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毕业留校至今十六载,始终奋斗在学生工作一线,坚守着思政育人的梦想和初心。十六年的时光里,她一直行走在“筑梦思政人生”的道路上。润物无声,她毕力躬行,扎实开展学生培养、教育和管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教育就是用生命点亮生命,在她的影响下,从2010年至今共有40余名学生毕业后在上海和外地高校担任辅导员,传承东华精神,扎根思政育人阵地。她就是我校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罗薇娜。润物无声,思政育人出实效有一种坚守,叫不忘初心。十六年来,罗薇娜深耕辅导员事业,从一名专职辅导员成长为学院党委副书记,身份转变,育人初心不改。身为学院副书记,战斗在一线、责任在一线,她和团队一起助力学生思想引领、成长与发展,这份坚持与努力始终没有间断。罗薇娜与辅导员一起上讲台、走宿舍、进网络,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状况,始终把思想引领作为思政育人工作的核心,在情怀与担当中前行。学生工作简单而又不简单,平凡却又不平凡。她带领辅导员团队勤勉敬业、勇于担当,无数日日夜夜的陪伴和鼓励,温暖着学生们的心田;经常性的工作思考和研讨,创新思政工作的新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育人的质量,这些都是罗老师和她的伙伴们的日常工作写照。尤其每次面对紧急情况,她总是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耐心并细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做好陪伴与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人生新征程。这样的故事总是时常发生,可能让人很揪心,也会让人很欣慰。2009级的一位学生小李曾患重度抑郁,在得知情况后,她第一时间介入关心学生状况,立即与家长和心理咨询中心老师沟通并提出建议方案,及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想办法、找方案,发现家庭因素是学生产生抑郁倾向的主要根源。于是,她多次与辅导员一起做思想工作,鼓励正处于焦虑的家长和学生一起接受专业干预和疏导并前往医院就医,她长时间与家长联系并对学生保持持续关注。在家长陪读阶段,她与辅
详细内容6月15日,2018高层次人才引进与评价机制改革华东区域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东华大学副校长卿凤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以及来自华东区40多所高校的老师及专家学者等参加研讨会,共同探讨“双一流”新形势下,高校引育人才以及学术评价的解决办法,增进高校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研讨会现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成立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目前高校引育人才以及学术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希望通过研讨会,提升中国高校的引才水平。卿凤翎副校长向与会的各位老师、专家学者以及领导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并就我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进行介绍。我校终坚持人才强校核心战略,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更具创新力和更有温度的大学过程中,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次研讨会为我校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可以进一步促进我校引才育才水平。在研讨会上,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苏州大学副校长刘标、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石勇等7位专家就人才评价与发展、人才管理的理念与策略、大数据分析与人才学术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听完报告会,各高校的老师以及专家学者就各自高校引才育人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经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促进了各高校间的相互了解。(研讨会现场)这次研讨会的举办,为各高校的引才育人工作注入了活水,促进了高校间的交流,避免了闭门造车。“双一流”建设的展开需要各类高水平人才,引才工作是摆在各高校眼前的难点、痛点。当前,学校正在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今年1月份我校党委发布了1号文《关于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按照1号文件的任务和要求,我校奔赴芝加哥等地开展海外人才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校施展才
详细内容6月13日,2017-2018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CUFA大学生女子足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乙组(专业组)比赛在山东潍坊鲁能泰山足球学校落幕,我校对阵拥有多名女足国家队队员的国内传统强队北京师范大学女足,并最终以5:4的比分摘得比赛桂冠。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第一时间向球队的胜利表示祝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一行代表学校于14日在延安路校区迎接球队凯旋。(球队凯旋合影)在这赛程密集的一周时间,女足姑娘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位列小组第二晋级半决赛,以2:0的比分战胜上届亚军江苏师范大学女足成功进入决赛。决赛现场,面对志在必得的卫冕冠军北京师范大学队,我校女足在人员不整、伤病较多的情况下,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并最终赢下比赛,成功捧回冠军奖杯,成为绽放在校园足球绿茵场上的一朵朵“铿锵玫瑰”。(队员们在场上欢呼胜利)“我们是首次参加该赛事的比赛,首战第一粒进球被改判无效,小组赛第二场对阵江苏师范大学失利,面对接连的挫折队员们及时调整心态,教练组也根据队员情况和比赛进程做战术调整,半决赛再次与江苏师范大学狭路相逢取得胜利,终于顺利挺进决赛并夺得冠军,队员们面对强手时的坚韧不拔非常难能可贵。”球队教练钱进告诉记者。3号队员蔡林可此番首次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性比赛,并在决赛对阵中为我方罚入最后一个决定胜负的点球,“最后两场比赛面对多年来垄断全国大学生女足比赛冠亚军的两支传统劲旅,我们在教练组的带领下,克服伤病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不惧伤痛、互相鼓励、奋勇拼搏,用团队的合作战胜了对手,获得冠军,所有的这些都离不开教练组对我们的精心指导。”我校高水平女足成立于2016年9月,成立当年即斩获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大学女子甲A组冠军,不足两年就实现了上海市大学生女足赛事“大满贯”。据了解,球队成立以来,不论严寒酷暑队员们都坚持训练,甚至为了备战重要赛事在40度高温天气仍然坚持一天二练,不少队员都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中央和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落实市教卫工作党委2018年系统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离退休党建工作,倾听老同志心声,6月13日,学校组织召开以“加强政治建设,保持政治本色,党建引领发挥正能量”为主题的退休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退休党委书记曹春城、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玥、退休党委副书记宋惠艳、各退休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干部、党委组织部相关同志等参加调研。调研座谈会上,各退休党支部书记畅所欲言:第一党支部书记于平从“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为老同志办好事解难事、寓教于乐”三个角度介绍了该支部的日常学习交流和活动情况,并阐述了结合退休老同志特点的支部的工作模式;第二党支部书记周邦屏表示,支部党员老同志非常关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学院的发展,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退休党员同志通过参加学院活动、参观实验室建设、教学设施、教学科项成果展等深刻感受到了学校和学院的变化,从之前的“担心”变成了现在的“放心”;第五党支部书记蒋光辉从党的基层组织要积极组织党员进行理论学习作为支部的首项工作谈起,介绍了支部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和党课、积极发挥老党员的正能量、调动老中青三个层次党员的积极性、支部凝聚力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工作体会;第六党支部书记虞永珍表示,通过“民主评议”,支部的学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支委对每次组织生活主题都讨论确定主题、联系确定主要发言人,带动支部党员有针对性地发言,支部党员虽然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坚持参加组织生活;第十党支部书记崔学楼讲到老党员愿意听到党的声音、受到党的教育,支部通过利用支部自身优势,请支部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党员做主题讲座和主题发言,提高组织生活质量,让党员在每次组织生活中有收获;第十二党支部书记辛友义分享了支部组织生活会“会前有预约、发言有内容、会后有收获”的工作方法和
详细内容由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专委会)主办,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协办的第24届上海市大学生化学化工类优秀论文交流会于6月15号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隆重举行。作为上海市大学生化学化工类优秀论文交流的传统品牌平台,此次会议汇聚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学院共计11所高校的23名本科优秀毕业生。大会伊始,上海大学副校长吴明红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随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束世平对历届交流会做了简短回顾,肯定了历届交流会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交流会的品牌平台作用和社会效应提出了进一步的殷切希望。此次大会设立特等奖1名,一等奖11名,二等奖11名。评分选项含括参与交流学生的大论文专家盲评,基于《化学世界》格式的小论文以及现场汇报打分项目。经过综合评分的激烈角逐,东华大学选派的两名优秀毕业论文交流学生脱颖而出,均斩获一等奖,载誉而归。我校获奖的两名同学分别是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侯磊老师指导的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何弦,论文题为:具有特殊温度响应行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应用探索。该论文以含有C=C双键的微凝胶作为交联剂,合成以丙烯酰胺为单体的复合水凝胶,且无需添加其他小分子化学交联剂。产品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在光照下能够主动调节其透过率,且透过率呈连续变化,在相变过程中无体积收缩的现象,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智能窗户基材。另一名同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美芳、翁巍老师指导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杜骁文,论文题为:石墨烯微管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该论文采用可在室温下进行绿色、精准制备的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微管,并把石墨烯微管直接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论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会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束世平对我校学生取
详细内容6月13日,长宁区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倪炳生、副秘书长张泓到访我校,就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双方互动协同、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等开展调研。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党委组织部相关同志参与。倪炳生首先感谢我校党委长期以来为区域化协同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持,并充分肯定了学校各级党组织在思想引领、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等方面所做的积极工作。崔运花结合“服务地区发展平台”、“党员公益服务平台”、“和谐社区共治平台”三大党建引领平台建设,介绍了学校立足“提质量、聚资源、激活力、促发展”,为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所做的工作,并就如何进一步拓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深度和宽度、发挥党建引领协同作用、建立区域化工作联动机制等提出了建议。双方表示,未来要按照开放协同、共建共促共享的区域化大党建的工作理念要求,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人才和项目合作,促进服务联动和资源融合,推动区域化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开展,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我校与长宁区开展区域化党建联建历史超过20年,学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凝聚力工程”建设,强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区校协同发展。2017年以来,学校党委进一步依托“三大平台”,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取得良好成效:服装和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和党员带头,与所在区域多个委办局共同开展课题项目研究,为区域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实现了“思想成果共享、人才共育、政产学研共促”协同发展;通过党建联建项目、学生党员定岗明责等,在保证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的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上,成功拓展“长宁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上海时尚之都和创意产业的发展活动”等创新服务平台,去年一年学校各级党组织在长宁区志愿服务就达3843人次,服务时常达10786小时,多个集体和个人获长宁区青年优秀志愿服务集体、上海
详细内容6月12日,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刘俊带队来校调研交流,我校副校长邱高会见刘俊一行。调研交流会上,邱高代表学校对刘俊一行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发展概况及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期待两校互助互促,齐头并进。围绕调研主题,邱高就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学博士点申报、学生就业管理、学科建设以及设计园建设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介绍。刘俊对我校在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文创发展、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成绩表示赞赏,希望以此次学习考察为契机,加强两校沟通交流,借鉴设计学博士点申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学校联动发展推波助澜。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部、学生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会,双方就调研主题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会后,江西师范大学一行还参观了服装学院教授工作室和东华设计园。
详细内容6月13日,管理学院三名毕业生党员登上了网络思政微课的讲台。学生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授课者,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到思政课的主动性,又发挥了朋辈榜样强化示范的作用。同时也是毕业生在毕业之际爱校荣校的具体表现。三位毕业生党员从自己的大学故事为切入点,向在线生解读大学之意义,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王鑫,管理学院信管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以“聊点“小”事”为主题,引出细节决定成败以及在失败的经历中学会得到的道理。刘静静,管理学院工商系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以“解读自己”为主题,传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青年责任。祝柳佳,管理学院旅游系学生党员,以“活在当下,做更好的自己”为主题,探讨关于适合与喜欢的话题。这三位毕业生在录制完微课之后,兴奋地说:感谢学校在我们毕业之际,给了我们一个登上讲台,传播正能量的机会。毕业生党员通过登上思政微课的讲台,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一次很好的总结,也为他们即将作别的母校尽一份责任。同时,毕业生党员作为思政微课的“老师”,增加了思政微课的时代性、生动性和互动性。毕业班党员思政微课将通过管理学院易班公共平台和“sunshine微课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同时播出。在管理学院党委和管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支持下,结合东华大学学生处辅导员培育项目,本学期伊始,管理学院辅导员魏冰组织建立“青年阳光营”网络思政微课平台。专业课教师、一线辅导员等10位教师从传统文化、青年责任、职涯规划和成长的困惑等视角为同学们呈现了有价值、有思想、有干货的微课程,微课的设置紧扣微时代信息文化传播的特点,同学们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生动的网络视频课程,于润物无声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深受同学们喜爱。
详细内容6月12日,上海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以下简称为“同上一堂课活动”)东华大学专场在松江校区举行并通过网络同步直播。我校兼职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侯惠勤教授作题为《伟大思想的磅礴之力: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报告。党委书记朱民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讲解,并对学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提出要求。崔运花、金海燕、陈南梁、舒慧生等在校领导班子成员及线上线下30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授课现场)(侯惠勤教授授课)侯惠勤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角度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带领师生重温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阐释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水乳交融的生命共同体”,只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才能更深刻更自觉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更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侯惠勤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跨越170年仍保持青春活力和旺盛生命力,其磅礴之力不仅在于以其深邃的思想解答时代之谜、回答时代之问、判断时代方位、阐释时代精神和引领时代潮流,还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以及无所顾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毫不留情的自我革命精神。他鼓励师生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认知和把握,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学习与实践中汲取伟大思想的智慧与力量,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做出不负于时代、不负于人民的更大贡献。(朱民书记讲话)朱民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详细内容5月29日,2018年CALM探索课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在我校松江校区开讲。我校副校长舒慧生、研究生部副主任俞昊出席课程开讲仪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行政副主任邱登梅、学术副主任杨曙光及授课教师代表伯纳德·劳兹(BernardLotz)、协助教师储玲玲等教师出席开讲仪式。开讲仪式由杨曙光教授主持,程正迪教授主讲。本次课程获校研究生部课程建设立项资助,由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此次探索课程是基于先进低维材料中心近年来针对东华大学材料学科的教学改革经验和已有学术环境,程正迪教授亲自牵头,杨曙光教授、材料学院副院长张清华作为共同负责人,对材料物理与化学相关系列课程开展建设改革,并邀请国内外在高分子、聚合物物理、化学方面有深入研究的知名教授承担各系列课程的专题内容。围绕材料科学涉及到的物理、化学以及工程三方面的相关内容,邀请国内外高校著名学者和工业界资深研发人员讲授课程内容。随着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教职科研人员的引进,配备青年教师作为课程协助教师,为未来扩展成单独课程积累经验,逐渐转化和扩充为8-10门独立课程,探索建设一套完整的高分子材料和低维材料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从5月29日开讲,一直延续到6月9日,集中授课为期两周。此次课程最大的亮点,无疑是邀请到了10位国内外知名教授、行业精英为授课教师,并安排了8个系统性课程。他们分别为: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高分子领军人物、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博士,法国中央研究院CharlesSadron研究所研究员、高分子结晶学家伯纳德·劳兹博士,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教授、高分子物理学家祝磊博士,日本东北大学教授、电镜学家阵内浩司(HiroshiJinnai)博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国际学术委员会外方主任、有机化学家艾尔
详细内容近期,2018华釜青年奖(YOUNGSTARS)全球大学生24小时创意生存大赛(中国赛区)在江南大学举行。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团队参赛,获金奖与最佳人气奖。(比赛现场)大赛联合携程网、帅康电器、洛娃日化、飞雕电器、爽客、汪氏蜜蜂园、随享拼、普利复健八家企业作为出题方,从企业战略和推广角度出发,为参赛者出题。共有339名来自不同高校的选手参赛,以及相关行业大咖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参赛选手提供专业的指导。参赛选手需在24小时内完成成大会指定的命题创作,提交的作品由全球在职的著名广告人组成评审团,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审。我校参赛学生团队经过24小时连夜奋战,从国内众多院校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佳绩。(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参赛团队在比赛现场)该大赛是釜山国际广告节的子活动之一,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团队第一次参赛,就取得不俗的成绩,展现了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科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据悉,2018年釜山国际广告节华釜青年奖(YOUNGSTARS)全球大学生24小时创意生存大赛总决赛将于今年8月在韩国釜山举行,届时将有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选手共同参与,期待我校学生顽强拼搏、再创佳绩。
详细内容6月12日,我校2018年第一学期发展对象培训班结业式在松江校区举行,来自13个学院的发展对象学员顺利结业。各学院党组织书记、党校负责老师、党委组织部(党校)相关同志及全体发展对象结业学员与会。结业式由校党校主办,纺织学院党校承办。本期发展对象培训班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的重要举措。培训班坚持校院两级党校“统分”结合的办学模式,培训课程分为个人自主学习、校级集中学习和学院特色学习三个模块,培训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教育相结合,重点聚焦“理想信念、党的理论、党章学习和榜样引领”等“四大教育”,引导和帮助发展对象进一步提高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结业式上,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孙莉为结业学员代表颁发了证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征、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林嵘、人文学院党委书记王英、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张千里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并赠送书籍。学员代表进行了原创诗朗诵《牢记革命史勇铸中国魂》,回顾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走进新时代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抒发了坚持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信心和决心。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中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总要求,根据学校党委相关工作部署,自2018年起,校党校将每年一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增加到每年两期,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详细内容6月6日,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组织全校各学院、部处的安全员及部分单位安全工作负责人一行40人,赴上海纽约大学参观学习。参观团一行在上海纽约大学公共安全部主任尹秋艳的带领下,主要参观了学校的文理科实验室、公共餐厅、图书馆、公共安全部、监控中心、心理和健康中心等区域,针对整个校区的安全架构、安全规章制度、消防安全、实验室安全、心理安全教育等,做了详细的讲解和交流。上海纽约大学的安全工作在汲取中西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硬件资源优势,不断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面向师生组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教育、消防逃生演练等宣传和实践活动。去年组织开展的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支持和欢迎,也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作为我校安全员培训工作系列活动之一,本次参观学习旨在拓宽安全工作人员视野,将兄弟学校的安全工作理念和经验应用到我校安全工作中。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安全员们表示此次来上纽大参观学习获益良多,上纽大安全工作开展的极具特色,管理严格规范又富有人性化,有很多地方可以学习借鉴并应用到本部门安全管理中。据悉,上海纽约大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与纽约大学合作,于2012年成立的中国第一所中美合办大学,学校旨在为中国高等教育探索一种新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变革意义的“试验田”。学校硬件设施一流,安全管理参照美国纽约大学的安全标准,在校园管理理念和方法上非常值得国内普通高校学习和思考。
详细内容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6月13日下午,新进教职工培训交流会在松江校区第二报告厅举行。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来自学院(部、中心)、业务部门和机关部处等90余名新进教职工参加。会议由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骆祎岚主持。(会议现场)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李炜介绍了学校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从立德树人、关爱学生、修业治学等三个方面向新进教职工提出了建议。她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自身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老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认真践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发展,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教师应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紧密结合。骆祎岚介绍了本次入职培训计划,重点介绍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师德建设专题的学习安排。会上,新进教职工就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青年教师发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场交流)本次培训为期5个月,分为师德师风建设专题、素质拓展、入职宣誓等集中培训和专项培训共四个模块。参训教职工按照各模块要求,可以充分利用好暑假时间完成部分培训内容。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