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一栋红砖建筑里,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正在进行。1925年,在反帝爱国热潮中,这片土地上诞生了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光华大学。抗战时期,光华大学校舍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毁于一旦,如今仅剩一间约286平方米的平房,就是这栋现为东华大学校友之家的红砖建筑。“知史明道 挺膺担当——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的红色印记”展就在这里和师生见面。展览分为“光我中华 爱国兴学”“左翼文化 宣传进步”“抗日救亡 热血报国”“革命精神 薪火永传”“作育人才 建设国家”五个篇章,生动展示了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广大师生的爱国足迹。观众可在这座“有故事”的红色建筑中重温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沉浸式感受近百年前光华大学爱国进步师生留下的红色印记。“民族脊梁”鲁迅、词作家田汉、历史学家吕思勉、抗日英烈刘湛恩、“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化学家张青莲……他们都曾在光华大学的校园里留下印记。一个个熟稔的面孔,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人们的记忆瞬间带入历史的隧道。知史才能明道。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光华大学因“办中国人自己的大学”而烙上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印记
详细内容12月10日下午,由东华大学教务处、体育部主办,体育部操舞类教研室承办的“体蕴五育、融合育人”——东华大学沉浸式体育育人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我校松江校区锦绣会堂举行。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出席活动。学校各职能部以及学院的领导、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开场舞《青春飞扬》) 活动在欢快的开场舞《青春飞扬》中拉开序幕。刘承功代表学校为本次展演活动致辞。他指出,体育是东华最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在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体系中发挥特殊作用。他深刻阐述了体育、艺术、体育思政以及五育融合在人才培养中展现的魅力,他希望体育能够培养同学们阳光的心态、顽强拼搏的意志、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对规则、对手的敬畏和尊重,帮助同学们拥有更加完整、更加多元、更加幸福的人生,体育能带给同学们的是不仅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及道德、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提升。学校体育教育最大的成功就是“人人皆可体育”。东华体育要致力于将每一片操场、每一座体育馆、每一块运动场地打造成以体育人的沃土,努力使校园体育成为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塑造健康身心和人格的主阵地、主渠道,
详细内容近日,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第二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名单,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获评,全市共51家。这是学校继入选首批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联合松江区入选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后,在“大思政课”综合改革领域再次取得新突破!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是我国纤维材料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实验室以传播材料科学知识、提升青年学生科学素养为己任,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教育和传播工作。实验室秉承“大思政”工作理念,突出思想引领、以文化人,坚持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并重,以提升科技素质和加强科技传播为主轴,聚焦三观塑造、方法掌握、素质养成、科技赋能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形成“通识类科普教育课程”“创新性/探索性科创课题研究”“科普实践活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着力激发青年学生科技兴趣和内生动力,定期组织举办实验室开放日、科普教育基地参观、科技夏令营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中小一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好评。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面综合反映中国纺织
详细内容12月7-8日,党委常委、副校长陈革带队赴泸州市走访交流。产学研合作处、卓越工程师学院、科研教学平台、物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环境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一同参加。泸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立新,市政协副秘书长冉雷波等地方领导陪同调研并出席座谈交流。陈革一行先后考察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四川宝晶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康意众申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恒力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考察调研过程中,双方围绕生产工艺提升、新产品开发等环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现场调研)交流座谈会上,陈革表示双方要继续深化合作,东华大学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泸州高质量发展。张立新表示,要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融合发展,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找准合作的切入点,力求在关键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保持密切沟通,携手共创美好共赢未来。(交流座谈)科研院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刘亚男介绍了学校科研工作进展,与会双方围绕纺织装备、纺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并就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进行交流讨论。
详细内容近日,“华为杯”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典礼在山东大学举行。我校17支队伍获奖,70支团队成功参赛。其中,1支队伍获全国一等奖4支队伍获全国二等奖,12支队伍获得全国三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校团委坚持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推高质量科研发展,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从组织领导、思想融入、专题指导、典型宣传、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围绕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赛事,校院两级联动发力搭建赛事平台,以基础学科强化发展提升战略思维发展,多措并举提升研究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助力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据悉,本届竞赛自今年6月启动以来,来自国际和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共51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0247队研究生交卷参赛,成功参赛队伍创历史新高。大赛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教育强国理念,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搭建广大在校研究生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大平台。附:获奖名单
详细内容今年,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迎来了璀璨夺目的二十岁生日。为了庆祝这一意义非凡的时刻,学校在保利云间剧院隆重举行“流光剪影 锦绣华章”艺术教育中心成立二十周年主题晚会。整场晚会以艺术为媒介,集中回顾展示了学校二十年来的的美育成果,展望了美育工作的美好未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83级校友张旗,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徐汇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东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首任主任何雅,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副校长陈革、原党委副书记浦解明、金海燕、王云骏,松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何劲峰,松江区委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强,上海连合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仰东校友,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罗清篮校友,以及来自上海高校校长合唱团、兄弟高校团委、艺术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校友嘉宾,东华大学各职能部处与学院师生代表,附属实验学校师生代表等1100余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此外,还有超过1万余人通过视频或图片直播的方式,在线上观看了这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晚会。主题晚会以“流光剪影 锦绣华章”为主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12月6日,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上海西南五校“名校名企优才”2025届大型联合招聘会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体育馆顺利举行。招聘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五所高校联合主办。自1998年以来,西南五校“名校名企优才”联合招聘会已成功举办29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行业愈加广泛,惠及人群更趋多元,已成为上海市最具代表性的毕业生校园招聘品牌活动之一。拓优质岗位 促高质量就业开拓优质岗位,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本次活动的根本目的。中国船舶、中交集团、中国建筑、上海电气、上海建工,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530余家全国知名企事业单位进校揽才。招聘会参会单位层次高、分布地域广、涵盖行业丰富,其中国有企业192家、上市公司96家、500强企业87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4家,累计提供用人需求超1.3万人次。用好
详细内容12月5日,2024年东华大学“太平鸟·尚创季”二级创业指导站开放月启动仪式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在延安路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创业指导处处长蔡东海,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双创工作负责人,上海市大学生文创训练营学员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陶莉主持。(李成龙致辞)李成龙对市、区各级领导和企业导师们长期以来对我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东华大学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构建了“教学、实践、孵化、研究”四维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多项荣誉。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整合校内外载体资源,完善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加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会上,李成龙、陈
详细内容12月4日下午,东华大学第三期青年教师“博学读书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11位青年教师围绕“奋进,为强国建设挺膺担当”主题,结合“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的红色印记展”观展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内容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了一场活泼又深刻的分享。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出席活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刘慧担任读书会召集人。(活动现场)11位“青椒们”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他们中有的已获得人才称号,有的来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既有优秀教师党支部书记代表,又有学生的“知心人”辅导员,有东华“土生土长”十余年的青年骨干,也有刚进校1年的新教师。在以德立身方面,他们说:“从光华到东华,青年教师要将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一脉相承,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思政课的‘大先生’一定有一些要求和特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其他专业的“大先生”的,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学问、大视野。”在教书育人方面,他们说:“时刻告诫自己不能固步自封,要从提升传统学科内涵的方向出发,将关键核心技术与领域发展热点结合,帮助学生融
详细内容12月3日上午,上海市第十届政协主席、市工经联专家委员会主任蒋以任到我校纺织服饰博物馆调研指导。市工经联会长管维镛、执行副会长史文军、副秘书长曹恺,市工经联及东浩兰生集团有关同志,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等陪同调研。蒋以任一行先后参观了纺织服饰博物馆科普馆、古代馆和近代馆,在反映纺织历史和纺织服装业发展变迁的实物展品前驻足,仔细观看。蒋以任在交流中表示,在上海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纺织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纺织工业留下的老物件是宝贵的工业遗产,希望东华大学发挥纺织特色优势,做好纺织史料的梳理和纺织工业老物件的收集、保护及展陈工作。刘承功在交流中表示,学校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做好纺织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深入挖掘纺织文化资源,充分展现上海工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详细内容12月2日,教育部高校团队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2024年工作年会在塔里木大学召开,会议全面梳理总结2024年高校团队对口支援工作成效与经验,共同谋划和开启2025年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新篇章。包括我校在内的十所教育部团队对口支援高校领导、塔里木大学领导出席。我校党委副书记李成龙,教务处、人事处、纺织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工作年会。李成龙代表东华大学在会上发言,他总结了2024年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提出了2025年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及意见和建议。他指出,东华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积极拓展两校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扎实推进对口支援工作,助力塔里木大学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代表教育部高校团队对口支援组长单位,对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祝贺,对团队高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张爱萍感谢团队支援高校长期以来对塔里木大学的无私奉献和鼎力支持。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闫祥林全面梳理总结了2024年高校团队对口
详细内容近日,2024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落下帷幕,我校共8个项目入围参赛,经过复赛、决赛,最终斩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自2021年以来,再获“优胜杯”。《净碳“纤”驱:绿色低碳“三纶”循环产业体系构建》项目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8名硕博研究生、4名专业教师、1名专职辅导员构成。师生科技服务团赴江苏省淮安和苏州再生纤维产业链相关企业,深入废纺循环体系上、中、下游共6家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走访,与企业领导、研发工程师进行“面对面”专访,结合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全流程循环再生发展体系,并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相关体系构建经验和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废旧化纤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发展的技术瓶颈、产业链的突破点和政策或标准的不足之处,提出我国废旧纺织品资源再生循环体系的相关建议。实践团形成2万余字访谈总结和6万余字“产业咨询报告”,还针对“废旧涤纶、锦纶化学回收技术”和“混纺织物分离方法”等撰写形成4篇发明专利和1篇学术论文。基于团队研究的聚酯循环技术专利,优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共建“可持续聚酯纤维联合研发中心”,团队所在学院与洪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及当地5家再生企业签署
详细内容近日,在我校延安路校区的一栋红砖建筑里,进行着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一个个熟稔的面孔,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人们的记忆瞬间带入历史的隧道。延安路校区的这片土地上,曾经在反帝爱国热潮中诞生了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所著名的综合性私立大学——光华大学,“民族脊梁”鲁迅、词作家田汉、历史学家吕思勉、抗日英烈刘湛恩、“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化学家张青莲……他们都曾在光华大学的校园里留下印记。抗战时期,光华大学校舍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毁于一旦,如今仅剩一间约286平方米的平房,就藏身于延安路校区内,现为学校的校友之家。12月4日,“知史明道 挺膺担当——光华大学早期办学历史中的红色印记”展在这座仅存的遗址建筑内开幕。市教卫工作党委宣传处副处长张晓飞,长宁区文旅局副局长黄骅,复旦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钱益民,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馆长欧七斤,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麒、档案馆馆长汤涛、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颖,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闫文静、档案馆副馆长张红霞等校外嘉宾,以及我校党委书记刘承功,党委副书记李成龙,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相关部处、学院负责人参加开幕活动。(展览揭幕)李成龙、张晓飞
详细内容第十一届国际密码学奥林匹克竞赛(NSUCRYPTO 2024)于10月13日至21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举行。由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赵晓鹏领衔,信息安全专业2022级学生钱芃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倪建强共同组成的团队,经过八天的激烈角逐,从来自47个国家的1250多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荣获专业组金牌,名列全球第二。这是中国团队在该项国际顶级赛事中取得的最佳成绩。NSUCRYPTO 2024 Round 2奖牌榜 据悉,NSUCRYPTO是全球范围内专注于密码学领域的顶级赛事。竞赛分为学生组和专业组,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密码学研究者、工程师以及学生参赛,参与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鲁汶大学和谷歌等知名高校和机构。竞赛内容涵盖多个信息安全方向,包括理论密码学(如密码分析)、应用密码学(如密码协议设计)、编码理论、信息隐藏和量子计算等。参赛者需解决极具挑战性的理论问题,并提交创新性强且技术水平高的研究成果。比赛对选手的学术深度和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NSUCRYPTO还是RAEX世界大学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Round 2专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