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人“穿得暖”“穿得美”“穿得健康舒适”,七十年来,东华人一直为之孜孜奋斗。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团队“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科技在功能纤维领域再度赋能,让我们离“穿得健康”更近了一步。总把难题当课题“‘要到企业中去发现问题,调研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再加以实施、总结’,这是朱老师经常和大家说的话.”团队成员材料学院博士后周家良说。我国化纤产量占全球70%,其中超过八成是量大面广的聚酯和聚酰胺纤维,且同质同构现象较为严重。高感性多功能的高品质纤维供给不足,功能化产品比例偏低。因此,兼具抗菌、阻燃等健康防护和舒适亲肤等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研发,成为国家行业急需和国际竞争的焦点。所谓“高感性”是指吸湿导汗、超细柔软等人体舒适感。但在相关材料的研发过程中,它与功能性又是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体。如何实现二者统一,成了一道世界性难题。记者了解到,在高感性多功能纤维产业化过程中,有三大关键技术瓶颈亟待突破,功能组分在聚合物基体中添加量多、分散性差;功能材料在高温熔融纺丝加工中不稳定、功效不耐久;功能纤维连续化
详细内容11月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覃小红教授团队完成的“高曲率液面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宏量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覃小红(左三)教授团队合影)这份沉甸甸的国家级奖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幕后故事,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进了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实验室。故事的主人公覃小红教授拿出一块看似普通的小白布,卖了个关子:“放大5000倍,你就能发现这块布上面的小奥秘!”原来,这块布非比寻常,它是用仅有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粗细的微纳米纤维制成,静电纺制备的微纳米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高孔洞性、高比表面积、高吸附等特性,可制备高效低阻过滤材料、定向扩散导水卫生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用纺织品,已广泛用于防疫防护、民用过滤、特种领域过滤、日用及医用卫材等,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用科研担当护航人民健康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面对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口罩、防护服、医用空气滤材等成为了这场防疫战场的重要物资。据了解,新冠病毒大小在100纳米左右,而口罩的核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张彦中课题组在组织工程小口径血管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赖氨酸介导聚多巴胺功能修饰电纺取向纤维基血管支架增强支架抗凝与快速内皮化”(“Lysine-doped polydopamine coating enhances antithrombogenicity and endothelialization of an electrospun aligned fibrous vascular graft”)为题发表在Applied Materials Today(《今日应用材料》)上。我校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生易兵成为论文第一作者,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于磊为共同第一作者;张彦中教授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刘伟教授、王文波博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值得一提是,在今年10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21中国生物材料大会上,易兵成博士以此研究成果再次荣获“优秀口头报告”奖。图1. PDA-Lys涂层功能修饰PLCL取向纤维支架促进血管内皮层再生示意图在小口径血管组织工程领域,合成类弹性体生物材料如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PLCL)因其优异的力学顺应性
详细内容10月29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东华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召开。民革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王光贤,民革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查际春、何真,校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叶晓燕,民建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姚洪心,农工党东华大学支部主委王春瑞等学校兄弟党派团体代表和十余位民革党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现场)王光贤代表民革市委感谢东华大学党委的大力支持,对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的产生和新当选的委员表示祝贺,对离任的委员表示感谢。他指出,过去五年,民革支部全体党员加强思想建设,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是在组织发展和社会服务中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他希望新一届支部委员会以“牢组织、强特色、增活力、有作为”为目标,更好地发挥高校民革组织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为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牢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把握新时代要求,按照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新要求,从支部班子建设,党员发展、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三是提升能力水平,积极发挥参政党作用,激励党员在参
详细内容在每天志愿者离岗的班车上,都将能听到歌声不断。从第二届进博会到花博会,再到第四届进博会,东华大学的马利杰一直在志愿服务的班车上用歌声传递奉献的快乐,今年他还打算这样做。记者了解到,今年东华大学的“小叶子”们,不少都是二年级、三年级生,他们也用各自的方式展现着“与进博共成长”的故事。 在“四叶草”讲好东华青年故事马利杰是东华大学学生合唱团的一员,在第十七届“歌唱世界”国际合唱节获现代音乐组金奖、民歌组银奖、俄罗斯作品最佳演绎奖三项大奖,在国际上唱响东华之声。今年,歌声依旧在班车上响起,这一次,作为党员的他准备唱响的是经典红色歌曲,他想唱好一节“班车微党课”。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他说:“一个人的志愿工作是微不足道的,而众多志愿者奉献的集合才会真正迸发出新的火花。”为什么选择再次加入进博会的志愿服务团队?他表示,作为平凡岗位上的一名志愿者,能为进博做的贡献虽然有限,但是用青年语言宣传好推广好进博会,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成长。而来自东华“领雁先锋”学生宣讲团的崔嘉豪则希望在“四叶草”里讲好党史故事。从嘉兴到瑞金,从C919到上海弄堂的烟火气息,他一直行走在中华大地上,以红色宣讲为内容基
详细内容10月30日下午,东华大学、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标准化协会城市家具分会共同主办,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与创新研究院承办等多家单位参与协办的“2021上海国际城市家具高峰论坛”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正式举行。国内外近两百名城市家具行业专家、学者以及企事业单位代表嘉宾参加了现场活动,万余人通过“央视频”平台同步观看了论坛线上直播。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鲍诗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主编方晓风教授分别担任会议主持。 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院士出席论坛,并向出席论坛的嘉宾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梁建安,原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日本、法国、意大利等线上线下参加论坛的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嘉宾表示感谢。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同时也是世界城市
详细内容10月22日,闽江学院党委书记叶世满、副校长陈兴明带队来校调研交流,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舒慧生出席调研座谈会。会上,俞建勇代表学校对叶世满一行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俞建勇谈到,闽江学院在坚持应用型办学、深化产教融合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两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位点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具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东华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科研、学科优势,积极推进双方在特色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生交流学习等方面的合作。(调研座谈会现场)叶世满对我校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绩表示赞许,他介绍了闽江学院的基本情况,希望以此次学习调研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校沟通,深化借鉴我校在特色专业发展、学位点及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办学优势与宝贵经验,并推进后续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取得更好发展。我校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相关学院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并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地交流研讨。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史向阳教授课题组在原位脑胶质瘤MR成像和化学动力学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模块化设计多功能核壳结构树状大分子并与铜络合用于原位脑胶质瘤MR成像引导的化学动力学治疗》(Modular Design of Multifunctional Core-Shell Tecto Dendrimers Complexed with Copper(II) for MR Imaging-Guided Chemodynamic Therapy of Orthotopic Glioma)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今日纳米》(Nano Today,影响因子为20.722,DOI: 10.1016/j.nantod.2021.101325)上。我校系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博士生宋聪为论文第一作者,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沈明武教授和史向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胶质瘤(Glioma)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的最常见的恶性颅内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的存在,大多数具有潜在成像或治疗作用的大
详细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伟大建党精神,11月2日,全院各师生党支部举行面对面学习答疑解惑。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戴叶萍主持。活动前期,各支部针对学院研究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同学们围绕“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如何做好“七一”重要讲话和伟大建党精神理论阐释宣讲、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使命等方面提出问题。三个教工党支部教师代表结合党史理论知识对同学们的问题一一现场解答,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内涵,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通过此次师生面对面的答疑解惑活动,学生们对“七一”重要讲话和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有了更深刻认识,纷纷表示将继续通过学院青年教师经典导读、支部理论学习小组、线上学习平台等,不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等方面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
详细内容图1:第十五届东华-鹿特丹大学国际设计工作坊 海报 第十五届东华-鹿特丹大学国际设计工作坊在双方融洽地沟通和线上互动交流中落下帷幕,但是十五年的坚持、十五年的沉淀、十五年的友情早已升华。如图1所示课程海报。 为期六天的国际设计工作坊以“Design Future”为主题,依托东华大学、荷兰鹿特丹大学应用科技与工程学院14年的合作经验,基于伟星集团的前瞻性拉链设计课题,在大量启发性讨论和任务演练中理解设计思维的理念、工具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创新问题的能力。如图2所示。图2:工作坊大合影 国际设计工作坊采用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方法论,结合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方式,让中荷师生以及企业导师进行跨文化背景的创意互动。——国际视野的创新方法论—— 按“寻找机会-概念生成-方案初呈-设计深入-最终汇报“的设计思路,分工完成各个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形式,如图3所示,通过“限时头脑风暴”,“车轮汇报”,“跨学科思维碰撞”等具体环节形成“6N93”的创新设计方法,共同探索在不同情境下未来拉链的新结构,新工艺,新体验。图3:工作坊“6N93”的创新设计方法成果合影——沉浸式的互动体
详细内容10月28日,我校原创话剧、大师剧《钱宝钧》再次在锦绣会堂上演,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出席,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的学员代表、新进教职工代表及2021级新生代表共200人在锦绣会堂现场观看演出,演出同步通过东华大学官方微博、东华大学微信视频号在线直播。话剧《钱宝钧》是根据我校老校长钱宝钧的真实生平故事改编而成的原创话剧,用艺术再现钱老“胸怀家国、献身科研、淡泊名利、培育后学”的感人人生,讴歌以钱老为代表的一代大师为实现“纺织强国梦”、“不为一己求安乐,愿作别人嫁衣裳”高尚的师德师风和人生情怀。该剧紧扣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时代背景,选取了钱宝钧在留学英国时因抗战爆发毅然回国、参与筹建华东纺织工学院、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贡献新中国百姓穿衣问题、文革期间淡然面对不公坚持科研、前瞻性布局高性能纤维研究、悉心指导青年教师与学生成长、捐献毕生积蓄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奖励基金等历史事件为主线,将剧情层层推进,生动诠释了钱宝钧等一代大师的报国梦想、教育理念、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细腻表达了钱宝钧对祖国、对事业、对师生、对家人深沉而隽永的爱。本次演出的演职人员都来自于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表演系,演员
详细内容2021年10月30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长宁区机关隆重召开。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中共长宁区委书记王岚,区人大党组书记戴骅,区政协党组书记洪流,市侨联副主席陶勇,区委副书记纪晓鹏,副区长翁华建出席开幕式。长宁区侨联副主席、民盟东华大学委员会主委王宏志,校侨联副主席、侨联青委会会长游正伟,校侨联青委会副会长张朋飞、秘书长王刚,校侨联青委会“新兴材料”专委会副会长王明作为代表参会,校侨联顾问、长宁区侨联原副主席李振栋应邀参会。(我校参会人员合影)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区侨联第七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区侨联第八届委员会。王宏志再次当选副主席,游正伟新当选为委员。大会对五年来为长宁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侨界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荣誉证书。东华大学侨联青委会荣获“长宁区侨联系统先进集体”;校侨联名誉主席陈雪英,王宏志、游正伟和校侨联委员隋晓锋荣获“长宁区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桥校联秘书长吴娅琳和校侨联青委会副会长杨帅荣获“长宁区侨联系统先进个人”。(游正伟代表领取“长宁区侨联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证书)
详细内容10月29日,由东华大学图书馆主办、嘉兴学院图书馆承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纺织服装信息研究会馆长论坛暨2021年学术年会”如期举办。受疫情影响,本次年会为线上会议。来自全国各地32所纺织服装院校图书馆150余名图书馆专家和老师齐聚云端,围绕主题“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创新”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开幕式由嘉兴学院图书馆曹坚馆长主持,嘉兴学院副校长陈荣达教授、东华大学图书馆馆长方建安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陈荣达副校长代表嘉兴学院对与会专家和同仁的参加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嘉兴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嘉兴市和嘉兴学院以及省身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他希望本次会议成为一次碰撞思想火花、凝聚集体智慧、推进事业发展的盛会,成为图书馆学人追寻百年初心、牢记伟大使命、勇担时代重任的新起点。 方建安馆长立足“十四五”、“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指出高校图书馆工作面临的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高校图书馆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敢为人先、善于突破,大胆推进服务创新和转型,才能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进而成为“大学的心脏”。本次论坛对于推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创新具有积极
详细内容2021年10月28日下午15:30,东华大学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新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暨“东华大学上海石化奖学金”捐赠仪式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举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副校长陈革,副校长陈南梁,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君,副总经理黄翔宇,副总经理黄飞等出席签约仪式。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产学研合作处处长季诚昌主持。 会上,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向“东华大学-上海石化联合创新实验室”(首期为5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用于双方联合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并向东华大学捐资200万元,设立“东华大学上海石化奖学金”。陈革代表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捐赠协议,陈南梁代表东华大学与之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东华大学-上海石化联合创新实验室”协议。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海君共同为“东华大学-上海石化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 俞建勇对学校的优势领域作以介绍,他表示签约开启了双方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崭新篇章,是实现学校与企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