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我校退休党总支党员代表大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崔运花出席,退管会第一副主任王以刚、退管办主任宋敏、离休党总支书记黄玉中、退休党总支书记曹春城、组织部副部长徐玥参加会议,大会代表、列席人员、特邀嘉宾等120余人与会。会议由退休党总支副书记宋惠艳主持。本次退休党总支党代会在推进新时期退休干部工作之际召开,是贯彻中办3号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的一次大会;是贯彻落实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着力提升退管工作服务水平的一次大会。崔运花在会上讲话,她代表学校党委肯定了本届退休总支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对本届退休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党代表、党员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一直以来关心退休总支工作的老领导以及退管会、老干部办等相关职能部处表示感谢。崔运花指出,本届退休总支坚持牢记身份、坚定信念、保持本色、发挥作用的工作理念,结合实际不断加强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和支部建设。紧紧围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发挥退休党员特长和优势,创新搭建载体并发挥作用。退休党员干部、党支部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退休支部和党员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等工作,我校作为长宁区党建联建单位第六次获评优秀单位,同时涌现出很多党员和支部典型,他们是退休党员的榜样,也是全校教职工和学生的榜样。会上,崔运花对当选的新一届退休党总支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希望新一届退休总支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健全工作体系,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二是按照中央全面治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要落实好中办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离退休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继续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支部建设工作。不断创新退休党支部、党小组设置,创新教育活动方式方法,教育引导退休党员和教职工不忘初心
详细内容年终岁末,2015-2016年度东华大学校园好新闻评选活动顺利收官,经作者自主申报、学院部处推荐、网络点击量排行以及学院部处负责人、师生代表、校外专家、记者票选等环节,共有20篇新闻作品分获2015-2016年度东华大学十佳校园新闻及十佳校园新闻提名。这是我校连续第3年开展校园好新闻评选活动,此次获奖作品是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在东华大学校报、东华大学新闻网、东华大学校方微信、东华大学校方微博上发布的近2400条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作品内容涵盖党的建设、教学育人、科研攻关、社会服务、校园文化以及合作交流等学校发展各面。其中,不仅有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成立等“大事件”,也有科研成果获奖、教师入选人才计划、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启用等“高关注”,还有校园原创话剧首演献礼、中非国际纺织论坛首登非洲、校地合作推进G60松江科创走廊建设、东华版满汉全席刷屏等“热话题”。师生关心的大事要闻、校事小情在作品中均有不同程度体现。无论作品获奖与否,我们感谢每位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学校岁月的东华新闻人。无论是否擅长,我们更期待您能拿起笔或敲打键盘,与我们一同讲述东华故事,传播东华声音,弘扬东华精神。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2015-2016年度东华大学十佳校园新闻,回味2016,展望2017!“2014-2015年度东华大学十佳校园新闻”1、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8月30日,备受全校师生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东华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式在我校松江校区隆重举行,大会代表、列席人员、特邀嘉宾等共计近300人参会。本次党代会是我校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大会,是进一步动员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的一次大会,
详细内容12月23日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赛区颁奖大会在我校举行。上海市教委高教处赵丽霞、东华大学副校长邱高、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家组秘书长蔡志杰教授、上海赛区组委会主任鲁习文教授等以及来自上海34所高校的300多名获奖同学和教练参加了颁奖大会。邱高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从1992年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支持下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该项赛事已经成为影响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之一。今年9月9-11日,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及新加坡的1367所院校3万多支队共93000多名大学生参加本项竞赛。上海赛区有1102支队伍参赛,9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62支队伍获全国二等奖,另有468支队伍分获上海赛区一、二、三等奖。本次大会为上海赛区的获奖团队、优秀组织奖获奖学校以及优秀教练员颁发了获奖证书。数学建模竞赛为数学和外部世界的联系打开了一条通道,通过竞赛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同学们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的实践,亲身体验了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取得了在课堂里和书本上所无法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亲身感受,在知识、能力及素质三方面迅速的成长。我校自1994年起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批教师也积极参与了数学建模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带动了我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我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学生在历年的全国竞赛和国际竞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程2004年获得了上海市精品课程,并获得了2005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今年我校有1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5支队伍获全国二等奖,取得了近十年来的最好成绩,学校获上海赛区优秀组织奖。
详细内容12月27日下午1:30,东华大学第一届NFTE创业教育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徐佩莉,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NFTE高级培训师张燕,东华大学学生处处长任晓杰,东华大学学生处副处长严钧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东华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老师、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老师以及创业培训班43位结业学员。结业典礼由李静老师主持,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史爱辉老师首先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回顾。罗棋棋同学代表学员发言并表示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创业政策以及创业经验方面都有所收获。学生处处长任晓杰肯定了第一届NFTE创业教育培训班的工作效果,并表达了对创业教育培训班学员的殷切期望,他提到,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是提高创业技巧和创业能力,不能单独靠一两次培训就能达到预期目的,希望同学们能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自信心,增强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在未来成为成功的青年创业者。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徐佩莉进行致辞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学员要进一步消化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走出一条创业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本期课程中李亮亮、王宇、王鹤、侯震宇、刘衍霞五位学员获得商业计划书优秀奖,刘涛等六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荣誉称号;结业典礼最后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及获奖证书。东华大学始终把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经济保障、发展支持、价值引导”的资助育人理念,不断建立健全政策、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据了解,NFTE公益创业培训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培训中心”与美国光华公益基金会在上海开设由美国光华公益基金会提供荣获2002年美国教育图书出版界最高荣誉“金灯奖”的“创业培训初级课程”教材、由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颁发证书的公益创业培训,该课程共80个课时,历时两个半月,为家庭
详细内容12月26日晚,由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管理学院学生会、服装学院学生会、东华大学后勤集团联合主办的2016年东华大学后勤集团延安路校区饮食部“厨艺比赛”展示暨“我最喜爱的十大食堂菜品”评选活动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东华食府拉开帷幕。副校长陈革宣布活动开始。党办、校办、党委宣传部、基建后勤处、人事处、发展联络处、招生办、研究院、延安路校区办、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保卫处综治办、体育部、管理和服装学院辅办、团委、后勤集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副经理沈建平介绍了本次活动相关情况。他强调,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提高我校后勤集团饮食员工职业技术水平、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促进校园饮食服务工作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让广大学生走近厨房、走近厨师、走近美食,了解餐饮,分享美食。延安路校区饮食部厨师长黄建忠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评选规则。活动现场氛围相当热烈,整个活动中心弥漫着诱人的香味,123道色香味全的菜品极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的味蕾和对美食的追求。“厨艺比赛”经专业评委分别评出红案(菜品)金奖:雪菜油爆虾、豉汁蒸排骨、哈密瓜年糕牛肉粒,红案(菜品)银奖:美味鱿鱼圈、羊肉串、梅菜扣肉,红案(菜品)铜奖:金牌蒜香骨、珍珠排骨、尖椒鸭脯丁、红烧块肉;白案金奖:奶油小方糕、泰式雪媚娘、麻辣脆皮鸡手工面,白案(点心)银奖:南瓜豆沙饼、开口笑、新疆烧饼,白案(点心)铜奖:芹菜粉丝饼、香辣培根面、椰丝球、朗姆球。活动前期,校团委通过东华大学“青年之声”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大众评审线上报名活动,学生通道的前150名和教师通道的前30名组成本次活动的现场评审团。最终,根据现场评审投票数,芝士土豆泥、脆皮炸鲜奶、羊肉串、烤羊排、孜然土豆片、辣香脆兔肉、雪菜油爆虾、新疆鸡柳、瓦罐煲汤和南乳小排被评为红案篇“我最喜的十大食堂菜品”;奶油小方、泰式雪媚娘、香酥鸡蛋挞、蛋黄酥、朗姆球、鲜奶棉花糕、金牌苦瓜梨、
详细内容12月24日,第二十二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奖评选颁奖典礼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举行,我校28个创新项目获奖。其中材料学院唐波、吴新锋、彭熙瑜、唐鹏完成的“碳纤维复合热场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获得发明创新创业奖,以该项目成立的创业企业目前已落地杭州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环境学院刘兴成、沈云鹏完成的“防控PM2.5系列功能化产品的开发及应用”以及材料学院梁浜雷、窦振军、李涛、张晓琳完成的“多元同轴柔性传感器件的研发与应用”获发明创新一等奖,纺织学院孟超然、丁金花、周佳佳完成的“麻纤维氧化脱胶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实践”、信息学院王伟凯、赵润喆完成的“碳纤维性能指标预测方法及工业云自动化生产应用研究”等6个项目获发明创新二等奖,材料学院郭洋、穆九柯、吴桂青、戚佳斌完成的“可穿戴光热电纳米发电机及存储系统”、化工生物学院王伟忠、周小军完成的“一种组织工程纳米纤维骨软骨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等19个项目获发明创新三等奖。校团委邵楠老师荣获“优秀组织者奖”。(我校材料学院博士生唐波(左一)作为发明创新创业奖获奖代表作经验分享)(我校获奖代表合影)据悉,“科技创业杯”奖评选是由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资助,上海发明协会主办。本届“科技创业杯”奖评选的宗旨是:通过“双创”,激发、鼓励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和科研实践能力,将学生发明创新的科技成果实现创新、创业或通过创业孵化器进行转化,实现高校学生“破茧成蝶”的蓝海之梦。我校团委会同相关职能部处和学院,精心动员组织,共推荐62个项目参加比赛,充分发挥了课外科技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附件:第二十二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奖评选获奖项目(东华大学).xls
详细内容第七届“Com4立达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圆满落幕2016年12月22日,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七届“Com4立达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终评暨颁奖典礼在常州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举行。12月4日,大赛初审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13所高校的195份作品,经专家评审共有61份作品通过初审入围终评。终评大会由我校纺织学院郁崇文教授担任评委委员会主任,共有来自高校、纺织企业、立达公司的12位专家担任评委,评审标准主要围绕作品的创新性、纱线外观和性能、设计说明三方面。本次大赛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试制纱线,传承、发展和开创纱线产品的原创性与功能性,引导并激发纺织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和培养一批在纺织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纱线设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选择新型的纤维原料、各种纤维原料的搭配、各种新的纺纱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等,生产出外观新颖、功能实用、具有现实意义的纱线或用这些纱线生产的织物。本次大赛共评出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5个,优秀指导教师奖10个以及优秀组织奖3个。我校纺织学院曾嘉梅等同学的作品《纱之精灵》荣获一等奖,范明义、杨亚楠同学的作品《石墨烯混纺阻燃纱线的开发》和王涵等同学的作品《大麻/棉/舒弹纤维混纺纱》荣获三等奖,纺织学院青年教师李乔获“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赞助和承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及参赛高校的师生代表出席大赛暨颁奖典礼。倪阳生希望此次大赛能够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社会和纺织行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纺织高素质人才。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盛青先生致辞并介绍了立达公司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大赛结束后优秀作品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心得,来自7所不同高校的学生交流了自己作
详细内容日前,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我校当选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理事单位。据悉,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成立于2011年5月,是由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上海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7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我校于2013年9月作为会员单位加入促进会。促进会旨在通过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岗位推介、信息支持、咨询指导、政策协调、交流研究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年创业就业,促进青年发展。促进会协调社会各方资源,组织开展能力培训、职业规划、见习实训、岗位推介、竞赛评比、讲堂论坛、基地建设、信息支持、宣传推广、咨询指导等青年创业就业的各类公益服务和活动;通过个性辅导、导师陪伴、项目推介、场地支持、资金扶持等,提高青年创业成功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发展工商界成功人士担任青年创业导师,帮助导师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创业青年进入商业网络;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政策研究,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支持青年创业就业的合作平台。
详细内容12月22日上午,2015—2016年东华大学档案工作会议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大楼第三报告厅举行。校档案工作委员会主任、副校长卿凤翎出席会议并讲话,各院部处相关负责人、专兼职档案员、撰稿员等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档案馆馆长沈洁主持。卿凤翎在讲话中首先代表学校对获奖集体和个人予以祝贺,对各部门予以档案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重点结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强调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他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每一项功能都与档案工作紧密相关。今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坚持“四个服务”,关键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与理念均离不开档案工作。“盛世修史”,从国家发展与学校历史文化传承的角度,档案工作十分重要。既往工作中,档案工作为学校学科评估、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等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以体现学校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为今后学校坚持“四个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卿凤翎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与要求。首先,最为关键的是各部门、学院务必根据档案工作节点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地做好资料归档、信息供稿等工作。其次,学校要加大投入,保证档案工作经费满足发展需要。对档案工作者不仅有精神鼓励也要考虑物质奖励。最后,档案工作要着眼于利用。档案不是老古董,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要为学校教学、科研等服务,特别要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利用。他建议深入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大档案开发利用力度,多部门合作,努力贡献与学校历史底蕴和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文化成果,将档案工作资政育人的传统功能融入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档案馆馆长助理陶莉就数字档案馆建设作2015-2016年档案重点工作汇报。东华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以规范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流程,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化、保管存储智能化、利用服务便捷化为目标,历经
详细内容在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东华附校启动实施了“经纬织梦,幸福人生”生涯发展教育项目。日前,在该项目学期总结会上,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宋丽贞受聘为“东华附校经纬生涯发展教育项目荣誉导师”,陈雁、刘洁两位老师受聘为项目特聘讲师。近年来,“生涯发展教育进中学”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探索的前沿和热点。东华附校“经纬织梦,幸福人生”生涯发展教育项目旨在借助大学专业力量,整合高校与高校附属学校相关资源,将生涯发展教育贯穿于经度、纬度两个层面。项目启动实施一学年来,“经”度上将生涯发展教育贯穿附校小学部和初中部,在小学部开设“故事妈妈”、“老爸开讲”和“东华亲子绘”三大主题活动,初中部开设“我要幸福”特色课程以及面向六年级的生涯主题班会课;“纬”度上,不仅有面向学生的生涯教育项目,还开展了面向教师和家长的生涯发展教育项目,得到了师生家长的欢迎与肯定。该项目的推进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大小东华手牵手”的深度融合,整合两校资源,让生涯发展教育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项目总结会现场)(东华附校校长付斌建为宋丽贞老师颁发荣誉导师聘书)(东华附校副校长瞿斌、高晓红为陈雁、刘洁两位老师颁发项目特聘讲师聘书)
详细内容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6年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沪教委高2016[62]号),我校新增2门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纺织学院郭建生教授主持的《纺织品整理学》,管理学院宋福根教授主持的《创业决策》获批2016年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建设项目。2016年学校对24门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了立项建设,推进在线课程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教育教学实践。
详细内容2016年东华大学乌斯特奖学金颁奖仪式举行12月21日,2016年东华大学乌斯特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运营总裁WalterKiechl、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发展部经理刘智玉出席颁奖仪式。刘淑慧和WalterKiechl共同为荣获2016年东华大学乌斯特奖学金的学生颁发了荣誉证书。纺织学院、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及学生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乌斯特技术有限公司是世界纺织质量控制市场的领先企业。自2007年开始,乌斯特技术有限公司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乌斯特奖学金”,并与纺织学院在科学研究、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了紧密的合作,成效显著。刘淑慧代表学校感谢企业对东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她向企业介绍了学校建设发展的情况。她说,纺织作为特色学科,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东华大学一直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教育理念,希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希望今后能够与乌斯特公司在产学研等各领域进行更加紧密,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共同提升纺织行业未来的发展。她还勉励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要心怀感恩,继续努力,为国家的发展与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WalterKiechl代表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致辞。他首先对获奖学生表示祝贺,在他看来,学生获得奖学金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证明,证明学校与学生一直在努力向前。他还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例勉励在座学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保持一颗好奇心,勇于前行、勇于选择。纺织学院院长陈南梁代表学院致辞,他向企业介绍了纺织学院的情况,并感谢企业对学院育人工作的支持。陈南梁还代表学院向企业赠送了纪念品。(撰稿/丁作伟)
详细内容近日,从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传来喜讯,经学校推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和综合评定等环节,我校旭日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屈喆从全市近5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入选“2016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这是我校第5次获此荣誉。屈喆老师自2010起在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担任辅导员。六年中她坚持“以爱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来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坚持以党建为核心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发展为核心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她注重搭建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定期与学生谈话,分类作好记录,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做好成长建议。她撰写的谈话记录册,堆满了办公室的书橱,为学生的成长成才铺好了道路。她用心做好班级建设,创新开展了“五心工程”:“凝心,交心,暖心,称心,安心”,这不仅是她的工作核心,也是学生们最深刻的体会。同时为了便于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管理,她指导创立了学院党建中心和“旭日小先锋”公众号。她的工作一直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深受学院师生好评。另外,由于平日的积累与积淀,让她在辅导员工作中获得很多殊荣。2011年至2013年,她的7篇博文先后被收录在《上海高校辅导员优秀博客文集》。2013年,她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博主”。2015年,她先后获得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上海市一等奖,华东区一等奖,最终以总分第四的成绩获得全国二等奖,取得了上海市在该项比赛中的最好成绩。
详细内容12月23日,在由教育部、人社部和国资委联合主办的2016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上传来喜讯,我校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并获授牌。会上宣读了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的讲话。会议指出本次推进会是贯彻全国思政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会议要求(2016年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会)高校要丰富实践育人内涵,创新实践育人方法,增强实践育人协同,从抓好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引领、分类指导、理论支撑、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政策保障等提出具体要求。据悉,高校创新创业基地是保障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诸多有力的政策、资源以及条件保障,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所。按照“数量从严、质量从优”的原则,经过专家实地调研和材料审核的方式,三部委共遴选出学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三类共52家单位成为第二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其中高校41所、地方政府4个、企业7家。我校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宋丽贞代表学校与会并接受授牌。(宋丽贞(右五)代表学校参加授牌仪式)“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荣誉的取得是对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和成效的高度肯定,也将促进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系列部署及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参与和创造未来社会发展和应对挑战”的人才,为国家和上海市转型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东华大学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创新组织形式,已经形成创新创业工作一个中心;依托学科优势,凸显科技创业、创意创业两大特色;健全培养体系,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三个层次;强化咨询辅导,搭建扶持创业的四个平台;初步形成了“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崇尚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活动、促进创新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文化生态。近十年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