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15年东华大学女教授联会研讨会”在松江校区召开。会议由校女教授联谊会、妇委会、工会及东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研究生部联合主办,以“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及自我成长”为主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相互促进,在提升科研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李耀刚出席会议。校妇委会主任、校女教授联谊会会长李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姚卫新,研究生部副部长俞昊,各学院、机关部处女教授,校青年教师联谊会理事及研究生代表与会。刘淑慧对本次会议的研讨主题给予充分肯定,对以四位发言嘉宾为代表的东华优秀教师,通过刻苦钻研和执着追求成就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为学校培养优秀学生、为国家输送创新人才表示感谢。她指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同属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科研成果有助于促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科学研究在服务社会、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及时反哺人才培养,因此导师为学生传递丰富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对社会、对自己、对家庭有用的人。她同时指出,在高校女性所占比例越来越重的现状下,如何做好女同志的工作,发挥好女教职工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尤为重要。她希望女教授群体自强自立,肩负好自己对工作和家庭的责任,在追求事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家庭和睦、子女培养,克服困难和压力,挑起重担、勇往直前,为学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会上,化学化工生物学院莫秀梅教授分享了科研工作实践与体会,结合几十年科研育人的经历,叙述了做学术研究不可或缺的品质和方法,就如何成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提出了宝贵建议。化学化工生物学院史向阳教授做题为“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漫谈我的科研之路”主题发言,阐述了科学研究进入尖端领域后,跨学科合作与交
详细内容12月17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房剑森教授应邀作学习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及《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精神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朱民,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副校长宋立群、俞建勇、陈招应、刘春红、邱高、李永智,校党委常委袁孟红出席会议。刘淑慧主持会议。房剑森在报告中从需不需要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等三方面对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了深入解读。他认为,当前一定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党的领导下,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广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开创统战工作新局面。刘淑慧在会上强调,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全面领会统战工作会议和《条例》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学校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深化“十三五”期间学校各项事业建设作出积极努力。各党总(直)支部正副书记,党委部门正副负责人,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负责人等70余人与会。
详细内容校第十届教代会暨第十八届工代会第二次会议于12月15日在松江校区闭幕。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副校长宋立群、刘春红、邱高、李永智,校长助理卿凤翎等出席会议,正式代表、列席代表等近170人与会。闭幕会由刘淑慧主持。会议审议通过了学校行政工作报告和学校2014年度财务状况报告,并表决通过了大会决议。会上,朱民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和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提出四点希望。朱民指出,要深刻认识学校发展形势。科技与产业的变革、国家和地区发展大局决定着学校的作为和发展态势,迫切需要我们以国际视野和前瞻眼光,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在高起点上谋划自身发展,赢得发展先机,抢占未来制高点,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结合近期国务院正式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我们务必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抓机遇,强化办学特色,提高质量水平,加快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制约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思想固化和利益藩篱的两大障碍,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的两大瓶颈,干部能力素养、校园文化氛围存在的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两大难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推动学校事业稳健快速发展。朱民强调,要强化学校发展的三大理念。要以质量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将人才作为支撑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科研管理机制,强化学校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理念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以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特色发展理念;要以开放为支撑,不断提升自筹能力,为学校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要进一步推行协同理念,加强绩效管理;要用开放带动改革,以创新促进发展,强化创新发展理念。朱民指出,要抓好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
详细内容日前,第六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举行。我校材料学院2015届硕士生张延凭借在校期间在科技创新创业方面的突出成绩,荣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市政府秘书长李逸平为张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这是继我校计算机学院本科生罗清篮、材料学院博士生邹儒佳荣获市长奖提名奖后,我校学子再次问鼎此奖项。校团委、材料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颁奖仪式。张延在校就读期间,围绕LED照明用新材料的研发课题,在科技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带领团队在各类国际、全国以及省市级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得各类奖项6项,发表论文2篇,申请专利5项,其中已授权3项;与不同专业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创业项目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内特等奖、上海市金奖,英特尔清华全球商业挑战赛中国赛区一等奖,并入选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雏鹰计划扶持项目。他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校优秀学生,2014年东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据悉,“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是经市政府批准,由团市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科协和市学联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科技创新奖项。每两年举办一次。2003年至今已举办6届,共评选出62名“市长奖”获得者和57名提名奖获得者,从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俱佳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推动了全市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塑造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创新文化氛围。
详细内容12月12日,第十二届“中关村青联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我校共有36个研究生团队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22个,三等奖12个,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我校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妍在颁奖大会后的交流讨论中作为代表发言。据悉,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旨在增强研究生数学建模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今年,来自全国390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6355队研究生报名并参赛提交论文。该活动于2006年被列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之一。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此项赛事的组织,研究生部、团委会同相关学院精心组织校内选拔赛和赛前辅导,今年我校共有124支队伍372名研究生参与校内选拔赛。附:获奖名单一等奖:(1)朱俊平(纺织学院)、罗蒙(信息学院)、刘妍(信息学院)(2)尹珂(信息学院)、王泽浩(信息学院)、房树娟(信息学院)二等奖:(1)沈春强(管理学院)、乔龙亮(管理学院)、陈柯(管理学院)(2)曹伟东(信息学院)、龙恺(信息学院)、章文康(信息学院)(3)彭宝(信息学院)、梁炳春(信息学院)、黄珍(信息学院)(4)张举(管理学院)、张静(管理学院)、郭文慧(管理学院)(5)蔡彩霞(信息学院)、许培培(信息学院)、胡志健(信息学院)(6)王珂(管理学院)、张沛(管理学院)、徐欢(管理学院)(7)曹鹏飞(信息学院)、李尧(信息学院)、林都(信息学院)(8)林建琴(信息学院)、罗彬(信息学院)、张剑楷(信息学院)(9)孙威(信息学院)、蔡煜野(信息学院)、沈伟逾(信息学院)(10)吴义(信息学院)、吴宇翔(信息学院)、梁文宇(信息学院)(11)周江松(信息学院)、罗艺娜(信息学院)、俞亚云(信息学院)(12)吴伊婷(管理学院)、王佳佳(管理学院)、孙晓笛(管理学院)(13)王佩(管理学院)、周妙苗(管理学院)、刘小波(管理学
详细内容东华足球健儿勇夺2015上海大学生足球联盟联赛校园组冠军,既2014获得第十五届市运会高校校园组冠军后,再次成功卫冕。他们用胜利书写了自己的无悔青春,用奖杯捍卫了东华足球的荣誉!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两支传统强队在42支球队中脱颖而出,八轮赛事,保持全胜,半决赛分别淘汰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理工而会师决赛,双双挺进全国南区决赛。松江德比——上海高校足球迎来新的篇章。12月13日在上海大学赛场双方为荣誉而战,为足球的魅力而战。双方球迷热情赴场,10辆大巴满载东华学生球迷团现场助威,赛场气氛十分火热,球迷们敲响战鼓,摇曳战旗。在看台下的球员们也如注入了强心剂,此刻的东华足球人凝聚在一起。此次大学生足球联赛是充满正能量的赛场,足球也是传播正能量的集体运动。不管是场上还是场下,队员还是观众,都散发着阳光和积极向上的气息。东华大学附属学校少儿足球班的小朋友们也来到了赛场,担任牵手球童为球员们加油。小朋友们一来到绿茵场,便格外兴奋,看到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如此浓厚,我们也应该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多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给孩子们,让他们能在正能量的环境下茁壮成长。随着主裁哨声响起,东华大学与华东政法大学的争冠决赛正式开始。东华与华政实力都是不容小觑。虽然前三十分钟东华主导着优势,但华政的守门员表现出色,化解了东华大学多次有威胁的射门,前二十分钟双方进入焦灼状态。就在比赛进行第二十八分钟,东华大学获得角球机会,混战当中6号球员白翔在对方封堵之前抓住机会将球打进,士气大增!有了进球的突破,东华大学更是有了猛拼猛打的底气,屡屡突破对方防守。赛后采访东华大学足球队队长,同是获得本次联赛校园组最佳球员的李勇学。当问到上半场没进球前感觉华政给的压力大不大时,他笑着回答说:“上半场华政的两个任意球有些压力,还好是东华大学门将戚懿麟神勇发挥,阻挡了华政的每一次射门。”下半场比赛进行的越发火热,对于华东
详细内容日前在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上,我校人文学院周林老师的论文《上海市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的调查与反思》获二等奖。论坛经教育部思政司批准,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等部门联合主办,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促进青年德育工作者成长。论坛每年面向全国高校年龄在45岁以下(含45岁)的青年德育工作者,包括宣传思想工作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等开展征文和学术交流活动。今年的主要议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相关问题研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相关问题研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研究、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职业规划和成长发展问题研究等。
详细内容12月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东华大学隆重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院士、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出席开幕式。来自国内140多所高校,350余名从事高校人事人才工作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蒋昌俊校长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对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地欢迎,蒋校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东华大学的情况,他指出,东华大学对接国家、上海战略需求,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内涵建设和外延拓展,以特色塑精品,以开放促创新,以贡献谋地位,把优势学科做精做强,积极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努力打造“特色东华”、“紧凑东华”和“精致东华”,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学校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引育并举、实施人才工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近期,学校成立的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着力把中心建设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区和蓄水池,通过人才人事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实践,推动材料、纺织及相关学科跨越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院士对东华大学精心组织承办本次会议表示衷心地感谢。李晓红理事长向大家简要汇报了学会2015年主要工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于1985年在上海成立,经过30年的发展,学会目前拥有会员单位145个,常务理事单位30个,基本覆盖国内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会议在推进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下,围绕“高校综合改革与引才聚才环境建设”主题,开展了大会主题报告、四个专题论坛和小组讨论。
详细内容12月12日,由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机械工程学院主办的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二十周年庆活动暨“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创新”2015年东华大学志愿服务论坛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上海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陈麟辉,共青团上海市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刘树新,上海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市残联组联处副处长任运灿,市肢残人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市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基地负责人、全国自强模范黄吉人女士,松江区文明办副主任谢春讯,松江区残联组联维权科科长王金龙,我校学生处处长任晓杰,团委书记张晓冬,机械学院院长陈革,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英,机械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千里出席活动,松江区各街道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各学院分团委书记、志愿服务教师代表、大学生志愿者二百余人共同参与活动。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服务20年风雨兼程,难能可贵,从1995年成立至今,一直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育己育人”作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要求,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精益求精,将志愿服务开展的更加广泛化、专业化,在帮老助残、爱心助学、义务家教等不同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据机械学院党总支书记朱英介绍: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上海市最早的“智力助残”服务基地之一,鼓舞并带动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投身志愿服务事业,温暖一个又一个残疾人家庭。东华大学“智力助残”志愿者服务队项目获评2015年东华大学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该项荣誉的还有环境学院绿手印环保协会志愿者项目、外语学院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两节”志愿者服务项目等其他9个项目,这些志愿服务项目都积累了多年的服务经验并形成独具品牌特色的志愿服务文化,共同助力东华大学志愿服务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形成“1+N+X”型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加强了校内外资源整合,进一步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能分工,从而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组织的社会管理意识和理念,是社会
详细内容2015年12月1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二届“龙星杯”全国大学生针织服装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大赛至此顺利落幕。这次大赛以“新颖、时尚、舒适、横机为你插上创新的翅膀”为主题,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我国纺织类设计人才。本届大赛于2015年3月开始启动,全国各纺织院校积极参与。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12个纺织高等院校参赛设计稿98份,经专家初评和入围作品实物制作阶段,12月13日上午,大赛的作品终评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进行。评审专家对入围的实物作品及设计稿进行了综合评审,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以及11项“优秀奖”、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5项“最佳组织单位奖”。我校纺织学院学子在本届大赛中有不俗表现,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周立亚老师还获评优秀指导教师。同日下午,在东华大学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我校副校长邱高、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出席大赛颁奖典礼并致辞。邱高代表学校向全国兄弟院校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工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赞助企业对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获奖的同学和院校表示祝贺。希望此项赛事能持久下去,争取成为纺织类专业大学生的一项品牌赛事,为纺织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并希望和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通过共同努力,为纺织“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贡献。倪阳生在致辞中感谢我校对本届大赛的大力支持,强调大赛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号召各院校积极参与此项赛事。并介绍了本次大赛的组织和
详细内容12月5日,上海市第八届教职工运动会桥牌比赛在我校松江校区成功举办。上海市教育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向群、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淑慧、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吉启华和上海市桥牌协会会长李宣海出席比赛。我校参赛队蝉联比赛高校组冠军。据悉,此次比赛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工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上海市教育系统桥牌协会协办,吸引了来自市教委直属单位、上海各高校和区县教育工会等30支参赛队共130余名桥牌选手参赛。我校由化学学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唐建中、机械工程学院陈冰冰、杨崇倡、理学院姜健飞、研究生部俞昊和科研处朱方亮等6位老师组成的参赛队,历经六轮近8个小时鏖战,最终以85VP的总成绩继上海市第七届教职工运动会桥牌比赛后成功蝉联高校组冠军。同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上海市第八届教职工运动会八十分比赛中,我校由校长办公室陆健、发展联络处瞿斌、体育部夏正清、郁晶晶等4位老师组成的参赛队荣获高校组第三名。
详细内容2015年12月11日下午15:00,东华大学运动会暨第三十七届体育节闭幕式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体育馆拉开序幕。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罗仪华、校工会常务副主席郭萍、基建后勤处处长阎林平、学生处处长任晓洁、保卫处处长汤跃宁、体育部直属支部书记陆湘群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闭幕式。罗仪华在闭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在本次活动规模宏大,组织有力。运动会和体育节是我校每年一次的体育盛会,也是对我校体育工作和师生身体素质的整体检阅,充分反映了我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希望广大师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郭萍、任晓杰宣布了2015年东华大学运动会教职工团体比赛、学生组和体育节比赛总成绩,罗仪华和其他领导为获奖师生代表颁奖。闭幕式上,轮滑社、漂移板社以及今年校园十大歌手大赛第三名得主金柱男出场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据悉,这是我校首次把全校运动会和体育节结合在一起,使得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越来越扎实,学校体育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为广大师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详细内容12月11日,由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艺指委”)和东华大学承办的“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十周年庆优秀作品展暨新常态驱动下的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论坛”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隆重举行。我校副校长邱高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丁凡教授、上海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教授、来自12所培养院校的委员、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袁孟红老师、院长李俊教授、副院长李敏教授,以及来自12所院校的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共计200余人与会。开幕式由上海艺指委主任委员刘晓刚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合影开幕式上,邱高副校长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向与会专家介绍了学校的现状和“一体两翼”及“一心、二点、三横、四纵、五项措施”的发展思路。他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努力培养具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宽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全国首批32所艺术硕士培养院校之一,学校历来重视艺术硕士教育工作,设立专门的艺术硕士教育中心,加强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美国纽约时装学院、法国高级时装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所著名艺术院校的国际合作关系,研究生多元文化环境下学习工作的适应性,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现在,上海有12所院校培养艺术硕士,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天在这里举行“十周年庆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十年来的育人成果,将进一步拓展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增强能力,提高质量;也必将进一步促进各高校深入合作,通过协同创新,为上海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丁凡秘书长代表全国艺指委表达了对上海艺指委十周年系列活动的祝贺,
详细内容12月12日下午,“高峰论坛·趋势发布·城市记忆”海派时尚系列活动在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举行。东华大学副校长刘春红、李永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梅芳,东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蒋智威、总编辑王克斌以及参与项目建设的28所高校代表、企业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发展联络处处长徐晶主持。刘春红副校长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致以欢迎和感谢。她表示根植于海派文化土壤、纺织服装学科特色优势明显的东华大学,在创造时尚学术流派、形成时尚策源地、发展时尚源动力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体两翼”学科布局的引领下,不仅实现了特色学科链、群建设,还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扎实推进了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其中各级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就包含了“海派时尚流行趋势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心成立至今发布了5期(7册)《海派时尚流行趋势》,在业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活动中,刘春红和李永智一同上台为《2017春夏海派时尚流行趋势》揭幕,中国十佳设计师、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中心主创成员罗竞杰代表趋势研究团队向大家进行了本季流行趋势的主题阐述。刘春红和李永智为图书《2017春夏海派时尚流行趋势》首发揭幕随后进行的高峰论坛中,三位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对“海派时尚”的独到见解。李永智副校长以“海派时尚之城市记忆”为题,就海派的由来、何为时尚、对海派时尚的再认识等各个方面阐释了海派文化的基本特质吸收、开放、自由和宽容。李永智在演讲中提到,海派文化发源和植根于上海,也繁殖于具有“吸收、开放、自由、宽容”文化特质的其他城市群体之中,“众筹”城市记忆的行动,可以更好的挖掘海派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服装学院刘晓刚教授则将海派作为一个城市的时尚精神,从“风格、风尚、风度”出发阐释了海派时尚的涵义,解释了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发的必要性和目前项目组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米兰华夏集团、VDS事业发展部总监梁栋从行业需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