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造传感网络已能够利用电学传感模仿多种人体感知功能,但是为了进一步实现人-机交互,人造器件还应具有更丰富的传感模式并提供有效的感官反馈从而与人形成互动。近日,东华大学的研究团队(https://pilab.dhu.edu.cn/afmg/)开发了一种可视化与数字化协同的智能交互纤维电子器件(self-powered opto-electronic synergistic fiber sensor,SOEFS),它不需要电源即可在外界力的作用下反馈协同增强的可见光信号和电信号。这种纤维电子器件具有优异的弹性和耐久性,可量产、可编织、可洗涤,有望应用于智能服装,打造人与自然智能交互的新界面。基于SOEFS的智能交互手套及其人-机交互应用研究人员已成功将SOEFS用于智能交互手套(Smart Glove)的开发。Smart Glove利用嵌入式的微处理器提取并处理手套不同区域SOEFS产生的电学信号,实现了手势识别、AR交互、机械手操控等功能。同时,进一步利用SOEFS的光学协同反馈提高了手势判断的精准度,并达到了电学传感可视化的目的。基于SOEFS的水下智能交互演示研究人员还将SOE
详细内容曾祖父是小学校长,订立了“正直、忠诚、善良”的家训;祖父是中学生物教师,将枯燥乏味的解剖课上得生动有趣;祖母是乡村教师,一生奔走在四、五所乡村小学培养学生;父亲是中学英语教师,所教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连续五年获地区第一名;母亲是高校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她,于2001年进入东华大学任教,接过了已传承三代的接力棒。她就是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日语系党支部书记,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薇。家族四代人,近20人从事教育事业,人均教龄28年,桃李满天下。长大后,我成为了你21世纪初,学校决定创办日语专业,刚刚研究生毕业的李薇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外语学院,在院系领导的带领下,与其他几位教师共同肩负起建立日语系的重任。专业成立初期,大到专业如何定位、课程如何设置,小到购置教具、填写申报材料,一项项急需落实的工作接踵而来,千头万绪。李薇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李炳贞是巴山深处平利县的一名中学教师。那时十年动乱刚结束,县里决定开设英语课,可全县只有李炳贞夫妇两名英语教师,困难重重。李炳贞主动请缨,提出“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培训教师”的建议,在县城进修学校开办英语短训班,由他一人承担全部教学任务。为
详细内容柔性电子产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生命体征监控、运动监测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电子器件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实现柔性电子器件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热固性聚合物由于其良好的力学和热学等性能,被大量地应用于柔性电子,而传统的热固性材料的分离回收通常需要化学处理等苛刻条件破坏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回收过程复杂,回收材料的性能不稳定。如何实现柔性电子器件的高效回收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据此,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游正伟教授团队设计开发了首个室温下可控溶解回收的热固性弹性体,并展示了其在可回收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成果简介作者通过对弹性体基底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设计,调控DA交联单元的可逆反应速率,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新型热固性聚氨酯弹性体(FPU),实现了热固性材料在室温下的可控溶解回收。该弹性体采用2,5-呋喃二甲醇和双马来酰亚胺反应得到的DA加成结构作为交联单元。该单元是一种解离交换型的动态共价结构,具有快速解离和缓慢结合的可逆反应特征。FPU在逆DA反应温度(TrDA)以下工作时可以
详细内容9月18日,中国民主建国会东华大学委员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路校区召开,进行民建东华大学第一届委员会届中调整。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出席并讲话。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和民盟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胡良剑、九三学社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毛志平、东华大学侨联主席朱利民、东华大学民族联会长张瑞云等党派团体代表共同参会。(会议现场)崔运花代表学校党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委员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向以程隆棣主委为代表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全体会员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她对新产生的委员会班子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广泛凝聚政治共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共党史、统一战线发展史与民建会史的学习教育相结合,继承发扬民建创始人黄炎培先生爱国报国、爱民为民的崇高风范,激励全体会员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二是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持续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新的班子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班子成员岗位责任制,发挥班子整体功能;要坚持标准,提高组织发展质量,优化委员会成员结构,持续加强队伍建设;
详细内容9月16日,中华传统服饰版权综合服务平台——上海汉服版权中心在东华大学揭牌成立。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版权局局长徐炯,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为中心揭牌。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东华大学将充分发挥学校在创意设计、产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集聚的资源和优势,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作,在中华传统汉服文化与新科技、新材料的融合方面做出探索性的工作,助力上海打造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积极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市版权局局长徐炯宣读关于同意在东华大学设立上海汉服版权中心的函。上海汉服版权中心是由上海市版权局设立于东华大学的全国首个汉服版权服务平台,其职责包括开展强化“汉服”版权维护、促进“汉服”资源整合、推动“汉服”IP创新以及加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路径打通等方面的相关工作。活动现场,市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处处长赵靖和长宁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局党组书记朱剑伟为“楚国直裾单衣”、“唐代大袖衫”、“辽代窄袖袍”、“金代左祍袍服”和“明代比甲”等54件历代传统汉服创新设计颁发了版权登记
详细内容9月1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理硕党支部在松江校区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高校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朱崇实,副组长韩晓峰、黄宗明等一行5人来校调研指导。校长、党委副书记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马院负责人列席会议。专题组织生活会由马理硕党支部书记曾璇主持。(专题组织生活会现场)会上,曾璇代表党支部委员会从“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支部建设‘七个有力’”“立足学科专业优势,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两方面,报告了半年来党支部工作情况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并通报党支部委员会检视问题情况。随后,支部党员逐一发言,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朱崇实等在会上对马理硕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点评。指导组指出,本次会议准备充分、特点鲜明、认识到位,党支部充分结合专业优势开展工作,体现了较强的实践导向,每位党员发言诚恳,查摆问题深入到位,自我批评全面深刻,相互批评坦诚中肯,整改措施具体务实,体现了见人见事见思想。就下一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导组强调,要进一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详细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The 14th NationalGam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于2021年9月15日至2021年9月2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共设35个大项、52个分项、410个小项,同时增设群众体育项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比赛方式进行。(手球)(足球) 九位东华学子代表地方省市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田径、足球、手球、射击、攀岩5个项目的比赛。在已经结束的女子手球比赛中,2021级张嘉朔、彭如玉代表的陕西队获得第4名,创造了陕西代表队在该项目中的最好成绩;2020级宋润潼代表上海出战男子足球(U20)比赛并取得首场比赛进球,2016级姚捷代表陕西参加男子撑杆跳比赛、2019级刘钲代表上海参加女子铁饼比赛;2010级覃佩莹代表上海,2021级邓丽娟、李小玉代表湖南参加女子攀岩比赛;2019级徐子月代表吉林参加女子射击比赛。 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竞技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综合性运动会,预祝我校健儿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发扬东华大学“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体育精神,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勇
详细内容9月10日,正值教师节,校长俞建勇带领宣传部、科研院、研究生院、发展规划处、教务处、人事处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行赴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专项工作调研,组织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授代表和青年教师代表出席参加推进会。俞建勇校长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取得的发展成绩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放到整个学校发展大局之中,表示要提升站位、因时而进、因势而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建设。对于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全力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通过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大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握方向、队伍和基地等三大要素,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整合发挥内外优势、提前做好科学布局,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和学术成果水平,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奠定好良好的基础。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科
详细内容9月16日,郁铭芳院士诞辰纪念活动暨首届郁铭芳基金颁奖典礼在松江校区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出席,郁铭芳院士家人代表、郁铭芳基金捐赠企业代表以及我校发展联络处负责同志、材料学院党政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等与会。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莎日娜主持纪念活动。奋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纪念活动中,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戴蓉回顾了郁铭芳院士的“丝”路人生,从参与研制并纺出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丝,到第一根国产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从组织领导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研制,再到主持“丙纶喷色直接成布”项目;从古稀之年受聘担任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捐资钱宝钧教育基金激励后学,郁铭芳院士一生致力于我国纤维事业发展,为推动我国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做出了突出贡献。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分享了与郁铭芳院士相处的难忘瞬间,缅怀他治学育人、为人处世的点点点滴,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她感到,郁铭芳院士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学习并不断发扬光大。要学习郁铭芳院士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学习他低调、朴实、平易近人的作风和良好的家风传承,立足本职岗位为学院发展注
详细内容9月16日,学校在延安路校区举办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西部支援计划”援派教师欢送座谈会,环境学院马承愚、理学院姜健飞和浦天舒、人文学院倪万英等四位教师将在本学年陆续前往对口援助高校喀什大学和塔里木大学参与援教工作。副校长李炜、校老教授协会暨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王以刚、相关学院及部门负责人和退休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主持。李炜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银龄教师”选派工作,按照教育部部署,将选派工作纳入学校援派工作体系,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学校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东华大学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办法》,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方案实施、银龄教师选派、待遇保障和协调管理等工作。退休老师们克服个人困难参加银龄计划,都是“胸怀国之大者”,将代表学校前往西部边远地区工作,面临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学校将在多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她谈到,每一位“银龄教师”都是一粒“种子”,大家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和自身的特点,根据援助高校的具体需求开展工作,发挥好“种子”的作用,为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贡献。“银龄老师”要发挥好
详细内容9月14日,九三学社东华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在松江校区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周翔,校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红,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欢,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出席会议。民盟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胡良剑、民建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程隆棣、民进东华大学支部主委张洁等学校兄弟党派团体代表应邀参会。(大会现场)崔运花代表学校党委感谢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对九三学生东华大学委员会给予的关心和指导,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她对委员会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和全体社员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对新一届委员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为抓手,与统一战线发展史和九三学社发展史等的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时俱进,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二是按照“四新”、“三好”要求,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传承创新,持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努力开创九三学社东华大学委员会工作新局面。三是进
详细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过程中,东华大学青年学子的从军报国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一批批学子踊跃参军、奔赴军营。今年,又有23名东华学子应征入伍。9月15日一早,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一行赶到奉贤海湾役前教育基地,欢送即将奔赴军营的学生新兵们。欢送会由人民武装部副部长赵彦明主持。刘淑慧在会上代表学校向入伍新兵们表示敬意和祝贺。她说,同学们用自己美好年华拥抱强军兴军大业,希望大家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训练,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履行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克服困难挫折,在部队百炼成钢,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适逢母校70周年校庆,母校永远是同学们的坚强后盾,老师们在校园期待着大家凯旋。退役老兵代表、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2001班郝文钦以自己两年的军旅生涯勉励新战友们,作为一名军人要扛起祖国
详细内容9月15日,“东华大学-康赛妮集团时尚针织研发中心”签约仪式在校举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出席并致辞,康赛妮集团董事长薛惊理、营销总经理徐君秋、上海中心总经理张旭、上海中心副总经理王冠,上海市服饰学会秘书长、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副主任支跃蓓及我校科研院、教务处、国际合作处、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等部处负责人与会。(签约仪式现场)王云骏在致辞中指出,面对后疫情时期时尚产业的转型升级,学校应当不断导入国际与国内行业前沿的产教融合资源,为培养时尚创意一流人才搭建专业平台。时尚创新领域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传承中国文化的设计师,引领世界潮流。希望本次和康赛妮集团共建“东华大学-康赛妮集团时尚针织研发中心”,能共同推进时尚教育和时尚创意产业的发展。会上,王云骏为康赛妮董事长薛惊理颁发了东华大学兼职教授聘书。薛惊理感慨东华大学的文化底蕴,并表示愿与学校一起,今后在人才培养、品牌传播、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实现深入合作,实现时尚、创意、材料、设计等多维度的跨学科交融,力推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据介绍,康赛妮集团与东华大学共建“东华大学-康赛妮集团时尚针织研发中心”,双方将在针织纱线流行趋势、针织
详细内容我校61个项目获批“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根据《关于申报“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通知》(中纺联函〔2021〕30)精神,我校在全校范围认真组织开展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共计申报69个项目。日前接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关于公布“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通知》(中纺联函〔2021〕111号),我校61个项目喜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项目情况详附表)。 下一步我校将以立项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管理的改革中鼓励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汇总表序号单位教改项目名称负责人1材料学院全面打造《无机材料物理化学》精品课程,带动传统专业转型升级王海风2纺织学院四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孙宝忠3课程思政融入《纺织数理统计》一流课程教学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顾伯洪4《纺织结构成型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胡吉永5面向纺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