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政治标准,坚持实绩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先后组织开展“党支部建设示范点”遴选建设工作,示范带动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经逐级推荐评选,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党支部获批建设“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党支部获批建设“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党支部建设示范点”。环境工程系党支部现有教师党员27名,其中博士26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1名,先后获批创建上海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支部书记马春燕同步创建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支部围绕“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目标,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支部建设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引领,通过“一二三四五”制度模式,打造了“政治引领、育人为本、科研攻坚、服务社会”四位一体的特色党建体系,同时聚焦“双融合、双促进”,不断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党支部所在环境工程系
详细内容近日,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特聘研究员唐正课题组有关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电压损失的研究成果,刊于《自然通讯》。论文“Increasing Donor-Acceptor Spacing for Reduced Voltage Loss in Organic Solar Cells”第一作者为东华大学博士生王静,第一单位为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该成果明确了给受体间距对有机光伏器件电压损失的影响,并提供了调控给受体间距的材料设计策略,为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瓶颈提供了新思路。“DA间距”新思路成果的积累源于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的深入理解,器件制备工艺与表征技术的进步,以及有机光伏材料结构设计的创新。唐正深有感慨。在科研领域,随着有机给受体半导体材料的快速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光电转换效率快速提高,即将突破20%。然而,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目前仍然受限于器件较低的输出电压,因此,如何减少器件内部电压损失成为当前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研发领域的焦点和难点问题。在太阳能电池器件中,器件电压损失源自载流子的复合:有机给受体太阳能电池中,电子与空穴在给受体
详细内容近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我校8项师生作品喜获佳绩,共斩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参赛鼓励奖1项。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主办,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文汇报社、大公网联合开展。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中,我校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学生乔薇、李浩铭的作品《走进光华遗址,传承红色基因》,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楚舒雅、陈晔的作品《MOBIUS》分别荣获“微视频”三等奖及优秀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熊茜、刘彬倩、韩林希的作品《光盘行动之小白菜历险记》荣获“公益广告”参赛鼓励奖。在第五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我校教师斩获多项荣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解紫茹撰写的《吾辈当奋斗,不负青春》获“网络文章”优秀奖,学生处廖丽金、王肖、韩谨潞撰写的《打造网络思政“同心圆”,构筑铸魂育人新生态》荣获“工作案例”一等奖,团委沈洁、杨蓉撰写的《直播“渔阳里”旧址,让党红色教育走上“云端”》及沈洁、张也撰写的《以校园IP为抓手,打造融得进、落得实的共青团网络思政生态圈》分别荣获“工作案例”三等奖及优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俞建勇院士、覃小红教授团队在电纺微纳米纤维被动辐射加热织物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分别以“Tailoring body surface infrared radiation behavior through colored nanofibers for efficient passive radiative heating textiles”为题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东华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论文第一作者为纺织学院博士生李向顺,通讯作者为覃小红教授、季东晓特聘研究员。保持体温是维持人体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需求。开发高效节能并能精准加热人体的供暖材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红外热辐射是人体热量损失的最主要形式。传统纺织品的红外发射率高,比如,棉花不可避免地以中红外的形式辐射出人体 50% 以上的热量。被动辐射加热织物可以通过控制织物的红外发射率减少红外热辐射损失,并通过进一步增强人体的红外反射率实现零能耗的人体被动辐射加热。然而,由于户外环境和气温等影响因素的不可控,单一的被动辐射加热模式无法满足人体在复杂环境下的加热
详细内容12月16日,学校党委召开2021年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进会,回顾工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新一年重点任务。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刘淑慧,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崔运花,校关工委副主任浦解明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玥主持。俞建勇讲话俞建勇代表学校充分肯定了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经过持续建设,学校关工委的队伍逐步壮大、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工作内容与时俱进,形成了一支由党委领导任主任、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在职干部共同参与的骨干队伍,凝练了以育人为主线,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青年教师培养等为一体的工作内容,呈现出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工作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品牌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充分等特点,也获得了教育部及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高度认可。他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强化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政治属性,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工作主旨,引导和培养新时代的青年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详细内容近日,TI杯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上海市一等奖10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5项。国家奖获奖总数列上海高校第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也是目前规模大、范围广、影响力强的针对在校本专科大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我校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教务处的悉心指导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负责了此次竞赛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工作。近年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扎实推进学校“十三五”规划发展的落实,进一步全面贯彻学校“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关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等互动的组织指导,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等顶层设计的具体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我校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奖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合影前期培训与暑假期间师生留校准备竞赛的场景
详细内容12月16日,我校校长俞建勇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会见英国考文垂大学校长约翰·莱瑟姆(John Latham)一行。国际合作处处长及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国际时尚科创中心、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相关教师及负责人陪同参会。英方参会人员包括国际伙伴关系负责人、艺术与人文学院及工程环境和计算机学院负责人等。俞建勇首先对于约翰·莱瑟姆为我校70周年校庆送上视频祝福表示诚挚感谢。随后,他向英方介绍了东华大学的发展历史、国际合作情况和学科建设情况;约翰·莱瑟姆介绍了考文垂大学概况及发展规划。与会人员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设计、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合作可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双方都表示十分期待两校建立密切伙伴关系,挖掘契合点、寻找互补点、增加合作点,未来携手共进。(线上会见)据悉,考文垂大学成立至今已有177年历史,重视教学创新和应用型研究,下设艺术与人文学院、工程环境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等,其学科设置与我校匹配度较高。双方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将有助于实现我校“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
详细内容近日,东华大学-中国商飞复合材料高层论坛在民用航空复合材料东华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复材中心”)举行。东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泽民、中国商飞复材中心主任肖辉江及相关专家、教授参加。论坛由复材中心主任陈春海教授主持。俞建勇对中国商飞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了欢迎。他介绍了东华大学的整体情况和复合材料发展历史,指出复材中心作为东华大学复合材料科研高地,在中国商飞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比较好的进步,希望双方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从基础研发到型号应用过程中继续合作,深入协同创新,做出更多的成果。俞建勇强调,要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对复合材料的重大需求开展深入合作,要把解决“卡脖子”问题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也要规划好在能未来占领技术制高点的核心技术路线;要围绕中国商飞的重大工程应用需要,深入开展对干纤维铺放与液体成型、热塑性复合材料以及三维立体编织等方面的研发;要保障双方日常协商机制的顺利运转,让科研人员在关键问题上要开展有效思维碰撞;要注意开展已有技术的评测与评估,更加有效的与型号任务对接;要加强实验室合作,创新设备共享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增强产学融合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彭倚天教授课题组装备载流界面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在国际期刊Nano Energy(IF:17.881)、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IF:9.229)和Carbon(IF:9.594)发表研究论文。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生史彬(论文发表于Nano Energy)和青年教师郎浩杰(论文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和Carbon)分别为唯一第一作者,东华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彭倚天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摩擦界面自发的电荷转移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摩擦界面上的电荷动力学以及转移的电荷如何影响摩擦。课题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开尔文探针在纳米尺度上测量滑动接触过程中摩擦电荷和摩擦力,建立了摩擦诱导额外电荷对摩擦的影响模型。图1电荷耗散与摩擦的关系。(a)负电荷转移后表面势分布随时间的变化;(b)对应的表面势截线图;(c)表面势差值的变化;(d)负电荷区域摩擦力的变化;(e)平均摩擦随时间的变化;(f)正电荷转移后表面势分布随时间的变化;(g)对应的表面势截线图;(h)表面势差值的变化;(i)负电荷区域
详细内容近日,我校材料学院李小鹏研究员课题组联合上海光源姜政研究员、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韩国汉阳大学李政昊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发表题为“在晶态氧化锰表面原位重构钌原子阵列用于酸性电解水”(“In-situ reconstructed Ru atom array on α-MnO2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for acidic water oxidation”)的研究论文。东华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图1. 晶态氧化锰纳米纤维负载钌原子阵列催化电解水反应示意图开发廉价绿色产氢技术对于实现碳中和以及氢燃料电池规模化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是当前主流的制氢技术之一,由于其阳极多采用昂贵的铱金属作为催化剂,从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钌的价格仅为铱的1/6,可替代铱作为催化剂,但是钌的缺点是不耐腐蚀。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原子阵列催化剂设计理念,在晶态氧化锰纳米纤维表面,通过一步阳离子交换的方法构筑钌原子阵列(催化剂名称简写:Ru/MnO2),在实现钌原子利用率为100%的同时,触发原子间协同催化,进而使得Ru/MnO2
详细内容为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实效,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在全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的通知》文件有关要求,紧密联系团员思想学习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对标先进模范、查找差距不足、激发责任担当,教育引导全体团员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奋斗精神,争做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月17日下午,人文211硕团支部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专题组织生活会暨东华大学示范性团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观摩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活动并讲话。她强调,这是第一次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给全体团员搭建了平台,给了同学们充分交流学习体会、寻找差距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会。她指出,此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准备充分,坚持问题和目标双重导向,直面存在问题不过滤、不遮掩,有回应、有交代,紧密联系团员思想学习工作实际,为全校开展团组织生活会提供了很好的样板。同时,她希望各团干部、团支书要不断凝聚共识、深入推进团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效性,让团组织更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持续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团市委学校工作部部长任浡就会前准备、会议组织、
详细内容12月15日,“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资助育人的使命与担当”2021年上海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论坛在我校松江校区举行。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淑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一级调研员赵靖茹、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出席活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相关部处同志、沪上各高校资助部门负责人、辅导员、上海高校资助育人典型案例获奖代表等100余人通过线上参加论坛。陈淑梅代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她希望老师们充分认识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准锚定资助育人工作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功效的实现路径。她强调,“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推进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希望大家持续开展资助育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探索,不断深化拓展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水平,让资助育人成果惠及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他们通过接受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赵静茹代表市教委向一直以来扎根高校资助工作一线,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对东华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给予肯定。她希望资助工作者从讲政治的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详细内容12月6日,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松江校区召开2021年第二次工作会议,校长俞建勇,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副校长邱高,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晓杰出席会议。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部门负责人与会,会议由刘淑慧主持。(会议现场)俞建勇在会上对学校2021年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给予肯定。他结合网络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下一步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安全作为学校整体安全的一个重要细分部分,关系到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同时也是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切实增强抓好网络安全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强化学校统一领导。加强组织体系与制度机制建设,推动责任层层落实,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网络安全工作格局。三是抓好网络安全重点环节。要抓好网络意识形态这一关键,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为网络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刘淑慧在主持中指出,2021年网络安全工作在平稳推进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要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网络舆论引导”三种能力,统筹推进学校网络安全工作,更好服务中心工作。邱高在会上指出,今
详细内容12月15日,长宁区召开“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贴心人——《凝聚的故事》交流展示”活动,党委副书记崔运花参会并作“服务群众办实事,比学赶超当先锋,打造新时代凝聚力工程”主题发言。作为长宁区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凝聚力工程”学会副会长单位,东华大学党委将“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好“办实事”实践活动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同推动学校“十四五”高质量创新发展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激发奋进新征程的新动力,努力交出第二个百年“赶考路”上的满意答卷。党委统筹谋划,领导干部带头,推动“办实事”落地见效。第一时间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明确工作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分类指导。学校层面建立校领导牵头的“6+6”重点发展和重点民生项目,聚焦创新基层党建示范建设、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拓展党建帮扶乡村振兴新路、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优化校园基础服务设施和智慧平台等方面,有效凝聚奋进力量,其中2项重点民生项目和2项重点发展项目
详细内容Contact Us
67792129
67792127
67792126
67792852