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是上海市全国东西部协作以及教育部定点帮扶地区。为进一步深化昭通市委组织部与东华大学党委组织部红色育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导东华师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深化国情民情认知、厚植家国情怀、体悟乡村振兴,提升基于学科、专业开展“智力帮扶”的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由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牵头、连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及数学与统计学院共计6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2名指导教师组成的“科技帮扶”社会实践团,带着对实践的热情走进昭通,用他们的专业知识、青春活力,在“行走的课堂”读懂昭通市“产、城、人”三篇文章,结合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为昭通信息化平台建设贡献东华力量。(实践团于昭通市委组织部门前)走进苹果产业示范园,探寻“产”字招牌昭通市苹果产业作为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阳光照射、丰富的水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壤,共同孕育出了品质卓越的昭通苹果。为探寻昭通苹果“甜蜜产业”助农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实践团成员来到昭通市“昭阳红”10万亩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漫步果园,累累硕果挂满枝头,产业
详细内容7月31日,宿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祖钧公一行来校调研,交流校地、校企产学研合作事宜。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震出席调研座谈会。宿州市经开区、驻上海办事处、埇桥区、泗县、发改委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参加座谈,我校科研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与会。会议由赵震主持。(调研座谈会现场)赵震代表学校对祖钧公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发展历程、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交流、科研成果最新进展等方面介绍了学校概况。他表示,宿州市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东华大学和安徽省、宿州市有着深厚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希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联动互通,深化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推进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为政校企三方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动力。祖钧公对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宿州市基本情况和特色产业发展概况。他表示,东华大学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实力,学科特色与宿州市产业结构和创新发展布局高度契合,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他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校地、校企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产业协同,推动高校科
详细内容一位沪上高校的设计学教授,被授予了宁海县下畈村“荣誉村民”的称号。他就是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庆军。这些年,从晋南农村的飞檐翘角、青石黄土,到浙东村镇的流水飞涧、翠山青田,从白墙黑瓦的徽州古村,到山高路远的云贵山寨……他带着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设计做在乡村里,在他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很多村庄变了容貌,重新焕发新生,乡里乡亲都亲切地喊他一声“老陈”。一顶棒球帽,一件简单的体恤,一双磨起皮的运动鞋,是老陈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标配,也是他怀揣着乡愁,一直走在设计修行之路的见证。村民抛出选题,大学生设计师接招;毕业设计走出校园,落地乡村;电脑里的效果图,变成货架上的真实产品……自2021年以来,由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宁海县委宣传部发起的全国联合毕业设计行动,三年来不断深化校地合作模式,探索以毕业设计助力城乡高质量发展建设,得到全国171所高校的支持。“毕设在宁海·今天我发布”2024全国联合毕业设计宁海毕业设计周专场发布会在6月刚刚结束,夏日炎炎,陈庆军和他的团队又在忙着准备启动来年的“全国毕设”活动。“我们想吸引更多地方、更多院校、更多师生参与进来,让这一活动届
详细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近年来,新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抢抓历史机遇,积极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学校也一直致力于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塔里木大学和喀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投身于西部地区产业振兴战略。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发起“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社会实践团,探索了一条特色纺织援疆路,打造形成了东华特色的师生暑期社会实践品牌。这个暑期,东华大学师生再度出发,跋涉四千七百多公里来到了棉田绿浪翻涌、彩棉盛开热烈的新疆。54位纺织学子走出校门,将社会实践场延伸至大美新疆的广袤田野之间,在这里展开了一堂躬行实践、行走在田野地间的思政实践课堂。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进一步助力东华大学与新疆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连续12年积极组建“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以下简称援疆
详细内容7月24日,第十二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总决赛在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举行。本届大赛五月份启动,共吸引近1800名学生参与,经过海选、初赛以及校决赛的层层筛选,最终10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最具创业潜力奖共10个奖项。10支队伍围绕智能智造、产品创新、低碳环保、品牌营销四大主题展开激烈竞争,我校材料学院学生团队《“不插电”的发光纤维》项目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以总分第1的成绩夺得唯一一个全国总决赛特等奖。该项目由材料学院朱美芳院士担任指导老师,提出“人体耦合”的能量交互机制,即把人体作为能量交互的载体,在不使用芯片和电池的情况下,利用人体来收集空气、水体等环境中的电磁能量,为纤维无线供能,实现纤维触控发光、织物显示以及无线指令传输等智慧人机交互功能。目前该项目获授权五件国家发明专利、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和一件美国专利,研发的纤维产品已经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并应用在水下救援,人机交互,智能终端等多领域。该项目同时也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如安踏、京东、华为等企业,为他们提供衣服类传感器产品。材料学院学生团队《超轻隔热气凝胶智能滑雪服与极地服》项目兼获二等奖和
详细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高校教育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切身回应学生成长发展的人生课题,开展形式丰富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为探索、发掘高校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途径,今年学生处、校团委协同各学院首次在师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设立“点滴行动·润泽生命”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共计立项10支,1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选题内容聚焦于生命主题的社会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与人物访谈、基于社会资源探查的自助信息编写等三大方向,实践对象涵盖老年人、医疗机构人员、自闭症家庭、大学生等各类社会群体。近期,实践团陆续结项,传来了他们的实践经历和总结收获。代际恳谈,青老共绘生命华章“寻觅生命的绽放过程”实践团由物理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的12名师生组成,前往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社区学校开展生命访谈。实践团邀请10位长者,长辈们以丰富的人生经历启发年轻一代,不同代际间的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在访谈基础上,实践团成员借助电影与绘本书籍与长辈们就遗忘、家庭、梦想、生命的循环和生命力、生活态度等
详细内容7月25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湖南省委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长沙召开。来自50多个非洲国家的政要、前政要、政党和青年领导人及非政府组织、智库代表等200余人参会。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文化遗产创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慧教授团队受邀参加此次国际论坛,现场展示交流了非遗服饰和非遗创意等产学研成果。其中“海派手绘琵琶”以上海土布、浦东派琵琶和艺术家精美手绘备受关注,其凝结中国传统织造、绘画、音乐和手工木刻于一体的优秀代表,是近年来我校文化遗产创新中心以创意协同产教深度融合,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积极探索。(产学研成果现场交流展示)中联部副部长陆慷、湖南省委副书记李殿勋以及布隆迪国民议会议长恩达比拉贝等参观了我校产学研成果。本次论坛以“携手现代化 共谋新发展 凝聚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民间力量”为主题,我校积极发挥高校智库引领作用,不断探索提高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创新模式,此次产学研成果充分展示了优秀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通过国际交流也进一步促进了民心相通,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详细内容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25日上午,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带队赴武警上海总队走访交流,慰问部队官兵,学校人民武装部相关负责同志一同参加。武警上海总队参谋长龙木林、政治工作部副主任刘国成等部队领导出席座谈交流。李成龙代表学校向武警上海总队全体指战员致以节日问候和崇高敬意,对总队长期以来在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征兵宣传等工作中给予学校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20余年来,武警上海总队严格选派承训官兵,合理安排训练科目,有效提升了东华大学学生国防教育水平和军事技能素质。他向部队领导介绍了学校历年来在支持国防事业方面的相关工作,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继续巩固提升军校共建融合水平,共同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龙木林对李成龙副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武警上海总队和东华大学是多年以来的好邻居,学校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为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在良好合作基础上,希望与学校持续开展深入合作,在官兵师生互动、教育方式创新、强军育人载体联动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刘国成表示,总队和学校之间合作基础深厚,结合双方优势,今后会在军地沟通协作、培养部队人才等方面取得新的成就。近期,学校人民武装部相关
详细内容7月22日,“上海爱心教室”捐赠仪式在肯尼亚莫伊大学举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晏波、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以及莫伊大学校长艾萨克·考斯基(Isaac Kosgey),分管学术、研究和学生事务副校长艾萨克·奇曼基(Isaac Kimengi)等出席。
详细内容在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之际,由中国奥委会出品的专题纪录片《中华体育精神颂》于近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体育频道正式开播。其中《精进方圆》一期对我校科研团队深耕国产高性能射击服装系统核心材料开发,让中国运动员穿上国产装备进行了报道。步枪射击运动员穿着的比赛服称为“皮服”,包括射击服、射击裤、射击鞋和手套等,由特制材料制成。长期以来,一直被印度、德国、捷克、韩国等国垄断。“针对我国射击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环境,如何自主高效开发高性能高功能材料”“在满足国际赛事标准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国产化射击服的服役性能”……自主研发针对中国国家队运动员的高性能专业射击比赛装备这一重大命题亟待解答。国家的需求就是科研方向。受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与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委托,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北京服装学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同济大学、人本国际等成立攻坚团队,对标国际射击联合会气步枪规则,围绕射击服装系统“卡脖子”难题,开展多学科交融创新研究。(团队从最关键的材料入手开展创新研究)“从最关键最核心的材料入手。”坚持这一原则,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教育工会公布了授予上海市教育系统20名教职工“申教名匠”称号的决定,我校余继宏老师获此殊荣。余继宏,江西上饶人,民盟盟员,技师,博士副教授,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第44、45、46、47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国家队总指导。曾任第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际裁判,指导选手获得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世界冠军。曾任2019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裁判长,指导选手获得精细木工项目金牌。2020-2022担任上海市职业教育余继宏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2021年获得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2021年获得“上海市职业教育特别贡献个人”称号,2021年至今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家具专题材料、结构、工艺分支主编。“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余继宏愿成为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好老师。
详细内容7月23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赛区决赛暨冠军争夺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今年上海赛区参赛报名数超5.53万项,参赛人次超22.98万人,再创参赛项目数和参赛人数新高,最终452个项目进入市赛决赛。经过小组赛、排位赛和冠军争夺赛角逐出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及产业命题赛道的金、银、铜奖。我校“编织生命通道——基于医用纺织技术的高值器械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以排位赛第三的成绩脱颖而出,与来自交大、复旦、同济的5个项目共同入围冠军争夺赛并荣获季军。(我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上海市赛季军)该项目负责人为纺织学院2020级博士生黎昊,指导教师为纺织学院王富军、王璐。项目主研产品为人工血管、人体周围神经再生导管等高值医疗器械,希望能够针对关键技术瓶颈问题,突破生物医用纺织品制备加工的精细化成型、功能性复合、智能性可控等关键共性技术,解决我国现有高端生物医用纺织制品主要依赖进口现状,实现我国生物医用纺织制品的整体技术进步。(大赛现场)据悉,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由教育部等12个部门共同主办,已成为中国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东华大学高度重视大赛组织工作,自启动报名
详细内容自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机关党委把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聚焦关键少数、聚焦党性锤炼、聚焦群众关切,坚持分层分类指导和学用结合,引领机关党员、干部以增强纪律意识和履职本领为动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头雁领学明党纪,忠诚担当明底线 聚集关键少数,将集中学习教育与分组学习交流相结合,坚持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发挥模范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精心组织安排三次机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开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学习会,由纪委办等部门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和典型案例进行学习交流,进一步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结合《戒尺》等材料及有关学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深刻领会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组织部分机关处级干部、党支部纪检委员集中参观陈云故居、松江区廉政教育基地,进一步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开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学习会结合《戒尺》等材料在全体机关处级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组织部分机关处级干部、党
详细内容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我校干部师生通过多种方式热切关注全会报道,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进一步增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大目标而贡献力量。教务处处长杨旭东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者,我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纵深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立足学校实际,聚力实施拔尖人才攻坚行动,凝练教育教学质保理念,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深入建设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增强学校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