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2021年东华大学学生社团工作推进会在松江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李炜出席会议,学校社团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及学院党团组织负责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代表、学生社长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团委书记沈洁主持。(会议现场) 刘淑慧在会议中充分肯定了各职能部门、各学院在过去一年里对社团建设管理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她强调,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应积极承担学生社团建设发展、统筹管理的相关职责,对全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进行制度性研究与规划。各学院应切实担负起对学生社团日常活动的监督指导职责,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她指出,学生社团应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以兴趣特长为凝聚点,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育人实效;指导教师应切实承担起指导学生社团发展建设、把握社团发展正确方向等职责,对于工作突出的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应给予支持与鼓励。(刘淑慧讲话) 李炜为2021年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会议审议了《东华大学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考核工作细则》。(颁发2021年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荣誉证书) 会上,
详细内容11月30日,东华大学与蔻驰品牌合作举办的“国潮共创与艺术设计产教融合的对话”论坛在西岸穹顶艺术中心亮相第三届艺术与设计创新未来教育博览会。泰佩思琦集团亚太区总裁及蔻驰(Coach)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葆焱(Yann)、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出席论坛。我校教务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等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代表共同参加。陈南梁首先介绍东华大学的发展历史,并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蔻驰与东华大学的“国潮创承”产教融合项目是国际化时尚创意产教融合的成功典范,此次对话从品牌、院校、教师、学生的不同视角,剖析本次产教融合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点,将启发更多高校与跨国企业的合作,向世界展示中国年轻设计力量与文化自信,为“时尚创意”学科和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光彩!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教授致辞“蔻驰始终心系本土年轻设计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教博会为校企提供了一个与国际艺术教育行业互联的平台,让更多有才华的新锐设计师能够实现创意、获得认可。”杨葆焱先生表示,一路深耕中国市场,积极寻求与本土优秀艺术人才的合作,襄助中国创意设计力量进行国际交流,进
详细内容11月25日,来自东华大学的10名西藏籍大学生志愿者长舒了一口气。在他们的爱心陪护下,首批来自西藏的6名先心儿童顺利完成手术。面对几乎不懂汉语的藏族先心病患儿及其家长,他们耐心提供藏语翻译、陪伴等志愿服务,帮助这些高原地区的“花朵”绽放“心”希望。活动由上海佑心慈善基金会携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团队发起,上海东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多名西藏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当看到招募通知时,有着丰富志愿服务经验的达林森吉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成为活动领队。“在了解到此次帮扶对象是来自西藏的先心病患儿后,作为一名藏族同胞,我非常想献出一份绵薄之力,为小朋友带去关怀与慰藉。”在短短5天时间里,10名志愿者为病房带来了笑声和温暖。嘎仓是此次接受救治的先心病患儿之一,十一岁的她身材瘦小,看起来像个五六岁的孩子,因长期患病导致她性格内敛,总是一言不发地坐在病床上,鲜少与人交谈。志愿者的到来打破了病房里的寂静,他们用家乡的语言抚慰着嘎仓,同她一起画画、做手工。嘎仓认真地往“画作”上填充颜色,画出了医院、东华的校徽,还有健康出院的藏族小姑娘,她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除了对患儿的陪伴,志愿者还
详细内容材料与未来产业的关系?青年学子如何立大志、成大才?如何传承、践行科学家精神?5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教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她以“奋进中的东华大学材料学科”为主题,为同学们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回应了上述问题。课堂上,朱美芳院士从纤维材料学科的发展、科技创新发展道路、青年成长、成才三个维度展开了本次授课内容。首先,朱美芳院士从纤维材料的起源讲起,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我国纤维材料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随后,她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和材料科学发展最新成就相结合,勉励大家要注重专业融合,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之路、产业发展之路。然后,她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指出同学们要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思考如何将知识和文化转变为提升国家实力的助推器。课堂最后,朱美芳院士叮嘱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嘱托,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详细内容11月22日,副校长陈革来到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东华大学‘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2025)”为题讲授专题党课。本次党课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与资产管理处党支部党建联建特色活动之一。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党委委员、教工党支部书记、资产管理处党支部全体党员等参加了此次学习。(陈革讲授学校“十四五”规划专题党课)陈革在党课中回顾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学校 “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比较分析了当前学校发展短板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他指出,学校秉承“六坚持”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特色发展,坚持人才强校,坚持融合发展,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到“十四五”末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成特色型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陈革强调,未来五年是我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校将突出“一条主线”,坚持“学科为纲、育人为本”,通过推进“七大任务”,即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详细内容2021年11月26日下午,“我为资助代言”2021年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活动在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举办。我校人文学院苏都娜同学作“资助有我,强国有我”主题演讲,荣获一等奖。颁奖.jpg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办。来自全市29所高校的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参加本次评选。活动现场,苏都娜紧扣主题,围绕受助成长和投身资助宣传反哺社会的切身经历,通过精彩的讲演展示了自强不息、勇担使命、心系强国的青春风采,体现了我校宣传大使们宣传资助政策帮助寒门学子进而推动教育公平的责任意识,彰显了学生资助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使命。经过激烈角逐和评委现场评分,苏都娜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一等奖。演讲现场.jpg我校一直坚持资助与育人并举,鼓励广大获奖受助学生利用暑假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和成效,并学以致用助力乡村振兴。自2009年以来,共计318支队伍,3095名获奖受助学生在学校的全额资助下奔赴全国各地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活动举办4年以来,我校每年都有优秀学生代表蝉联上海高校十佳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荣誉。
详细内容近期,我校纺织学院许福军教授课题组在轻质高性能及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超轻、抗压和阻燃的仿生结构Kevlar/聚酰亚胺复合材料》(Biomimetic architectured Kevlar/polyimide composites with ultra-light, superior anti-compressive and flame-retardant properties, DOI:10.1016/j.compositesb.2021.109485)为题,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上 (中科院一区,TOP, IF=9.078)。该论文第一作者是纺织学院博士生郑连刚,通讯作者是纺织学院教师许福军和刘力。轻质、高强度和具有耐高温及阻燃性能的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军事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极高应用需求。例如,当卫星的重量减少1kg时,火箭和推进剂可减少500 kg,对于减少能源消耗、节约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轻质材料内部往往具有较高的空隙含量,与优良的机械性能之间存在本质冲突,常规手段难以实现。受自然界
详细内容“纺纱织造,衣被天下,无论是纺织工业还是纺织教育,都是很有意义的事业,今天,我们就先从‘纺织’这个话题谈起……”11月25日,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带来了《锦绣中国》系列课程之“东华人的历史担当与成长成才”。刘淑慧为青年学生讲述了中国纺织工业发展的历史,同时,回顾了东华大学建校70年来不断成长的风雨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百姓穿衣问题,华东纺织工学院应运而生;改革开放初期,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科研攻关“高速纺”,大大提高我国化纤生产,布票一去不复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校潘鼎教授带领项目组苦战4年,成功研制出航天级高纯粘胶基碳纤维;21世纪以来,舱内外航天服暖体假人、中国航天员专用服装系列化设计等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中国纺织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凝聚了无数东华人的智慧和汗水。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东华大学立足纺织特色,始终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紧密相连,以钱宝钧先生为代表的东华人胸怀科技兴国、实业强国、教育报国的信念和梦想,几十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献给了纺织教育事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刘淑慧强调,尽
详细内容11月26日下午,我校2022年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讨会在松江校区召开,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会议并讲话,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发展规划处、国际合作处、发展联络处、上海东华镜月资产有限公司、校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领导、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在总结讲话中,刘淑慧对召开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与近年来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高度肯定,同时对各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我校的双创教育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在新阶段,要立足于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她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更加明确的导向,从制度激励、职称评聘、教育引导等多角度入手,着力破除当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创业学院要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工作的能力,各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各司其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逐步破解瓶颈难题,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课
详细内容2021年11月28日,“2021东华·未来数字创意季”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逸夫楼二楼演讲厅顺利开幕。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吴晶、院长李俊、副院长王朝晖,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设计学院院长徐亚非、平安科技UED总监王益,以及视觉传达系、环境艺术系的部分教师出席本次启动仪式。专家领导为“未来数字季”启动2021东华·未来创意季 在启动仪式上,李俊院长表示,元宇宙已来,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作为与现实世界、学生教学沟通最重要的平台,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从创意设计的角度,如何响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是教育界和产业界应该积极探索的命题。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在启动仪式上提出,东华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完全可以立足自身特色,在时尚数字化等领域有所突破。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李俊教授致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致辞 启动仪式当天,第一期学术讲座拉开帷幕,三场线上讲座分别来自深圳大学田少煦教授的《“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与教学创新》,北京印刷学院严晨教授的《用数字媒体设计未来》,以及广州美术
详细内容11月26日,上海市侨联第六届“侨智论坛”在位于杨浦区的上海院士风采馆举行,来自沪上高校、科研院所的侨界专家、教师代表围绕“立德树人的侨界实践”主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互动交流方式进行了分享。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侨联党组书记、市侨办主任王珏出席论坛并致辞,市侨联主席齐全胜作总结讲话,市侨联副主席徐大振主持论坛。我校归侨、功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侨界贡献奖”二等奖获得者江莞教授受邀参加圆桌讨论环节,我校侨联顾问邱夷平教授、侨联青委会“新兴材料专委会”主任、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范宇驰研究员作为征文作者代表参会并接受颁奖。 “您回国后感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江莞坦诚地说:“1999年回国前,年收入有50万,回国后是5万,相差很大,但觉得能回来参与国家建设,心里很踏实很愉快。现在,看到祖国的巨大变化,非常庆幸当时作了正确的决定。”我校选送的两篇征文均被第六届侨智论坛收录,分别是由邱夷平和范宇驰撰写的“从网络育人到大学生援疆暑期社会实践团”“立德树人的侨界典范——记东华大学江莞教授”,再次展现了我校侨界代表在教书育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详细内容11月22日,我校与威富集团、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共同举办的数字时尚创新合作交流会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威富集团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总裁马文(Winnie Ma)、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家洛、东华大学副校长陈南梁出席交流会。我校科研院、国际时尚科创中心、纺织科技创新中心、教务处、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等相关学院部门负责人共同参加。会议由科研院院长丁彬、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院长李峻共同主持。陈南梁首先代表学校向专程前来出席合作交流会的各位嘉宾、同事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开启新阶段,国家“双碳”目标、经济“双循环”布局背景下, 企业数智化转型加速进行。时尚产业将数字化创新融入到时尚产业的方方面面,此次东华大学、威富集团和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三方合作的共创课程为时尚产业快速反应的设计开发模式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马文感谢天猫新品创新中心、东华大学以及威孚集团参与这次数字化合作共创的团队,在项目中的实践和创新为整个服饰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创新是威富集团各个品牌成长的主要驱动力,非常高兴看到东华大学的学生通过设计语言,阐述Dickies的品牌理念,希望今后在天猫团队的支持下,有机会能够把同学们的设计呈现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纪法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11月23日下午,学校召开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培训会议。上海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主任徐亮作题为“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主持培训会议。 (培训会议现场) 会上,徐亮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地位、“严”的成果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任务要求等方面出发,深刻分析了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的必要性。他指出,当前上海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还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就如何破解问题,长期坚持好严的主基调,重点提出了要突出抓住“关键少数”、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三点要求。(徐亮主任作专题辅导) 王云骏在主持会议时要求,各单位要认真传达此次专题培训会议内容,组织教职工深入开展学习,不断增
详细内容11月23日下午,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杜宇平、民族一处处长姜斌、调研员龙劲松一行来我校调研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工作。学生处处长廖丽金、教务处副处长陆嵘、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丁怡及相关师生代表参加调研活动,会议由廖丽金主持。杜宇平充分肯定了我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工作取得的进步。他指出,今年八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促进全校各民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师生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形成各民族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局面。他勉励我校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总结高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做法,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同时,他勉励少数民族同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做好长期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