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一批身着盛装的少数民族同胞现身校园,她们是来自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延安路校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校第三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非遗研修班开学典礼在新落成的东华设计园举行,副校长刘春红出席。(第三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现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指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十三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该计划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提高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自我校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16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首批院校以来,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作为我校非遗培训的具体实施机构,发挥学科与科研优势,以独具特色的师资条件,成功举办1期《传统刺绣创意设计》普通培训班、2期研修班。非遗培训融理论讲解、实践创作、考察调研、回访指导于一体,提供以刺绣为主线,臻选服装、纺织工程、工商管理等学科在教学、研究、生产、传播各阶段的精品培训资源,曾举办学员刺绣服饰代表作品静态展示(展出作品近800件)及结对创作作品动态展演(展演作品72套)各3次,不仅有效帮助传承人群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丰富了非遗保护措施,更激发了非遗传承的活力、促进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本期研修班邀请了来自贵州的18位学员和上海地区的2位学员,学院将秉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宗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刘春红代表学校对远道而来的非遗学员表示欢迎,对长期以来给予东华非遗培训帮助和支持的上海文广局非遗处和贵
详细内容5月5日,HSK考试大纲解析与分级阅读研讨会在我校三教四楼报告厅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我校承办,共有近200位国内院校的教师报名参会。外研社副社长何皓瑜女士、国际汉语出版中心总经理苗强先生、我校副校长刘春红教授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刘春红副校长代表我校致辞。她以自身从事留学生教育的体会出发,强调了HSK考试对于指导学生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肯定了近十年来考教资源开发的蓬勃发展局面,希望此次会议能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以考促教以及分级阅读领域的资源建设,提升汉语教学的水平。她还介绍了我校办学特色、理念以及刚落幕的“环东华时尚周”的盛况,向与会老师推荐了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的“百年蕾丝”和刘海粟美术馆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首届本科毕业生作品静态展”,欢迎老师们在研讨之余能深入了解我校的办学特色。最后她指出虽然我校去年的留学生规模已经达到了4788人次,位居上海第四,但在汉语教学质量、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多向兄弟院校、出版界的专家、老师取经,并预祝本次会议能达成促进相互交流,共同推动汉语教学的宏愿。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北京语言大学姜丽萍教授等六位专家就HSK大纲的编写过程、特点及在教学上的应用做了主题报告,并围绕分级阅读的标准、如何培养汉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等热点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
详细内容2018年5月2日,习总书记前往北京大学考察,参加师生座谈会,并与他们亲切了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给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望。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又发表重要讲话。学校团委组织全体专兼职团干部、青年师生代表认真学习总书记两个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畅谈学习体会。校团委书记沈洁认为,习总书记5月2日在北大考察时强调,对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更要带领青年发挥好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作为全社会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人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前列,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时代先锋。校团委副书记杨蓉认为,学习了总书记的两个讲话精神,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感到非常振奋,同时也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抓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让青年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主动将个人人生规划的时间表与国家振兴规划高度融合、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校团委专职团干部封华认为,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很多方面,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具体举措,也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国家又隆重举行纪念会议,已经充分地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重要性和地位。提到了师德师风建设,我们每年举行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也正是弘扬师德的重要举措。也再次强调了贯通人才培养
详细内容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广大师生通过网络、电视等收看大会直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认真观看大会直播后,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将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此外,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学校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人文学院开展青年与《共产党宣言》主题论坛活动,青年党员们围绕主题进行热烈的交流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青年教师围绕如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展开教学研讨。校团委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团学骨干集中讨论学习《共产党宣言》。管理学院在易班平台开展“学习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交流活动”,师生纷纷留言发表感想。研究生党管中心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用思想点亮信仰灯塔——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线上知识问答活动”,连续推出七期微党课《走近马克思》,向广大师生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详细内容5月3日至5日,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应邀出席开幕式。校团委书记沈洁、人文学院专职辅导员曹雪、机械学院团委书记宋文博、纺织学院15级学生周稚荃、外语学院15级学生董颖轩等5人作为正式代表参会。3日上午,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分别作重要讲话。会议听取了团市委书记王宇代表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题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大力推进新时代上海青少年发展工程和上海共青团建设工程,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青春力量》的报告。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学习领导讲话并讨论审议大会报告,一致认为,坚定的政治性是我们共青团工作的首要保障,团干部需牢记共青团的定位,明晰共青团的使命,紧跟党走,通过强“三性”去“四化”,引导和带领青年坚定“四个自信”,做好青年工作。5日上午,大会表决通过了《共青团上海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关于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据悉,来自全市各界团员青年和驻沪团工委的661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详细内容4月27-28日,由纺织学院、纺织科技创新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东华大学先进材料学术交流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等18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我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先进材料和纺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开展学术交流。会前,校长蒋昌俊会见了前来出席本次交流会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王中林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等专家学者,并同与会代表合影留念。蒋昌俊代表我校对广大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希望学者们以本次学术交流为契机,加强对相关领域新成果和新趋势的研究与探讨,多贡献真知灼见,进一步强化我校相关学科与兄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互动合作,为促进先进材料和纺织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我校相关学科发展贡献智慧,共同谋求新篇章。(与会领导与专家学者合影)副校长陈南梁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陈南梁指出,纺织学科是东华大学的优势学科,我国要实现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迈进,离不开先进材料领域的发展。因此,高分子材料学科领域与纺织学科领域应共同开拓新思路,收获新进展。他强调,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间开展学术专题交流活动对促进学校纺织、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希望与会专家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在互动中开拓学术视野、寻找更多研究合作点,进一步促进先进材料领域科研工作的开展。此次学术交流会包括主题报告和分报告两个部分。主题报告环节,王中林院士和王玉忠院士分别以“纤维基摩擦纳米发电机和传感器”和“环氧树脂的潜伏性固化与自修复”为题,详细介绍了各自在微纳能源和高分子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报告环节,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位知名专家围绕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生物材料和基础化学理论五个方向作报告,内
详细内容5月2日,蒋昌俊校长主持召开我校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为“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副校长邱高、卿凤翎、陈南梁出席考察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材料学院院长、实验室主任朱美芳介绍了实验室五年的发展成就,实验室副主任张耀鹏对实验室迎接专家评估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汇报。蒋昌俊对实验室又一个五年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强调,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校推动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积极抓手,学校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实验室建设,希望校内有关部门和学院积极协同配合,为实验室各项建设工作提供资源支持和保障。实验室方面也要及时总结在纤维材料等领域的有效经验和良好做法,推动实验室自身及相关学科在未来赢得更大的发展,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会上,实验室与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围绕实验室建设工作展开讨论。会后,蒋昌俊及出席会议人员共同实地察看实验室成果展示和各个平台的建设情况。
详细内容4月28日,学校在松江校区组织召开科研管理工作研讨会,副校长陈南梁出席,各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科研基地、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科研处科室以上负责同志参会。陈南梁在会上对推进2018年度科研工作做出部署。陈南梁指出,当前科研工作要做好“顶层设计,内部布局”,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积极性与活力,为全面提升科研竞争力打好基础。具体来讲: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优化科研管理模式,细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科研考核制度;二是要以考核和评估为抓手,推进科研基地建设,取得实效;三是各学院要做好挖潜工作,梳理好未来可能出现的增长点,通过激励培育,产出重大成果;四是要对接地方需求,着力组织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服务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陈南梁最后表示,科研工作中协同创新很重要,今后学校将组织更多工作交流研讨会,促进各学院、各部处之间相互了解、协同攻关。他希望各学科之间打破壁垒,搭建大的学科交叉平台,通过3-5年的攻坚克难,促进学校科研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会上,科研处处长王宏志介绍了2017年度学校在科研经费、科技奖励、科研论文、知识产权、科研项目、基地与人才、学术交流以及科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分析了当前我校科研工作面临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他表示,当前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申报难度加大、学校多方位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能力有限、基础研究薄弱、人文社科研究力量薄弱、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期待大家群策群力、共思良策,推进学校2018年度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学院和基地负责人就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基地考核、社科成果认定、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提出了意见与建议。材料学院副院长张耀鹏就如何发挥传统特色学科优势、推进团队建设工作提出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谈到体制机制改革对激发学院科研活力发挥的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坚持大扶贫格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定点(云南省盐津县)扶贫工作,4月23至25日,我校就科研项目对接落地及教职工疗休养基地事宜组织了两支调研队伍赴云南省盐津县开展了紧锣密鼓的调研工作。科研处、校工会、校长办公室、机械学院、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工会主席、科研项目负责人,以及我校派驻盐津县和黄草社区两位挂职干部全程参与了此次调研。座谈会现场其中,科研处调研组先后调研了牛寨乡盐津滇凤种源技术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落雁乡“两污治理”科技示范工程垃圾焚烧点、柿子乡天麻种植基地等,就我校资助立项的冷链物流、农产品创意设计开发、环保关键技术三个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对接。校工会调研组先后调研了柿子镇彩云归、庙坝镇花香酒谷景区、镇云药花香小镇、普洱夷都山乌蒙迷城景区等地,为我校教职工疗休养基地选点进行了实地考察。科研项目调研现场疗休养基地调研现场实地调研之后,我校调研队与盐津县委县政府领导,县委办、扶贫办、工信局、农业局、环保局、文广旅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县委副书记撒兰忠代表盐津县对我校定点扶贫工作表示感谢,并期望我校加大帮扶力度,帮助盐津县“三乌产品”和中药材等特色产品树立品牌效应,助力打赢扶贫攻坚战,促进当地在农业、生态产业、旅游开发等方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业态。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学院教师就盐津县各委办局提出的脱贫攻坚需求等问题进行了对接与交流,进一步精准和细化了此次调研的项目推进方案,为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地提供了新的思路。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2018年‘服装·艺术·时尚’青年论坛暨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在校举办。活动通过学术讲座、校企合作企业考察、音乐剧观看、展览参观、秀场观摩、创意市集体验、专业面试、研讨交流等形式,以增进国内高校青年师生对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的了解,促进全国各高校相关学科领域优秀师生互动和交流,同时为学校接收2019级免试推荐硕士生及统考生进行初步宣传遴选工作。活动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统一部署下,由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夏令营于1月份通过微信平台、校园官网对外发布招募通知,陆续接到来自国内63所高校的130余名本科生的踊跃报名,经活动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对申请者材料进行认真审核,综合考虑学生申请材料情况,共遴选出来自22所985、211和纺织服装类重点高校的39名学生前来参营。(杨以雄教授为学员进行学术报告)(参观苏州爱慕内衣有限公司生态工厂)(观看表演系毕业季活动——音乐剧《芝加哥》)(参观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据悉,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目前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点、“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是全国32所首批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院校之一。拥有“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新增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为我校首个艺术门类的博士点。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同时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坚持教育的社会化。学院将自身的学术、人文、信息等资源优势和企业、社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至今已在校内建立了25个重要研究中心,学生突出的综合素质深受企业青睐。此
详细内容5月2日,上海市2018首场年大学生征兵现场兵役登记和咨询活动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举办。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校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金海燕,学校征兵工作相关部处负责人和学院征兵负责人等现场查看活动开展情况。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等十余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报道。活动现场,6名优秀退伍学生在宣传展板前发放《2018年东华大学征兵宣传册》,并结合自身军营锻炼成长的体会讲解征兵报名流程和相关优惠政策,用自身的成长经历积极动员同学们携笔从戎。退伍学生就同学们提出的应征报名的基本程序、优抚政策、体检注意事项、入伍后发展等方面问题做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前来现场咨询的学生络绎不绝,纷纷在签名墙上签名,“东华大学兵役登记处”牌子前,陆续有适龄上海籍学生持绿色兵役证前来登记盖章。活动开始一小时内就有多名东华学子表达应征入伍的意愿并现场报名。据了解,我校2018年征兵工作于4月初启动,学校精准实施一系列有力举措,校院两级联动,做到“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负责落实”。面对不断变化的征兵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学校探索“互联网+征兵宣传”的新路子,建立QQ群、微信群,易班征兵咨询报名通道等,将有入伍经历和入伍愿望的在校学生,通过平台聚集,线上线下相结合相互交流思想、分享感悟。学校还邀请“阅兵哥”任宇、“小甜橙”雷涛、努尔顿等优秀退役大学生,对12个学院的所有男生分学院进行专场巡回宣讲。组织校园各类媒体解读征兵政策,展现各学院退役大学生士兵风采,将应征入伍的“政治账、经济账、成长账”制作成展板布置在宿舍大厅。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征兵宣传,鼓励在校学生踊跃报名、携笔从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征兵工作,积极回应国家战略需求,将征兵工作作为衡量考察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否有成效的重要内容。学校坚持把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作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详细内容4月27日,依托我校实施的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工程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俞建勇、周翔、蒋士成,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巡视员王元晶,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以及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中国印染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部委及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专家,媒体代表共50余位人员参加发布会。会议由孙晋良院士主持。“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我国纺织产业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研究项目组由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名院士领衔咨询研究工作。项目依托东华大学具体实施,由东华大学相关领域教授担任纺织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及标准、智能纺织装备、化纤智能制造、纺织加工智能化、染整加工智能化、服装设计与加工智能化、纺织服务制造及网络协同制造、智能纺织材料等8个专题组负责人。项目还汇聚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天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上海大学、西安工程大学、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等高校、研究院所43位专家、教授等参与咨询研究。总体上构成本领域和跨领域工程院院士领衔,教授骨干具体组织实施,行业联合会、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参加的咨询研究组织结构。两年多来,课题组查阅了300多篇文献资料;由院士带领,深入山东、福建、浙江、新疆等纺织智能制造先行企业,就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智能制造发展目的与重点、智能制造发展瓶颈与障碍、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和举措等进行现场调研和座谈咨询;通过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第242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汇聚纺织及跨纺织领域院士、专家、教授开展纺织智能制造技术专题研讨。在大量资料研究、企业调研、高端研讨的基础上,2016年11月形成项目中期研究报告,2017年12
详细内容4月27日,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戏剧主角奖、2013上海市领军人才、“2015中华十大文化人物”获得者,著名余派老师王珮瑜来校开讲《瑜乐京剧课》。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报告厅座无虚席。讲座由校工会主办,教工戏曲协会和学生戏曲社团承办。王珮瑜针对年轻人普遍认为京剧“听不懂”、“太慢”等痛点,从京剧的历史渊源、基本知识、老生行当的主要流派讲起,跟大家介绍了京剧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各个方面展示了京剧的魅力和生命力,经典唱段信手拈来,一张一弛之间让在场的师生充分领略了国粹艺术的魅力,连连拍手叫好。王珮瑜用新颖的方式展示京剧传统骨子老戏,讲解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用“京剧表情包”、“云手”、“上马”等京剧表演形式带领全场观众互动,特别是用京剧念白“三级韵”理论示范东华校训“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京剧读法,更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瑜乐京剧课让在场师生对京剧有了全新的认识,感到震撼,直呼过瘾。据悉,近年来王珮瑜身体力行,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利用时下流行的平台和方式,促进京剧艺术的大众化传播,努力实现京剧艺术当代化。
详细内容4月29日晚,伴随着马艳丽“云秀·香格里拉”系列作品的精彩秀演,为期六天的第24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装论坛暨第17届环东华时尚周在上生·新所圆满落幕。我校党委书记朱民,副校长刘春红、舒慧生出席闭幕式。出席闭幕式的校外领导和嘉宾还有长宁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上海国际时尚联合会会长葛文耀,国际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等,兄弟院校专家学者、企业嘉宾及我校师生代表参与活动。闭幕式上朱民、顾洪辉、刘春红、舒慧生、葛文耀、孔祥东、马艳丽携手推杆,宣布第24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装论坛暨第17届环东华时尚周圆满闭幕。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卞向阳为著名服装设计师、校友马艳丽颁发2018上海时尚之都建设服装设计成就奖。《2018时尚上海》视频的播放,带大家一同回顾海派论坛、海派秀场、海派博览、海派众创4大版块42场活动的精彩画面。(与会嘉宾宣布时尚周圆满闭幕)活动现场,马艳丽“云秀·香格里拉”系列作品精彩亮相,由“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日月同辉”三部分组成,运用雕塑的手法、舞动的线条、夸张的视觉表现力,诠释了香格里拉民族与时尚、自然与精神、远古与现代、传统与品质的完美交融,表达了对云南美好生活和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的礼赞。(马艳丽“云秀·香格里拉”系列作品)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