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下午,东华大学2021年薪火助学金师生座谈会在松江校区举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退休党委书记吴小军、发展联络处副处长(主持工作)吴保根,曹春城、顾莉琴、卫玲琍、张祖芳、许海育、杨宝青等捐助薪火助学金的退休老师代表以及受助学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生处副处长马欣主持。刘淑慧对退休党员教师退休不褪色、利用有限收入进行捐资助学的爱心行动表达敬意,对各位老同志心系学校工作、关怀贫困学子表示感谢。她还勉励同学们珍惜退休老师的深情厚意,将这份资助用到实处,更要从退休老师身上学习东华人永葆初心、不畏困难的宝贵品质,受助感恩、学会担当、健全人格,通过不断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刘淑慧讲话)退休老师们分别做了交流发言。张祖芳老师、顾莉琴老师希望同学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并提出了关于学习、工作的具体建议;卫玲琍老师、杨宝青老师通过东华师生回馈学校的实际案例,阐述了东华人所具有的“薪火”精神;许海育老师、曹春城老师结合自身求学经历,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战胜困难。同学们在发言中纷纷表示有幸得到退休老师捐资设立的薪火助学金资助,心中倍感温暖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薪火相传”的现实意义与精神力量,将
详细内容12月3日,学校召开2020-2021年度基层党建“互评互学互建”总结交流会暨第六批特邀党建组织员聘任会,党委副书记崔运花、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出席,各二级单位特邀党建组织员、专职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代表和党委组织部、校关工委相关同志参会。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校关工委副主任林嵘主持。(总结交流会现场)崔运花代表学校党委向参与本年度“互评互学互建”专项工作的全体同志,特别是长期支持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特邀党建组织员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崔运花指出,“互评互学互建”专项工作是学校党委落实“四级”党建工作责任、深抓基层的有力举措,有效提升了制度落实和基层党建的质量水平,推进了基层党组织间的交流互鉴和党建品牌项目的提升,推动了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也提高了基层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综合能力。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要提高政治站位,心怀“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的坚定性、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对标更高目标任务,准确理解和定位基层党建工作的自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弱项,深入分析深层次原因,采取切实举措,持之以恒推进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史向阳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上发表题为“巨噬细胞膜仿生的响应性高分子纳米凝胶用于MR成像引导的原位脑胶质瘤化学/化学动力学治疗”(Macrophage Membrane-Camouflaged Responsive Polymer Nanogels Enabl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Guided Chemotherapy/Chemodynamic Therapy of Orthotopic Glioma)的研究论文。化工生物学院博士研究生肖婷婷为本文第一作者,史向阳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悍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东华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脑胶质瘤是最具侵袭性和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由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进入颅内肿瘤部位的药物十分有限,极大的限制了脑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巨噬细胞表面通常具有高表达的整合素α4、β1等,它们可以与肿瘤部位的血管内皮粘附分子-1(VCAM-1)发生相互作用,促进巨噬细胞向肿瘤或转移瘤的迁移。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凝心聚力,统一思想,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12月7日,理学院召开中青年骨干教师代表座谈会,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教工党支部书记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谢峰主持。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静领学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她首先谈到要深刻认识党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头召开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随之,她又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谈到核心要义,号召同志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同时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最后她强调各位同志要把学习和宣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确保把全会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 谢峰从“发展基础与环境、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策略与重点、主要任务与举措、发展保障与支撑、规划推进与实施”等六方面,对学校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作了解读。他着重强调了理学院在落实校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凝练学科方向,突出成果导向,以系统的思维解决学院发展面临的困难,把学校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副院长胡良剑围绕“十四五发展
详细内容12月7日,第二届“创意无界 融合共生”沪台校园文创设计大赛颁奖仪式于延安西路校区举行。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院长李峻、出版社社长陈珂、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及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相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赵明炜代表组委会发言,她希望大家通过本次比赛进一步认识非遗、传承非遗,用创新的方式将“非遗”融入到校园文创产品中,用创造设计的热情“点亮”非遗,体会到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交融之美。期待沪台青年通过文创设计的碰撞与交流之间的文化交流,缔结深厚的友谊。一等奖及最具市场潜力奖作品《东华高定》设计者、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参赛学生代表吴思琪发表获奖感言:“文创不仅仅是做设计,更是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做出更有想法和深度的作品。”(颁奖仪式现场)本次大赛自2021年9月启动,共征集来自纺织学院、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生作品、人文学院及校外其他院校作品39件,经过专家评审团和组委会的初步筛选、视频答辩等环节,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1件、二等奖作品2件、三等奖作品3件、优胜奖作品9件,另评选出单项奖3项。此外经组委会推荐,《东华正青春》、《东小喵神话之旅》两组部分作品与文绮书店进行了
详细内容12月2-3日,由我校主办、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及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协办的“2021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大会(MedTex21 IFBMTM 2021)在我校松江校区召开。本次大会聚焦新一代植介入医用材料、材料表面生物功能化及改性、功能修复用组织工程材料等研究热点,包括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和研究生论坛等板块内容,集结了来自16个国家,150余高校、行业协会、医院、企业以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我校松江校区及云端,就后疫情时代下,纺织生物医用材料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各抒己见、同献良策。我校副校长陈南梁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他强调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关系国计民生,对于国家新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搭建起该领域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及深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企业在该领域的合作。本届大会主席、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璐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对本次大会情况进行了介绍。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金马汀(Martin W.KING)教授致辞。教授回顾国际纺织生物医用材料论坛的十二年历程及解读了今年论坛主题的涵义,并诚挚邀请大家参加下一届会议。(
详细内容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在诗中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粽”字本为“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粽子虽说是端午节专享,但如今在江南地区已然变成了一种日常的美食,青粽叶包裹氤氲香气,糯米醇香夹合着枣香弥漫于古镇大街小巷,常常唤起人们无尽的思乡情怀与记忆。 2020(第二届)“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物产类赛事围绕枫泾镇传统名吃“粽子”做为赛题,获得诸多青年设计师的持续设计关注,设计作品通过传统文化挖掘,提炼粽子符号,融入粽子故事,做出了大量有创意、有内涵、有思想的系列“粽子”系列视觉包装设计作品,收到当地粽子生产企业中意,并将部分设计作品变成落地成果。 “叶聚兴”作为金山枫泾镇当地一家有着较为悠久生产历史的粽子生产品牌,多年来一直注重产品创新,2020年将品牌发展设想放到“我为乡村种风景”长三角青年乡村振兴设计大赛平台,最终从多个创新设计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产品包装与创意。“叶聚兴”粽子生产企业负责
详细内容11月30日下午,我校70周年校庆工作总结会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舒慧生,党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党委统战部部长朱英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校庆办公室主任陈革主持。俞建勇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校庆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全体师生校友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70周年校庆活动在教育部、上海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海内外校友的共同努力,得以成功举办,并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整个校庆筹备过程中,师生员工识大体、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广泛参与,全体校庆工作人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连续奋战,保证了校庆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在东华大学发展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俞建勇指出,办好校庆这样的大活动,思想是先导,组织是保障,作风是关键。大型活动的举办,细节决定成败。从具体工作上来看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需要总结经验教训,特别要加强系统性谋划,不要放过对任何一个细节工作的考量,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把校庆成果转化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动学
详细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规范化建设,有效深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我校积极组织和选派教师参加上海高校第二届“就业与创业课程微格教学大赛”。本次大赛由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孵化基地(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基地)组织举办,共有来自上海市22所高校的38位优秀教师共同参与。经专家评审,我校纪静老师获一等奖、杨柳老师获三等奖。两位老师以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中经典知识点作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个人教学风采和对所讲核心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体现出“微格”教学的自我对照功能和示范推广效果。据悉,为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质量提升的总体目标,学校制定并实施学生就业创业师资培养灯塔计划,推进学生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通过夯基、聚力、领跑三层次梯度培养,整体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师资队伍水平,打造了一支政治理论素养高、视野开阔、业务熟练、有所专长的学生就业创业专家队伍。
详细内容为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以学校事业发展远景蓝图推动全校教职工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而奋斗,11月26日,校长俞建勇在松江校区第二报告厅为学校基层党员骨干作“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专题辅导报告,报告由党委副书记崔运花主持。 俞建勇重点结合学校“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不足和当前改革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从“发展基础与环境、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策略与重点、主要任务与举措、发展保障与支撑、规划推进与实施”等六方面,对学校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作了系统阐述。他指出,要实现“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新发展目标、落实新发展举措、取得新发展成效。俞建勇特别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学科建设统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学科为纲、人才为本”,通过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加快构建与目标定位相匹配的学科、师资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切实有效的人事考核评价与激励制度体系
详细内容东华大学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要内容,把学习宣传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坚持及时跟进学、系统推进学、学用结合,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入行。一、坚持及时跟进学,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一是“关键少数”带头学。校党委常委会率先开展集体学习,聚焦全会精神交流学习体会,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机遇,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二是聚焦专题深入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成果和经验,邀请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东华大学兼职特聘教授侯惠勤作专题辅导报告,以宏大深远专题视角为学深悟透做实全会精神提供深厚理论指导。三是基层组织广泛学。学校依托各级党团组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第一时间收看收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
详细内容11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第三党支部以“学习‘十四五’规划,从校史中汲取力量,思政课教师共话发展”为主题,在校史馆内以“行走微党课”和现场教学的形式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学院党总支书记戴叶萍、院长王治东及支部党员参加。活动由第一党支部书记周林主持。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对此次活动的主题和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强化学校历史传承,以丰富新颖的形式加强师生的校情校史教育;思政课教师要立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不断凝聚共识,加快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院长王治东发言指出,学校“十四五”规划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十四五”的建设与发展;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育人能力,讲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戴叶萍对活动总结时表示,要将学习“十四五”规划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坚持“学史力行”,思政课教师要把党史、校史
详细内容近日,由我校功能材料研究中心(国家眼镜玻璃搪瓷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持制定的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发的国标委发[2021]27号文件,《眼视光产品 元件安全技术规范》(计划号:20214432-Q-339)和《眼视光产品 成品眼镜安全技术规范》(计划号:20214430-Q-339)制定计划正式下达,并且计划同步制定该2项国家标准的外文版。我校作为第一起草单位承担该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及外文版的翻译工作。 本次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中公开《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方案第三章“改革措施”第二条“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中,要求“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标准范围上,将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社会经济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围之内”。 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江莞、叶佳意团队积极发挥标准化组织的作用和职能,在全面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技术现状、最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基础上,突
详细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纪检监察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支部纪检委员的履职能力,11月30日下午,学校召开提升支部纪检委员履职能力专题培训会议。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邬思源教授作题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实践历程、历史经验及前瞻思考”的专题辅导报告。学校巡察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纪委办公室副主任张美芬主持培训会议。(培训会议现场) 会上,邬思源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新时期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党的十八大之后”四个阶段详细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基本经验。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提出了要把政治监督置于党内监督的首位,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要科学分解和制衡权力,要建设有利于监督的党内政治文化,要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要重视信息技术在党内监督中的运用等建议。(邬思源教授作专题辅导) 教职工党支部纪检委员和学生党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