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教师队伍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打造有竞争力的一流师资队伍 开创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立足新发展阶段,东华大学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人才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抢占人才制高点,培养造就一流师资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统领,抓好人才发现、引进、培育和使用等环节,聚焦学校内涵式发展,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关键,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学校人才工作取得硕果,图为学校教师团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人才培养研究生篇《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格局》。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认真落实东华大学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任务;高标准落实学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扎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新格局,实现新发展:首次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取得新突破;博士学位授权点数量实现翻一番;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121.3%;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数量增长200%。服务国家战略 优化机构机制提升质量高质量建设研究生院。以2020年召开的全国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人才培养本科生篇《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东华大学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文、艺等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奋力筑牢人才培养根基。回应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回应教育强国建设的本源,实施综合教育教学改革,以守正创新引领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回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本质,探索创新培养路径,着力提升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人才培养改革成效突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显著。学校先后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 项;1
详细内容2023年11月21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指导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专业委员会、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理论教育》《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期刊支持的“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大思政课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涵建设提升研讨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成功举行。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樊建武教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周增为,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唐景莉以及《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曹泳鑫等出席参加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思政课教育专家学者,上海市有关中小学负责人和思政课教师7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主持。刘承功在致辞中指出,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次研讨会围绕“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这一主题,共同
详细内容近日,台湾大学生交流团来访我校松江校区。我校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赵明炜、副主任杨升元,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副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曙光、团委副书记董晓光及东华大学第二十届华英苑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代表等参与接待。来访团在华英苑学员陪同下分别参观了东华大学校史馆、东华大学科技馆,深入了解我校科技创新发展成就、办学历程等。通过科技馆讲解员解说,蕴含“科技之美、生活之美、时尚之美、未来之美”的一系列展品让来访台湾大学生印象深刻。芳纶纸、碳纤维线、星载天线金属网……展呈科技成果介绍了东华人服务国计民生、国家战略、国家需所作出的贡献。通过校史馆志愿者讲解,东华大学发展历史画卷缓缓展开,再现了老一辈东华人到新时代东华人执着追求的奋斗历程。老校长钱宝钧使用过的毛笔、砚台、眼镜,《郝建秀工作法》、第一届毕业生合影……这些“老物件”不仅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更诠释着“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校训精神。来访团组参观科技馆来访团组参观校史馆随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曙光教授陪同来访团参观了我国纤维和纺织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火烧不断的碳纤维、隔热阻燃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上海市委部署安排, 着力夯实基层、打牢基础,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升新时代党支部建设工作水平,市委组织部决定命名一批党组织为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建设期 2 年。经逐级推荐评选,我校纺织学院针织与服装工程系党支部获批命名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纺织学院针织与服装工程系党支部共有党员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党员占78%。支部以“一立一引三服务”党建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及社会服务功效,做到党支部建设“七个有力”。支部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立足针织特色,助力纺织一流学科发展,坚持将论文和创新成果书写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助力我国“天宫”、“天舟”系列飞船及空间站建设,“北斗”、嫦娥四号“鹊桥”、“天通”、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SAR)-陆地探测四号01星等多颗高性能卫星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等,开创了我国卫星天线金属网自主国产化的历史。党支部先后获批创建上海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东华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对标争先”计划示范党支部,
详细内容孙以泽,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长期在高端织造技术与装备领域耕耘,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21项,研制成功高端编织、机织、针织系列技术与装备并大规模产业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8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积极参与纺织行业重大科技项目的凝练与实施,参与多项纺织行业重大科技战略咨询项目,推动了纺织行业科技进步。他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孙以泽院士个人照片)敢为科研创新“领头雁”,国家急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国家需求就是指挥棒,要把科技创新瞄准国家急需的地方,国家急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孙以泽带领团队敢为“领头雁”,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攻坚行业技术瓶颈,坚持创新研发,几十年如一日攻坚克难,通过校企强强联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要民生领域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对国家重大战略以及重要民生领域的高端技术与装备的需求不断增长,研发高性能特种编织物编织技术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学科建设篇《东华大学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高质量发展》。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学科建设的基础性、统筹性、系统性、约束性、主体性,学科水平持续提升,有显示度的学科成果相继涌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学科层次体系更加合理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校坚持守正创新,突出“四个面向”,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分三个层次建设优势提升学科、高原培育学科、战略发展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协调、互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学科体系日趋完善。2017年9月,“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成功入选首轮“双一流”建设名单;2022年2月,“纺织科学与工程”
详细内容今天,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孙以泽教授入选!孙以泽,东华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任。长期在高端织造技术与装备领域耕耘,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21项,研制成功高端编织、机织、针织系列技术与装备并大规模产业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授权发明专利8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建立了高端织造装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了高端织造装备自主可控,为推动我国纺织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为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详细内容11月23日,我校在线上召开“沪疆共携手,精准促就业”2024届新疆籍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暨空中宣讲会,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严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共就业服务中心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部副处长柳浩绩参会,我校相关学院党委副书记、新疆籍学生辅导员、新疆籍毕业班学生以及宣讲会企业相关负责人等与会,会议由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静主持。严军表示,东华大学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就业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推进,举全校之力做好包括新疆籍在内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做好就业育人工作,引导新疆籍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树立远大理想,合理规划人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区和岗位。未来学校将继续组织新疆专场招聘会和实习生招聘会,组织相关学院前往新疆访企拓岗,促进新疆籍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柳浩绩对学校积极搭建推进会和宣讲会平台表示感谢,他介绍了新疆人才引进政策和创新做法,他指出,新疆发展大有可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迫切,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内地高校新疆籍毕业生的服务力度。会上,李静介绍我校2023届毕业生及2024届新疆籍毕业生情况,纺织
详细内容编者按:自2016年8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启动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各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即,回顾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我们从11月20日起推出“发展成就巡礼”专栏。今天推出思政育人篇《把思政工作成效写进东华师生心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东华大学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东华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来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努力奏响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东华强音”。融合创新构
详细内容11月18日,纺织工业人工智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技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松江校区举行。中心技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蒋昌俊教授,中心技委会副主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沈卫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教授、副校长李炜教授出席会议。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教授张浩,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史玉回,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张传雄,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监事长朱北娜,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张红霞,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汪晓峰以及我校相关机关部处、人工智能研究院相关领导、老师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院院长丁彬主持。 李炜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在中心筹备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专家和单位表示感谢。她指出中心为自2007年以来我校获批立项的第五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她希望中心能够把握机遇,为纺织领域新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提升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努力建成我国第一个集纺织工业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专业人才队伍平台。
详细内容11月21日,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揭晓2022-2023年度上海市院校创业指导站服务评估结果,我校以综合成绩排名第一蝉联上海市A级院校创业指导站,也是学校连续7年获此殊荣。(达标A级院校名单)9月以来,全市82个院校创业指导站接受2022-2023年度服务工作评估,经过材料审核、集中评审等环节,我校创业指导站表现优异,以第一名的成绩再次获评A级。我校创业指导站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时尚创意两个制高点,围绕学科特色,经过多年积累呈现出“科技创新创业”+“文化创意创业”鲜明特色,在全市率先建设学校二级创业指导站,开展二级创业指导站开放月活动,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试,形成示范效应。据悉,我校创业指导站由学校创新创业学院牵头,学生就业服务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团委、尚创汇·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多方共建,为大学生提供有力的政策、资源以及条件保障,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所。创业指导站挂牌以来,累计资助创业项目230余个,资助金额超过5000万元,帮助入孵创业团队获得超过2.5亿元的创业融资。
详细内容2023年11月19日上午,新一代“网络计算与智能安全”技术及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东华大学和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网络专委会联合主办。出席论坛开幕式的有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昌俊,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东南大学首席教授、CCF会士罗军舟,复旦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杨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通用工程学院院长罗洪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网络安全学院院长苏洲,复旦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书记王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薛广涛,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董德尊,同济大学教授、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丁志军,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市计算机学会网络专委会主任王成,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书记王直杰、院长沈波,以及学院相关领导、学者、东华大学本硕博学生代表。开幕式上李炜代表学校对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未来发展学科交叉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寄予了期望。薛广涛代表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发表致辞,对这次论坛创新性的组织形式表示肯定。最后,沈波代表学院对蒋院士的莅临指导,及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表达由衷的感谢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