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70个项目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 近日,“纺织之光”202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公布,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70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6项目,一等奖12项,二等奖52项,获奖层次和数量均获得历史突破。近年来,学校以《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方案》为纲领,实施“一院一中心,三个一批四个一百”本科教育提升工程,推进建设:一个钱宝钧学院,一个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一批新专业,一批教学示范岗,一批智慧教室;一百门金课,一百部教材,一百项虚拟实验,一百名荣誉学生。本次获奖项目反映了近年来本科教学改革成效与成果,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获奖项目详见附件。 附件: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xlsx
详细内容11月10日,学校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王霄汉作题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专题辅导报告。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副校长李炜出席会议。俞建勇主持学习会。(王霄汉作报告)会上,王霄汉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民族宗教工作重要论述”为题,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民族政策”“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主线的宗教政策”“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等三个方面,通过详实的史料、生动的例证、独到的解析,系统解读了我党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工作现状,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会议现场)俞建勇在主持时指出,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强,做好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学校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学校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他指出,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做好学校民族宗教工作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和习近
详细内容11月9日,学校在松江校区举行2021年教师荣休仪式暨新教职工入职培训、国情教育研修班结业典礼,74荣休教师、100名新教职工、30名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学员参加仪式。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出席活动并讲话,副校长李炜、退管会第一副主任王以刚、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出席活动并分别为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学员代表、新教职工代表颁发结业证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崇德讲堂”导师等参加活动。活动由人事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张耀鹏主持。(俞建勇讲话)俞建勇代表学校向光荣退休的教职工致以感谢和敬意,向完成入职培训教育的新教职工以及国情教育研修的教师们表示祝贺。他指出,将荣休仪式与青年教师培训融合举行,寓意着育人初心和奋进使命在一代代东华人间薪火相传。建校70年来,学校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长期耕耘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一线的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荣休教师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又批可靠的栋梁之才,学校要礼敬退休教师,弘扬敬老、爱老、护老的精神,让退休教职工在政治上有荣誉感、在组织上有归属感、在生活上有幸福感。他希望,全体新进教师、中青年教师要在政治
详细内容11月10日上午,我校2021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会暨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在松江校区召开。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舒慧生出席会议,学校各相关职能部处、学院负责人及毕业班辅导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刘淑慧主持。(俞建勇讲话)俞建勇对2021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向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战线上的全体老师表示感谢。他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学校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成效不断突显,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的意愿持续增强。对于学校如何进一步做好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他指出,一要充分认清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夯实就业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践行“一线规则”,实行“一院一策”,提前谋划、主动应对,不断提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确保2022届毕业生就业进展平稳。二要力促多元供给,回应学生关切,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及时掌握经济社会、行业及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加大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宽工
详细内容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东华大学协办的2021第八届“情系青春·创想申城”两岸青年文旅交流活动11月9日在上海文旅地标建筑——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划上圆满句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上海市台办副主任阳礼华、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韩哲宇等嘉宾共同出席活动闭幕交流会并参观两岸青年文创设计成果展。图一:活动闭幕式全体合照今年的“情系青春‧创想申城”活动聚焦文创设计领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两岸青年们通过文旅主题参访、聆听讲座、走进文创企业、海派文化体验等多样化的丰富内容,拓展个人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感受上海城市节拍、融入上海城市发展,进一步增进两岸青年的了解与情谊,为大家带来行业内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发展前景,使两岸青年对设计文创产品背后所涉及的产业范围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自身未来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规划。--沉浸体验 阅读申城-- 同学们进行文旅主题参访体验,走进众多文创企业和机构,体验国家级非遗海派木偶艺术,参访上海博物馆文创商店,实地探究当前文创市场的产品内容。打卡浦东美术馆搜集创作素材。走进金山领略非遗农民画。参访旺旺集团总部,了解旺旺的创办历史、集团
详细内容汪天泰、姜彩圻是两位上世纪五十年代即开始在我校工作的党员伉俪,他们退休后参与退休教职工霜叶书画社,用手中的笔描绘出了“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国画意境和“清新典雅,充满趣味”的花鸟情韵,也描绘出了“相伴意长,伉俪情深”的幸福晚年生活。11月11日,霜叶书画社汪天泰、姜彩圻伉俪书画集发布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副校长李炜以及霜叶书画社代表、退休党支部代表等出席,发布仪式由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主持。 李炜在发布仪式上谈到,老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在职时兢兢业业、爱校荣校,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依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出了“精气神”和满满的“正能量”。她对汪天泰、姜彩圻伉俪书画集在“建党100周年”和“建校70周年”之际发布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汪天泰对学校重视退休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夫妻两人的退休生活和学习情况,汪天泰、姜彩圻共同向书画社代表及所在的党支部代表赠送了画册。 退管办副主任吴一知介绍了退休教职工霜叶书画社的成立以及发展情况。霜叶书画社于1995年成立,是退休教职工老有所学,学习交流优秀中国书画的场所,
详细内容近日,学校收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4号),学校获批数学、材料与化工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至此,学校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研究生教育涉及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4个门类,以及机械、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3个专业学位类别,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双通道,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本轮学位授权点增列申报工作于2020年9月启动,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按照突出质量导向、坚持服务需求、强化特色发展、着力优化结构的原则,开展本次学位点增列申报工作。数学本轮获批成为学校第二个理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持续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原始创新努力的体现。学校以申请增列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契机,加强建设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和运筹学与控制论等学科方向,通过强化科教融合,聚焦理学门类基础学科建设,为学校工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高质量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与泰佩思琦集团(Tapestry)联合开展的“国潮创承”青年年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行了现场发布。泰佩思琦集团亚太区总裁、蔻驰品牌(COACH)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葆焱Yann Bozec、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院长李峻、《商业周刊》执行主编范荣靖及参与项目的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发布活动,并现场探讨了时尚创意的国际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东华大学与蔻驰“国潮创承”项目团队在进博会现场合影本项目是东华大学与泰佩思琦集团自2020年度“COACH基金会·驰梦而行”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助学金后的再次携手,双方通过合作授课、指导设计、创意评选及最终的成果落地等一系列活动,鼓励青年设计人才将国潮元素与国际品牌力量相融合,激发年轻人才探索时尚产业的激情。自今年4月开始,由泰佩思琦集团和东华大学共同组建的导师团队为青年学子们带来了一系列关于品牌、产品、传播等设计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课程,其中亦包括来自蔻驰(COACH)纽约设计团队的顶级设计师们分享创意洞察与经历,助力学子们进一步开拓时尚文化融合思维,构思创意方案。完成
详细内容近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评选结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评选活动中喜获佳绩。上海市评选出的25门思政课“金课”中,我校占有2门,分别是王治东教授负责的《锦绣中国》课程和白华山老师负责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陈向义教授、钱文华教授、张乂凡老师、张莉莉老师编写提交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孕育与实践》《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美国大选中的金钱政治》《资本的循环周期与经济危机》等案例入选上海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陆未谷老师荣获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形势与政策》课程一等奖。“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行动”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优秀教学案例遴选、教学改革试点项目遴选、思政课“金课”遴选等活动,积极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培育教学名师,推动高校不断加强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优化和教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与专业素养,提升辅导员队伍核心素质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2021年东华大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日前在松江校区圆满落幕。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领导,兄弟高校学工部长、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专家、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代表等担任决赛评委。 经过前期的初赛和复赛,共有10位选手进入决赛环节。决赛主要包括谈心谈话和理论宣讲两个环节。谈心谈话环节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理论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及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理论宣讲环节主要考察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的学习宣传阐释能力。决赛中,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展示了自身良好的理论功底、扎实的实践工作能力和优秀的精神风貌。经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紧张激烈的比拼,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名单附后)。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教授结合思政教育工作实践和选手们的表现,从抓住谈心谈话的核心焦点及加强理论宣讲的时代
详细内容11月5日至7日,2021中非纺织服装国际论坛暨中非文化交流论坛在我校召开。论坛由我校与肯尼亚莫伊大学共同主办,并得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的指导和支持。因疫情防控需要,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校长俞建勇通过视频致辞,副校长卿凤翎出席论坛。纺织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线下会场。开幕式上,俞建勇代表学校对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参会者聚焦“绿色纺织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分享智慧、交流经验,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关于“坚持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保持绿色发展、增强责任心”的倡议。他指出,中非大力发展纺织业可以让数十亿人生活更加美好,中非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深化合作,推动纺织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包容性方向发展,为中非人民更深厚的友谊、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俞建勇致辞)在嘉宾致辞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理查多·萨维格利亚诺(Riccardo Savigliano)提到,纺织服装业关系到人类社会福祉、高水平就业、增加外汇收入等,在非洲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着作用。在后疫情
详细内容11月6日,2021中非文化交流论坛暨双循环战略与“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延安路校区中心大楼第一会议室举行。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和行业院所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论坛由人文学院院长张科静主持。东华大学副校长、东华大学“一带一路”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陈南梁教授出席论坛并致辞。他代表学校向出席论坛并给予东华大学发展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感谢。他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深刻建设体现了“双循环”的特征内涵,“一带一路”对内带动商品要素流动,对外是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通”。2019年东华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获批成为“上海市二类智库”,获批两年来以项目为牵引,不断汇聚专兼职的专家队伍,培育决策咨询成果。希望各位专家以“一带一路”与双循环战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为丰富我校智库咨询决策成果、提升智库的决策咨询能力献计献策。主题演讲环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社会责任办公室咨询研究副主任郑剑,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刘海方,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教授Bojan Lalic,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教授NikolaZivlak,上海外
详细内容11月8日至9日,由东华大学和上海纳米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与组织再生学术研讨会暨中德澳三边研讨会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上海纳米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莫秀梅教授主持,副校长陈南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大会主席莫秀梅教授主持开幕式陈南梁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和线上参会的各位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和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的良好发展势头。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加强中德澳科学家的友谊和交流合作,推动协同创新,促进我国生物材料与组织再生学科的发展。(陈南梁校长致开幕辞)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史向阳教授代表学院欢迎与会代表,阐述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和生物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向参会者推介了我校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学术期刊《Advanced Fiber Materials》。(史向阳副院长代表学院发言)本次会议以“交叉融合、合作共赢”为主旨,聚集中、德、澳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围绕“静电纺仿生纳米纤维支架用于各种组织包括肌腱、骨、软骨、血管、神经等组织修复与再生”核心主题,探讨领域内最新研究进
详细内容今天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 获奖项目“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关键技术”由材料学院朱美芳院士主持完成。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有机无机原位杂化构筑高感性多功能纤维的新思路,发明了功能聚酯一步法原位聚合杂化、多功能材料原位混合杂化制备和功能纤维微细化、异截面、复合加工多相纺丝成形新技术,构筑了多功能纤维的全链条设计与一体化实施新策略。项目成果在多家合作单位成功实现产业化,取得了突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引领量大面广纤维多功能化技术创新,推动了我国化纤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获奖项目“高曲率液面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宏量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是由纺织学院覃小红教授主持完成。项目创建了高品质静电纺非织造材料从纺丝、铺网到成型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形成了静电纺非织造材料宏量制备理论、技术、装备、工艺控制、制品开发、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开创了非织造材料微纳米化新格局,引领我国非织造产业高品质化革新。开发的系列高效低阻滤材和定向导水卫材,已广泛用于防疫防护、民用过滤、特种领域过滤、日用及医用卫材等。近三年新增经济效益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