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行动部署,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第二批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遴选创建100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推荐选树100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示范带动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经逐级推荐评选,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筑梦榜样”生物楼研究生党支部获批创建 “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纺织学院博士研究生党员刘凡茜子获批创建“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筑梦榜样”生物楼研究生党支部是为了适应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形势新要求,在原有以班级为单位设立的博士、硕士生党支部建设基础上,结合学科人才培养特点,优化党支部设置,依托生物楼改建成立的创新型党支部。支部现有党员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4人。支部建设以来,坚持“求真、探索、创新、志远”建设理念,形成了党建引领、管理协同、队伍进驻、服务下沉、文化浸润、自我治理“六位一体”的研究生实验室社区党建育人新格局。获批建设东华大学“党建阵地创新示范点”;先后荣获东华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东华大学研究生
详细内容2021年8月12日,在上海市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20年度工作成效评估中,我校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113家优秀孵化载体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工作成效评估A级,这也是尚创汇连续四年获评上海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基础上首次获评A级。 上海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工作成效评估是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评选,通过区级推荐、市级评审,旨在推进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引领创业的积极作用。 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自成立以来,在学校的指导下,以国家“双创”战略为引领,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创意设计高地,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积极与各学院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以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参与和创造未来社会发展和应对挑战”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实践人才为宗旨,打造“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两大创新创业特色。近几年,在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尚创汇注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江苏、浙江多地市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促进学校创新资源输出,加强校地合作,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尚创汇不断加强国际创新创业合作
详细内容在生物数学领域,扩散现象描述了生物无意识的随机扩散,而交错扩散反映了周围环境对生物的运动产生了影响。交错扩散的引入更多的揭示了生物物种的“智能”一面。同时,也给数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理学院曹欣茹副教授对串联趋化模型进行了系列研究。该模型模拟了阿拉斯加海鸟食物链的动态演化:鸟类分为先驱者和寄生者,他们消耗同一种食物;不同的是,先驱者被食物吸引,而寄生者则被先驱者吸引。此时两个种群之间的耦合关系包含了高阶导数项,从数学理论的角度分析,此时捕食者的梯度正则性成为问题的关键,也更加难以获得。在径向对称的假设下,曹欣茹独立证明了弱解的整体存在性。相关成果以《Global radial renormalized solution to a producer-scrounger model with singular sensitivities》为题,发表在应用数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Mathematical Models and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此外,曹欣茹与上海交通大学陶有山教授研究了拟线性趋化串联模型解的有界性,利用最大Sobolev正则性理论,
详细内容8月3日下午,波司登集团执行总裁梅冬一行来校洽谈产学园合作。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出席并主持会议,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科研院、校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座谈会现场) 俞建勇代表学校对梅冬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对波司登集团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学科特色、科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波司登集团在战略转型后的发展令人振奋,在疫情期间慷慨捐赠防寒物资令人感动,这种砥砺奋进、不忘初心的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彰显了新时代民营企业的新风尚。东华大学作为一所以纺织、材料、服装、设计学科为特色的高校,在纺织领域争创世界一流与波司登集团发展目标高度一致,双方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发展前景。俞建勇强调,学校非常重视与波司登集团的合作,期望以本次洽谈为契机,建立深度融合机制,确立研究主题,在材料、设计、数字等领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梅冬对学校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波司登集团三年战略转型成果、新三年战略定位以及校企合作研究方向等情况。她表示,波司登集团在新三年发展阶段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希望能与东华大学围绕独占性材料(面辅料)研
详细内容【编者按】8月5日《光明日报》第11版“光明论坛”专栏刊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民主的新形态》。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论述,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的特色和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必将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的重要保证。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论述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国家制度的特色和本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民主确立了目标。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是以人民性为本质特征的人类民主新形态。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在众多的民主理论和政治体系中,以“人民
详细内容m近日,我校化工生物学院莫秀梅教授团队在纳米纤维材料促进创面修复方面取得新成果。团队在生物材料科学领域顶尖期刊《生物活性材料》(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题为:Multifunctional bioactive core-shell electrospun membrane capable to terminate inflammatory cycle and promote angiogenesis in diabetic wound(一种能终止炎症循环,促进糖尿病创面血管生成的多功能生物活性核壳电纺膜)的研究论文。东华大学化工生物学院莫秀梅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赵金忠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我校巴基斯坦留学生Atta ur Rehman Khan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黄楷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由于多因素并发症导致长期炎症糖尿病创面(DW)愈合是一个主要的临床挑战,电纺纳米纤维(NF)膜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特点能够通过可控的方式传递活性剂来促进DW愈合。文章报道了一种采用一种新策略负载ZnO纳米粒子(NP)和牛至精油(OEO)的多功能复合纳滤膜
详细内容2021年7月5日至30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上海暑期学校——中国传统服饰项目(以下简称“3S项目”)圆满落幕。3S项目以“宣传上海、传播文化”为宗旨,结合我校纺织服装学科特色和在服装与时尚教育领域的优势与资源,选择当下设计创意领域中的热点,通过国际时尚教育领域通用的创新与实践型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完成指定主题的创意设计作品,展示服装服饰领域里融合传统文化而演绎的创新设计,从而开阔视野、激发创意,促进学生的专业精进与未来发展。2021年由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和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联袂承办的3S项目,为连续第七年举办,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塞浦路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南非、刚果(金)、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15个国家近20名境内留学生,以及十余名本校中国学生,通过线下方式参与了此项目。 此次项目以“可穿戴3D打印与中国传统服饰”为主题,运用最新的柔性3D打印技术来进行时尚系列产品的创新开发,内容包括“3D打印理论与技术储备”,“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介绍”,“柔性3D打印时尚创意实践工作营”。中外学生分为五组,在国内外顶尖设计专家和导师的指导下,各
详细内容7月以来,新疆棉花进入花铃期,一望无际的棉田绿浪翻涌,点缀着乳白、浅黄、紫红色的花朵,煞是喜人。每年这个时候,由东华大学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以下简称“援疆团”)都会如约来到这片我国最大棉花产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实地走访新疆棉田)新疆,一直是东华人的牵挂。自2011年起,援疆团发挥纺织学科优势,在当地持续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技术培训和社会调查等实践项目。十年来,团队足迹遍布新疆5个自治州和13个地区(市),共走访企业430余家,培训企业员工2万余人次,签署合作协议30余份,累计完成调研报告80万字,吸引并带动大批全国纺织院校师生积极加入实践队伍,“纺”出一条特色援疆路,参与社会实践的师生也在援疆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专业纱线”助力新疆纺织产业发展7月16日,是援疆团阿瓦提小分队在阿瓦提县新疆思维科技纺织有限公司授课的第一天。“我们平时在车间主要以实操为主,很少接触理论。每期援疆团成员的授课都非常充实,让我懂得一些基本原理来应对生产出现的问题。”企业员工杨怀东已经连续5年参与援疆团的授课培训,而且每一次都拿到了结业证书。今年
详细内容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游正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生物医用弹性体的研究,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赵强、叶晓峰主任医师团队合作,开拓其在组织修复、生物电子等领域的应用,为心血管疾病等重要医学问题提供了一系列新型解决方案。年初他们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A perfusable, multi-functional epicardial device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and tissue repair(一种可灌注的多功能心外膜装置可改善心脏功能及促进组织修复)的研究论文(Nat. Med.2021, 27, 48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1-01279-9)。该工作基于作者长期研究的弹性体,通过3D打印技术构筑了一种可灌注可渗透的多功能心外膜装置(PerMed),将可生物降解的弹性补片,可灌注可渗透的多级微通道仿生血管网络和基于皮下植入泵的治疗物质精准投递缓释体系有机结合,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左室重构,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局部微循环
详细内容2021年7月5日至23日,由上海市教委主办、东华大学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纺织产能国际合作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圆满落幕。这是我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第四年举办研修班课程。来自包含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加纳、苏丹、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余名海内外纺织相关学科的高校学生及纺织行业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与了此项目。(学生出席研修班开幕式)此次项目的线上课程部分旨在夯实纺织专业基础,引领知识前沿,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参与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来自北卡罗来州立大学的Martin W. King(金马汀)教授、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程学院的陶旭渊教授,曼切斯特大学的Hugh Gong(拱荣华)教授, 以及其他知名专家学者受邀为同学们倾情授课。此外,参与线下研修班的同学们还在纺织学院王华教授的带领下,拜访了纺织、材料、贸易等领域的企业及工厂,通过参与研讨和交流,亲身感受了中国纺织行业在新时代焕发的新兴活力。(纺织学院王华教授带领学生参观纺织企业)项目结束后,学员表示通过本次项目受益匪浅。通过线上参与研修班的2005届尼泊尔籍老校友卡奇感谢母校举办此次活动,使他重回
详细内容近日,第五次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安徽召开。会上颁发了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东华大学等10所高校获此殊荣,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为获奖单位代表颁奖。学生处处长廖丽金代表学校领奖。(我校获“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优秀组织奖)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中国大学生在线承办。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创作申报优秀网络作品,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6项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优秀奖2项、优秀原创作品奖1项。活动自开展以来,共收到29032件作品,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我校学生黄嘉茜、王耀锋的作品《韶华岁月,彩云青春》获音频类作品一等奖;潘岱山、徐嘉怡、武政斌、马晨宇的作品《It’s time》微电影类作品二等奖;学校毕业晚会团队的作品《六月的天》获校园歌曲类优秀原创作品奖。在第四届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我校教师荣获多项荣誉。材料科学
详细内容日前,从上海市教委传来喜讯,在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2018~2020年阶段工作中,由纺织学院作为主体承担的“纺织科学与工程”I类高峰学科建设获评优秀。这也是本学科在2017年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第一阶段绩效评价工作中被评为优秀之后,再获殊荣。“纺织科学与工程”I类高峰学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纺织全产业链特征和学校 “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I类高峰学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心,围绕解决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关键问题和共性问题汇聚高水平师资队伍,聚焦纺织新材料、先进纺织加工技术、生态纺织染整技术、智能可持续服装设计与先进技术、纺织软物质科学与技术等领域,以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作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主方向,在高水平学术交流中提升学科国际声誉,以纺织服装为载体坚定兼具古代历史和现代风格的学科文化自信。通过第二阶段建设,全面达到预定建设目标,现在已经成为国家和世界纺织高等教育的标杆。在“十四五”期间,本学科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
详细内容7月17日-21日,第14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大数据应用、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两个方向决赛在东华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22所高校,共计1500余名师生,以线上方式参赛,近50位计算机专家会聚东华,对两个方向的426件参加决赛作品进行了集中评审。决赛作品经历了校赛、省赛两级选拔,从16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决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9项,二等奖104项,三等奖213项。大赛开幕式、优秀作品展示分享、闭幕式采用超星平台进行线上直播,万余名师生共聚云端,享受中国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的视听盛宴。大赛开幕评委合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也是我国最早一批面向本科大学生的赛事。自2008年开赛至2019年,一直由教育部高校与计算机相关教指委等组织或独立或联合主办,现由以北京语言大学为法人单位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2021年开始,大赛采用二级分赛区制,目前全国设六个决赛区,东华大学是上海决赛区的负责单位,承担大数据应用/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两个项目。今年东华大学同时担任承办单位,具体承办了决赛阶段的工作。在学校指导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详细内容7月24日,中国工程院在上海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以“坚定信仰,严以律己,做一个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为主题作报告。我校作为视频分会场之一,组织100余名学生同步集中观看报告会直播。(学生收看报告会直播)吴天一院士深情回顾自身学习和科研经历,尤其是他响应祖国召唤和人民需要在青海的奋斗岁月。半个多世纪来,他始终在青藏高原生活、科研、奋战,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事业,填补了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领域世界空白,构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学体系。即使与家人两地分隔,他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坚持认为是祖国培养了自己,他的事业在青藏高原。报告最后,吴天一院士表示要永远不忘初心、永远记住荣誉归功于党和人民,要永远做一个普通党员、永远和人民心连心。此次报告会让与会学生备受鼓舞。材料学院2020级博士生李向前谈到,我国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家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情怀和追求。作为年轻一代科学工作者,要以吴天一院士为榜样,继承弘扬好科学家精神,严谨治学,潜心研究,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努力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推进科技自立自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