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至15日,校党委组织部部长朱英带队赴我校定点扶贫云南省盐津县考察调研,宣传部、科研处、学生处、基建后勤处、校长办公室、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部门负责人,以及我校派驻盐津县挂职同志参加调研。调研团一行先后走访学校重点帮扶黄草村海子社考察危房改造和道路修复项目,调研盐津县林森公司农特产品加工厂和牛寨乡敦厚村QQ特色农场示范点,走访盐津县一中、二中、三中,实地考察水田新区建设项目、豆沙古镇修缮项目和盐津县工业园区,对盐津县发展现状进行了考察。(调研黄草村海子社)(调研盐津一中)(调研盐津二中)调研期间,举行了东华大学盐津县挂钩帮扶座谈会。朱英向挂职盐津县副县长的卢洪伟、黄草社区第一书记张强两位挂职干部表示慰问,并对盐津县委、县政府给予挂职干部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十九大报告指出,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调研考察,深感盐津县有“志”和“智”的良好基础,并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希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盐津县精准脱贫。(东华大学—盐津挂钩帮扶座谈会现场)盐津县委组织部长杨百文代表盐津县表达对我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感谢和肯定,并希望学校继续帮扶支持盐津县发展,重点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方面给予更多资源和智力支持。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盐津县参会各委办局就盐津脱贫中的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下一步对接细化、推进帮扶工作扎实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详细内容“今年‘双十一’,你‘剁手’了吗?”成了最近几天大家见面的“问候语”。2017年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落下帷幕,据统计,支付宝当天完成的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笔,交易总额达1682亿元,最高的支付峰值达到每秒25.6万笔,再次刷新纪录。疯狂购物的背后,如何保证每一笔网络支付交易都安全可靠?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加放心?11月16日,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走上《锦绣中国》讲台带来“小支付”背后的“大课堂”:从互联网金融发展感悟中国之自信,吸引了近500名学子现场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王治东主持。护航:为互联网金融安全铸造中国之盾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网上购物,网上交易支付作为网购的一个重要环节,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对于消费者而言,“双十一”购物是件愉悦的事,而对其背后的支付体系而言,则是一场“抗洪”运动,问题也随之而来:电子支付平台如何确保网络交易支付安全可靠,防控其中蕴含的风险?如何既能处理洪峰般的交易,又能应对好网络安全问题,并在瞬间识别出那些暗藏在交易背后、试图通过木马等手段盗用他人账号和密码的“偷盗者”?传统的信息安全技术以身份认证为核心,但如今互联网诈骗中,不法分子多以盗取“钥匙”——用户身份信息的方式,骗过支付平台的身份认证系统,实现资金转移。当身份信息不再那么“安全”,用户对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之盾变得十分渴求。围绕如何做好网络交易风险防控,解决网络交易支付安全问题,蒋昌俊校长在课堂上讲到,实现整体认知、实时辨识、优化控制是互联网交易风险防控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行为习惯都会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我们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细小行动都会留下“痕迹”,操作对象、时长、频率……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如同指纹一样难以复制,具有比密码更复杂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这些“痕迹”,可以对网络交易支付用户进行瞬时精准识别。自2007年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引智工作的监督管理,推动引智项目顺利实施和规范发展,根据《2017年重点引智项目巡查和专项经费审计工作方案》,11月17日上午国家外国专家局科教文卫专家司易凡平副司长带队来我校巡查引智工作。刘春红副校长与相关职能部处、各引智重点项目负责人向巡查组汇报我校引智工作总体进展、具体成绩和未来设想。我校“纺织生物医用材料科学与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和“纤维材料先进制造技术与科学创新引智基地”详细介绍立项建设以来的亮点工作,以及引智举措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正在筹建的“国际时尚”创新引智基地汇报了建设构想和未来规划。“海外名师”项目负责人汇报了项目立项以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成绩。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术副院长、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获奖者HelenaHyvonen也进行了交流发言。易凡平副司长还带队巡查我校引智基地和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基地负责人就引进国际大师后在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质量学术交流方面的成绩作进一步介绍。巡查组对我校引智基地取得富有纤维材料特色的成绩表示高度肯定。易凡平副司长还带队巡查我校引智基地巡查期间,巡查组还组织第三方对我校2016年度引智专项经费进行了审计。
详细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需要通过学习来准确领会。因此,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帮助师生更好地用新理念新论断武装头脑,环境学院党委特地邀请东华大学十九大精神讲师团的秦德君教授为学院师生党员作了题为“党的十九大——面向新时代的中国现代化战略规划与顶层设计”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党委书记李征老师主持,全体教工党员和学生支部书记悉数参加。秦教授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围绕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理论贡献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强调全面准确宣讲十九大精神,必须从七个“讲清楚”入手,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在全面解读十九大精神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过程中,他强调了“新时代”、“两个重大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两个重要时期”、“两个阶段”“美好生活”等,为环境学院师生送上一堂生动而精彩的理论课。讲座中,秦教授运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对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规划目标,重点从把握好“技术性治理”与“思想性治理”的关系,“伦理性治理”与“制度性治理”的关系,“问题性治理”与“结构性治理”的关系,“阶段性治理”与“常态化治理”的关系四个方面解读面向新时代应该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秦教授还结合环境学院专业实际和新时代青年培养的要求,详解专业教师在新时代应承担的新使命,引导教师用新形式新方法开展教育。整场讲座全面系统,极具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为环境学院教工党员和学生支部书记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提供了指导帮助。建环教工支部书记赵敬德表示,这场内容丰富、分析透彻的讲座是一场“学习及时雨”,为理工科教师党员进一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与会教师也纷纷表示,要以这次专题讲
详细内容11月18日,从第23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奖颁奖会上传来喜讯,我校学子在本次评选中再创佳绩,共获发明创新奖23项。其中,环境学院张禾完成的“印染污泥水热减量资源化技术”获发明创新一等奖,材料学院王宝秀等同学完成的“程序性释放VEGF的细菌纤维素基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在组织工程尿道中的应用研究”、环境学院吴军等同学完成的“中国城市环境雾霾污染物防治及个体防护技术研究”等5个项目获发明创新二等奖,材料学院姚晶晶同学等完成的“基于纳米纤维素有序组装的高性能与多功能纤维的制备及应用”、纺织学院朱胤达等同学完成的“一种全织物足底压力分布测试鞋垫的开发”等17个项目获发明创新三等奖。(颁奖会现场)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奖的评选,旨在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上海高校学生有效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优秀发明创新成果与人才,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创造发明和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获奖团队代表合影)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等课外科技竞赛,校团委会同相关职能部处和学院,精心动员组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进一步发挥课外科技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附件:第二十三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创杯”奖获奖项目(东华大学).xls
详细内容11月18日,上海市中小学校服研发设计服务机制研讨会在校举行,该会议由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依托上海市教委2017年度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项目建设组织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出席研讨会,上海市教委综合改革办公室,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科研处负责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校服研发设计团队教师,纺织、材料、化生、人文等学院教授代表、后勤集团、出版社与会。会议还邀请了上海市中小学校长代表、大型校服设计生产企业代表、校服质量检测机构负责人参加。研讨会聚焦深化上海市中小学校服研发设计与供需服务机制展开研究和探讨,会上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联合市教委、校服供需双方(生产企业与中小学校)、第三方研究机构(东华大学)建立合理、健康、生态的研发设计与供需服务机制,力求达成共识,为各方工作开展形成参考建议。(中小学校服研发设计中心揭牌)以本次研讨会召开为契机,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了中小学校服研发设计中心,并现场揭牌。未来,该中心将依托研发设计中心进一步开展基础研究、设计研发、市场运作等相关工作。(与会代表合影)
详细内容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学生军事训练综合育人功能,11月19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承办的首届“上海杯”国旗班升国旗暨军事技能比赛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举行。我校代表队荣获班队列动作会操科目一等奖、国旗班升国旗科目二等奖、格斗拳科目二等奖。(班队列和格斗拳参赛师生团队合影)竞赛中,我校学生精神昂扬、动作干净利落,充分展现了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蓬勃的精神面貌,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升国旗环节,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精神抖擞,迈着整齐的步伐缓缓走过主席台前,主旗手抛旗,将国旗冉冉升起。班队列展示中,由我校10名退伍复学的大学生组成的队列班,指挥员指挥口令宏亮、程序规范,队列人员精神饱满、姿态端正,动作整齐划一,退伍不褪色是他们真实的写照。格斗拳科目中,7名退伍学生动作迅猛有力,猛、准、稳。据了解,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内的25所高校共6000多名师生参加。通过本次竞赛,展示了我校国旗班和退伍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各高校学生搭建了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国旗护卫队竞赛)(队列班学生会操竞赛)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智慧和力量,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各项工作中落地生根。11月15日,人文学院邀请东华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师团成员贺善侃教授举行以“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为主题的学习报告。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英主持报告并做总结发言,学院全体教师、学生党员和部分学生骨干与会。贺善侃教授深入浅出、条理明晰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思想指导新作为等三个方面深刻解读十九大精神。贺教授表示,从我国新的历史定位、改革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现实背景等方面可以看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到了强起来,这说明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迈向日益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思想指导伟大实践。贺教授重点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与创新价值。新思想依托新目标得以全面践行。中国通过两步走战略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形成正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王英作总结发言,她谈到,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形成全员学习的良好局面。同时她对与会师生提出要求,要将十九大精神同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承担起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详细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八次提到了互联网相关内容,报告体现了对网络安全的关注,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随着全球互联网深度连接,网络安全已覆盖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人身安全等各个领域。为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质量,11月18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2017年全国大学生网络安全邀请赛暨第三届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安全大赛在东华大学成功举办。上海市委办公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姜建伟,上海市经信委安全处副处长刘山泉,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李建华,我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以及计算机学院相关领导和部分企业嘉宾应邀出席。图1网络攻防赛赛场真刀真枪,打好网络安全战“习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此次决赛我们采取现场攻防对抗赛形式,就是希望学生在‘真刀真枪’的环境中寻找网络安全漏洞、实施网络攻击,锻炼网络攻防实战能力,更好的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对标国家的网络安全战略需求。”教务处长姚卫新介绍说。此次比赛共设置两项赛事,分别是网络攻防赛和信息安全作品赛,其中网络攻防赛是竞争最激烈、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比赛项目。按照比赛规则,网络攻防赛参赛队伍由3人组成,拥有1台工作服务器和1台Flag服务器,采取“联合对抗、共同防御”为核心的对抗模式,获胜关键在于各队需要力争做到分工合理、攻守皆强。各队的服务器上都预设若干漏洞。队员在防守己方服务器的同时,须攻击他队的防守机服务器,通过获得Flag得分。所谓Flag就是一段信息,是守方需要保护的对象,也是攻方需要获取的对象。信息安全作品赛采用开放式自主命题,自主设计,现场汇报演示进行评审打分。图2攻防赛现场参
详细内容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近日,管理学院“树仁”文化周又迎来了十年庆,学院组织了本科生团支部举行诗歌朗诵大赛的形式喜迎十周年、庆贺十九大。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老师、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及研究生会代表应邀出席。此次诗歌朗诵以“喜迎十九大•青春正当时”为主题,各团支部在诗歌朗诵中融入舞蹈、乐器、汉服、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一展各支部的飒爽风采。诗歌朗诵主题均围绕中国梦、十九大等内容进行。营销1601团支部《喜迎十九大,思考与回答》突出全体同学在党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青春的道路充满动力与生机的愿景;信管1601团支部《少年中国说》,声音振聋发聩,星火燎原十九大,新时代里换新天,激励着少年们砥砺前行;会经1601团支部则以五年为期,将其心声献给伟大的党,抒怀青春前行,点燃青春的焰,将十九大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迎难而上,到达理想巅峰;工商1601团支部以诗歌为经,以青春为纬,以东华为案,织就衣物,也织就天地,展开中华的辉煌画卷;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正如正确的人生信仰是一根脊梁,支撑着人生的大厦,商务1601团支部吟诵的《信仰》给予我们振奋人心的力量,让人拥有宽广的胸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声音环绕在报告厅内,展现如初升太阳般朝气蓬勃的精神,抒发了同学们对东华的热爱,表达了同学们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岁月虽无语,但青春仍有言。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管理学院团委于近期开展了多样化学习形式,组织集中团课、实务培训、“高峰论坛”、“上海的温度”系列互动等,以经管学子独特的视角阐释青春,表达对祖国、学校、生活的热爱,加深青年学子对会议思想的阐释,并以十九大精神指引广大青年学子时刻怀揣家国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深化“一学一做”,争做时代先锋。
详细内容vcbcv
详细内容为了进一步组织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共青团中央关于全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的相关精神,校团委广泛发动基层团支部开展“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团日活动。纺织学院纺织1604、1605和功材1601团支部联合开展了“聚焦十九大”主题团日活动,写下了对美丽家乡的寄语贴在了中国地图上,汇聚成了一幅满怀希望的五彩画卷。管理学院主题团日活动结合邀请到退休教授严诚忠,开展“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一个党外老知识分子的心声”专题讲座。服装学院服装1502团支部观看了《辉煌中国》纪录片,引导所有团员青年树立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机械学院2017级团支部以团员学涯规划PPT展示的形式深入领悟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的内涵。信息学院国旗护卫队团支部在主题团日活动中唱响了一首慷慨激昂的《强军战歌》。计算机学院通过交流发言、知识问答、精绘蓝图等形式将活动分为“话”说十九大、“化”说十九大和“画”说十九大三个部分。化工生物学院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大二团支部开展红色诗歌朗诵比赛主题团日活动,用声音述说敬意。环境学院在主题团日活动中让团支书们相互交流,并开展师生互动答疑。材料学院卓越材料1702团支部邀请了李光教授分享了过去和现在大学生生活的变化。人文学院以“依法治国”为切入点,开展了以“社会舆论对依法治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辩题的辩论表演赛。外语学院、理学院团委联合召开“青春共话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行”主题团日活动,师生共同观摩了《辉煌中国》系列纪录片之“圆梦工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硕团支部并就十九大报告中的57个“心”字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环境设计(中英合作)团支部学习了党章13个修改重点,让团员们对十九大、对党有了更深的了解。据悉,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校团委将组织基层团支部、团学组织、团学骨干和团员青年继续学
详细内容11月17日上午,在延安路校区三教二楼报告厅,退休党委组织退休老同志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东华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师团成员贺善侃教授为广大老同志做了专题报告。退休党委曹春城书记主持报告会。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校高度重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成立讲师团为各二级党委进行宣讲。此次贺善侃教授在退休党委宣讲报告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全面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贺善侃教授首先简述了十九大报告的形成过程,指出十九大报告是经过大量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战略与战术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总体上阐述了十九大报告总—分—总的论述结构。之后,贺善侃教授运用详尽的数据和案例着重分析了十九大报告的“四个新”: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带领大家深刻学习领会了十九大报告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在场的退休老同志听得很认真,很多老同志做了详细的笔记,纷纷表示报告内容丰富、讲解生动兼具学术性,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十九大报告,领会了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报告会后,退休党委曹春城书记做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动员讲话,统一部署了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为主题的退休党支部工作安排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安排。各退休党支部书记、支委均表示,会通过个人自学、学习讨论、主题发言等形式,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畅谈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真正学懂悟透十九大精神,最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展现老同志的正能量,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为保障退休同志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退休党委还为退休老同志征订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单行本和新修订的《党章》。
详细内容11月14日下午图书馆第三党支部与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部党支部在图书馆联合开展了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院馆联合共谋学科新发展”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共同学习十九大精神,增进支部间理论学习交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同时,也是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号召的积极响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学院对数字资源采购及学科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学科服务水平,促进学科发展。参会党员除了化学部支部和图书馆第三支部全体党员外,还特别邀请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宋丽珍、院长武培怡、副院长黄焰根以及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施敏俊、第一党支部书记陈平共同参加观摩,会议由图书馆第三党支部书记吴素坤和化学部支部书记徐中其共同主持。全体党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并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同时结合“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我校化学学科发展,以及图书馆文献资源与学科服务保障进行了广泛交流。方建安馆长谈到,十九大历史地位突出,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历史性回顾中提到“解决了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长期没有办成的大事”。报告立意高远、新意叠出。方建安同志从全新的视角将十九大报告总结概括为“六个新”:新时代、新矛盾、新思想、新方略、新任务和新征程。方建安同志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及“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之下,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未来将重点加强专业化、特色化、智能化、文化等四方面的建设,逐步将图书馆建成一流文献资源体系,一流文献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加强学科服务深度和精细化,如ESI学科贡献度分析,专利分析,人才引进评价等,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武培怡院长认为,习近平新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