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10月8日,我校学生艺术团一行20人赴非洲肯尼亚孔子学院开展巡演活动。此次巡演作为我校承办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的首次三巡项目,赴肯尼亚莫伊大学、内罗毕大学、肯雅塔大学、埃格顿大学四所大学的孔子学院开展演出,把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乐演出和融汇了中非元素的时尚设计带到非洲。巡演覆盖了目前在肯尼亚开设的所有孔子学院,这是我校学生艺术团首次走出国门展示东华学子风采,也是中国的大学生艺术团首次赴肯尼亚孔子学院演出。巡演获得了四所高校师生和在肯华人华侨代表的一致好评和连口称赞,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刘显法大使出席在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的演出。四所大学的学校领导、孔子学院中方和外方院长分别观看了演出。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新华社、ChinaDaily等媒体对巡演活动进行了报道。此次巡演自2015年开始筹备,我校艺术教育中心精心打造了一台以“中肯相亲,丝竹齐鸣”为主题的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听盛宴,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展现了华夏民乐的独特魅力。巡演团的16名学生来自我校学生艺术团民乐团,按照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演出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篇章。打击乐合奏曲《风如松》通过打击乐器的轻重缓急,体现了中国传统打击乐的灵动变化;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音色轻柔细腻,极富表现力;笛子二重奏《跑旱船》曲调欢快朴实,节奏感强烈;琵琶合奏《十面埋伏》乐曲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极具音乐感染力;古筝合奏《云岭音画》展现了少数民族风俗的优美画卷;二胡合奏《战马奔腾》曲调激扬,节奏铿锵,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校学生艺术团民乐团大胆创新,在传统曲目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古今融合,让人耳目一新。民乐合奏曲《夜深沉之随想》就是这样一首精品,曲调时而铿锵激昂,时而抒情诙谐,音乐别具特色。新民乐联奏融合了中国民乐《茉莉花》、《掀起你的盖头来》以及非洲民乐《Jambo》,这
详细内容经专家评审、科研处审核,东华大学2017年度人文社科出版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经揭晓,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杨小明教授,外语学院赵晓临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柯玲教授,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卞向阳教授等撰写的10书稿获得资助,即将分两批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统一出版(详情见附件)。在10月10日举行的评审意见反馈会上,科研处副处长、人文社科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凌燕向申报者介绍了出版基金项目评审的大致情况。她表示,在项目评审过程中,科研处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教社科[2011]4号)文件精神,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的学术评价原则,此次获得资助的书稿,得到了相关领域评审专家的普遍好评。她希望大家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坚持求真、求善、求美的原则,继续完善书稿,确保专著出版质量。附件:2017年度东华大学人文社科出版基金评审结果序号成果名称申请人部门学科分类是否同意出版1公共管理的地平线秦德君人文学院公共管理第一批出版2中国工程师史(纺织卷)杨小明人文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第一批出版3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书面英语中的立场副词研究赵晓临外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第一批出版4牛津民俗沉思录柯玲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民俗学第一批出版5海派时尚总论卞向阳博物馆设计学第一批出版6海派时尚流行趋势研究顾雯服装学院纺织科学技术/服装技术第二批出版7基于价值增长机制的文化创意产品价值共创研究刘晓东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管理学第二批出版8顾客参与对互联网组织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唐承鲲人文学院企业管理第二批出版9大学生网络自我表露理论与实证研究周林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理学第二批出版11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专项力量训练张杰体育部体育学第二批出版
详细内容10月10日上午,东华大学-东华附校旱地冰球合作共建项目签约暨启动仪式在东华附校举行。校体育部主任朱江华、旱地冰球队主教练郭雪奇、体育部主任助理张拥军,东华附校校长周卫斌及相关老师等共同参加仪式。仪式由东华附校张云洁副校长主持。(启动仪式现场)会上,体育部主任朱江华和东华附校周卫斌校长共同签署旱地冰球课程合作共建协议,标志着旱地冰球项目正式落户东华附校。周卫斌表示,从足球共建项目合作到网球项目引入再到旱地冰球课程资源的融合,东华大学体育资源对附校的支持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附校特聘东华大学旱地冰球队主教练、旱地冰球国际级裁判郭雪奇副教授担任旱地冰球课程授课教师,全面指导附校旱地冰球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也将全力配合课程开发,促进项目的顺利、持久发展。朱江华感谢附校对大学体育部的信任,他表示东华大学一向重视体育人才培养,现有超级组男足、超级组女足、田径队、手球队、射击队等五支高水平运动队,拥有先进的体育设施及学科专业资源,旱地冰球队也多次获得全国冠军和上海市冠军。学校非常愿意加强与附校全面的沟通合作,继续探索有效路径,为附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体育资源。会后,与会人员观摩了郭雪奇老师执教的第一堂旱地冰球课,朱江华主任和周卫斌校长与孩子们一起挥杆,体验运动的快乐,期冀未来丰硕的教学成果。(旱地冰球课程现场)东华附校围绕“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与永不言败的精神,依托体育亮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校多品”特色。目前,东华附校已逐渐形成了一年级轮滑、二年级足球、三年级网球、四年级旱地冰球、五年级棒垒球、六年级拳击等体育教学特色。东华附校将在东华大学的指导下,由扶到放,逐渐形成校本特色,实现小东华特色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内容十九大马上就要召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战区、分享经济、“放管服”……这些词,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十九大前,这100个关键词你一定要知道!
详细内容10月8日,上海环东华时尚创意中心与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艺仓美术馆等单位共同邀请英国著名设计师PaulSmith爵士到访东华大学,揭开了“HELLO!MYNAMEISPAULSMITH”系列活动的帷幕。当天的演讲活动由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峻主持。PaulSmith先生以标志性的英式幽默向我校师生分享了自己从业以来的种种经历:从第一间9平方米的小店,到如今火遍社交网络的粉红墙;从梦想成为自行车运动员,到成为第一位获得爵位的设计师……在一个小时的演讲中,PaulSmith先生分享了他职业生涯的心路历程,以及他从时尚、创作、艺术、生活中得到的启发和哲理。“设计源于生活”是PaulSmith先生的创作名言,摆放在一起的彩色钢笔,可以变成袜子上的七彩条纹;随手拍下的一张照片,可以是设计时色彩搭配的参考;建筑外墙的别致图案,成了钱包上压印的纹理……PaulSmith先生用许许多多简单却有趣的案例,告诉同学们任何事物都可能激发出不同的创作灵感。整场活动气氛轻松,笑声不断,对热爱设计追求时尚的师生们启发良多。活动最后,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向PaulSmith先生赠送了精美的纪念品。(PaulSmith先生演讲)(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卞向阳向PaulSmith先生赠礼)
详细内容10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这五年,我国教育都有哪些发展变化?一起来看。全文如下:给人民更好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纪实2012年11月,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体亮相,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更”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排在首位。2017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八个更”再度回应人民关切,“更好的教育”,依然排在首位。给人民更好的教育!一个承诺,五年坚守。一以贯之的背后,是共产党人对执政誓愿的矢志不渝,更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这五年,拥有世界最大教育规模的中国,各学段入学率均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这五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这五年,共有3400万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和3000余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一个个关键词绘就一幅砥砺前行,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中国教育画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立德树人,中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从孔子杏坛讲学到孟母三迁,从朱熹置办学田到王阳明龙岗讲学,从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的京师大学堂到烽火中走出的西南联大,上下五千年,教育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坚实基底。而贯穿其中的根与魂,在于德。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基础上,党中央对于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2014年5月4日,
详细内容10月5日,我校上海大学生服饰艺术实践基地携“中华服饰五千年”和“现代海派旗袍秀”两个节目亮相浦东世纪公园,参与“汇聚青春力量弘扬民族文化”喜迎十九大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联演活动。校党委宣传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负责人观看演出并慰问参演师生。参演节目先后展示了由我校师生设计的商周时期、秦、汉、唐、明、清等朝代的代表性服饰以及现代海派旗袍共20套。此次参与演出的学生来自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服装表演)专业,伴随着优雅流丽的音乐,演员在舞台上徐徐展示中国服饰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也将观众引入了一段中华历史的时空隧道。(“中华五千年”服饰秀)(现代海派旗袍秀)近年来,我校立足学科优势,积极营造“创新、实干、包容、大气”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各类文化交流平台为契机,用服饰展演的方式诠释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其独特魅力,同时充分显现了我校在特色办学、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本次联演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主办、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宣传部和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主办,包括我校在内的12所高校共同参与此次活动。据悉,此次联演旨在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校园文化精品引领城市文化提升,以文化共建共与共享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教育文化交流,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联演以近年来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建设成果为基础,依托第七届浦东文化艺术节和国庆主题日,于10月2日至5日连演4场,为观众奉上了一道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大餐。
详细内容10月10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平行专业学生党支部、卓越专业学生党支部与共建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黄草社区党总支,通过视频连线,围绕党员扶贫,举行了“做时代所需的合格党员——‘两学一做’沪滇两地支部共学共建”主题党日观摩活动。我校派驻黄草社区第一书记张强、社区党总支书记侯茂有、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参与了本次共建活动,学校党委组织部、部分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党支部书记和师生党员代表参加了现场观摩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充分体现共学共建,通过视频采访黄草社区参加缅甸抗战的老兵党员刘德兴、黄草社区老基层党员干部杨道顺,英勇无惧、胸怀大爱的老兵党员和勤勉尽责、奉献基层的党员干部,为到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微党课”。我校朱宸同学向大家展示了学生党员们的扶贫新成果——结合盐津县农村电商发展需求搭建的农村电商网上孵化平台“云盐津”,该网站从内容设计到技术开发全部由学生党员完成,并将作为盐津县政府电商孵化平台投入使用。活动最后,两地党支部围绕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盐津老党员用信念与行动向大家诠释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党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精神,畅谈了自己投身国家发展,助力扶贫攻坚的收获。党员们在共学共建中深化对合格党员的思想认知,强化践行“两学一做”的实践意识,以“公益+党建”党员志愿扶贫增强党员们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据悉,自2015年11月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党员开始参与我校对口盐津县的扶贫工作,成立“云梦盐津”公益扶贫项目,从实践调研、教育扶贫、电商扶贫、爱心资助等方面带动全院学生支持盐津脱贫攻坚。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以支部共建、视频连线的创新载体,探索主题党日的形式与内容,发挥主题党日的思想引领,对深化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和提升扶贫工作成效起到了
详细内容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和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关于贵州非遗刺绣项目合作成果展览于9月25日至10月初在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举行,艺术学院学术副院长Joe、系主任和相关老师出席开幕仪式。此次活动中展出的20套服装,是今年5月在我校举办的非遗传承人刺绣研修培训中,中英两所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结对共同创作时装设计方案,并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完成刺绣元素在服装中的运用而形成的作品。作品风格各异,既融入传统刺绣等东方元素,又极具时尚和创意,体现出现代和传统的完美结合。(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Joe(后右一)、系主任及参展师生)据悉,作品返沪后将移师北上,参加文化部将于十月下旬在恭王府举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优秀成果展(上海专场)。
详细内容10月8日,第八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ICAFPM)在我校松江校区开幕。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程东红、我校副校长邱高、何鸣元等5位院士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朱美芳主持。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程东红在致辞中表示,纤维和纺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此次会议将对相关学科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程东红为大会致辞)我校副校长邱高为大会致辞,他代表学校向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今年大会组委会特别设立的“钱宝钧纤维奖”设奖情况,相信“钱宝钧纤维奖”将在传承钱先生的事业和精神,促进纤维材料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东华大学邱高副校长致开幕辞)此次会议由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并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分会(筹)、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活动中心、聚烯烃催化技术与高性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美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中国科学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其凤共同担任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主任朱美芳担任大会组委会主席。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包含15名院士在内的5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东华,围绕“下一代纤维:改变你的生活”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下一代纤维与聚合物材料的研究发展问题。大会设11个分会,包括“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纳米技术在纤维和聚合物中的应用”“智能纤维、智能
详细内容9月26至27日,2017年东华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松江校区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东华大学学生处主办,东华大学辅导员协会承办,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思想素质、职业技能、工作水平,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的,进而引导我校辅导员明确岗位要求,坚定职业理想。大赛自2017年9月初启动,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涵盖网文写作、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等内容,全面考察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激烈角逐,最终纺织学院魏金婷荣获一等奖,计算机学院彭湘陵、化工学院纪静、计算机学院姜霖霖荣获二等奖,信息学院施政、管理学院丁伟、纺织学院叶嘉琪、材料学院吴佳、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小越、外语学院徐欣怡荣获三等奖。比赛中,选手们结合辅导员自身工作实际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他们紧扣主题要求,旁征博引、思想丰富、逻辑严谨、仪态大方,充满正能量。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伟对决赛环节进行点评,他首先对东华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并针对决赛环节每位选手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点评。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在决赛现场做总结讲话,刘书记对我校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与敬业精神给予肯定,并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殷切希望。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伟对决赛进行点评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在决赛现场总结讲话决赛获奖选手与评委嘉宾合影
详细内容9月28日,东华大学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为“纺织科创中心”)在松江校区揭牌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纺织学院俞建勇教授受聘为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翔、孙晋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陵申,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副主席、松江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赵宏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潘宁,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陶肖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孙刚等专家与嘉宾出席揭牌仪式。我校出席揭牌仪式的校领导有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邱高、陈革,陈革主持揭牌仪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处、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学校相关学院、职能部处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参加揭牌仪式。(蒋昌俊致辞)首先,蒋昌俊在中心揭牌仪式上致辞。蒋昌俊代表学校向纺织科创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向关心和支持学校及中心建设发展的领导、嘉宾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概况与发展思路。蒋昌俊指出,日前国家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了实施操作阶段,学校全力申报的“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这既是对我校学科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鼓励与鞭策。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以一流带整体,提升整体学科实力,继续对接国家、上海战略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按照“一心、二点、三横、四纵、五项措施”内涵建设思路和“12211”外延拓展思路,进一步突出“学科群”和全校“一盘棋”的发展举措,确保学校发展与一流学科建设相得益彰。蒋昌俊指出,学科发展必然与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并在结合互动中形成学科发展的新生长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以及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一系列时代主题为现代纺织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
详细内容提升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一直是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016年以来,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实施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精神,发布《东华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协同材料学院进行试点,积极推动学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分析测试中心、材料学院先期就“600M核磁”、“新型高性能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3个通用型大型仪器实现共享共管,将仪器从学院楼搬至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开放共享,每天24小时为师生服务,满足了师生的需求,提升了使用效率,试点取得初步成效。转变观念,变“各自为阵”为“强强联合”“我们课题组买的设备,目前使用过程已经接近饱和了,再加入共享平台,肯定会影响课题组的实验进度”,最初谈到仪器设备共享,部分师生有所顾虑,为推动共享建设带来许多无形的阻力。为转变观念,学校资产管理处、分析测试中心积极协同相关部门,首先从制度入手,以提升资源使用效用、服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为共同目标,形成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建设的工作合力。2016年12月,《东华大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正式印发实施,遵循统一规划、两级管理、开放共享、优质服务的原则,建立校级“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办法》的制定实施,明确了仪器开放共享的范围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等在共享建设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规范学院测试费结转工作,逐步将院级大型仪器设备纳入校级平台进行共享管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迈出了第一步。平台开启后,师生渐渐感受到开放共享带来的变化。平台共享不仅有效缓解了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资源紧张的情况,更带来的是使用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将同类仪器集中放置,有助于根据仪器特性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以专业化实现规范化”,分析测试中心介绍说。对于纳入共享平台的仪器,在优先保证仪器购置单位的使用需求基础上,面向全校进行开放,有效提升使用效率,
详细内容10月7日,第八届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在我校松江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志珍出席并致开幕词,论坛开幕式由协会常务副会长程东红主持。我校副校长刘春红,日本大学工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分子学系教授野吕知加子,韩国女科技团体联合会会长朴书文,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干频,上海市妇联副主席黎荣先后在会上致辞。协会常务副会长方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主任、协会副会长郑晓静,中国工程院院士、协会副会长王红阳,北京大学教授、协会副会长吕植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李虹鸣副主席等有关部门领导出席论坛。来自日本、韩国的女科学家代表团与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女企业家代表和我校师生代表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志珍致开幕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程东红主持开幕式)(东华大学刘春红副校长致辞)(日本大学工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分子学系教授野吕知加子致辞)(韩国女科技团体联合会会长朴书文致辞)(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干频致辞)(上海市妇联副主席黎荣致辞)第八届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作为2017年第八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的第十一主题分会场,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支持,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主办,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和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这是在中国第三次举办中日韩女科学家论坛。本届论坛以“科学中的女性:合作与创新”为主题,围绕科技女性的领导力、示范力、创新力三个方面开展研讨,为中日韩女科学家深入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和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女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促进青年女科技工作者成长提供平台。会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九位报告人作了发言。围绕科技女性领导力,主题报告人方新等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