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第九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总决赛在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举行,由我校化工生物学院博士生王雅梅团队带来的《Apollo敷料——高效医用止血纱布先行者 》项目荣获大赛唯一特等奖,纺织学院本科生张琳婕团队带来的《轻质高强扭结结构高性能环带链》项目荣获三等奖。 (颁奖典礼现场)(我校参赛师生合影)本次大赛经过全国各赛区选拔,共有10支团队从30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我校有2个项目入围。在总决赛中,参赛选手围绕“科技创新·智能自动·环保再生”主题,基于科技创新,探索新可能,并将极具创意的想法运用于实践,利用所学服务国家和社会,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经过选手现场依次展示、评审团现场打分,我校学生团队分获特等奖、三等奖,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我校参赛选手王雅梅在比赛中进行项目展示)(我校参赛选手张琳婕在比赛中进行项目展示)总决赛间隙,东华师生一行还参观了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十如厂区,认真了解企业环境、生产经营情况及企业文化,就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桂林市副市长龙杏华出席大赛并讲话,各相关高校负责人
详细内容【编者按】2021年7月22日《解放日报》 刊登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治东教授署名文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王治东教授从把握政治定向的关键、提高政治站位的保障、加强政治自觉的实践需要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全文转载如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项根本制度,为把握政治定向、提高政治站位和加强政治自觉提供了政治保障。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把握政治定向的关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仅是我们党一百年来对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的总结,也是把握政治定向的关键。从人类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社会主义500年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100年历史的进程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就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握了历史在当下的行进形态,不断围绕时代问题,把握时代要义;抓住了历史主体
详细内容近日,“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实践团(以下简称“援疆团”)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新疆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副校长邱高出席活动。科研院、发展规划处、教务处、党办、校办、团委、纺织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活动。(援疆团十周年主题论坛)援疆团十周年主题论坛在新疆阿拉尔市举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政委、阿拉尔市委书记卢跃东,副师长曹洋,塔里木大学副校长于军出席。刘承功指出,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10年来,一批又一批援疆团成员把党的创新理论、纺织服装专业知识带到新疆,助力民族团结和相关产业发展,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对于进一步开展好援疆工作,他强调要立足新疆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用青春之声宣讲好党的百年历史和新时代新思想新成就,坚定扎根基层、报效祖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要着眼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以学术论坛、产业调研、实践交流、对口帮扶等方式助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持续繁荣发展。卢跃东对援疆团十年奋斗历程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东华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阿拉尔市土地上挥洒青春热血,为全面打造世界纺织服装之都,加快建设“兵城红都”“大漠硅谷”“西域学府
详细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国旗上面的五颗五角星分别代表什么吗?”近日,外语学院“赓续党史精神,书写百年华章”实践团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教育援疆活动,课堂上一片欢声笑语,学生踊跃参与。实践团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线,利用专业优势,将教育扶贫与文化扶智相结合,推进沪、疆交流合作,此次实践活动获得了新华社新疆分社、中新社新疆分社、新疆日报、昌吉日报、喀什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图书搭建丝路阶梯、党史宣讲“落地”有声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党员优势,围绕“赓续党史精神、书写百年华章”在新疆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史宣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史故事讲述,红色知识问答等形式,利用当地的党史教育馆等资源进行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姐姐们讲课很有意思,原来五星红旗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呢。今后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让家人们为我骄傲。”少数民族学生热依汗古在课后拉着授课老师的手,热情地说道。(实践团成员向荒地乡学生介绍五星红旗背后的故事)实践团依托共青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公益书海工程”项目,为喀什筹集了4000册价值10万余元的书籍。实践团将募集的4000
详细内容7月18-20日“2021上海·金华周”期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举办在沪科技对接活动。现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廖耀祖、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副主任肖茹分别代表学院和重点实验室与联盟签订合作协议,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华大学)副主任陈志钢分享我校新材料研究最新成果。19日下午,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联盟携成员单位40余家企业代表来校调研座谈,拓展产学研经用合作空间。(“2021上海·金华周”开幕式合作签约现场)(陈志钢分享我校新材料研究最新成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戴蓉在致欢迎辞中提到,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化纤材料基础上形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等学科门类齐全的材料学院。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合作,找到校企合作结合点,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产学研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国家新材料行业的发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产业组组长、松江区科创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潘宏凯在讲话中谈到,围绕七大新兴产业建立若干新兴技术创新联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
详细内容2021年7月12日,东华大学第六届国际青年学者尚实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在松江校区举行。本次论坛以“搭建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为主导方向,以“绿色 智能·融合 创新”为主题,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清华大学等海内外顶尖学府及科研机构160余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参会,其中40余名专家学者来到现场。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伍伦贡大学教授窦士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吴培亨,东华大学副校长李炜等出席论坛开幕式。俞建勇致辞俞建勇向海内外青年学者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他指出,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和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华大学经过70年、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已发展成为以纺织、材料、服装、设计为优势,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水平大学。学校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天宫”“天舟”“北斗”“天通”“嫦娥”做出贡献。面向“十四五”的东华大学,将坚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双一流”和“奋进东华”建设。俞建勇表示,今年是
详细内容2021年7月18日,从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总决赛现场传来喜讯,由我校计算机学院本科生高新博、张宇航、倪凯、陈汝杰组成的“R00t-2021”战队在指导教师李悦的带领下,最终以总分第三的杰出成绩荣获特等奖。据悉,本届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是国内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的最高水平赛事,共有来自500多所高校的2000多个参赛队伍的50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最终选拔出各赛区获得一等奖的80个队伍参加决赛。我校所在的赛区是华东南赛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等众多顶尖战队均在该赛区,最终总决赛前三名中有两名均在该赛区,可见赛区竞争之激烈。我校共派出两支队伍参赛,在强手林立的赛区选拔赛中,“R00t-2021”战队勇夺一等奖,顺利挺进决赛,由大二学生蔡澍昊、冯紫晴、赵元博、韩昆鹏组成的“r0v0t”战队则获得三等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决赛中,“R00t-2021”战队克服了刚下火车就进赛场的疲倦,一开始就发挥出优异的技术本领,连续获得“一血”(第一个答对题),比分遥遥
详细内容7月15-16日,学校在松江校区举行“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专题培训,邀请原全国人大代表、管理学院教授严诚忠作专题系列辅导报告,延安路校区设视频分会场。学校处级干部、科级干部、民主党派与统战团体主要负责人、市、区级党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党支部书记、专职党务干部和第十五期青干班学员等150余人参加学习,报告由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主持。严诚忠围绕“人力资源与开发”主题,结合他个人早期在国外求学、工作的经历和回国后的发展历程以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履职尽责、参政议政的亲身经历为全校各级干部、骨干讲授了三堂有深度、有内涵、有实效的专题系列辅导报告。严诚忠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到开发是从理论认知到学习实践不断深化的产物,是伴随时代发展,更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素质和能力。他从“人的素质研究、人力资源价值、人才开发、创新理论、团队建设”等方面,为学校干部、骨干做了详细的理论阐释和实践解读,现场反响热烈。报告后,严诚忠还与参训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为现场同志提出的“如何结合工作实际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如何更好理解用好外语专长做复合型人才、如何有效
详细内容聆听“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专题报告、在叶坪旧址群红军烈士纪念塔前重温入党誓词、唱响红色经典、品读红色家书、重走长征出发路……一首首激情昂扬的红色歌曲响彻耳畔,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情景浮现眼前。7月15日至19日,东华大学“追寻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2021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实地研学活动在江西瑞金干部学院顺利举行。30名来自学校各单位的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新进教师中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代表参加实地研学。(研修班开班仪式)“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苦难与辉煌的革命年代”“通过实地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等历史遗址遗迹,仿佛看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与执着、激情与豪迈,更加深刻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实地研学汇报交流会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蒋学芹感慨道。(“浴血瑞京”实景教学(左)和“八子从军”现场教学)在革命战争年代,苏区人民把自己的孩子义无反顾送到红军队伍中,红军出征前把襁褓中的婴儿托付给老乡……“浴血瑞京”实景教学和“八子从军”现场教学中,
详细内容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2021年6月至7月,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于1号学院楼340室举办“百年邮票故事我来讲”集邮联展。此次集邮联展参展邮票共100组309枚,分为“波澜壮阔路”、“既往以开来”、“雄才谋大略”、“世纪大跨越”、“峥嵘崛起时”、“大国之担当”、“巧术夺天工”、“筑梦新时代”八大篇章,内容涵盖建党百年以来的重要革命战争、重要制度建设、重要党史人物、重要社会事件、重大政策方针、重大区域发展、重大工程项目与重大科技创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和伟大胜利。展览现场设立“讲解团知识问答”、“党史邮票拍照打卡”、“红色留言追忆初心”等线下互动形式,学院各学生党支部推荐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15人联合成立红色讲解团,为前来参观的支部进行讲解。参观结束后,党员同志们可通过红色留言本表达出对中国共产党的美好祝愿,并领取加盖庆祝建校70周年、建党100周年纪念印章的定制明信片。图1 红色讲解团为参观支部讲解图2 理学院教工党员参与互动展览期间,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一行莅临展览现场参观指导
详细内容7月19日,学校在松江校区召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一周年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启动会。各学院院长、研究生教育分管院长、新一届培养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出席本次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丁明利介绍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以来,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重要指示精神一年来的工作进展,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及未来重点工作,部署了本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的工作要求与进度安排。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做好评价体系改革和合格评估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思路。俞昊在讲话中强调,各学院、各学科要以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和专项评估为契机,深化学科内涵,明确学科发展目标,抓住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机遇,以“奋进东华”的新姿态将学校研究生教育推上新台阶。(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在会上发言)纺织学院、材料学院、化生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在会上分别从研究生课程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与科教融合、工程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研究生生源质量等角度分享了各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特色探索与实践经验。本次会议是学校自全
详细内容7月15日至18日,材料学院党委赴延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教师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以及新进青年教师等20余人参与。开班仪式上,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戴蓉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东华大学建校70周年,在全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之际,学院党委赴延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戴蓉希望全体教师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同时,要始终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际岗位中传承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推动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做贡献。图1 开班仪式此次学习活动以专题教学为引领,以现场教学为主阵地,以体验式教学和激情教学为特色,使广大教师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思考中传承精神。在专题教学环节,大家认真聆听了《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专题报告,深刻认识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
详细内容7月10日,以“党的创新理论与政治自觉”为主题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东华大学主办,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承办,《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协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东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承功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主持。《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周智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王岩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王永贵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期刊杂志编辑、新闻媒体记者和青年学子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徐炯副部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工作、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
详细内容7月13日,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工程教指委”)华东区域协作组筹备会在松江校区召开。华东区域全国工程教指委委员及代表、全国工程教指委秘书处代表以及我校研究生院工作人员与会。副校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舒慧生到会致辞。(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华东区域协作组筹备会)舒慧生对全国工程教指委及各位委员一直以来对学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他指出,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产物,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希望华东区域协作组充分发挥区域内“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的作用,推动华东区域各院校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在本次筹备会上就华东区域协作组工作委员会组织原则及建设方案、华东区域协作组秘书处建设方案、华东区域协作组2021年工作方案以及华东区域协作组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筹备事宜等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讨论,筹备会建议设立全国工程教指委华东区域协作组指导委员会、全国工程教指委华东区域协作组工作委员会和秘书处三个层级的机构,各司其职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