华大学坚持特色发展,在国计民生和新兴产业等相关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令人振奋。当前,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深刻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趋势,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水平,深化推动“大纤维”等特色学科发展,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东华力量。刘承功对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上海市科委长期以来对学校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即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党的组织建设篇《以高质量党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东华有为”崭新篇章》。东华大学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党建引领,建设“奋进东华”。发挥“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干部引领、典型引领”的优势作用,深化构建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坚持“一个中心”,做到“两个全覆盖”,实施“三项奋进计划”,坚守社会主义大学政治底色,增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本色,强化服务国家、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打头阵”“唱主角”的政治优势有效增强,引领保障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政治前提
详细内容11月18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学科建设院士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Brunel University London名誉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东华大学特聘顾问教授蒋昌俊,清华大学教授、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数据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欧洲工程院院士朱文武,就学院学科建设进行咨询研讨。学院党政班子成员、系室主任、学位点负责人、教授代表等共同参会,会议由学院院长方志军教授主持。 蒋昌俊院士、朱文武院士肯定了学院的发展布局和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学校特色、学院实际,围绕发展突破点提出一系列宝贵的具有战略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对学院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志军介绍了学院概况及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成立联合实验室等近期科研合作情况,介绍了智能制造与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元宇宙与智能时尚设计、材料智能与穿戴、大飞机运维与设计和智慧医疗等学院重点发展方向。与会人员围绕学位点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展开了讨论。
详细内容近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参赛的三个教师团队取得了历届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能力和教学风采。纺织学院教师李欣欣《针织学》课程团队以优异的表现荣获一等奖;服装学院教师刘慧《艺术与文化》课程团队荣获“产学合作”单项奖;管理学院教师于君英《服饰心理和消费行为》课程团队荣获“设计之星”奖。 为迎接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做好参赛准备工作,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大赛章程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校内选拔工作,经过推荐和评审,选拔出三个课程团队参加复赛,并邀请了校外资深专家进行辅导,打磨参赛材料,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同时为参赛老师提供往届优秀案例和培训资源等,助力老师们积极备赛。通过复赛,李欣欣课程团队从全国415所高校1123个复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为上海高校一等奖获得仅有三个课程团队之一;其他两个课程团队同样表现优秀,其中刘慧课程团队获“产学合作”单项奖,该单项奖本次大赛颁发共10项。李欣欣老师(右起第四)刘慧老师(右起第六) 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以“以赛促建、以赛促用、以赛促教改”为宗旨,面向全国高校
详细内容11月18日,2023年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专题活动-天使走进实验室在上海科技京城举办。会上,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公布2018-2022年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创业孵化获奖情况,我校从上海24所研究生培养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场唯一金奖。(颁奖环节)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总结了过去五年各高校在“通过研究生双创计划入孵评审并立项的项目总量”“申请天使基金复审并获资助总量”“学员真实创业获得天使基金资助的创业转化率”等多项工作方面的数据成果,我校综合数据排在各高校首位。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获孵化银奖,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获孵化铜奖,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15所高校获创业孵化奖。据悉,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共同组织实施。该计划于2013年正式推出,致力于促进高学历高科技人才创业和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每年立项100项左右,迄今为止共立项1034个项目,我校
详细内容2023年11月15日,东华大学出版社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暨学术出版品牌建设与传播创新论坛,及丝路图记:丝路文化研究与学术出版成果特展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周年庆系列活动由东华大学主办,东华大学出版社、纺织服装研究出版中心承办,东华大学图书馆、东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染织服饰专业委员会、上海纺织博物馆、文绮书店协办。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吴宝安,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韵斐,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理事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纪晓峰,以及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赵震等出席庆祝活动。来自中国出版协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编辑学会、浙江大学、杭电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东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负责人,以及东华大学各职能部门、学院的负责人和老师、同学100多人参加了系列活动。庆祝仪式活动由东华大学副校长赵震主持。刘承功书记首先致欢迎词,他讲到,出版
详细内容今天(11月15日)下午,“同青协力,融创华彩——宁心同行·2023两岸青年创新行动暨民族潮尚生活美服季”分享荟在东华大学逸夫楼举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阳礼华、长宁区委常委王罗清、东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革等出席。王罗清对两岸青年设计师的创新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长宁区将区域建设发展同扩大两岸交流合作紧密结合,“宁心同行·两岸青年创新行动”已逐步成为帮助促进台湾青年来沪追梦、筑梦、圆梦的重要平台。希望两岸青年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交流合作,长宁将积极推进民族潮尚设计与时尚创意产业相融合,持续支持孵化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项目,不断为台青在沪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和平台。陈革表示,近年来,东华大学积极贯彻实施上海文创“50条”政策,构建了以服装科技创新、时尚艺术设计为主体的完整时尚创意学科和国际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东华大学在市台办支持下连续九年承办“沪台青年菁英领袖营”,期待两岸青年设计师用时尚语言讲述中华传统故事,在国际时尚舞台彰显文化自信。现场,上服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健网,台南应用科技大学商品设计系副教授陈中圣(中国台湾),诚佳科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叶训(中国台湾),东华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莞、王连军教授团队在n型离子热电凝胶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Science Advance》期刊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赵伟为第一作者,江莞教授、王连军教授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张骐昊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由索雷特(Soret)效应驱动的离子热电材料因其巨大的热电势而在低品位热能采集和高灵敏度传感器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n型离子凝胶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针对目前n型对应组分的缺失以及对自愈合、可回收等功能性离子凝胶的需求问题,团队利用金属配位和离子缔合协同作用实现了快速自愈合、可回收的高性能n型PEO基离子热电凝胶。该工作首先利用金属锂盐与PEO醚氧链段间的强配位作用,以及BF4-与Li+之间的离子协同作用获得以阴离子迁移占主导的n型离子凝胶。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离子配位情况,同时发现阴离子扩散系数和伊士曼熵大于阳离子的,有利于n型热电性能的优化。由于体系中大量Li-O配位键和氢键动态物理交联作用的存在,PEO基离子凝胶表现出良好的粘附性和机械性能,并能够进行快速自愈合。此外,由于非共价键作用,该凝胶可以被回收重复利用,这
详细内容11月17日,第九届上海高校模拟发言人大赛决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吸引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暨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全国各地高校选手踊跃报名。参赛选手来自国际关系、行政管理、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等不同专业领域。近百名参赛选手通过初赛、复赛的筛选,最终11名选手进入决赛。经过选手风采展示、新闻评论、主旨新闻发布和答记者问四个环节的激烈角逐,我校人文学院2021级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丁浩洋以优异表现摘得一等奖和“最佳新闻发布”奖。(丁浩洋比赛现场)(颁奖仪式)丁浩洋分享参赛感受时说道,“新闻发言人的赛场最为锻炼人,不但考察外交知识储备,更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新闻发言人的赛场上,我看到了其他同学自信大方的姿态,也感受到他们从事外交外事活动的热情。这个奖项是对我的鼓励与肯定,我会继续在提高外交能力方面不断努力,希望未来能在更广阔的平台上从事国际公关工作,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丁浩洋在东华大学新闻发言人风采大赛赛场)(丁浩洋参加第十二期中国国际公务员能力建设项目)(丁浩洋参加首届上海国际组织青年人才研修班)从东华大学新闻发言人风采大赛
详细内容早上7:30,来自伊朗的玛丽已经准时来到国家会展中心伊朗展馆,今年是她第五次参加进博会,主要展出伊朗的地毯、绿松石、陶器和棉布,她要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00。11月1日,玛丽就开始了布展工作,进博会开始以来,每天来伊朗展台的人络绎不绝,玛丽和同行切磋,和中国企业洽谈,忙碌而兴奋。 伊朗校友玛丽在进博会布展2015年至2020年,为了提升自己,玛丽在东华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现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在本届进博会,玛丽还参加了伊中高层商务论坛,通过这次论坛玛丽与一些中国知名企业就B2B合作进行了谈判。她说:“今年,正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也是进博会举办的第六年,除了2022年,我参加了每一次进博会。我的家族是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地毯世家,现在我们的业务还扩大到其他贸易领域。希望通过进博会的窗口,向世界展示千年波斯风情。”来自乌干达的高备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但是高备对中国并不陌生,他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七年,是东华大学纺织工程专业的博士生。目前高备就职于日本生物技术创业公司Spiber,在进博会的创新孵化展区, 高备展示了公司的一种新型环保纤维,目前这种材料已经量
详细内容2023年11月16日,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收到AACSB认证委员会官方通知,确认学院正式获批AACSB的资格认证申请(Eligibility Application,EA)。这标志着管理学院进入AACSB正式认证阶段,是学院在成为AACSB会员后取得的一项重大阶段性成果。AACSB认证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管理教育认证体系之一,聚焦商学院管理过程和办学成果,为高质量、高水准的商学院授予权威的国际认可。其中,EA是AACSB了解一所商学院的愿景、使命、发展战略、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商学院是否具备认证条件、符合认证要求并具备参与竞争全球6%精英商学院资格所发放的“准入证”。前期认证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学院成立了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国际认证办公室。明确了学院使命愿景、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行政支持、分析统计相关数据,整合EA申请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资料,在学院带领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获批EA申请。AACSB认证工作已列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学院将认真解读AACSB的认证规范与评价标准,围绕学院的使命愿景及战略规划,持续强化学科、人
详细内容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为萍特聘研究员课题组在锰催化多组分借氢反应领域再获新进展。有机膦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农业化学、配位化学和催化化学等领域。如何从简单易得的大宗化学品出发,以优秀的原子和步骤经济性、快速高效地构建结构多样的有机膦化合物备受关注。醇是一种简单易得、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的原料,近年来基于过渡金属催化醇脱氢的“借氢反应”策略已经成为合成具有高附加值醇类化合物的有力工具。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繁琐的中间体分离,具有更高的步骤和原子经济性,引起了有机合成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该策略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新的碳碳键和碳氮键,但通过借氢反应策略构筑碳膦键却鲜有报道。刘为萍研究员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丰产金属锰催化醇脱氢的选择性偶联反应研究。在前期的工作中,该课题组利用钳形锰催化借氢反应实现了醇的β-甲基/烷基化三组分偶联反应(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215882)和两分子二级醇的选择性交叉偶联反应(Angew. Chem. Int. Ed. 2023, 62, e202303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