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至18日,上海市青少年上肢力量干预培训班在我校开班,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主办,我校体育部承办,上海各区选派了体育教研员和中小学优秀骨干体育教师200余名参加,培训时间为期两天。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海燕在开班仪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向参加培训班的专家和学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勉励大家将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切实转化到教学训练工作中去,做到学以致用。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黄蜂老师介绍了本次培训班的开班背景,并就学习要求和未来工作做了布置,对我校邀请国内外的相关专家为广大学员搭建高规格的学习交流平台表示感谢。(与会人员合影)据介绍,本次培训班是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牵头组织的一次关于青少年上肢力量训练与提高的专项培训,专家团队包括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体能训练中心主任高炳宏教授,中国体能协会讲师、伊朗国家级体能教练阿布·赖文达博士,广东省体能协会秘书长韩春远博士,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主任杨漾博士,以及我校体育部体质监测实验室温馨菲博士、攀岩队主教练张辉,我校体育部主任朱江华、体育部大众体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桂生分别担任培训班项目主管及班主任。本次培训班得到了包括《解放日报》在内的媒体的关注和全程跟踪报道。
详细内容1月12日,学校退教协第十二届(老教协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延安路校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崔运花,副校长卿凤翎,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出席会议。上海市退教协理事长吴采兰,上海市老教协副会长马钦荣,校退休党委、退管办负责人以及退休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原退教协理事长沈焕明,副理事长朱天申、程莲仙等参会。校退教协第十二届(老教协第四届)正式会员代表116名与会。会议由退教协第十一届副理事长袁琴华主持。崔运花向广大老同志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崔运花指出,退教协、老教协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受到全校师生赞扬。近年来,退教协、老教协工作开展有特色,内涵有提升,制度有完善,凝聚力有增加,认同度有提升。崔运花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更好地服务会员、服务学校,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党委会一如既往地予以支持。卿凤翎向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学校近期在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和师资队伍建设中所取得的进展情况后。卿凤翎指出,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退教协和老教协的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发扬爱校荣校的好传统,齐心协力把学校工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学校将继续为大家提供支持和帮助。马钦荣和吴采兰对我校老教协和退教协工作表示肯定。他们讲到,东华大学老教协和退教协工作在凝聚老教师、发挥老教师的特点特长、助力教书育人等方面有特色,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在全市高校中走在前列。他们希望,新一届理事把握好方向,坚持老有所学,搭建好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学习平台;坚持好服务至上、关爱第一,让老同志们有话可说、有趣可谈、有乐可共享、有难可互帮,让老同志们在快乐中慢慢变老;坚持发挥优势,在老有所为方面创造更多经验,同时注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学校第十一届(老教协第三届)理事长王以刚作工作报告。退教协(老教协)自2013年换届后至今,在学校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团结广大会员,贯彻
详细内容1月17日,上海首届网络文化节线上闭幕式暨“网络好榜样评选活动”表彰会举行,我校纺织学院教授邱夷平从全市各系统共推荐的23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评上海首届网络文化节“网络好榜样”。本次活动共评选出“网络好榜样”30人,邱夷平代表获奖者在表彰会上交流发言。自2003年从美国求学归国进入我校纺织学院工作,邱夷平一直秉承“学生在哪里,育人工作就应该做到哪里”的育人理念,在日常教书育人工作中,他将网络作为他开展实践育人的新阵地,将思政教育嵌入网言网语,人人网、易班、微博、微信都是他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邱夷平教授结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把教学科研的心得、热点时事的见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日常生活的感悟等通过网络的形式与学生分享,其发布的上百篇博文被广泛转发,访问量达十几万次,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网络达人”。邱夷平切切实实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了教育教学、线上线下全过程,新民晚报、解放日报、青年报、中国纺织报等多家媒体均多次报道。(邱夷平代表获奖者在会上交流发言)据了解,本次“网络好榜样”评选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文明办的指导,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携手新民晚报新民网共同承办,活动面向全市市民展开,历时半年,通过网上展示、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产生上海首届网络文化节“网络好榜样先进典型”。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召开2017年度总结会,并对2017年度优秀分会及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我校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东华大学分基金会,继2016年首次获评“优秀分会”后,再次获此荣誉。东华大学分基金会依托东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资源,以及尚创汇·东华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实施配套的创业咨询与服务,帮助创业企业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强创业项目受理及时性,注重项目咨询、辅导、跟踪,不断提升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以及创业企业的竞争力。积极组织创业宣传,挖掘基金项目来源,承办创业谷——EFG创业训练营35期(长宁专场),联合主办“创业在东华——全球创业周校园中心创业课堂全国巡讲东华大学站”,参与支持“联通创投杯”2017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东华大学分基金会自运营以来,累计资助创新创业项目共计50个,资助总额达930万元,19个创业项目和企业入驻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其中,2017年度,东华大学分基金会共受理37个创业项目申报,举办分会预审6场,提供个性化咨询辅导186人次,通过市基金会集中评审的项目共计21个,立项金额430万元,已完成资助项目11个,资助金额240万元。东华大学分基金会资助企业——上海鸿苗实业有限公司从23家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各分会推选的各类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2017年度天使基金优秀项目“雏鹰奖”。今后,东华大学分基金会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充分发挥1200万元基金的作用,不断做好创新创业项目和企业的资助、全程指导与持续帮扶,创造优良的大学生创业氛围和孵化环境,吸引帮扶更多的创业学生与团队,陪伴和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起航成长。据悉,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ShanghaiTechnologyEntrepreneurshipForGraduates,简称创业基金会或EFG)
详细内容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沪教委学〔2017〕60号)的部署,2018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组于1月11日上午莅临我校督查指导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校长蒋昌俊、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汇报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与会。督查组由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葛卫华担任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以及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组成。蒋昌俊校长代表学校对于督查组莅临学校检查指导就业创业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根据“双一流”建设和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要求,努力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以及学校对接国家战略特需和国际时尚创意两个制高点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情况,以及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目前取得的一些成绩。同时希望通过本次就业工作督查,将督查结果化为指引,继续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从2017届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就业创业工作组织和机制保障,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和成效,工作亮点和特色,以及不足与对策等五个方面,对我校2017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了详细汇报。期间,督查组专家与从事就业工作的院系教师代表、毕业班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并查阅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相关资料,并对图咖、小世界书吧等创新创业实训平台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评议汇总,葛卫华代表督查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就业创业工作,认为我校整体工作成系统,具体工作有特色,同时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建议。
详细内容图1:会议现场学校2017年度人文社科工作总结会1月12日下午在松江校区举行,会上总结了2017年度人文社科工作取得的进展,部署了2018年度人文社科工作重点,并从如何提升科研管理与服务质量、如何发挥智库作用做好决策咨询研究、如何实现教研相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科研处副处长、人文社科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凌燕教授主持会议,各人文社科类院(部)分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图2:科研处副处长李凌燕作工作总结报告李凌燕在会上作《东华大学2017年度人文社科工作总结报告》。她表示,2017年以来,在各人文社科学院及全体人文社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人文社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省部级项目在质和量上有显著提升: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6项,比2016年度增长了一倍;在重大项目上取得突破,首次获得科研创新重大项目及异地决策咨询重大项目。二是人文社科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在前期共建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获中共中央编译局正式挂牌,成为其在全国设立的六家基地之一;获批成立纺织行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批设立的四家共建型行业特色专业领域发展研究中心之一。三是校内人文社科活动蓬勃开展,各类讲座、沙龙及学术报告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教师们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在全面总结2017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她表示,2018年度将进一步发挥专家教授的作用,通过调研和研讨,修改完善人文社科成果认定办法与奖励制度;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省部级及以上项目的申报率、中标率;加强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基地发展成为资政启民的新型智库。会上,外语学院院长赵晓临教授、人文学院秦德君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茂华副教授分别围绕“如何做好学院研管理工作”、“如何开展决策咨询研究”、“青年教师如何实现教研相长”等主题做了交流发言。图3:外语学院院长
详细内容1月11日,我校2017届秋季学期外国留学生毕业典礼在延安路校区举行,43名本硕博外国留学生毕业作别母校,开启新的人生征程。副校长刘春红出席典礼并为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顾伯洪,发展联络处处长、校友会秘书长瞿斌,纺织学院副院长徐广标等出席仪式。来自世界各地的毕业生亲属、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典礼,与毕业生们共同分享了收获的喜悦。刘春红在毕业典礼上讲话,对留学生们顺利毕业表示祝贺,对远道而来参加毕业典礼的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对留学生在校期间为学校取得的各项荣誉表示欣慰。刘春红代表母校为留学生们送上了毕业祝福,希望留学生们毕业后牢记“崇德博学,砺志尚实”的东华校训,不断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施展才华,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友谊使者,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做出我们东华毕业生应有的贡献。(副校长刘春红为留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刘春红为海外校友会联系人颁发会牌)本次毕业典礼上,学校举行了孟加拉国、墨西哥、布隆迪、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5个国家的海外校友分会成立仪式,刘春红为校友会联系人颁发校友会会牌。瞿斌宣布校友分会成立。留学生校友是学校宝贵的校友财富的组成部分,留学生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海外校友分会的建立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海外中外校友交流的平台,并不断加强校友和母校的联系。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翡丽(瑞典),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生仁继(乌干达)分别作为毕业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在校学习的经历、体会和收获。她们表示,感谢母校老师们对自己的悉心培养,几年的东华留学生活,自身得到了全面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她们将永远铭记自己是一名曾经在中国学习、受中国老师和同学指导帮助过的一名来华留学生,永远铭记自己的东华大学校友身份,并利用在母校所学专业知识,与中外师生所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勇于创新创业,在不断拼搏中发展自己的事业,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中国给予的学习深
详细内容1月11日下午,由共青团东华大学委员会、东华大学学生会、东华大学后勤集团联合主办的2017年东华大学后勤集团延安路校区饮食部“我最喜爱的十大食堂菜品”暨“厨艺展示”活动在我校延安路校区东华食府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刘春红出席活动。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校团委、校学生会、基建后勤处、校工会、学生处、保卫处、发展联络处、延安路校区办公室、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招生办公室、博物馆、退管会、东华镜月公司、出版社和后勤集团等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等兄弟院校和单位代表前来参观。活动还得到了《中国青年报》、《青春上海》、《新闻晨报》、《劳动报》、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和SMG长宁台等媒体的支持。后勤集团党总支书记、副总经理沈建平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相关情况。他讲到,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提高我校后勤集团延安路校区饮食部员工职业技术水平、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促进校园饮食服务工作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让学生走近厨房、走近厨师、走近美食。延安路校区饮食部副经理徐照平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评选规则。活动现场氛围相当热烈,弥漫着诱人的香味,参与评选的69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极大地满足了师生们的味蕾和视觉及对美食的追求。据了解,活动前期,校团委通过公众号“青春东华DHU”在全校范围内发起了大众评审线上报名活动,学生通道的前150名和教师通道的前30名组成本次活动的现场评审团。最终,根据现场评审投票数,避风塘黄金掌中宝、金牌雪菜油爆虾、金丝虾球、重庆酸菜鱼、香辣大虾、酸汤香肥牛、椒麻鸡、豉汁蒸排骨、烤羊排、香辣水煮鱼和可乐鸡翅被评为红案篇“我最喜的十大食堂菜品”;山西牛肉哨子面、番茄培根面、咸蛋黄色拉卷、椒麻手撕鸡面、南瓜鲜奶包、寿桃、什锦乌冬
详细内容1月8日下午,学校党政在松江校区召开双月座谈会暨统一战线迎春茶话会,听取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和党外代表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校党委书记朱民,校长蒋昌俊,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校知联会会长卿凤翎出席,向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以及党外代表人士致以新春问候。朱民认真听取并充分肯定了与会同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我校民主党派、统战团体和党外代表人士以“东华主人翁”的精神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优良传统给予充分肯定,对党外代表人士积极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进一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未来的发展一定要推进创新,推进改革,要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开放办学来推进改革。要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机关整体换届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思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根据学科特点对人才进行分类指导,做到人尽其才,做强人才队伍,促进学科发展。蒋昌俊在会上向大家通报了2017年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区域化战略合作、国际交流等工作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果。他指出,2017年学校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重大任务、重大成果上保持上升势头;与松江区政府签订了深化推动G60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和推进科创合作、人才高地建设和双创集聚产教融合建设,在对接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上取得突破。蒋昌俊对2018年全校工作进行了展望,指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在双一流建设、人才队伍、松江校区环大学城科技创新园区与延安路校区环东华时尚创意园区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的
详细内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于2018年1月8日公示了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我校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进入公示名单。新增博士点数量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同为4个。公示的4个博士点分别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点、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硕士点分别为应用统计、新闻与传播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和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复后,学校将拥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详细内容1月4日下午,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成旦红的带队下,市教委工作党委调研检查组一行来校就近年来统战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检查。校党委书记、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朱民、党委副书记、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崔运花、副校长卿凤翎,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出席了专题汇报会。专题汇报会上,朱民代表东华大学对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成旦红、教卫党委统战处处长金勤明等检查组一行来校调研检查表示欢迎,对教卫党委长期以来对学校统战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朱民表示,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认真有效开展好统战工作是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长期以来,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统战工作,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宣传工作计划,纳入党校教学内容。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做好“三个带头”,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学校党委于11月召开了统战工作会议,表彰2016-2017年度统一战线先进个人。学校以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统战工作新实践,积极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崔运花作了学校统战工作自查汇报。从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民族工作、宗教工作、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七个方面汇报了学校工作落实情况,并阐述了学校统战工作面临的情况、问题和今后的工作。在听取了学校党委统战工作自查汇报后,成旦红指出,东华大学统战工作领导有力,职能部门推进有力。学校按照中央统战工作相关精神成立了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大统战格局已基本形成。学校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扎实有效。教卫党委也将继续支持和关注学校工作。希望东华大学今后多出经验,多出成果,为上海市
详细内容1月9日上午,第十三期青年骨干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第十三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全体学员与会。结业典礼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朱英主持。崔运花副书记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对本期培训班学员完成培训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并作了题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建功立业”的讲话。她希望青年骨干要肩负责任,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先行者。当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三个一以贯之”的要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带头以各种方式在师生中宣传十九大精神;三是要学以致用,用十九大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她希望青年骨干要不辱使命,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深入思考我国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自己肩负的使命,要带头做“四有”好老师,要将立德树人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等的方方面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坚持“传道受业解惑”,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按照六有”要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她希望青年骨干要知行合一,立足本职,带头做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生力军。要立足新时代,认清高校青年教师的责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行业发展需
详细内容基于放射性氟同位素(18F)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近年来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等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引入放射性氟同位素(18F)到有机分子的方法主要方法还是简单的亲核取代反应,放射化学收率也不高。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胥波教授课题组在放射性氟同位素(18F)引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课题组成员曾小军利用以常见的氟代醇形成的氢键网络为反应介质,实现了将放射性氟同位素(18F)简单高效引入炔胺底物。该反应是文献中首例18F加成到C-C不饱和键的反应,且极为高效,放射化学收率接近100%。该研究工作最近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Chem.Int.Ed.2017,56,doi:10.1002/anie.201711341)。《德国应用化学》是目前国际上化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刊物之一,最新影响因子为11.9。曾小军同学近期还在亲核卤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第一作者身份,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多篇文章:ACSCatal.2017,10.1021/acscatal.7b03563(影响因子10.6);Adv.Synth.Catal.2017,359,4062(影响因子5.6);J.Org.Chem.2017,82,13179(影响因子4.8);Chem.Eur.J.2017,23,11977(影响因子5.3).胥波教授课题组还与美国Louisville大学合作在新型氟化试剂和金属催化机理等领域取得重要结果。成果近期发表在多篇国际权威杂志上:J.Am.Chem.Soc.2017,139,18202(影响因子13.8);ACSCatal.2017,7,6798(影响因子10.6);Org.Lett.2017,19,5848(影响因子6.5);Org.Lett.2017,19,4524(影响因子6.5)等。胥波教授为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详细内容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张高丽主持大会。我校参与的“千吨级干喷湿纺高强/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碳纤维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亟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是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的敏感材料。材料学院陈惠芳科研团队联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攻关,攻克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核心技术难题,建成了国内首条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5000吨干喷湿纺碳纤维原丝和千吨级高强/中模碳纤维生产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产品广泛应用工业领域,满足了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重点工业领域的需求,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该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据悉,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146项。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