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我校2017年度“环东华时尚周”东华新锐设计师金奖获得者,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姚瑶同学携其作品《面对面》(《FacetoFace》)亮相在英国伦敦举办的第26届伦敦毕业生时装周(GraduateFashionWeek),受到了业界关注与好评。据悉,伦敦毕业生时装周创办于1991年,创办之初目标即清晰地概括为:“为企业输入新鲜的血液,为学生建立走向市场的渠道,并为其发展提出建议,实现企业与学生的双赢。”今年,包括我校在内,东京文化大学院大学(BunkaFashionGraduateUniversity)、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Institute)、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University)、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IstitutoMarangoni)、欧洲设计学院(IED-IstitutoEuropeodiDesign)、法国高级时装学院(ESMODPARIS)、法国巴黎高等应用艺术学院(L’InstitutSupérieurdesArtsAppliqués)以及新加坡、斯里兰卡等32所国际知名院校加入毕业时装周旗下国际时装展示大赛(InternationalCatwalkCompetition,简称ICC)。本次大赛评委有施华洛世奇(Swarovski)公司的科多(MyriamCoudoux),Elle杂志的亨特(KenyaHunt),VougeItaliaandVougetalents杂志的萨拉(SaraSozzaniMaino)以及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CSM)的简(JaneRapley)。姚瑶设计作品在伦敦毕业生时装周展示姚瑶参赛作品《面对面》(《FacetoFace》)采用非服用材料表现夸张扭曲的五官,透露多面人格及心理情绪,用讽刺戏谑手法彰显独立人格。这种运用非服用材料的表现形式和夸张的表现手法深受现场专家肯定、观众瞩目和媒体热
详细内容6月13日,东华大学退休党委举行了简朴而不失隆重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做合格党员、展先锋形象”优秀党员表彰大会。退休党委书记曹春城、退休党委委员、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以及被表彰的优秀党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退休党委副书记宋惠艳主持。退休党委书记曹春城宣读评选表彰决定并向获得表彰的老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对老同志长期关心支持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改革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她说,近两年来,退休党委以宣传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中国梦,人人出彩”、“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等主题教育活动,涌现出许多优秀典型。这次退休党委有40位退休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表彰。他们中有为退休党建工作辛勤付出的同志,有多年担任教学巡视员、研究生督学组、老教授咨询组、关工委工作的同志,有热心组织我校退休教职工开展块组活动的同志,有在各项活动中主动关心老同志、默默无闻为大家服务的同志,有为减轻社会和子女的负担照顾好长期生病的老伴的同志,有支持关心社区发展建设、为社区做学习辅导的老同志等。希望各退休党支部,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领广大党员创造新成绩,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退休教职工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退休党委委员于平、杨其荣、卫玲琍老师分别为荣获2016-2017年退休党委优秀党员荣誉称号的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在领誓人、优秀党员代表吴美芬老师的带领下,在座的所有党员面对庄严的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老党员周文甲说:“现在老了,退休了,但我还是尽自己的余热服务居民、回馈社会,帮助社区有需要的群众,重温入党宣言,让这份信念更坚定。”本次表彰会既是对前两年退休党委党建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后续发展前景的展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号召全体退休党员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
详细内容6月10日,历时四个月的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落下帷幕,我校学子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再创佳绩。(参加本次比赛的东华师生在现场合影留念)决赛期间,我校指导教师与参赛队员从完善申报书、视频制作、到现场布展处处做到精益求精,最终在决赛现场表现出色,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螺旋对称流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特等奖;纺织学院本科生《轻质、抗分层、高增益新型纺织结构天线的开发》、信息学院本科生《多信息协同的无人机自主充电系统》项目荣获一等奖;纺织学院本科生《基于高导电碳纳米管材料的轻、薄、柔、弹电热膜的开发》项目荣获二等奖。此外,管理学院本科生《外来者劣势、企业性质与海外并购——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i-Control脑波控制系统》、纺织学院硕士研究生《一种窄分布静电纺丝纳米滤芯防雾霾口罩》、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科技与时尚的“碰撞”——一种自供能变色“能量衣”》项目荣获三等奖。(获奖情况一览)(获奖队伍接受颁奖)第十五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共有1200余件作品申报,历时四个月,全市共有124件作品入围决赛。我校自2016年11月启动项目征集,经过校内选拔赛从94项作品中选出12件作品征战“挑战杯”上海市赛。“无挑战,不青春”,东华学子经过不断努力,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现“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比赛精神,最终有3个项目将代表我校参加今年下半年在上海大学举行的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详细内容017年6月3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工程史暨第三届科学社会史学术研讨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隆重开幕。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中国科技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二中、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副主编王大明、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大连理工大学王续琨等教授,以及来自三十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出席开幕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东华大学陈革副校长在致辞中热烈欢迎来参加会议的学者专家,介绍了东华大学的发展历史,表示,这次工程史会议在东华大学召开,“这是对东华大学的高度信任,也是推动东华大学工程史和科学社会史学科更上一个台阶的动力”。作为会议发起单位的代表刘二中教授和王大明教授在发言中讲到,本次会议在美丽的东华大学召开,表示衷心的感谢,工程史从2014年成立专业委员会以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科学社会史的研究历史比较长,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社会史的研究逐渐进入高峰。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廖大伟教授作为东道主之一对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也对这样的学术交流充满期待。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主办方请了九位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报告。来自《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杂志主编李伯聪教授作了“关于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开端的三个问题”的报告,他指出,研究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开端,就要先考虑世界近现代史的开端,从航海开始,在近现代历史发展潮流中,中国已经错失了三次机会。他的观点引起各位专家学者的思考。大连理工大学王续锟教授的报告为“大科学工程史的研究构想”,他着重讨论了三个问题,即大科学工程史的时间起点问题、大科学工程史的研究论题和大科学工程史的研究进路问题。工程史学会理事长刘二中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工程史研究大有可为”,他认为,工程史的研究对象是无限广阔的、工程史研究的内容是深不可测、工程史研究其乐无穷、工程史研究意义重大前途无量。所以他指出,研究工程
详细内容6月9日,东华大学学生党建工作推进会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会议,各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特邀党建组织员和党建辅导员参会,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朱英主持。崔运花指出,学校党委一贯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在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的党建工作体系、选优配强专兼职相结合的党建工作队伍的同时,近年来学校党委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根据大学生党建实际,努力构建党建工作的四大体系:以大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和引领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以过程培养、重点环节把关、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党员培养教育和监督管理体系;以党建研究突破和推动党建工作的成果转化体系;以经费、资源、人员配备等为一体的支撑保障体系。各二级学院党组织和学生党支部也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精神和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崔运花强调,各二级学院党组织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重点是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为遵循,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定位,紧紧围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对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和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当前,主要要聚焦四大重点下功夫: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聚焦党支部“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的严格规范,在夯实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聚焦深学实做,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素质能力,同时,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知行合一,立足实际,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聚焦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和短板,大胆探索创新,做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特色;聚焦围绕中心抓党建,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紧密融合,促进整体提升、引领推
详细内容6月10日,国际汉语教学与研究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三教二楼隆重召开。本次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我校承办。刘春红副校长出席了开班仪式。刘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办学历史、特色以及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她指出留学生教育是我校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方面,仅2016年,我校就接收了来自138个国家的4774名留学生,总规模列全国第十一位,上海市第五位。留学层次和培养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去年我校通过了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成为首批通过认证的27所院校之一。但是我校在国际汉语教学实践、学科建设等方面仍然十分薄弱,还需要向兄弟院校取经、借力。期待本次培训班能进一步提升我校国际汉语教学的教研水平并加强我校与海内外兄弟院校在这一领域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国际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培训班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原校长崔希亮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主任刘乐宁教授、复旦大学吴中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傅由教授等七位海内外国际汉语教学理论与研究专家以及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五所高校的八位一线教师为来自国内外70余所院校机构的180多位教师和30多位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涉及国际汉语理论探讨、教学案例分享和研究能力提升的专题培训。
详细内容6月9日,东华大学2017年军训工作部署会议在松江校区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出席,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及参训辅导员与会,会议由金海燕主持。会上,刘淑慧代表学校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对参训教师提出要求,要处理好严格军训与关爱学生的关系,处理好与带训教官的关系,处理好体格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处理好军训组织领导与其它日常工作的关系。金海燕在会上强调,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是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他要求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明确责任,协调流畅,确保军训工作安全顺利开展。学生处任晓杰处长及武装部副部长陈翠英分别就今年的军训工作做了具体部署。据介绍,2016级新生军训将于6月24日开始,为期10天,受训内容包括队列训练、国防教育讲座、红十字急救知识培训、军事素质拓展、会操等。
详细内容科学家是光鲜的,但你是否能体会科学家曾经经历逆境的顽强与坚韧?科学事业是伟大的,但你是否能感受实验室日复一日的枯燥与寂寞?一名合格的科研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如何在科研方向的选择上找到一条新路?如何平衡好科研与生活?围绕青年师生们感兴趣的成长话题,6月2日,CALMTALK第一次科学沙龙在我校松江校区开讲。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们面向青年师生,畅谈“科学与人生”,让师生们在浓浓的学术文化氛围中传承理念、感受真谛。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本次沙龙,相关学院或部处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刘凝、我校外语学院教师田洁分别主持了中文及英文访谈。科学研究的动力在哪里?(“科学与人生”沙龙现场图片)论坛上,有学生提问,科研的过程非常枯燥,如何寻找坚持的动力?“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做科研的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坦言,如今社会多元,人有很多选择,如果实在没有科研兴趣,可以不做研究,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同样可以成功。“人往前走,如果你的目标是名和利,那走不远。如果是对科学、对真理的追求,才会有动力。”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说很多人会问他,在美国有钱有名有好条件,为何还要答应母校邀请回东华大学,迎难而上创办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动力何在?是因为一直记着自己是名老师。教师向社会交代的不是发表了几篇好文章,而是培养了多少好学生。“作为老师,我希望中国学生、母校学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是我的初衷。”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明表示,科研需要坚守,在全世界都一样,但在中国,做科研还要有点情怀。“这样的爱国情怀是我们的老师传承给我们的”,他表示,如程正迪常念及导师钱宝钧,自己也难忘恩师于同隐、钱人元,他们这一代人成长在抗日战争时期,导师们有强烈的报国情怀。国家过去贫弱,与十几亿人口应有的贡献不相称,如今的我们要记住自
详细内容“上完这门课后,我才真正系统了解纺织不仅是穿衣织布,还能上天入地,在航天、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锦绣中国》系列课程最后一堂课结束时,人文学院学生卜姗姗这样说。日前,本学期《锦绣中国》系列课程顺利结束,来自各学院的学生1200人次聆听了包括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与大学生时代责任、名师成长之路、屯垦戌边与援疆精神、钱宝钧先生的五爱精神、传统服饰艺术与当代思考、东华大学服装设计与航天梦、丝绸之路与文化传承等在内的7个专题,并参加了一次参观实践活动,反响强烈。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让学生爱上这门课的教学首要目标,学校在师资队伍配备、课程内容安排、授课方式创新上都进行了“精雕细琢”。在本学期的《锦绣中国》系列课程中,给同学们授课的不仅有校党委书记朱民,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博导班主任”王依民、“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邱夷平、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刘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中国航天员服装设计团队代表周洪雷等诸多名师大家。如此“高配”的教学力量,让学生有机会与教授们面对面交流,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培养了爱校荣校的情怀。(朱民书记带来《锦绣中国》系列课程首课“中国纺织工业发展与大学生时代责任”)(俞建勇院士以访谈形式与同学们分享名师成长之路)如何把看似枯燥无味的思政课讲得生动,讲得让学生爱听?针对这个问题,老师们在上课内容的编排上“煞费苦心”。校党委书记朱民带来《锦绣中国》系列课程首课,他用数个经典案例回顾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阐述学校未来构想,勉励大学生坚定科技报国的责任担当,增强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努力成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堪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有生力量”。朱民表示:“一部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史饱含着无数志士仁人科技兴国、实业强国、教育报国的信念和梦想,其中也凝聚了钱宝钧、方柏容、严灏景等一大批东华人的
详细内容一年一度的外国留学生才艺大赛于6月6日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凤鸣杯”作为留学生艺术才能展示的舞台和留学生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平台,已连续举办11届,成为了我校留学生教育的品牌活动之一,深受中外学生的欢迎。副校长刘春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顾伯洪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为获奖留学生颁奖。本届比赛共有来自20个国家的32组选手参加,比赛分为演唱和舞蹈两个组别。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舞蹈队首先以一支柔美动人的舞蹈《凉凉》开场,随后所有选手精彩亮相,瞬间点燃了全场,观众呼声迭起。演唱组选手曲风、形式多样,来自伊朗的留学生Ali演唱了富有异国风情的伊朗歌曲,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选手喜塔,深情演绎了无伴奏歌曲《感恩的心》,韩国留学生演唱了高难度的《死了都要爱》、《想念你》等歌曲,来自美国的欧文则带来了悠扬的中文歌曲《丁香花》,比赛现场时而安静、时而欢呼、时而紧张、时而沸腾。舞蹈组更是高潮叠出,有宝莱坞特色的印度舞,动感火辣的乌干达街舞,优雅柔缓的现代舞,特别是由各国留学生组成的女子街舞组合FEMINISITY表演的街舞,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经过评委老师们的专业打分,各奖项尘埃落定。来自韩国的朴正勋和李敏荣以一首男生对唱《想念你》,凭借极富魅力的嗓音以及娴熟的演唱技巧征服了在场的评委和观众,在强手云集的演唱组脱颖而出,获得冠军;来自乌干达的Kangye以精湛的舞技赢得了一致好评,赢得了舞蹈组的桂冠。近年来,我校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2016年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4700多人,学生生源来自140多个国家,学校积极为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丰富留学生的中国留学记忆。2013年,留学生艺术团成立,由专业老师对怀有艺术特长和艺术梦想的留学生进行艺术指导,部分毕业留学生已进入艺术表演领域发展,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柯森获得了2016年度CCTV“星光大道”年度第4名的好成绩,成为了家
详细内容6月6日,我校在延安路校区举办2017年大学生征兵现场咨询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莅临现场视察活动开展情况。当天,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青年李达康扮演者潘兴源身着迷彩服,英姿飒爽,与同学们分享当兵体会,用自身的成长经历积极动员同学们携笔从戎。六名优秀退伍学生在宣传展板前发放《2017年东华大学夏季入伍服义务兵役政策》宣传单,并结合自身军营锻炼成长的体会讲解征兵报名流程和相关优惠政策,激励大家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携笔从戎、投身国防。退役学生就同学们提出的应征报名的基本程序、优抚政策、体检注意事项、入伍后发展等方面问题做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前来现场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报名活动前一个小时,就有多名东华学子表达应征入伍的意愿,现场报名。同时,部分学院的领导和征兵负责人也到场关心本次征兵宣传报名活动。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澎湃网等多家媒体对现场咨询活动进行了报道。(上海电视台新闻截图)(活动现场)据了解,学校于今年4月启动了2017年征兵工作。为有效推动大学生征兵工作,学校制定了《东华大学关于鼓励在校学生应征入伍的实施办法》,并把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作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创新性地开展了“四进”(“进课堂、进宿舍、进活动、进网络”)征兵工作,从学院、班级、宿舍等多个维度进行征兵宣传动员,将应征入伍的“政治账、经济账、成才账”制作成宣传展板布置在宿舍大厅。学校先后组织了12场主题活动,邀请潘兴源等优秀退役大学生,面向全体适龄应征对象进行专场巡回宣讲,以朋辈间的交流进行征兵动员。武装部协同学生处在易班开通线上征兵咨询报告通道,拍摄视频《别样青春,寻找身边的“许三多”》讲述军营故事,制作《征兵季》专题,每两天推送一期,解读征兵政策,展示各学院退役大学生士兵风采,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动员,做到三个百分百:即适龄学生
详细内容6月2日,由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东华大学2017届毕业晚会在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活动,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毕业班辅导员与师生代表共千余人共同观看晚会。
详细内容6月3日,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低维材料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东华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材料学科)在松江校区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苏黎世理工学院、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学的15位青年才俊参加论坛并做报告。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先生,学校人才办主任李炜,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戴蓉以及师生代表近150人出席论坛。开幕式由东华大学副校长卿凤翎主持。蒋昌俊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论坛如期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学校秉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在纺织、材料等优势学科的引领下,新世纪已获得25项国家三大奖,为国防建设、航空航天、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整体学科层次得到提升,工程、化学、材料、数学学科相继进入ESI数据库的世界前1%,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求贤若渴。他非常期待和诚挚邀请与会青年学者加盟东华大学,将不遗余力为青年学者的事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持和保障。蒋昌俊校长致辞程正迪院士就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寻找突破口,对与会青年学者做指导,希望青年学者深入研究基础理论,重视交流,在学科交叉中寻求创新发展。同时他还指出,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引领学科发展,做好战略规划,大力培育原创性重大成果。程正迪院士讲话朱美芳为与会青年学者做重点实验室、学院情况介绍,从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详细介绍了东华大学材料学科。她结合自身归国工作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东华的认识和理解,欢迎大家来到东华大学,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朱美芳强调,学术交流和团队建设是培育一流研究成果的关键,此次
详细内容6月5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讲话。他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校团委书记张晓冬在北京主会场参加会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会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会后,东华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全体专兼职团干部、青年师生代表通过座谈会、团课等形式认真学习会议和文件精神。东华大学团委借助新媒体平台助力会议和文件精神的校园传播,“青春东华DHU”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转载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官方微信平台的相关信息,编辑第838期微信公众号推文——“《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发布”,并组织广大团员们通过线上线下学习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校团委各部门、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等团学组织分别组织学生骨干召开了学习全国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专题学习交流会。各学院团委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纺织学院团委出台《纺织学院团委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方案》;机械学院团委印发学习材料,组织各班团支书和学生骨干召开专题学习会;信息学院团委通过DHU信息人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平台推送会议内容;计算机学院团委第一时间通知所有学生骨干转发两条文件内容并认真学习;化工生物学院团委组织全体教工兼职团干、学生团学组织骨干参加专题学习交流会;环境学院团委围绕工作实际开展探讨交流会;材料学院团委教工活动部组织线上讨论,在班级团支部中,由团支书带领团员阅读学习原文;人文学院团委组织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