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刘春红副校长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会见了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常务副校长彼得﹒瑞吉兹(PeterRicketts)一行。国际合作处、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相关人员陪同会见。刘春红副校长对副校长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双方回顾了两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MBA项目的进展,并探讨了进一步拓展其他学科及领域合作的可能。瑞吉兹副校长表示,东华大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很有特色,期待未来有更多加拿大学生能够来上海交流。会见结束后,副校长一行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大楼和国际学生公寓等,对我校管理学科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以及为国际学生提供的人性化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是我校重要的合作伙伴院校之一。该校始建于1942年,坐落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是加拿大著名的公立大学,在公共管理、技术管理和高科技领域享有盛誉。卡尔顿大学的国际研究与合作在加拿大大学中排名第一,整体科研质量排名第三。卡尔顿大学Sprott商学院提供多样化的MBA教育和社会服务,众多毕业生任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及加拿大政府部门。自2003年起两校合作举办MBA项目,至今已招收8届学生,今年又增设了双学位项目,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
详细内容11月8日,2015上海世界创意经济峰会国际论坛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隆重召开,本次峰会的议题是“互联网视域下创意产业发展的范式创新和政策选择”,吸引了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人士及老师学生们的参与。2015世界创意峰会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活动,围绕创意内容原创力、创意设计品牌力、创意成果转化力,展现了互联网时代跨界融合、协调创新、开放共享的特点,传播了东华在创意产业链上的价值整合能力。上午9点,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厉无畏先生宣布峰会正式开幕,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王荣华等发表了致辞。在之后的主题演讲中,英国爱丁堡市文化委员会主席RichardLewis先生介绍了爱丁堡市通过节庆活动产业促进城市创意经济发展的经验;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对我国未来五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高层政策解读;上海市商务委电子商务处处长陈晓明指出了互联网视域下的企业创新发展机会;荷兰跨文化研究与培训中心创始人、阿姆斯特丹大学政治社会学院教授MariskaStevens以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经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黑迈数码董事长、优秀创意企业及创意先锋人物忻国华先生也分别分享了各自对创意产业的看法与经验。下午,东华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沈蕾继续主持分论坛“互联•众筹•众创:创意项目范式经验分享”。爱丁堡市政府博物馆和艺术馆主任FrankLittle、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赵波、上海九木传盛品牌推进机构董事长邵隆图、GIIC中国区执行总裁FleurLoudon、上海裔绘(时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姜蓓艺、VisionTextilesandWaste2Wear执行总裁MoniqueMaissan、卡枚连品牌CEO范玥婷以及东华大学管理学院的孙明贵教授,对旅游、时尚等产业的创意创新发展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东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陈革主持了峰会的另一
详细内容近日,2015年纺织学院实践育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校团委书记张晓冬,新华社上海分社音视频部副主任潘旭,纺织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新厚、纺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雯玮,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邱夷平等200名师生参加此次总结表彰大会。纺织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强首先作了《2015年纺织学院中华优秀传统纺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教育工作汇报》,他从实践主题、实践团队数量、实践地点覆盖、学院实践工作组织管理和实践成果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院实践育人工作取得的新成效。表彰大会分别从“团队成果展示”、“指导经验分享”、“实践成长感悟”三个篇章精彩呈现了2015年学院社会实践工作中实践团队的整体风采和取得的成果、指导教师带队的经验与收获以及实践个人通过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获得的成长和感悟。“一带一路经纬韵,万水千山援疆情”。第五期援疆团指导教师邱夷平教授与团队代表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援疆情,援疆行”,他们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和诗朗诵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援疆大爱,以及矢志服务祖国边疆、促进“一带一路”发展的使命感。纺织学院赴陕西甘肃“丝绸路·锦绣梦”实践团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改编歌曲《奔跑·丝路》,感受不一样的实践风采。纺织学院志愿者指导教师、贵州遵义志愿支教实践团带队教师朱毅萌分享了她第一次带队实践的感悟,“奉献、合作、成长”,大爱无疆,源于微行。在实践个人分享环节中,湖南湘绣传统纺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团队长王雅雯带来了她的分享《关于湘绣,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精彩的分享中让大家感受到一名纺织人对湘绣传统纺织技艺的热爱以及传承与宣传湘绣文化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大家深刻意识到传承与保护传统纺织技艺文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2016届本科生、东华大学-SGS职场预备役计划第五期培训班优秀学员王晓瑶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经历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再到预就业实习的成长与蜕变,传递着她对学弟学妹们的祝福,用心实践,超越自己。最后,
详细内容11月10日上午,刘春红副校长在松江校区会见美国阿克隆大学副教务长兼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埃里克·艾米斯(EricAmis)博士一行访问东华大学,同行的还有高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凯文·卡维奇(KevinCavicchi)和王瑛老师。国际合作处及材料学院相关人员参与会见。双方回顾了两校近年来建设发展的情况,并就深化两校合作、开展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探讨。EricAmis博士介绍了阿克伦大学在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创的高分子工程管理硕士,并希望与我校在此方面开展新的合作。刘春红副校长对于双方合作的基础和现有与材料学科相关的师生交流现状表示赞许,希望两所高校之间的合作能够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会见结束后,代表团一行来到材料学院,参观并了解了材料学院及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还针对目前学生交流项目中涉及的学分互认等问题进行磋商。阿克隆大学是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建立于1870年,在高分子科学等领域声名远播。2011年起材料学院已选拔21名优秀学生前往阿克隆大学交流学习。目前已经有15人毕业,6人在读。而在毕业15人中,有7人在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详细内容11月2日,高校团队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塔里木大学召开。东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塔里木大学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全面总结五年来的阶段性成效,深入研讨受援和支援双方在中央座谈会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口支援工作的目标思路。副校长、校援疆工作组组长邱高代表学校出席本次会议,并对我校五年来的支援工作作了总结交流。邱高副校长在总结中指出,在我校积极支持和指导下,塔里木大学已于2011年申报成功纺织工程新专业,按照联合培养模式2010、2012级学生61名已顺利毕业,为新疆地区纺织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今后,我校将继续与塔里木大学共同携手,按照地方经济需求,面向产业发展,做好纺织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会议期间,邱高副校长前往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与王新民师长就在阿拉尔市建设南疆纺织服装产业研发中心事宜进行了会谈,中心将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和企业的参与,为纺织服装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技术支持和服务等提供平台,双方就尽快形成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共识。塔里木大学副校长孙庆桥、一师阿拉尔市副市长(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所长)廖肇羽,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院长郭建生等参加了会谈。
详细内容11月6日下午,由东华大学学生资助中心主办的“砺志·感恩·指尖的梦想——大手拉小手慈善钢琴会暨慈善文化月发布会”在锦绣会堂温情上演。7位平均年龄不到八岁的我校教职工子女、3位来自外语学院和纺织学院的大学生用优美的音符上演了一场别样的慈善音乐会。一支支动人的旋律生动诠释了我校慈善文化,也奏响了云南盐津山区儿童的音乐梦。学生处、团委和妇委相关负责人参加钢琴会。据悉,此次慈善钢琴会是东华大学资助中心打造“山区儿童圆梦计划”中重要环节,将帮助远在2000多公里的云南盐津县庙坝镇的山区小朋友圆“音乐梦”。严军介绍说,举办慈善钢琴会,学校为云南盐津县黄草小学、黄草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等四所学校募集到了5架电子琴、口琴45只、芦笙10只、小鼓8只、三角铁26只、沙锤26只。“云南盐津县是我校对口帮扶地区,在学校阳光服务队暑期实践期间,我们了解到部分学校上音乐课还缺少专业乐器,有的学校400多名学生中一个会演奏乐器的孩子也没有。这些募捐来的爱心乐器承载着东华师生的款款爱心和善心,将为盐津当地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慈善,走近慈善。”参加慈善钢琴会演奏的郭笑研同学是一名受助大学生,爱好钢琴的她曾经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被迫中断音乐梦,但她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国际双钢琴比赛青年组一等奖。她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来自山区的儿童没法选择他们的出身环境,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追逐音乐梦想的权利。观看演出的家长们则表示,用慈善公益的方式让孩子把钢琴演奏化作一份份爱心,为远在云南山区的小朋友点燃音乐梦想,这种教会孩子爱与分享的方式非常有意义。慈善钢琴会拉开了今年东华大学慈善文化月的序幕,据悉,后续将开展慈善义卖拍卖会、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论坛等系列活动。
详细内容11月7日,由上海市乒乓球协会、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研究会等机构共同举办的上海市第十三届“张江杯”中外友人乒乓球比赛在浦东外国语学校举行。本赛事作为一个让国际友人在沪同台竞技、切磋球艺、共建友谊的平台,吸引了上海、苏州的外资企业、浦东乒协以及复旦、交大、华理大、财大、上海体院等十几所上海高校球队,共有25支队伍、125名男单选手、33名女单打选手参加团体、单打等各项比赛的角逐。我校参加此次比赛的留学生共12人,分别来自巴拿马、越南、尼泊尔、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赛前,同学们热情高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加紧训练,积极备战。比赛当天,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奋勇拼搏,过五关斩六将,展现了良好的乒乓球水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最终,我校获得本届比赛团体第三名、来自巴拿马的留学生张继科获得男子单打第三名,来自泰国的留学生马宝宝获得女子单打第五名。我校所取得的赛绩不仅在此次参赛的高校队伍中表现最好,也是我校参加这一赛事以来,获得名次最多、奖牌最多的一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通过比赛,我校参赛队员对中国“国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乒乓球的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体育交流切磋技术,增进友谊,交流文化,是这本次比赛带给留学生们的最大收获。
详细内容依托东华大学在时尚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于2015年10月23日至10月28日携手荷兰鹿特丹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九届东华大学与鹿特丹大学创意合作课程。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副系主任俞英老师、田玉晶老师和来自荷兰鹿特丹大学的StephanBlom、BrigitteSpaans、BartelHulst、MarlouStolk老师带领近35名中荷同学共同完成了以“上海印象”为主题的,利用3D打印技术与回收皮料实现的创意鞋履设计workshop,试图探讨按照设计学对应的从设计创新到产品开发、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过程,并有效的引入了企业评价体系来聆听来自企业市场部和设计部的反馈。此次活动历时六天,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方案筛选-草模制作”等设计过程完成了7个系列的鞋履作品设计,于此同时,也呈现出来该国际合作课程的以下亮点:(一)游戏破冰,迅速冲破语言障碍Workshop首日,设置的各项游戏环节(一分钟视频自我介绍、指压板接龙游戏、抢滩游戏)在一开始就炒热了气氛,带动了同学们的热情,消除了两校同学的隔阂,为后期的小组合作奠定了基础。(二)参观互动,产品特点了如指掌同学们参观了位于松江区的雅氏工厂,在雅氏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开料、帮面制作、钳帮、配大底、装大底、整理、包装等完整的鞋履生产线,在了解雅氏品牌特点的同时,市场部的工作人员也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了产品线的规划等知识,同学们收获颇丰。(三)创新融合,风暴呈现奇思妙想我们一同参观了1933老场坊,收集了众多关于“上海印象”的灵感图片,随后开始了节奏紧凑的脑力激荡,把灵感图片转化为一个个的方案,通过手绘草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小组讨论中创造更多的新想法。鹿特丹的老师们也会给予小组一些专业的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意。(四)团队合作,系列方案完美展现各小组在确定方案后,默契分工,有的同学
详细内容近日,人才工作办公室在美国部分高校成功举办了首次海外专场招聘宣传活动。本次招聘宣传活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酝酿和准备,活动旨在积极拓宽引才渠道,扩大东华大学的国际影响力,鼓励和吸引一批海外知名高校的青年学者来校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招聘会的准备过程中,专业学院对于本次招聘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部分学院提供了学科特色介绍和岗位需求。人才办紧密围绕学校“一体两翼+引擎”的四大学科群布局,开展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结合东华大学学科发展现状,通过对USNEWS美国高校2014年排名的分析,筛选出了与东华学科有较强关联性的高校,分析了部分高校中国教授、留学生专业分布及人数。人才办还与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进行联系,同时借助海外媒体以及中国驻美使领馆平台,有针对性地将学校情况介绍和人才需求信息最大范围地通知到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招聘会前期就收集到超过30份求职意向,应聘者有康奈尔大学、纽约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以及哥伦比亚大学等诸多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和博士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会场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会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会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会场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徐永吉参赞莅临东华大学招聘会现场纽约大学医学院会场300余人参加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他们中间绝大多数拥有海外高校博士学位,目前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博士后工作。人才办陆未谷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东华大学的基本情况、学科发展和人才政策,特别是我校“十三五”总体发展思路的“一心、二点、三横四纵、五项措施”的实施路径,并重点宣传了专门针对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的特聘研究员岗位计划,许多求职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少人感到能了解如此全面而详实的国内高校信息,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回国报效的热情,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规划个人事业发展之路。纽约大学物理系博士季浩杰表示自己是上海人,去过东华大学,这次在异国他乡能碰到家
详细内容日前,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工博会”)正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火如荼进行。我校携聚酰亚胺纤维及产品、功能纳米纤维材料、日用玻璃节能环保设计和制备、新型细菌纤维生物医用材料、纤维素纤维及制品晶变改性工艺与成套装备、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干湿法仿耐热恒强纤维及爬楼机器人等8个项目亮相本届工博会,绿色环保、助力民生成参展项目“主旋律”。此外,学校参展项目队伍中还首次出现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的身影。高精尖“口罩”齐亮相遇到雾霾天,人们往往会戴上口罩,以防粉尘颗粒物的吸入。今年我校参展项目中就有两个项目与“口罩”相关,分别是材料学院张清华教授团队的聚酰亚胺纤维及产品,及纺织学院丁彬教授团队的功能纳米纤维材料。由于注入了科技创新元素,两个项目所研究的“口罩”都可以用高精尖来形容。其中,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口罩”的特别之处在于,是专门用来给烟囱、炉窑戴的。原来,工业生产中会有大量高温废气粉尘从烟囱、炉窑中排出,把聚酰亚胺纤维制成的袋式除尘器套在烟囱上,就好比给烟囱带了一个定制款的好“口罩”,不仅可以有效捕尘、除尘,还耐得住高温、高湿和高腐蚀性气体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经过16年磨一剑的不懈科研攻关,张清华教授团队不仅首次提出聚酰亚胺纤维干法纺丝制备过程中的“反应纺丝”新原理和新方法,还与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出国际上首套干法聚酰亚胺纤维生产设备,攻克了该类纤维生产线工艺集成、设备成套及其高效匹配关键技术。而今,国际上首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1000t/a生产线已在团队合作企业建成并投产。而纺织学院丁彬教授项目团队则把研究目光聚焦于日常防护用口罩核心过滤材料的开发上。由于我国空气过滤材料产业起步较晚、研究力量也相对薄弱,现阶段市场上口罩材料仍以纤维直径粗、纤维膜孔径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的低端产品为主,普遍存在呼吸阻力大、热湿舒适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对超细颗粒物高效
详细内容11月5日上午,长宁区副区长翁华建一行前往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创意园和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改造现场,就环东华集聚区的载体建设进行实地调研,副校长刘春红出席。长宁区商务委、发改委、科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上海东华镜月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及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翁华建一行参观了园区内部分有代表性的时尚创意类企业,详细了解了企业的经营现状、发展方向和所遇到的困难,不仅代表长宁区对企业表示了关心和支持,还向企业传达了政府发展时尚创意产业的决心和政策。调研人员在东华大学国家科技园、东华创意园等地调研调研中,刘春红副校长介绍了环东华核心区域的载体及业态情况。她表示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区校双方都做好了内涵准备,希望今后能通盘整合现有载体和资源,把文化、科技与时尚跨界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时尚”产业新业态。翁华建副区长表示东华大学为打造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提供了众多可用的载体资源,接下来校区双方可以在梳理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就共同开发机制的形成及打造虹桥人才特区通力合作,对接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需求,联手助推上海成为国际时尚之都。与会人员还就对接长宁区科创政策、以活动催生商业需求等具体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对进一步做好环东华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交换了建议和意见。
详细内容11月4日,副校长陈招应在延安路校区会见了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罗锦银一行。同行的有该校教务处处长李德骏、学工部部长兼团委书记金艳、后勤集团分党委书记张全民等9人。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基建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相关领导参与会见。陈招应副校长代表学校热烈欢迎罗锦银副校长一行来校调研交流,并详细介绍了我校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情况和当下正在开展的十三五计划制订思路。随后,教务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学生处、基建后勤处、后勤集团分别介绍了我校学分制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工作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双方就两校近年来建设发展情况,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验实习和实践教学模式管理、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展开富有成效的讨论。双方均表示,未来将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大纺织”的背景下,携手共进、共享经验,促进双方共同进步。
详细内容11月4日,服装学院服装表演专业教师杨红仙带领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模特、上海大学生服饰艺术实践基地文化志愿者,身着全部由我校服装学院教师设计制作完成的“海派旗袍”系列作品,亮相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之服饰专场。配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高春明为大学生们带来《衣冠王国——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讲座内容,学生模特身着“海派旗袍”系列作品在校园内穿行,一展“海派旗袍”的独特风姿。在展演区域还设置了图文展板,围绕上海女性引以为豪的代表性服饰——“海派旗袍”展开,为师生们详细介绍“海派旗袍”的历史变迁和制作技艺。此次展演的“海派旗袍”作品由教授许旭兵、上海服饰学会副秘书长沈沉、全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罗竞杰、副教授蔡凌霄、副教授倪军等服装学院教师设计制作完成,是学校海派时尚设计专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作品以“知性与浪漫”为主题,融合“金木水火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采用不同纹饰和肌理风格的面料进行数码等现代工艺后期处理,通过丰富的面料质感和设计手法对比,对传统“海派旗袍”重新演绎,在保有“海派旗袍”优雅女性化特征基础上,又加入大气简约的当代时尚特征。据专家介绍,“海派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的服装,形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剪裁合体、造型纤长,兼收并蓄中西方服饰特色。当时这一时髦的旗袍样式,经受住百年时光考验,成为今日在世界范围内都广受女性喜爱的经典旗袍样式。
详细内容11月2日,校党委书记朱民主持召开学校党委常委会,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要求,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重要的政治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学校重点改革发展任务中,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会上,朱民传达了上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有关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和市委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描绘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必须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挑战,更好地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深刻认识,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十三五”规划建议积极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对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朱民强调,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他要求,要不断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把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校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务求全面、准确、深入,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和学习交流,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理念引领发展,切实将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学校“十三五”规划制定、深化综合改革和依法治校等各项重点发展任务,以实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